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眼看到彭茂琳,是在重庆40多度的高温下,这个如此瘦弱的母亲,在为200个多血友病患者的幸福恣意奔忙。虽然还没有听她开始讲述六七年来的艰辛历程,但在她温和又坚定的目光中,记者已看到了“剪·爱纸艺工作室”能够发展壮大的精神内核。
拥抱给人力量
彭茂琳很小的时候,在一次意外中致残,有点跛,各种不公平待遇是成长过程中的家常便饭。上帝在关掉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彭茂琳获得工作、建立家庭并没有遇上太大障碍。
真正的艰难来自儿子。
某天,儿子被医院诊断为“血友病”,几乎被判了“死刑”。孩子还小,很多人,包括家人,都劝她放弃这个孩子,但是她不愿意,开始了砸锅卖铁为儿治病的艰难旅途,在这个过程中,丈夫并没有跟她站在一起。
离婚后,彭茂琳家徒四壁,外债累累。在经历了短暂的恍惚后,她又上路了。
寻求帮助是她唯一能做的事,时光漫漫,冷暖自知。某天,彭茂琳遇上了另外一个血友病患者的妈妈,像在沙漠中踽踽独行了很久的人遇上另外一个人助推项目:剪·爱纸艺支持对象: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庭、残疾人项目活动:培训、复健、展销会、提供就业机会开展机构:重庆血友病康复协会
一样,她们从对方身上获得了莫大的鼓励。
“拥抱给人力量,为什么不把大家都联合起来,一起来面对病痛?”东奔西跑,联系各种部门,2004年,重庆市血友病康复协会成立。协会成立后,彭茂琳组织开展聚会,筹集资金对经济状况特别差的血友病家庭进行援助。慢慢的,彭茂琳发现,输血不如造血,况且一个小小公益协会,根本拿不出更多的钱,她想到了剪纸自救。
彭茂琳从小擅长剪纸,后来自费在中国美术学院进行过专业学习,为剪纸高级技师,曾在工作单位组织过剪纸培训班。血友病限制了大家的行动,但是双手是自由的,剪出作品,销售出去,可行!2008年底,“剪·爱纸艺工作室”成立,开展剪纸培训、销售,产生的收益用于血友病患者的复健、援助。当年,工作室被评为“全国最有创意的NGO项目”。
剪纸探路
工作室成立简单,运行难。学习剪纸的血友病患者,往往来自偏远农村,交通、行动都不便,所以,彭茂琳租来的不算大的工作室其实也是一个“寄宿学校”。
学校运行一天,就需要一天的花费,剪纸作品的销路又没打开,房租、水电、时不时的医疗费用,给彭茂琳很大的压力。有一次,彭茂琳狠狠地批评了负责买菜的一个学员,原因是当天的伙食费“竟然花了十块钱。”彭茂琳回忆起这件事,满眼泪花,满心愧疚,“其实,五六个人吃饭,十块钱已经很少了,但是当时连锅都揭不开了,真的很艰难。”
最大的开支是房租,2009年,“剪·爱”一共搬了五次家,几乎是在颠沛流离中坚持下来的,“好在,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剪·爱”,并伸出援助之手。谭木匠爱心助残团队定时来工作室进行帮扶活动,和他们分享最新设计理念;在街道居委会的协调下,“剪·爱”有了暂时固定的展厅、工作室,去年还成立了“剪·爱工艺品有限公司”,以“微企”模式运营。
“救急不救穷,现在的工作室面向血友病患者和残疾人招生,学员需要缴纳一年3600元的学费。学员学有所成后,可以在工作室就业,学费将分批全额返还。”之所以这样做,彭茂琳说,“学员需要和正常人一样,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剪纸易学难精,缴纳学费的做法,可以把真正热爱剪纸的人留下,把三心二意的人挡在门外。很多时候,过多无条件的援助会让他们产生惰性,并不利于他们树立平等的观念。”
学员制作一幅作品的过程中,遇上发病,只能暂停制作,“效率上不来,只能走精品路线。”彭茂琳为记者讲述面前的一幅作品,解读作品画面中的细节,几乎每一处都有讲究。记者端详这幅作品,线条那么丰富的画面中,没有一处毛刺,刀工之精让人折服。创新是“精辟路线”绕不开的话题,工作室开发的多层次剪纸,利用线条的粗细变化,让作品的图案立体、层次丰富、质感十足,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作品《新嫁娘》在中南海拍卖会上拍得15万的同行最高价,并且当场折现;《兰风清韵》被英国王子收藏,并由此吸引了风投的注意……
目前,“剪·爱”纸艺在重庆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有专门的销售场所,每幅作品的售价都在1000元以上。工作室的设计部门目前还在不断探索剪纸的多方面运用,在寻求和家居装饰厂家的合作。
健康的梦想
据彭茂琳回忆,第一次见到任健康的时候,他还坐着轮椅,她在台上发言,他的眼睛闪着光,一直追着她在走。她感受到了这个小伙子的满心渴望。
后来,健康从成都回到重庆,来到“剪·爱”工作室,跟着彭茂琳学习剪纸。因为绘画不错,健康后来一直在设计剪纸图案,如今是公司的骨干设计力量。
记者面前的任健康,清癯、腼腆,目光淡定,很难想象他曾有八年的轮椅生涯。在巴南区的一个小镇上生活了很多年,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因为血友病,他几乎足不出户。他看书,思考,消沉,“在一个毫不出奇的晚上,如果我突然死了,回顾我的生平,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说的事情,这多么可怕!”健康调动他的记忆,讲述他生命中最惶恐的一段历程。“我得做点事情,但是做什么呢?”“剪·爱”给了他答案。
时光荏苒,五六年来,健康在工作室摆脱了轮椅、扔掉了拐杖,现在跟正常人几乎无异。曾经,对于“活着”,他都只能怯怯地想;如今,他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做着设计师的工作,领着满意的薪水。其实,“剪·爱”不仅给了他工作,更重要的是,让他找到了存在的价值。
“你的理想是什么?”健康有点羞涩,不过很快便说道:“继续做剪纸,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那时候,即便作品上没有我的名字,大家也知道是我设计的。”显然,这个梦想是健康很早以前就确定了的,他已经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走了很远。
彭茂琳在边上,一直微笑着,在援助血友病患者的道路上摸索这么多年,从最初的本能抱团,到后来的剪纸自救,再到如今把剪纸当作血友病患者身体和心理康复的美丽载体,她也找到了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
拥抱给人力量
彭茂琳很小的时候,在一次意外中致残,有点跛,各种不公平待遇是成长过程中的家常便饭。上帝在关掉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彭茂琳获得工作、建立家庭并没有遇上太大障碍。
真正的艰难来自儿子。
某天,儿子被医院诊断为“血友病”,几乎被判了“死刑”。孩子还小,很多人,包括家人,都劝她放弃这个孩子,但是她不愿意,开始了砸锅卖铁为儿治病的艰难旅途,在这个过程中,丈夫并没有跟她站在一起。
离婚后,彭茂琳家徒四壁,外债累累。在经历了短暂的恍惚后,她又上路了。
寻求帮助是她唯一能做的事,时光漫漫,冷暖自知。某天,彭茂琳遇上了另外一个血友病患者的妈妈,像在沙漠中踽踽独行了很久的人遇上另外一个人助推项目:剪·爱纸艺支持对象: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庭、残疾人项目活动:培训、复健、展销会、提供就业机会开展机构:重庆血友病康复协会
一样,她们从对方身上获得了莫大的鼓励。
“拥抱给人力量,为什么不把大家都联合起来,一起来面对病痛?”东奔西跑,联系各种部门,2004年,重庆市血友病康复协会成立。协会成立后,彭茂琳组织开展聚会,筹集资金对经济状况特别差的血友病家庭进行援助。慢慢的,彭茂琳发现,输血不如造血,况且一个小小公益协会,根本拿不出更多的钱,她想到了剪纸自救。
彭茂琳从小擅长剪纸,后来自费在中国美术学院进行过专业学习,为剪纸高级技师,曾在工作单位组织过剪纸培训班。血友病限制了大家的行动,但是双手是自由的,剪出作品,销售出去,可行!2008年底,“剪·爱纸艺工作室”成立,开展剪纸培训、销售,产生的收益用于血友病患者的复健、援助。当年,工作室被评为“全国最有创意的NGO项目”。
剪纸探路
工作室成立简单,运行难。学习剪纸的血友病患者,往往来自偏远农村,交通、行动都不便,所以,彭茂琳租来的不算大的工作室其实也是一个“寄宿学校”。
学校运行一天,就需要一天的花费,剪纸作品的销路又没打开,房租、水电、时不时的医疗费用,给彭茂琳很大的压力。有一次,彭茂琳狠狠地批评了负责买菜的一个学员,原因是当天的伙食费“竟然花了十块钱。”彭茂琳回忆起这件事,满眼泪花,满心愧疚,“其实,五六个人吃饭,十块钱已经很少了,但是当时连锅都揭不开了,真的很艰难。”
最大的开支是房租,2009年,“剪·爱”一共搬了五次家,几乎是在颠沛流离中坚持下来的,“好在,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剪·爱”,并伸出援助之手。谭木匠爱心助残团队定时来工作室进行帮扶活动,和他们分享最新设计理念;在街道居委会的协调下,“剪·爱”有了暂时固定的展厅、工作室,去年还成立了“剪·爱工艺品有限公司”,以“微企”模式运营。
“救急不救穷,现在的工作室面向血友病患者和残疾人招生,学员需要缴纳一年3600元的学费。学员学有所成后,可以在工作室就业,学费将分批全额返还。”之所以这样做,彭茂琳说,“学员需要和正常人一样,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剪纸易学难精,缴纳学费的做法,可以把真正热爱剪纸的人留下,把三心二意的人挡在门外。很多时候,过多无条件的援助会让他们产生惰性,并不利于他们树立平等的观念。”
学员制作一幅作品的过程中,遇上发病,只能暂停制作,“效率上不来,只能走精品路线。”彭茂琳为记者讲述面前的一幅作品,解读作品画面中的细节,几乎每一处都有讲究。记者端详这幅作品,线条那么丰富的画面中,没有一处毛刺,刀工之精让人折服。创新是“精辟路线”绕不开的话题,工作室开发的多层次剪纸,利用线条的粗细变化,让作品的图案立体、层次丰富、质感十足,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作品《新嫁娘》在中南海拍卖会上拍得15万的同行最高价,并且当场折现;《兰风清韵》被英国王子收藏,并由此吸引了风投的注意……
目前,“剪·爱”纸艺在重庆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有专门的销售场所,每幅作品的售价都在1000元以上。工作室的设计部门目前还在不断探索剪纸的多方面运用,在寻求和家居装饰厂家的合作。
健康的梦想
据彭茂琳回忆,第一次见到任健康的时候,他还坐着轮椅,她在台上发言,他的眼睛闪着光,一直追着她在走。她感受到了这个小伙子的满心渴望。
后来,健康从成都回到重庆,来到“剪·爱”工作室,跟着彭茂琳学习剪纸。因为绘画不错,健康后来一直在设计剪纸图案,如今是公司的骨干设计力量。
记者面前的任健康,清癯、腼腆,目光淡定,很难想象他曾有八年的轮椅生涯。在巴南区的一个小镇上生活了很多年,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因为血友病,他几乎足不出户。他看书,思考,消沉,“在一个毫不出奇的晚上,如果我突然死了,回顾我的生平,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说的事情,这多么可怕!”健康调动他的记忆,讲述他生命中最惶恐的一段历程。“我得做点事情,但是做什么呢?”“剪·爱”给了他答案。
时光荏苒,五六年来,健康在工作室摆脱了轮椅、扔掉了拐杖,现在跟正常人几乎无异。曾经,对于“活着”,他都只能怯怯地想;如今,他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做着设计师的工作,领着满意的薪水。其实,“剪·爱”不仅给了他工作,更重要的是,让他找到了存在的价值。
“你的理想是什么?”健康有点羞涩,不过很快便说道:“继续做剪纸,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那时候,即便作品上没有我的名字,大家也知道是我设计的。”显然,这个梦想是健康很早以前就确定了的,他已经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走了很远。
彭茂琳在边上,一直微笑着,在援助血友病患者的道路上摸索这么多年,从最初的本能抱团,到后来的剪纸自救,再到如今把剪纸当作血友病患者身体和心理康复的美丽载体,她也找到了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