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改革,不仅要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而且要着力优化作业练习,使每一次作业练习真正成为学生再学习、再实践,反思知识、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本文从调查初中化学练习现状入手,就化学有效练习的设计开展研究和实践,初步构建了有效练习的模式.
现代课堂教学论指出: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可能加重学生负担.
初中化学教学存在一些与练习有关的普遍的问题,综合一下,主要是:
(1)练习布置贪全而量多;(2)练习质量偏难而质次;(3)教师讲用的练习过多、讲解的时间过长而学生思维的时间过少、思维的深度过浅;(4)缺乏必要的评析反思与巩固提高的时空,使得整体练习教学的效果偏差、效率偏低、效益甚微.(5)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
这些普遍问题,从时间与空间、内容与方法等各个方面都严重地制约着初中化学新课程多元化目标的全面达成.因此,初中化学习题教学一定要根据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习题、有针对性地,灵活地讲解习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求知与兴趣、实践与认知等方面的发展.以达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目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提高学生练习效率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要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地选择习题
要做到科学地选择习题,老师就必须认真钻研新教材,深刻理解新课标,分析近年中考试题的新变化,只有教师正确认识了习题的功能,才能准确把握习题的方向,才能做到试题内容、题型、难度、题量等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使习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应选择课本中的重点知识,那些易暴露学生问题、能开阔学生视野、与生活联系紧密、注重知识应用的题目.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习题时常考虑以下原则.
例如,不能搞题海战术,习题应精选精练.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无可替代的,教师应该筛选一些科学的、重要的、与教材贴切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而不是面面俱到,大搞题海战术,并且习题也要“少吃多餐”,每天学生的作业量不易过大.选择的习题要有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比如,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留给学生的习题可设计如下: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剩余蜡烛质量减少了,这是否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请大家思考并讨论.
(2)在化学反应 甲+乙→丙 中,5 g甲和足量的乙充分反应,生成8 g丙,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 )
(A) 2 g(B)3 g(C) 5 g(D)8 g
(3)在现如今的社会,能源危机成为世界主要的矛盾之一.所以就有一些人,自称在水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就能将水变成汽油(主要成分是碳、氢元素组成的物质).对此,你有何评价?
二、对于习题的讲解要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
精心选择了好的习题,还只是成功了一半.如何利用习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则更是需要老师用心思考的问题.优秀的老师常常是利用习题教学来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更能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的出发,教育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评价、会质疑、会反思.就我个人的体会是:讲解习题之前首先要非常熟悉试题的重、难点所在以及与这些题目相联系的知识点,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要将知识前后连贯,搞清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扩大知识面.做到心中有数,讲解时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点不是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更不能孤立地、单一性的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简单机械的训练,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和知识的整体联系上,放在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寻找解题突破口上,正所谓: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
讲解习题方法可以有多种,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在重视基础题的同时,还要讲解一些开放性习题.例如,请你就流经我们地区的外秦淮河的水资源和水质状况,谈谈哪些因素会引起水污染,我们应该如何爱护水资源.这样的题目学生热情高,都愿意积极参与其中.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究问题,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有如多题同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归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此方法,可以节约大量学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用什么方法,讲解习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考、质疑的时间,而对于一些实验题就应该让学生去动手探究,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科学的方法.对学生习题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或典型的错误,教师要重点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矫正学生在审题、理解、推理等方面的失误.而那些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的题目,完全可以不讲,留待课后个别答疑.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专门记录在化学考试、练习、提问等方面的易错题,错误原因及改正措施等,为学生在复习巩固时提供了方便,避免做雷同的习题,犯相同的错误,从而既节约大量的学习时间,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在练习的评阅过程中强调规范性
无论中考还是平时练习和单元测试,由于答案的表达不规范使学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碳酸钠的化学式写成“NaCO3”;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会而答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中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练习评阅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答案的规范表达.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练习中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
1.错别字方面:将“中和”反应写成“合中”反应,“光合”作用写成“光和”作用等;2.化学方程式方面: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3.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等;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根据语法启动理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
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
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如图1.
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为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尊敬老师,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
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教无定法,一味的生硬地照搬照抄只能是鹦鹉学舌,只有批判性地吸收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形成适合本校、本班、本人实际的最好方法,应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那么一切都将变的非常美好.
现代课堂教学论指出: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可能加重学生负担.
初中化学教学存在一些与练习有关的普遍的问题,综合一下,主要是:
(1)练习布置贪全而量多;(2)练习质量偏难而质次;(3)教师讲用的练习过多、讲解的时间过长而学生思维的时间过少、思维的深度过浅;(4)缺乏必要的评析反思与巩固提高的时空,使得整体练习教学的效果偏差、效率偏低、效益甚微.(5)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
这些普遍问题,从时间与空间、内容与方法等各个方面都严重地制约着初中化学新课程多元化目标的全面达成.因此,初中化学习题教学一定要根据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习题、有针对性地,灵活地讲解习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求知与兴趣、实践与认知等方面的发展.以达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目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提高学生练习效率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要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地选择习题
要做到科学地选择习题,老师就必须认真钻研新教材,深刻理解新课标,分析近年中考试题的新变化,只有教师正确认识了习题的功能,才能准确把握习题的方向,才能做到试题内容、题型、难度、题量等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使习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应选择课本中的重点知识,那些易暴露学生问题、能开阔学生视野、与生活联系紧密、注重知识应用的题目.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习题时常考虑以下原则.
例如,不能搞题海战术,习题应精选精练.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无可替代的,教师应该筛选一些科学的、重要的、与教材贴切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而不是面面俱到,大搞题海战术,并且习题也要“少吃多餐”,每天学生的作业量不易过大.选择的习题要有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比如,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留给学生的习题可设计如下: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剩余蜡烛质量减少了,这是否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请大家思考并讨论.
(2)在化学反应 甲+乙→丙 中,5 g甲和足量的乙充分反应,生成8 g丙,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 )
(A) 2 g(B)3 g(C) 5 g(D)8 g
(3)在现如今的社会,能源危机成为世界主要的矛盾之一.所以就有一些人,自称在水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就能将水变成汽油(主要成分是碳、氢元素组成的物质).对此,你有何评价?
二、对于习题的讲解要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
精心选择了好的习题,还只是成功了一半.如何利用习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则更是需要老师用心思考的问题.优秀的老师常常是利用习题教学来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更能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的出发,教育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评价、会质疑、会反思.就我个人的体会是:讲解习题之前首先要非常熟悉试题的重、难点所在以及与这些题目相联系的知识点,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要将知识前后连贯,搞清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扩大知识面.做到心中有数,讲解时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点不是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更不能孤立地、单一性的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简单机械的训练,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和知识的整体联系上,放在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寻找解题突破口上,正所谓: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
讲解习题方法可以有多种,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在重视基础题的同时,还要讲解一些开放性习题.例如,请你就流经我们地区的外秦淮河的水资源和水质状况,谈谈哪些因素会引起水污染,我们应该如何爱护水资源.这样的题目学生热情高,都愿意积极参与其中.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究问题,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有如多题同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归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此方法,可以节约大量学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用什么方法,讲解习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考、质疑的时间,而对于一些实验题就应该让学生去动手探究,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科学的方法.对学生习题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或典型的错误,教师要重点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矫正学生在审题、理解、推理等方面的失误.而那些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的题目,完全可以不讲,留待课后个别答疑.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专门记录在化学考试、练习、提问等方面的易错题,错误原因及改正措施等,为学生在复习巩固时提供了方便,避免做雷同的习题,犯相同的错误,从而既节约大量的学习时间,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在练习的评阅过程中强调规范性
无论中考还是平时练习和单元测试,由于答案的表达不规范使学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碳酸钠的化学式写成“NaCO3”;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会而答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中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练习评阅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答案的规范表达.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练习中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
1.错别字方面:将“中和”反应写成“合中”反应,“光合”作用写成“光和”作用等;2.化学方程式方面: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3.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等;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根据语法启动理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
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
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如图1.
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为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尊敬老师,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
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教无定法,一味的生硬地照搬照抄只能是鹦鹉学舌,只有批判性地吸收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形成适合本校、本班、本人实际的最好方法,应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那么一切都将变的非常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