地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tt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教新时代科技创新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和条件保障,从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理实融合3个方面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展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效,以期为同类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理实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0-0010-04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发展格局,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近年来,随着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已被提升到人才培养的战略层面。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时代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高校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1]。对高校来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下,作为地方高水平综合性高校,我们必须以服务区域经济甚至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按照“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理实融合”的要求构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本文以省属重点综合性高校湖北大学为例,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科教协同育人机制
  在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需要能解决产业技术难题,对重点技术进行科技攻关,从而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升级的创新型人才。而对毕业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周期长,创新型人才供不应求,已成为影响各产业领域发展的关键限制因素。长期以来,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主体局限于高校本身,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社会组织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学生进入社会后,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较差,综合创新能力有所欠缺,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要想办法让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院系部门等多个协同主体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强化科教协同创新,将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形成探究式学习共同体,构建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多元科教协同主体
  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学校+科研院所、学校+行业龙头企业、学校内部跨学院协同”等多个协同主体,共同参与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打破了传统的以高校为单一育人主体的教学组织模式。一是加强与各类科研院所协作,构建“未来技术学院”育人平台,开展学科前沿讲座,着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二是深入推进学校和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将行业产业的前沿科学问题引入课堂,转化为课题,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三是积极开展跨院系教学协同,深度推进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科研与教学的“三个转化”
  科研与教学融合是高等教育本质得到充分体现的内在逻辑要求[2]。协调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将教学内容与当前科技发展以及最新科研成果相融合,是培养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施科研与教学的“三个转化”,有利于有效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其一,将科研平台转化为教学创新平台。聚集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的创新资源,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加大科研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对本科生开放的力度,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技术资源,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积极争取资金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满足教学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依托工程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创客实验室和创客空间等学生科学实践和创新创业平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其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项目。依托各级科研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建立科教融合、相互促进的协同培养机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以高水平学科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将科学研究成果设计成本科教学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例如,材料化学专业可在办学理念及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引入新思想、新概念、新研究成果,将功能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分子材料、材料腐蚀与防腐等先进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研究手段等前沿内容引入专业教学、实验教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中,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级创新型人才。
  其三,将科研活动转化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育人过程。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主要方式,鼓励与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3]。加强科教协同培养人才,搭建制度框架,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开拓人才培养路径和学习通道。实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激励和引导科研团队吸收优秀的本科生进团队,鼓励本科生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课题,增强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教师将科研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分层次分配给高年级本科生完成,使其参与到具体的科研活动中,并根据学生的科研表现给予相应的创新学分。部分学院实施本科生一对一导师制度,将科研活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将其转化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育人过程。
  (三)构建探究式学习共同体
  通过科教协同育人机制,不同的育人主体为了共同目标高效发挥协同作用,共同解决行业企业所需要的关键技术问题,共同攻关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科研活动,强化学生的科研实践,构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究式学习共同体。探究式学习共同体的本质与核心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为解决问题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认识,逐步探索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二、建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是高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资源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学校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级思维,培养能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一)探索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新机制
  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平台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建立资源共享型、学科综合型、产业引领型3个层次的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湖北大学先后与中科曙光、中兴通信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数据中国“百校工程”、ICT产教融合和“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这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与国内行业产业共建了一批实验室、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平台等,在校内跨学科搭建了若干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学校同时创新实施了“教师+工程师”共同授课机制、以学分为基数的企业工程师课酬分配机制、校企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机制、校企联合评定学生成绩的学业评价机制。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混编成专业教学团队,来自企业的项目案例和生产一线的真实视频,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二)创建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是构建产业技术学院新的工程教育组织模式,加强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湖北大学先后建有大数据产业技术学院和生物工程产业技术学院,以产业技术学院为载体,通过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有关课程、互派人员学习交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及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深入合作,着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二是深入推进学校和新闻、法律等实务部门的合作。将法学教育和司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协同培养计划,培养卓越法治人才;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要求,深化宣传部门与学校合作共建新闻学院,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三是构建订单培养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着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采用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共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师资队伍、共育专业人才等方面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学校现有药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等一批订单式人才培养改革实验班,采用“2+1+1”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共建专业,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在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比,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更为广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整合具有创新创业指导经历、理论研究基础深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以及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采取“派出去,引进来”的措施,通过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和进修學习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并且积极引进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组建一支既有理论造诣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注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学校利用产教融合基地,为企业工程师授课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职业定位与发展等创新创业课程,编写教材,开发MOOC等教学资源;选派一批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学科竞赛等创新活动,并承担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导师工作,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学校已组建了30余个专兼结合、校内外共建的高素质教师团队,涵盖8个学科门类。
  三、创建理实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理论是创新的基础,实践是连接理论与应用的桥梁,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4]。湖北大学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构建理实融合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一)探索开设一批交叉学科研讨类课程和多视角解决问题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育交叉学科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和必然选择。交叉学科融合了不同学科间的范式,学校通过跨学科、跨机构的协同效应,推动了以往被专业学科所忽视的领域的研究,打破了专业化的垄断,推动了新兴学科的发展[5]。同时面向科技前沿和社会需求,构建了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研究模式,加强了学科组织结构的整合和深度变革,推动了许多重要科学实践问题的解决。学校整合优势学科建设资源,构建跨学科、跨学院、跨专业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办“双专业交叉人才培养试点班”,推行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通过交叉联合和跨学科研究,为学校实施跨学科培养创新型人才改革提供经验。同时,通过探索开设一批交叉学科研讨类课程和多视角解决问题的课程,改变了以往不同学科间各自为政的封闭状态,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实现了不同学科间的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为交叉学科的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术环境。
  (二)构建学研创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教学体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学校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总体部署和规划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以双创师资团队、创客空间、创新创业课程3项建设为支点,以学生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的实施为延伸,点面结合、严谨规划,形成了“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教学体系,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   与企业共同建立了瑞翼工坊等一批以学生为中心的成长孵化载体,旨在营造具备项目孵化功能的真实的企业生态环境,通过构建“三四四”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营造学生创客文化氛围,形成开放共享、服务师生的发展机制(如图1所示),并建设50个特色鲜明的创客空间,涵盖多个学科门类。学生刚进校萌生创意,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创意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创新,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创新活动或创业实践活动,再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等活动,自主创新形成科技成果或创办经营实体。
  2.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
  
  对于目前的科研训练来说,不仅需要将知识与应用完美结合的能力,更需要在学科框架下进行探索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具备严密的辩证思维能力,更需要摆脱思维桎梏、分析考证的批判性思维。因此,学校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大学生科技竞赛,进行科研训练,培养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加强学生与其他学校大学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科研团队协作能力、跨学科交流能力、国际合作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探索案例式、问题式、课题式等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校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竞赛活动等育人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系统思维,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一是推进课外实践创新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二是建立校、省、国家、国际4级竞赛实训管理与激励机制,通过“以赛促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各级各类竞赛;组织开展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学科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职业技能大赛,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
  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实践成效
  (一)创新实习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作用下,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在创新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学校以学院为依托建设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0余个,建有3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拥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多个创新实习基地和科研机构。同时,学校牵头与行业企业联合组建了湖北省校企共建数据库管理技术研发中心、天沭新能源材料工业研究设计院、湖北区域发展研究院等多个校企共建研究机构,并组织校内跨院系人文学科组建了高等人文研究院。
  (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
  学校依托“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成立有湖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通过“以赛促学”的竞赛实训管理与激励机制,提高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学校总共有将近550个项目获得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其中有249项为国家级项目、298项为省级项目,近2年获得立项的项目明显增加。本科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及创新实践活动,每年共有超过3000人次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300多项,获得了各级各类奖项600余项,其中包括国际级和国家级奖项,成果丰硕。
  (三)学生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学校依托科研与教学“三个转化”,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注重科研导向,依托导师制强化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训练,通过学科竞赛、成果转化、科研论文撰写等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近3年,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数由50余项增加到490项,通过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课题,其科研能力比前几年的本科生有所提升。学生发表论文总计498篇,获得专利授权85项,其中发SCI、核心期刊的论文27篇。学生总体创新能力提升呈上升趋势,且2018~2019学年度学生创新能力明显强于上一学年度,如图2所示。
  (四)学生成长评价良好
  根据麦可思学生成长评价报告,2018~2019学年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满意度较2016~2017学年有所提升,且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同类院校。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整体较高且较2016~2017学年有所提升,如图3所示。根据毕业生质量报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评价较高。
  五、结语
  在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地方高校实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北大学通过多元科教协同主体,实施科研与教学的“三个转化”,以构建探究式学习共同体为目标,构建科教协同育人机制;以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创建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中,创建理实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交叉复合型课程建设;在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等育人环节中进行科研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举措构建地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新君,李铁,沈学利.构建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165-166.
  [2] 刘玉荣,张进,韩涛,等.基于协同创新、科教融合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学刊,2018(6):35-37.
  [3] 胡放荣,黄新,陈满娥,等.新工科背景下科教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2):169-170.
  [4] 谢火木,刘李春,钟杰,等.构建“一体四翼”实践教學体系 加强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7(8):40-44.
  [5] 陈磊,唐桂华,王秋旺,等.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专业大学生交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34-35+55.
  [责任编辑:庞丹丹]
  [收稿时间]2020-07-02
  [作者简介]王琪(1993-),女,湖北孝感人,硕士,初级实验员,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改革。通信作者:章天金(1965-),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处长,研究方向:材料学及相关器件的研究与开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其他文献
她是我的好朋友,有一次周末,她帶着她心爱的艾莎城堡拼装模型来我家玩。她手捧着模型一路上蹦蹦跳跳的,长长的马尾辫甩得都快要飞起来了。刚到我家楼下就大喊着:“思菡,我带了我最喜欢的模型来你家玩。”  我们趴在房间的书桌上将城堡拆了,然后又齐心协力重新拼搭起来。我们一边拼搭还一边编着故事,整个下午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房间里充满了我们的笑声。  玩着玩着她感觉有点口渴,于是我就去厨房给她拿饮料。我一时兴起,
期刊
段落一今年春天,姥姥给了我一片仙人掌。当时,它连根都没有,扁扁的,满身是刺,我心想:它能活吗?回到家里,我把仙人掌随便往花盆的土里一插,浇了一点水,就不管了。过了一个多星期,我无意中(发现发生)它的顶端钻出了一个小芽。它(居然突然)活了。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探究活动的成效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应当从激发探究的兴趣、明确探究的目的、指导探究的过程、及时鼓励和评价四个方面入手,让科学探究更有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大多数科学教师都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探究活动。然而,我们发现不少科学课在看似热闹的探究活动结束之后,学生的收获却并不大,探究
备课既需要“备教材”,也需要“备学生”,教师要在了解学生行为习惯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教育学规律,想学生所想,预设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案。小学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了解,离不开平时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与观察,教师还可以通过换位体验来促进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推己及人,反思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关注和尊重程度。  一、深度教学,合理安排学习小组的人数  将参与体验深度教学的教师每6个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准备
有一位老人,总是有事没事就爱给我们打电话,小时候总觉得他非常啰嗦,但一天天过来竟也习惯了这每日的唠叨,以至于吃过晚饭就偷偷期盼电话铃声响起。这位老人就是我的外公。  外公个子很高,两鬓已经染上了银霜,沧桑的眼角和脸庞长满了皱纹,一副饱经风霜的模样。  在记忆的电影里,放映最多的就是我的外公。外公家的屋后有一棵枇杷树,每当五月来临,我们一家就会聚在外公家摘枇杷。幼时的我抬头仰望那棵茂盛的大树,看着枝
期刊
地球不仅是我们的家园,也是我们的母亲。地球无偿地给我们提供各种资源,而我们却为了经济利益不管不顾地去破坏她,这样做是不对的。  保護地球妈妈,我们应该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首先,我们要保护生活环境,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会增加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要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其次,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不要浪费宝贵的水资源,例如,我们平时洗手洗脸后要把水龙头关紧,可以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入融合,高校教学中亟须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营销原理与决策模拟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点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营销原理的同时进行模拟决策,让学生体验企业如何在市场上进行营销决策。课题组把课程目标(SLOs)和课程内容相互关联,并针对性设计了教学方法和完整的课程评价方案,同时完
一天,棕熊在河里捕到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鲑鱼。狐狸看见了,笑着对棕熊说:“黑熊爷爷生病了,就想吃条鲑鱼,不如我替你跑一趟,把这条鲑鱼送给黑熊爷爷吧!”棕熊一听,毫不犹豫地把刚捕到的鲑鱼递给了狐狸。  又过了几天,棕熊在山谷里采到一筐又大又新鲜的蘑菇。狐狸看见了,笑着对棕熊说:“熊猫奶奶摔伤了,就想喝一碗蘑菇汤,不如我替你跑一趟,把这筐蘑菇送给熊猫奶奶吧!”棕熊一听,二话不说,就把刚采到的蘑菇交给了狐狸
年轻的千里马踌躇满志,等着伯乐来发现它。  猎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  千里马心想:跟着猎人只能每天在森林里转悠,我是一匹千里马,怎么能去当猎人的苦力呢?于是它拒绝了猎人。  士兵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  千里马心想:士兵太默默无闻了。我是一匹千里马,怎么能为一个普通的士兵效力呢?它又拒绝了士兵。  商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  千里马心想:只有骡子才会一直驮运货物呢!我
不觉间,已至凉秋。秋天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凋谢的季节,然而那些红得无比灿烂、如火一般热情的枫叶却能让寂寥的秋多一分热闹和生机。采一片红叶,读一篇诗词,让我们一起听秋天讲述它的相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