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fcumt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历史高考是我省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第3年。我们的复习策略:把握新课改精神,立足本省实际情况,眼观课改区高考。下面我将从2010年和2011年两年高考试卷的分析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现在的考试卷上的阅读材料题目无外乎有两种:
  一、给你一段材料,它设置的答案大多数在书上。
  二、所谓的课改下的创新试题,它设置的答案一般答案在材料中。这也是学生失分较严重的地方,针对高考的趋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强化对材料题的训练力度,将是我们在今后教学中所抓的重点工作。下面谈一谈在这方面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学生材料题的解题思路(1)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2)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以提示自己。(3)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4)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此外,在解答过程中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答,不要同时带着几个问题读材料,干扰自己的思路。其次,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要做到精选、精炼,不能看见材料上来就做,而应有选择的去做,更多的是要教给学生解答材料题的方法,换角度、换思路整合试题。在试题的选择上还要加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强调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时事材料,热点材料与风尚习俗为背景创设情境,设计试题。我想: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定能有所收获。
  两年的高考试题,每道题都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考核能力要求的四个基本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的考核,是历史学科考核的主要目标,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年的高考中对以上能力的考查,也循序渐进不断增加,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能力提高的要求越来越大,可以说能力的考核是高考的核心并贯穿始终。我想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平时复习中,对已经形成的历史结论、历史现象、阶段特征、相关材料等多问“为什么”,多将句号变问号。
  两年高考所涉及的内容来看:知识覆盖面不求全,但求精。2年高考试卷所涉及的内容和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可以看到:
  ①三册必修内容的分值基本趋于合理,要求在2012年复习中,文化思想部分仍要加强。以往学习及备考中,我们常常会重必修一、二,轻必修三。2010和2011年高考给了我们一个重要信息,思想文化史部分在高考中的地位在上升,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我想,加强对思想文化史的考查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当前商品经济大潮的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社会弊病,如急功近利、环境恶化、社会道德沦丧等现象,而高考历史中对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视则与呼唤文化回归,重塑道德权威,构建和谐社会的基调是吻合的。
  ②从知识点的覆盖面看,高考试题的知识覆盖面不全、知识点的量也不大,但这不是说教学复习中可以忽略或减少一些知识点,相反,复习中特别是第一轮复习时还要面面俱到,每个知识点还要讲透、讲精。如:
  2010年40题第(2)问要求学生说出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大生产阶段。
  2011年40题,文综卷对“秦至唐官员选拔”知识点的考查就在于,让学生熟练的掌握“选拔人才”政策的变化及原因和新认识等等。
  新教材上“秦至唐官员选拔”与“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没有明确深入的表述,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将历史的主干知识进行拓展讲精、讲透,让学生不但知其一,而且还要知其二。
  所以,在复习中,对高考已考知识,不能大意,更不能抱着考过的内容就不考的心态,教学复习中,仍以夯实基础,面面俱到为好。
其他文献
英语任务型教学是在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途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途径,是一种能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先进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1目的性  学习者不仅注重语言的学习,而且也关注学习过程本身。任务型英语教学将任务作为中心,任务中的问题并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用语言的问题。所以在进行“英语任务型教学”时,要明确目的——让学生能独立进行交际。任务完成的
期刊
一、对创新教育的理论认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教育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师,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教育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 重视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思品课的教学也改变了以往的“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这不仅为思品课的教学增添了活力,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仅靠一只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有时还是无法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时如能恰当的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辅助思品课的教学,那将是另一番景象,就像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的:“如果真正的生活冲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师生面前。教材的版面设计新颖活泼;教材的内容体系丰富多样,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语言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我对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对初中思品课的学习兴趣。  一、用生动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一直以来是我思考的重点
期刊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努力坚持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这三个基本理念,必须积极整合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构建德育高效课堂,形成合力,有效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能,实现课程设置的总目标。  我在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一课时有效的进行了课程资源整合,促使“学、教、测”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进展。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幻灯片将“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展现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回答这就话的出处。有何用意
期刊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的作用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只有教师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辟广阔的天地。  (一)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教师要尊重和关爱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对学生的不同观点虚心听取。实践也证明:在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有充分的“土壤”和“养分”。  
期刊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能力。而要做到着这一点,就必须培养学生历史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通过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来完成的。  一、基础知识的掌握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基础知识,应采用顺时思维、顺向思维,以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形象的把历史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
期刊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发掘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思想品德教学事半功倍。在教学中,就如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  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根本。例如,在《诚实守信》这课的教学时,根据学生熟知的著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丘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作为激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全面革新。它把文字、声音等集中于一体,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征。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文字、视频等动态效果,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历史知识的
期刊
英语课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就是同伴间的口语交际。针对这个活动学生们通常喜欢自己找伙伴,起初,我允许学生们这么做,自己就近或找好朋友做搭档,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发现,基本上是优生找优生,没人理会学困生,没办法只能查找差,几节课下来,结果我发现,流利的更加流利通畅,差的更是语无伦次,在优等生嘻嘻哈哈洋洋自得的神情中,学困生畏畏缩缩的表情中,我突然意识到该改革了。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了解到变革学习方式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