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班时,门卫大叔递给我一个信封,对我笑了两声,也不说话。我不明何事,翻到正面,看着信封上歪斜的字迹和地址,知道了当事者,微笑视之,把信静静地放到了包里。这是一封来自另一个城市的私信。
回到家后,我拿出信封,定定地看着,一字一字地看,心里默念并核对每一个字,很期待里面写了什么,却并不急于打开,因为很享受那一刻期待的喜悦。就像小狐狸对小王子说的,“知道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時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吃完晚饭后,我坐在书桌前,把信拆开了。我如捧着珍贵的礼物般,端坐默读。
我一行一段地看着,没有错综复杂的法律事实与关系的四页纸,却比平时看校对裁判文书还慢。无华丽的辞藻,亦无煽情的比喻排比,没有引经据典,更没宏大的叙述,只是很平实地诉说日常的点滴,讲述自己思想的变迁及对我不会照顾自己的担忧与劝诫。每到转折处我都会想,他是在什么状态和心境下写的这些东西呢?仿若见字如面,跟着平实的文字回忆这段情谊的点滴,这个人与你交集的那些片段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跳跃,而此刻内心的情绪也是跳跃的,不得不承认文字的力量,感动于书信的厚重。
在这个拆信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见字如面的真切,也感受着仿若昨日的温暖。其实它就是白纸黑字的几页纸,但此刻我对它的珍视就如宝贝着小时候我与爸妈的旧照片。这一刻,我能特别真实地领会《小王子》里说的那个真理:最真的感情是互相驯服的。在重要的关系里,我们对彼此而言都是特别的,我们曾经有过或者正在创造独家的记忆。而这封书信就有别于我从别处感受到的信息,它定格为我们之间特别的纽带。信纸轻薄,文字却厚重万分,因为距离上一次收到手写的书信,已经过去八年了。
记得人生中的第一封信是写给爸妈的,缘由是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后来初中叛逆期间也陆续写过几封,都是直接写了放在他们房间。去年帮他们收拾柜子,我在装爸妈结婚证的盒子里翻出了几封信纸已泛黄的信。看着自己当年幼稚的想法、冲动的情绪和泛滥的情感,我都忍不住笑话自己,拿出来给老妈看,妈妈微微一笑,说初高中那几年,每一次我不听话的时候我爸都会把信拿出来看一下,安慰自己。之后,我郑重地把它们放回装爸妈结婚证的盒子里,那是独属于我爸妈的美好回忆。
第一封寄出去的信是给我小学的好朋友的。那时升入初中的她随父母到外地求学,因为地址不准确,信被一个叫林进雪的女孩收到,后来我们成了笔友。高二那年,我从原来的高中转学回柳城,我和朋友们每周都通信,记得那时晚自习的最后一节自修课我都是在回信,两年时间里我收到了四十余封信,我——给它们编了号,现在依然珍藏在书柜里。每次回家收拾房间,我都忍不住打开盒子看看,回忆虽已久远,但当年纯真的情意犹在心间。其中最长的一封长达十二页,是高三那年好友给我写的,字迹清秀漂亮,除信件外她还邮寄了她亲手织的浅紫色围巾。在大四那年,因为价值观的分歧,我们分道扬镳,事去经年,至今我想起她,再读起那封长信,依然热泪盈眶。那条围巾基本已无用处,但我从未舍得丢弃,那是年少的美好,那些曾经的挚友,亦在记忆深处。
上班以来,因为工作的关系,除了不时收到报社的信件,我每天都在电脑上书写、校对文书,这突如其来的私信,让我珍视万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之间联络的成本越来越低,在虚拟的世界里我们交集着巨大的朋友圈,可随着今天朋友圈的更新,我也不曾记得昨天看过什么。很喜欢林清玄《一生一会》里的说法:我们每次与朋友对坐喝茶,都应该非常珍惜,因为一生里这样的喝茶可能只有这一回,一旦过了,就再也不可得了。虽然说法有些幽凄,但道理是真的。书信也是一样,因为这样特别的举动和心境,随着往后时间的推移是再也不会有的。能夠静心给珍视的朋友手写一封书信,这是多么难得的情意。书者用心,收到的人更是倍感温暖。
一封私信勾起的回忆,我会好好珍藏。明天,回信。希望我们,见字如面,在以后老去的年岁中,翻阅复读。
(摘自《柳州晚报》2017年6月27日)
回到家后,我拿出信封,定定地看着,一字一字地看,心里默念并核对每一个字,很期待里面写了什么,却并不急于打开,因为很享受那一刻期待的喜悦。就像小狐狸对小王子说的,“知道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時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吃完晚饭后,我坐在书桌前,把信拆开了。我如捧着珍贵的礼物般,端坐默读。
我一行一段地看着,没有错综复杂的法律事实与关系的四页纸,却比平时看校对裁判文书还慢。无华丽的辞藻,亦无煽情的比喻排比,没有引经据典,更没宏大的叙述,只是很平实地诉说日常的点滴,讲述自己思想的变迁及对我不会照顾自己的担忧与劝诫。每到转折处我都会想,他是在什么状态和心境下写的这些东西呢?仿若见字如面,跟着平实的文字回忆这段情谊的点滴,这个人与你交集的那些片段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跳跃,而此刻内心的情绪也是跳跃的,不得不承认文字的力量,感动于书信的厚重。
在这个拆信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见字如面的真切,也感受着仿若昨日的温暖。其实它就是白纸黑字的几页纸,但此刻我对它的珍视就如宝贝着小时候我与爸妈的旧照片。这一刻,我能特别真实地领会《小王子》里说的那个真理:最真的感情是互相驯服的。在重要的关系里,我们对彼此而言都是特别的,我们曾经有过或者正在创造独家的记忆。而这封书信就有别于我从别处感受到的信息,它定格为我们之间特别的纽带。信纸轻薄,文字却厚重万分,因为距离上一次收到手写的书信,已经过去八年了。
记得人生中的第一封信是写给爸妈的,缘由是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后来初中叛逆期间也陆续写过几封,都是直接写了放在他们房间。去年帮他们收拾柜子,我在装爸妈结婚证的盒子里翻出了几封信纸已泛黄的信。看着自己当年幼稚的想法、冲动的情绪和泛滥的情感,我都忍不住笑话自己,拿出来给老妈看,妈妈微微一笑,说初高中那几年,每一次我不听话的时候我爸都会把信拿出来看一下,安慰自己。之后,我郑重地把它们放回装爸妈结婚证的盒子里,那是独属于我爸妈的美好回忆。
第一封寄出去的信是给我小学的好朋友的。那时升入初中的她随父母到外地求学,因为地址不准确,信被一个叫林进雪的女孩收到,后来我们成了笔友。高二那年,我从原来的高中转学回柳城,我和朋友们每周都通信,记得那时晚自习的最后一节自修课我都是在回信,两年时间里我收到了四十余封信,我——给它们编了号,现在依然珍藏在书柜里。每次回家收拾房间,我都忍不住打开盒子看看,回忆虽已久远,但当年纯真的情意犹在心间。其中最长的一封长达十二页,是高三那年好友给我写的,字迹清秀漂亮,除信件外她还邮寄了她亲手织的浅紫色围巾。在大四那年,因为价值观的分歧,我们分道扬镳,事去经年,至今我想起她,再读起那封长信,依然热泪盈眶。那条围巾基本已无用处,但我从未舍得丢弃,那是年少的美好,那些曾经的挚友,亦在记忆深处。
上班以来,因为工作的关系,除了不时收到报社的信件,我每天都在电脑上书写、校对文书,这突如其来的私信,让我珍视万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之间联络的成本越来越低,在虚拟的世界里我们交集着巨大的朋友圈,可随着今天朋友圈的更新,我也不曾记得昨天看过什么。很喜欢林清玄《一生一会》里的说法:我们每次与朋友对坐喝茶,都应该非常珍惜,因为一生里这样的喝茶可能只有这一回,一旦过了,就再也不可得了。虽然说法有些幽凄,但道理是真的。书信也是一样,因为这样特别的举动和心境,随着往后时间的推移是再也不会有的。能夠静心给珍视的朋友手写一封书信,这是多么难得的情意。书者用心,收到的人更是倍感温暖。
一封私信勾起的回忆,我会好好珍藏。明天,回信。希望我们,见字如面,在以后老去的年岁中,翻阅复读。
(摘自《柳州晚报》2017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