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另一方面是迎合家长和社会的需求,这是幼儿园小学化的社会根源。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需要各方面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综合治理,手段上堵疏结合,方式上标本兼治,目标上远近兼顾。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 危害 防止
幼儿教育对于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养成非常重要,它主要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然而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然而超前灌输幼儿无法理解的知识相当于拔苗助长,会让幼儿从小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形成不良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是迎合家长和社会的需求,例如家长望子成龙,以为儿童智力早开发早得利。一些幼儿园为多收幼儿、多赚钱,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不顾幼儿接受能力,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不断制造认识多少汉字、背诵多少篇唐诗宋词、记住多少英语单词 、会算多少道题的教学神话,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的优质小学借助学科知识考试和智力测验的名目筛选学生,导致不少幼儿园投其所好,客观上助长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目前幼儿园教材与幼儿实际脱节比较严重,教材杂乱,标准不一,偏多偏难,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是幼儿园小学化的社会根源。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需要各方面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综合治理,手段上堵疏结合,方式上标本兼治,目标上远近兼顾。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象
(一)分科式教学
众所周知,分科式教学出现在小学或更高一级的教育中,但有些幼儿园,也存在分科式教学。幼儿教育专家早在前些年就把幼儿教育分为五大领域: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而在我们现行的教学中呢,语言有了明确的分工:识字、拼音、语言,这是分科式教育模式,也即一种小学教育模式。
(二)活动时间的严格划分
一节课三十分钟,不论一节课在开展何种教育活动,统统在三十分钟内完成,这可能吗?绝对不可能。幼儿教育的生成性问题很多,年龄差异,能力强弱存在明显不同,要严格在三十分钟之内完成教育活动,明显有待商讨。举个例子,比如开展一节商场购物活动,课前老师将”模拟商场“布置好,上课了,老师得交待活动内容,讲清规则、开始购物、购物结束,依据这一活动流程,三十分钟很显然无法完成教育活动内容。
(三)教师的管理
当前有很多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并非专业的幼儿教师,他们不了解学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因而不能对其施以正确、科学的教育。例如布置家庭作业,在一小时以上;进行多种考试竞赛;课堂以教学为主,朗朗的读书声取代了幼儿的游戏等。
(四)家长认知的盲目性
现在家长口头流行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了这种思想做基础,结合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家长更是认定了孩子到幼儿园就是要识字、学拼音、算算式等,因此对幼儿园、对老师提出了种种要求,从而影响了幼儿教育的素质化进程。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和弊端
(一)“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二)“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就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幼儿时期孩子应以玩为主,而学习的压力会使孩子少了天真、烂漫与快乐。孩子原本的认知过程被严重破坏,导致孩子的“知识消化不良”,甚至许多孩子在疲于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象力,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有些孩子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自闭症。
(三)“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他各方面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
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这样可能扰乱了小学教学秩序。由于各个幼儿园不同程度地提前进行小学化教育,造成小学入校新生基础参差不齐,让小学一年级教师难以教学。照顾基础低,学过的学生根本就不想学;迁就基础高,没学过的学生又听不懂。这种情况常使小学教师无所适从。让这些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拼音教学不规范等等,而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这可是要影响孩子日后的发展的。我们不能把大人的喜好加在孩子身上,不能用小学生的行为模式去要求幼儿园的孩子,更不能在学前阶段就过早地让孩子生活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透支童年”是极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一种现象,对孩童的身心发展都没有好处。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制止和预防
(一)通过广泛宣传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家园达成共识
要想杜绝小学化倾向这种现象,必须发挥我们专业教育机构的权威性,带领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
第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同时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做到与幼儿园一致。
第二,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的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
第三,开展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大家各抒己见,沟通观点,能更好的达成教育的共识,同时也促使家长更加关注科学的教育观,理智地看待学前幼儿教育,并主动向幼儿园靠拢。
家长和社会要端正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家长要了解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了解幼儿大班并不是小学一年级的预备,懂得“顺自然,展个性”,了解幼儿,尊重幼儿, 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道理,纠正家庭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幼儿教育,不以教学识字、演算为主,以培养兴趣和学习习惯为主。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是为小学学习做准备的,但它不是小学,更不是中学、大学。我们不能拿小学生、中学生甚至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园的孩子。明白了这一点,我想大家对一个幼儿的要求就不会那么高,大家也就明白该不该那样惩罚孩子了。
(二)幼儿的好动和“坐不住”是必然的,普遍的,正常的
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安排活动。长时间让孩子“坐板凳”肯定不行。应当更多地安排游戏、唱歌、跳舞、跑跑跳跳这样的活动,让孩子过剩的精力得以释放。而游戏又很重要。因为,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而幼儿期也是游戏期,幼儿爱游戏!游戏不但可以给幼儿带来愉悦,而且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教育手段。因此,在幼儿园中,让孩子们开展游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而游戏一般都有具体情节动作,模仿性强,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能够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愿望。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高尔基也曾说过:“游戏是小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 ”。因此,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并且可使幼儿掌握一些知识技能,形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训练孩子的“坐功”,不但可以,也有必要,但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这个过程中,奖励和鼓舞非常重要。一次表扬,可能使他克服一个缺点。
(三)教育部门要发挥监管作用
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组织培养、培训各类幼儿园园长、教师,办好示范园和骨干园,指导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管理上紧缩小学化存在的空间,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最适合的教育,能够健康成长。
完善幼儿园规章制度,杜绝小学化倾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严控小学化倾向这一现象,必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制度来约束园所行为。例如不准使用小学教材和其他不规范的书进行教学活动,不准教拼音、汉字书写、笔算、珠心算等小学教学内容,不准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性测验和考试,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学预科班,不准在正常的幼儿日常活动时间内举办收费性质的兴趣特长班等等。有了完善的相关制度,这一现象会减弱甚至消失。
(四)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研培,关注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幼儿园重视对幼儿教师培训培养的工作机制的建立,大力加强在职教师的定期培训工作,及时更新在职教师的教育理念;多与其他幼儿园开展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多方面基本技能,使教师改变单纯传授知识,具备多方面培养幼儿的能力;同时,搭建各种平台,促进教师向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方向发展。
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这一现象,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对知识技能内涵的认识,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将知识作为载体,看重的是孩子如何思维,如何接受这些知识,目的是启发孩子的智慧。只有定位于过程体验的“教与学”,才能抓住这一核心要素,点燃起这一智慧的火花。
(五)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
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和意义,即不是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幼儿园从大班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包括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儿童正确的书写姿势,培养注意力等,从生理、心理上为儿童适应小学做好准备。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小学化倾向的问题亟待解决,即使有再好的园舍、再好的设施、再好的的教师素质如果没有正规的课堂教学,孩子很可能就失去了最好的受教育时机。所以,我们还应继续探索研究幼儿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采取可行措施,全力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给广大幼儿创设一个舒适、安全、和谐发展的学习环境,还给他们一片自由、快乐成长的天空!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另一方面是迎合家长和社会的需求,这是幼儿园小学化的社会根源。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需要各方面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综合治理,手段上堵疏结合,方式上标本兼治,目标上远近兼顾。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 危害 防止
幼儿教育对于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养成非常重要,它主要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然而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然而超前灌输幼儿无法理解的知识相当于拔苗助长,会让幼儿从小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形成不良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是迎合家长和社会的需求,例如家长望子成龙,以为儿童智力早开发早得利。一些幼儿园为多收幼儿、多赚钱,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不顾幼儿接受能力,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不断制造认识多少汉字、背诵多少篇唐诗宋词、记住多少英语单词 、会算多少道题的教学神话,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的优质小学借助学科知识考试和智力测验的名目筛选学生,导致不少幼儿园投其所好,客观上助长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目前幼儿园教材与幼儿实际脱节比较严重,教材杂乱,标准不一,偏多偏难,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是幼儿园小学化的社会根源。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需要各方面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综合治理,手段上堵疏结合,方式上标本兼治,目标上远近兼顾。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象
(一)分科式教学
众所周知,分科式教学出现在小学或更高一级的教育中,但有些幼儿园,也存在分科式教学。幼儿教育专家早在前些年就把幼儿教育分为五大领域: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而在我们现行的教学中呢,语言有了明确的分工:识字、拼音、语言,这是分科式教育模式,也即一种小学教育模式。
(二)活动时间的严格划分
一节课三十分钟,不论一节课在开展何种教育活动,统统在三十分钟内完成,这可能吗?绝对不可能。幼儿教育的生成性问题很多,年龄差异,能力强弱存在明显不同,要严格在三十分钟之内完成教育活动,明显有待商讨。举个例子,比如开展一节商场购物活动,课前老师将”模拟商场“布置好,上课了,老师得交待活动内容,讲清规则、开始购物、购物结束,依据这一活动流程,三十分钟很显然无法完成教育活动内容。
(三)教师的管理
当前有很多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并非专业的幼儿教师,他们不了解学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因而不能对其施以正确、科学的教育。例如布置家庭作业,在一小时以上;进行多种考试竞赛;课堂以教学为主,朗朗的读书声取代了幼儿的游戏等。
(四)家长认知的盲目性
现在家长口头流行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了这种思想做基础,结合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家长更是认定了孩子到幼儿园就是要识字、学拼音、算算式等,因此对幼儿园、对老师提出了种种要求,从而影响了幼儿教育的素质化进程。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和弊端
(一)“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二)“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就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幼儿时期孩子应以玩为主,而学习的压力会使孩子少了天真、烂漫与快乐。孩子原本的认知过程被严重破坏,导致孩子的“知识消化不良”,甚至许多孩子在疲于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象力,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有些孩子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自闭症。
(三)“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他各方面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
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这样可能扰乱了小学教学秩序。由于各个幼儿园不同程度地提前进行小学化教育,造成小学入校新生基础参差不齐,让小学一年级教师难以教学。照顾基础低,学过的学生根本就不想学;迁就基础高,没学过的学生又听不懂。这种情况常使小学教师无所适从。让这些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拼音教学不规范等等,而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这可是要影响孩子日后的发展的。我们不能把大人的喜好加在孩子身上,不能用小学生的行为模式去要求幼儿园的孩子,更不能在学前阶段就过早地让孩子生活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透支童年”是极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一种现象,对孩童的身心发展都没有好处。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制止和预防
(一)通过广泛宣传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家园达成共识
要想杜绝小学化倾向这种现象,必须发挥我们专业教育机构的权威性,带领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
第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同时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做到与幼儿园一致。
第二,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的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
第三,开展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大家各抒己见,沟通观点,能更好的达成教育的共识,同时也促使家长更加关注科学的教育观,理智地看待学前幼儿教育,并主动向幼儿园靠拢。
家长和社会要端正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家长要了解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了解幼儿大班并不是小学一年级的预备,懂得“顺自然,展个性”,了解幼儿,尊重幼儿, 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道理,纠正家庭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幼儿教育,不以教学识字、演算为主,以培养兴趣和学习习惯为主。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是为小学学习做准备的,但它不是小学,更不是中学、大学。我们不能拿小学生、中学生甚至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园的孩子。明白了这一点,我想大家对一个幼儿的要求就不会那么高,大家也就明白该不该那样惩罚孩子了。
(二)幼儿的好动和“坐不住”是必然的,普遍的,正常的
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安排活动。长时间让孩子“坐板凳”肯定不行。应当更多地安排游戏、唱歌、跳舞、跑跑跳跳这样的活动,让孩子过剩的精力得以释放。而游戏又很重要。因为,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而幼儿期也是游戏期,幼儿爱游戏!游戏不但可以给幼儿带来愉悦,而且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教育手段。因此,在幼儿园中,让孩子们开展游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而游戏一般都有具体情节动作,模仿性强,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能够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愿望。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高尔基也曾说过:“游戏是小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 ”。因此,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并且可使幼儿掌握一些知识技能,形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训练孩子的“坐功”,不但可以,也有必要,但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这个过程中,奖励和鼓舞非常重要。一次表扬,可能使他克服一个缺点。
(三)教育部门要发挥监管作用
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组织培养、培训各类幼儿园园长、教师,办好示范园和骨干园,指导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管理上紧缩小学化存在的空间,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最适合的教育,能够健康成长。
完善幼儿园规章制度,杜绝小学化倾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严控小学化倾向这一现象,必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制度来约束园所行为。例如不准使用小学教材和其他不规范的书进行教学活动,不准教拼音、汉字书写、笔算、珠心算等小学教学内容,不准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性测验和考试,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学预科班,不准在正常的幼儿日常活动时间内举办收费性质的兴趣特长班等等。有了完善的相关制度,这一现象会减弱甚至消失。
(四)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研培,关注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幼儿园重视对幼儿教师培训培养的工作机制的建立,大力加强在职教师的定期培训工作,及时更新在职教师的教育理念;多与其他幼儿园开展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多方面基本技能,使教师改变单纯传授知识,具备多方面培养幼儿的能力;同时,搭建各种平台,促进教师向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方向发展。
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这一现象,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对知识技能内涵的认识,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将知识作为载体,看重的是孩子如何思维,如何接受这些知识,目的是启发孩子的智慧。只有定位于过程体验的“教与学”,才能抓住这一核心要素,点燃起这一智慧的火花。
(五)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
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和意义,即不是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幼儿园从大班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包括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儿童正确的书写姿势,培养注意力等,从生理、心理上为儿童适应小学做好准备。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小学化倾向的问题亟待解决,即使有再好的园舍、再好的设施、再好的的教师素质如果没有正规的课堂教学,孩子很可能就失去了最好的受教育时机。所以,我们还应继续探索研究幼儿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采取可行措施,全力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给广大幼儿创设一个舒适、安全、和谐发展的学习环境,还给他们一片自由、快乐成长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