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47105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戏曲程式化动作运用各种夸张、变形的手法,达到“似与不似”的境界。所以,程式化动作是中国戏曲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
  关键词:中国戏曲;程式化动作;灵活;规范;合理
  戏曲程式化动作是中国戏曲之精髓,是戏曲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规范性。程式化动作的创造是对生活动作中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加以美化,使其具有节奏美、韵律美,符合戏曲的审美特征,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生活。
  一、灵活的程式化动作
  戏曲的程式动作来源于生活,它的美学是将生活加以提炼,同时加上音乐予以美化,以节奏的韵律、有变化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中国戏曲把“形神兼备”作为一个重点标准,在遵循“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的前提下,特别注重突出一个“美”字。例如,《打神告庙》这出戏中,演员运用水袖,把敫桂英由祈求到愤怒,最后到绝望的心理过程全部艺术化地表现出来。在这里,水袖并不是单纯的附属物,而是体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佳手段,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既领略了戏情、剧理,又鉴赏了演员的技艺。
  二、规范的程式化动作
  戏曲有其自身的美学标准,对演员的“指”“站”“坐”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戏曲舞台上的“站”:武生一般用丁字步;旦角一足在后,足尖点地;小生一足在前,亮靴底;老生用八字步等。实际上,这不仅是对生活动作的美化,还是一种有韵律的程式姿态。
  戏曲的“指”:生角用双指;净角用夸大的双指;旦角用盛开的“兰花指”;小生用含蓄的“兰花指”(有的地方戏不用),而且指右必从左起,指左必从右起。手指的姿态、弧度及对全身各个部位的衬托、配合,都有严格的要求。
  演员在戏曲舞台上不仅要有站相,而且不同行当都有特定的坐相。例如,将相等穿袍带的人物及青衣、小旦等高贵庄严的角色,绝不是舒舒服服地往那里一靠、一坐就行。可见,戏曲舞臺上的一招一式都不是重复生活,而是在生活的基础上把生活动作转化为程式舞姿,使艺术得到升华。
  虚拟的程式化动作是对生活中的客观实体做假定性的模仿、模拟,将其主要的特征和本质做了高度的集中,有取舍、有夸张,用艺术的手段加以提练、概括,之后展现在观众眼前,让欣赏者了解每个动作的内容,以此引发他们的联想,唤起观众对艺术真实的感悟,从而达到“摹其形,摄其神”,以神驭形、形神兼备的境界,获得虚拟的时空自由。
  三、合理的程式化动作
  “戏无情不动人,戏无技不惊人。”这句戏曲谚语道出了戏曲处理情与技的态度和原则。如《盗仙草》和《盗库银》两剧中的白素贞和小青都有打斗表演,但她们的动作所表达的心情却截然不同。白素贞急于救许仙,与对方进行势均力敌的殊死搏斗;而小青却是出于一种劫富济贫的目的与对方搏斗。白素贞的动作突出表现一个“急”字,而小青的动作却表现对贪官的一个“恨”字。此时的观众是“看戏又看艺,看人又看技”。舞台上的出手、死人跤、下高台等程式化动作,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是用来渲染气氛、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只有将“技”与“戏”完美结合在一起,程式化动作才能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
  戏曲舞台上的一招一式,绝不是孤立和绝对静止的。人们常说:“全身的戏在脸上,全脸的戏在眼上。”这里说的“戏”是指人物的情感和情绪变化,它的表现集中于面部表情的变化,而面部情绪的变化要靠眼神的传达。尤其是在表现细腻复杂的情绪时,眼神具有其他程式化动作不可替代的功能。脸和眼是组织表情动作的核心部分,演员要做到面部表情和程式化动作的和谐统一。
  四、丰富多彩的程式化动作
  戏曲的程式化是指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表演动作、服装等方面都有固定的规则。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特点,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可分为生、旦、净、丑四种基本类型,从这四种基本类型中又可以派生出许多更加细致的分类。
  戏曲演员的程式化表演动作最能代表戏曲的特性。例如:“起霸”是指演员通过一整套连贯的戏曲动作,来表现古代将士出征前整盔束甲的情景,可分为男霸、女霸、双霸等多种形式;“走边”是表现人物悄然潜行的动作,并有一套专门的出场形式和舞台行动路线,配合音乐锣鼓来进行;“趟马”是用一套连贯的戏曲程式化动作来表现人物策马疾行的情景,可分为单人、双人、多人等形式。
  五、结语
  在表现生活的过程中,戏曲演员运用手、眼、身、法、步,结合虚拟的程式化动作,艺术地再现了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演员要始终追求假定性与真实性的和谐统一。演员在创作角色的过程中,要时刻监督自己的创作轨迹,努力做到程式化动作与内部情感和谐统一,灵活、恰当地塑造角色,创作出符合戏曲审美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陈幼韩.戏剧美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其他文献
摘 要:學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其安全教育管理备受社会的关注。因此,安全教育管理也是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使学生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本文对如何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进行分析,以便做好学生日常安全及预防应急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培训;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也随之发生改变。为了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会制订一系列的安
期刊
摘 要:溝通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及时化解班级矛盾。班主任要增强服务意识,尊重全体学生,秉持公正公平原则,整合多元力量,借力信息平台,实现感性沟通、均衡沟通和协同沟通,助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艺术  学生是班级主人,要实现班级的有效、自主管理,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沟通艺术,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  一、沟通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
期刊
摘 要:如何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优化语言艺术,给予学生差异性评价,是小学班主任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入手,结合管理实践,就班主任语言艺术的应用展开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语言艺术;班级管理  近年来,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客观要求小学教师提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差异性的教学指导,从而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这
期刊
摘 要:在中职学校,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宿舍内部的人际交往,近年来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何化解学生宿舍内部矛盾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本文对中职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矛盾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促进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人际交往;矛盾;应对策略  宿舍是中职学校学生最小的集体生活单位,同一宿舍学生接触最多,关系也最密切。但不乏同一宿舍学生内部存在矛盾的现象,导
期刊
摘 要:高校辅导员直接面对大学生,承担着引导、教育大学生的重任。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联系紧密。因此,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需要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重要性  1.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以期提高教育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内容。首先,德育教育让学生有最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这是提升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重要内容。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进行积极引导,使其拥有乐观的心态。从总体分析来看,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期刊
摘 要:足球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活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幼儿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不宜进行专业的、大运动量的训练,但教师可简化足球技能和游戏规则,设计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足球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体验,使足球游戏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助推力。  关键词:足球游戏;幼儿身心发展;体育道德  足球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体育活动,由跑、踢、转身、跳等动作组合而成,极富变化,并
期刊
摘 要:本文对衡水市体育产业的现状进行研究,促使衡水市相关部门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确保体育产业能够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服务。  关鍵词:衡水市;体育产业;环首都经济圈  随着环首都经济圈的建立,衡水市成为非常重要的城市之一,必须通过体育产业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并丰富人们的生活。但是,从当前衡水市体育产业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衡水市体育产业的发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崇尚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本文从继续教育的角度分析基层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继续教育;应对策略  一、基层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人员缺乏对继续教育的认知  现阶段,在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更重视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的配备、图书馆的运营经费等问题,但是缺乏对图书馆管理问题的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开展人本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体系已经不适应这一要求。通过分析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本文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认知发展理论;教育教学;人本教育  一直以来,社会对教师的角色定位都是蜡烛、园丁、灵魂工程师等,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定位在教育管理上显得苍白无力。此外,传统教育管理秉承的“棍棒底下出孝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