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历史高考是我省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第3年。我们的复习策略:把握新课改精神,立足本省实际情况,眼观课改区高考。下面我将从2010年和2011年两年高考试卷的分析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现在的考试卷上的阅读材料题目无外乎有两种:
一、给你一段材料,它设置的答案大多数在书上。
二、所谓的课改下的创新试题,它设置的答案一般答案在材料中。这也是学生失分较严重的地方,针对高考的趋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强化对材料题的训练力度,将是我们在今后教学中所抓的重点工作。下面谈一谈在这方面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学生材料题的解题思路(1)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2)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以提示自己。(3)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4)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此外,在解答过程中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答,不要同时带着几个问题读材料,干扰自己的思路。其次,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要做到精选、精炼,不能看见材料上来就做,而应有选择的去做,更多的是要教给学生解答材料题的方法,换角度、换思路整合试题。在试题的选择上还要加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强调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时事材料,热点材料与风尚习俗为背景创设情境,设计试题。我想: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定能有所收获。
两年的高考试题,每道题都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考核能力要求的四个基本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的考核,是历史学科考核的主要目标,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年的高考中对以上能力的考查,也循序渐进不断增加,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能力提高的要求越来越大,可以说能力的考核是高考的核心并贯穿始终。我想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平时复习中,对已经形成的历史结论、历史现象、阶段特征、相关材料等多问“为什么”,多将句号变问号。
两年高考所涉及的内容来看:知识覆盖面不求全,但求精。2年高考试卷所涉及的内容和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可以看到:
①三册必修内容的分值基本趋于合理,要求在2012年复习中,文化思想部分仍要加强。以往学习及备考中,我们常常会重必修一、二,轻必修三。2010和2011年高考给了我们一个重要信息,思想文化史部分在高考中的地位在上升,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我想,加强对思想文化史的考查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当前商品经济大潮的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社会弊病,如急功近利、环境恶化、社会道德沦丧等现象,而高考历史中对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视则与呼唤文化回归,重塑道德权威,构建和谐社会的基调是吻合的。
②从知识点的覆盖面看,高考试题的知识覆盖面不全、知识点的量也不大,但这不是说教学复习中可以忽略或减少一些知识点,相反,复习中特别是第一轮复习时还要面面俱到,每个知识点还要讲透、讲精。如:
2010年40题第(2)问要求学生说出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大生产阶段。
2011年40题,文综卷对“秦至唐官员选拔”知识点的考查就在于,让学生熟练的掌握“选拔人才”政策的变化及原因和新认识等等。
新教材上“秦至唐官员选拔”与“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没有明确深入的表述,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将历史的主干知识进行拓展讲精、讲透,让学生不但知其一,而且还要知其二。
所以,在复习中,对高考已考知识,不能大意,更不能抱着考过的内容就不考的心态,教学复习中,仍以夯实基础,面面俱到为好。
现在的考试卷上的阅读材料题目无外乎有两种:
一、给你一段材料,它设置的答案大多数在书上。
二、所谓的课改下的创新试题,它设置的答案一般答案在材料中。这也是学生失分较严重的地方,针对高考的趋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强化对材料题的训练力度,将是我们在今后教学中所抓的重点工作。下面谈一谈在这方面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学生材料题的解题思路(1)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2)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以提示自己。(3)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4)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此外,在解答过程中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答,不要同时带着几个问题读材料,干扰自己的思路。其次,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要做到精选、精炼,不能看见材料上来就做,而应有选择的去做,更多的是要教给学生解答材料题的方法,换角度、换思路整合试题。在试题的选择上还要加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强调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时事材料,热点材料与风尚习俗为背景创设情境,设计试题。我想: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定能有所收获。
两年的高考试题,每道题都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考核能力要求的四个基本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的考核,是历史学科考核的主要目标,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年的高考中对以上能力的考查,也循序渐进不断增加,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能力提高的要求越来越大,可以说能力的考核是高考的核心并贯穿始终。我想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平时复习中,对已经形成的历史结论、历史现象、阶段特征、相关材料等多问“为什么”,多将句号变问号。
两年高考所涉及的内容来看:知识覆盖面不求全,但求精。2年高考试卷所涉及的内容和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可以看到:
①三册必修内容的分值基本趋于合理,要求在2012年复习中,文化思想部分仍要加强。以往学习及备考中,我们常常会重必修一、二,轻必修三。2010和2011年高考给了我们一个重要信息,思想文化史部分在高考中的地位在上升,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我想,加强对思想文化史的考查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当前商品经济大潮的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社会弊病,如急功近利、环境恶化、社会道德沦丧等现象,而高考历史中对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视则与呼唤文化回归,重塑道德权威,构建和谐社会的基调是吻合的。
②从知识点的覆盖面看,高考试题的知识覆盖面不全、知识点的量也不大,但这不是说教学复习中可以忽略或减少一些知识点,相反,复习中特别是第一轮复习时还要面面俱到,每个知识点还要讲透、讲精。如:
2010年40题第(2)问要求学生说出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大生产阶段。
2011年40题,文综卷对“秦至唐官员选拔”知识点的考查就在于,让学生熟练的掌握“选拔人才”政策的变化及原因和新认识等等。
新教材上“秦至唐官员选拔”与“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没有明确深入的表述,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将历史的主干知识进行拓展讲精、讲透,让学生不但知其一,而且还要知其二。
所以,在复习中,对高考已考知识,不能大意,更不能抱着考过的内容就不考的心态,教学复习中,仍以夯实基础,面面俱到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