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新探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策略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总是教师课前预设好的。课堂生成的问题常被置之不理,或者轻描淡写,不了了之,白白浪费了可贵的课堂生成资源。
  2.提问的主体仍然是教师。提问还是教师的特权,“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时有发生,学生只能忙不迭地应对教师的一个个问题,挖空心思揣摩教师的“标准答案”,学生的创造性常被扼杀。
  3.学生很少有提问的机会。学生的问题没有机会提出来,不懂只能装懂。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熟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内涵,让课堂提问发挥积极的作用,使课堂因提问而变得更有魅力更加出色。
  
  二、重新理解课堂提问的内涵
  
  1.提问具有预设性。主要是指,课堂提问可以是教师课前预设的。课堂提问设计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的进程和质量。
  2.提问具有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提问也必须体现生成性。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资源,并充分利用,合理挖掘即时问题,提高提问的针对性。
  3.学生参与提问。主要是指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同样是提问的主体,要让学生质疑问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聪明的成长。
  4.提问是交流的载体。新课程提倡师生交流、互动,而提问正是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而学生的提问正是学生思维的展示与暴露。
  
  三、改进课堂提问的策略
  
  1.预设具有价值的问题
  (1)问题富有思考性。问题富有思考性,首先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切入口要适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望而却步;难度太小,引不起学生爱好。例如,学习“角的熟悉”,教师要求学生过同一点画几条射线,接着设问:除了射线,你还能发现什么数学图形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观察思考之中,不仅找出了不同的角,还指出了角的边、顶点,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等相关知识。
  (2)问题具有启发性。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由表及里,由远到近,由具体到抽象,由元认知提示语过渡到认知提示语。
  2.把握重要的生成问题
  (1)创设生成问题。所谓创设生成问题,就是课前预设的问题一旦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受阻,要及时调整问题,创生出新的问题,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创设生成问题,首先要注重因势利导,即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进行引导,创设此时此地有利的问题;其次,要随机应变,即跟着情况的变化,把握时机,灵活应付。或全部改变,或局部修整,使得问题更有利用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环节的递进。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指,面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合理处理,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索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能够解答的让学生解答,教师不能越厨代庖;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启发,让学生试着解答,教师只能充当“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作者单位:山东单县单城镇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