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在不断地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相应地,工作岗位也对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基于这样的社会现状,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顺应时代需要进行改革,重点要突出实践教学的改革。文章以师范类专业的PPT教学为例进行探讨,首先提出了现实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之后又逐一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完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PPT教学;计算机基础;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如今,计算机已成为了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各各方面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往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将改革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原有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以PPT教学为例,有的学生会较为熟练地使用这个软件做一些基本操作,而有的学生才是刚刚接触。这种情况就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教学进度及重难点的讲解,对所有学生做到面面俱到是很难做到的。
2.对学生的要求不高,目的不明确。很多时候在教学过程中仅注重了基本操作的讲解,以PPT为例,往往课堂中只讲解教材中每一小节比较基本零碎的知识,比如幻灯片的版式、设计、超链接等,似乎学生达到了这样基本的要求就可以了,并没有体现出高等教育阶段教学的优势。同时,教学目的不是很明确,使学生往往在盲目接受基本训练中学习,并不清楚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3.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有些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不能随着社会需求而不断更新,甚至更有些学校把理论教学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学生学起来吃力而且操作能力提高很慢。以PPT教學为例,目前的工作岗位当中需要的是能够做出时尚有动感并且能很好地体现讲解内容的PPT课件,远不是当初的演讲稿式的幻灯片了,而部分学校的教学水准还停留在原始阶段,就造成了学生能力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现状。
4.考核方式过于简单,与操作能力结合较少。不注意考核方法的改变,往往有的学校以单一的笔试为考核标准,与操作能力的考核相差比较远,这样就使学生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只以考试过关为目标。以PPT为例,如果学生仅会做几道笔试题,远远不能够反应出学生在这方面的实际操作水平与创新能力。
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应用能力的措施
1.利用分级教学来平衡知识差异。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招生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已由原来的省内招生变成了全国招生,这样必然会出现学生知识水平不均衡的现象,对教学计划的制定产生一定的阻碍。以PPT教学为例,如果教学起点定在软件的进入、退出、幻灯片的新建、版式的设计等一些简单基本的操作,必然会导致一些“水平高”的学生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无法进入听课状态,甚至在课堂上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如果把教学起点定在幻灯片的创新设计、超级链接、自定义动画等比较难一点的内容时,必然会使那些没有接触过该软件的同学产生盲然的感觉,从而对该模块的学习失去信心,就更谈不上优秀作品的创作了。针对此种情况,曾想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班级教学,可由于学生原始的系别、班级的不同,并且各系与各班分别有众多学科的不同的教学任务,很难单独就计算机基础一门课程进行分班教学。但我们可以用这个思想把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知识的差异,由学生自己报名分为高、中、低三个小组,教师可以采用极域控制系统分别进行控制,分别进行讲解,并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高”小组练习的时候,可以给“低”小组进行讲解,以此类推。几节这样的训练过后,全班可以合并到一起上,教师可以提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交给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回答,在回答之后可以在让一个中等学生进行评价,最后让一个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再次进行分析有没有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从而在全班同学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之后,达到所有同学相互交流的目的。在全班的综合实践课上,学生们也可以不断地进行交流与相互指导,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做任务事情都首先要想好怎么去做,教学也是一样,教学计划如同一个学期教学任务的风向标,是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为了尽可能地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分级教育这一层,还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对此课程认知程度的不同需求。以PPT教学为例,我们要就高、中、低三级制定不同的教学起点,上面已经提到过。就不同的师范专业而言,比如,英语教育专业,应该比较注重培养其制作讲课课件方面的能力,让课件能够通俗易懂地展现所讲知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就应该更加注重课件制作的趣味性与易懂性。学生的学习不仅在于听课,更在于自己的消化理解与实践,所以在讲解之后,一定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分级教学阶段,可以给学生布置其小组当堂相应的内容;在综合实践阶段,可以就其专业特点的不同布置与专业相关的综合作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扎实每一步基础还能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提高自身的想像与创新的能力。
3.总结以往教学经验,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在三法并用中,案例的设计与编写至关重要,这也是教师在备课中很重要的环节,教师先要根据课程的需要收集材料,把当次课要讲的内容编写到一个比较好的案例当中,编写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已掌握的知识程度,还要注意到与前后知识点的衔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接下来就是案例的讲解,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案例,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小组讲解不同知识水平的案例;对于综合实践部分案例的讲解,教师可以先展示案例,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案例分析,阐述自己的解决办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以PPT实践部分教学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收集以往的优秀作品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欣赏之后分析用到了哪些已经学过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之后教师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出适合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有水到渠成的感觉。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参加了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复习以往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感觉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可以做出那么精美的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趁热打铁,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创作出与专业相关的作品,相信学生此时一定都争先恐后地想尝试一番。 4.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正确检验教学成果。只讲解而不注重学生的反馈效果也是不能正确判断教学方法是否正确,因此要通过评价体系来检验教学成果。对于基础知识部分,教研小组可以根据年级教学状况制作出考试系统进行基础知识的测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般是以计算机一级考试要求为标准。虽然考试不是唯一的检验标准,但却可以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牢固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熟中生巧,在实践作品的完成过程中,厚积薄发,制作出实用的作品。在实践作品评价这一部分,教师可以评出优秀的作品,提前让作者准备好在课堂上讲解。这样做不仅可以让作者在展示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而且也使他们在讲述的过程中得以鼓励,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当中。另一方面,其他同学在听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思考自己的作品可以怎样得以改进,争取在听完之后,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往往比教师单纯的讲解与介绍好得多。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测试成绩与作品当中,检验自己的教学方式,发扬优点,改正缺点,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向学生传授与教学相关的其他软件知识。计算机知识发展很快,特别是多种软件的使用也已成为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知识,然而这些,往往是从我们的教材上学习不到的。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下多阅读相关书籍和材料,将学到的与课本知识相关课外知识,贯穿到课堂当中,而且还不要显得过于生硬。以PPT教学为例,与主题相关的漂亮的背景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教师就可以传授一些学生感趣的Photoshop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来对下载的图片进行修改,使之更符合幻灯片制作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Flash知识,使制作的小动画插入其中,更好地反应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不断地下功夫,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行。
高职院校是向社会输送应用性人才的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教学,高职院校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从教材的选择,到教师备课,再到教学过程的实施,最后到教学评价的完成,都要本着高职学生“够用”、“实用”的原则。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进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这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才行。只有不断进步,不断努力,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工作岗位需求的应用性人才。
作者簡介:
史伟(1982-),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
王娟(1982-),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
关键词:PPT教学;计算机基础;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如今,计算机已成为了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各各方面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往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将改革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原有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以PPT教学为例,有的学生会较为熟练地使用这个软件做一些基本操作,而有的学生才是刚刚接触。这种情况就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教学进度及重难点的讲解,对所有学生做到面面俱到是很难做到的。
2.对学生的要求不高,目的不明确。很多时候在教学过程中仅注重了基本操作的讲解,以PPT为例,往往课堂中只讲解教材中每一小节比较基本零碎的知识,比如幻灯片的版式、设计、超链接等,似乎学生达到了这样基本的要求就可以了,并没有体现出高等教育阶段教学的优势。同时,教学目的不是很明确,使学生往往在盲目接受基本训练中学习,并不清楚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3.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有些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不能随着社会需求而不断更新,甚至更有些学校把理论教学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学生学起来吃力而且操作能力提高很慢。以PPT教學为例,目前的工作岗位当中需要的是能够做出时尚有动感并且能很好地体现讲解内容的PPT课件,远不是当初的演讲稿式的幻灯片了,而部分学校的教学水准还停留在原始阶段,就造成了学生能力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现状。
4.考核方式过于简单,与操作能力结合较少。不注意考核方法的改变,往往有的学校以单一的笔试为考核标准,与操作能力的考核相差比较远,这样就使学生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只以考试过关为目标。以PPT为例,如果学生仅会做几道笔试题,远远不能够反应出学生在这方面的实际操作水平与创新能力。
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应用能力的措施
1.利用分级教学来平衡知识差异。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招生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已由原来的省内招生变成了全国招生,这样必然会出现学生知识水平不均衡的现象,对教学计划的制定产生一定的阻碍。以PPT教学为例,如果教学起点定在软件的进入、退出、幻灯片的新建、版式的设计等一些简单基本的操作,必然会导致一些“水平高”的学生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无法进入听课状态,甚至在课堂上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如果把教学起点定在幻灯片的创新设计、超级链接、自定义动画等比较难一点的内容时,必然会使那些没有接触过该软件的同学产生盲然的感觉,从而对该模块的学习失去信心,就更谈不上优秀作品的创作了。针对此种情况,曾想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班级教学,可由于学生原始的系别、班级的不同,并且各系与各班分别有众多学科的不同的教学任务,很难单独就计算机基础一门课程进行分班教学。但我们可以用这个思想把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知识的差异,由学生自己报名分为高、中、低三个小组,教师可以采用极域控制系统分别进行控制,分别进行讲解,并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高”小组练习的时候,可以给“低”小组进行讲解,以此类推。几节这样的训练过后,全班可以合并到一起上,教师可以提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交给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回答,在回答之后可以在让一个中等学生进行评价,最后让一个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再次进行分析有没有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从而在全班同学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之后,达到所有同学相互交流的目的。在全班的综合实践课上,学生们也可以不断地进行交流与相互指导,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做任务事情都首先要想好怎么去做,教学也是一样,教学计划如同一个学期教学任务的风向标,是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为了尽可能地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分级教育这一层,还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对此课程认知程度的不同需求。以PPT教学为例,我们要就高、中、低三级制定不同的教学起点,上面已经提到过。就不同的师范专业而言,比如,英语教育专业,应该比较注重培养其制作讲课课件方面的能力,让课件能够通俗易懂地展现所讲知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就应该更加注重课件制作的趣味性与易懂性。学生的学习不仅在于听课,更在于自己的消化理解与实践,所以在讲解之后,一定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分级教学阶段,可以给学生布置其小组当堂相应的内容;在综合实践阶段,可以就其专业特点的不同布置与专业相关的综合作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扎实每一步基础还能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提高自身的想像与创新的能力。
3.总结以往教学经验,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在三法并用中,案例的设计与编写至关重要,这也是教师在备课中很重要的环节,教师先要根据课程的需要收集材料,把当次课要讲的内容编写到一个比较好的案例当中,编写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已掌握的知识程度,还要注意到与前后知识点的衔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接下来就是案例的讲解,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案例,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小组讲解不同知识水平的案例;对于综合实践部分案例的讲解,教师可以先展示案例,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案例分析,阐述自己的解决办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以PPT实践部分教学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收集以往的优秀作品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欣赏之后分析用到了哪些已经学过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之后教师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出适合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有水到渠成的感觉。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参加了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复习以往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感觉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可以做出那么精美的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趁热打铁,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创作出与专业相关的作品,相信学生此时一定都争先恐后地想尝试一番。 4.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正确检验教学成果。只讲解而不注重学生的反馈效果也是不能正确判断教学方法是否正确,因此要通过评价体系来检验教学成果。对于基础知识部分,教研小组可以根据年级教学状况制作出考试系统进行基础知识的测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般是以计算机一级考试要求为标准。虽然考试不是唯一的检验标准,但却可以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牢固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熟中生巧,在实践作品的完成过程中,厚积薄发,制作出实用的作品。在实践作品评价这一部分,教师可以评出优秀的作品,提前让作者准备好在课堂上讲解。这样做不仅可以让作者在展示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而且也使他们在讲述的过程中得以鼓励,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当中。另一方面,其他同学在听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思考自己的作品可以怎样得以改进,争取在听完之后,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往往比教师单纯的讲解与介绍好得多。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测试成绩与作品当中,检验自己的教学方式,发扬优点,改正缺点,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向学生传授与教学相关的其他软件知识。计算机知识发展很快,特别是多种软件的使用也已成为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知识,然而这些,往往是从我们的教材上学习不到的。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下多阅读相关书籍和材料,将学到的与课本知识相关课外知识,贯穿到课堂当中,而且还不要显得过于生硬。以PPT教学为例,与主题相关的漂亮的背景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教师就可以传授一些学生感趣的Photoshop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来对下载的图片进行修改,使之更符合幻灯片制作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Flash知识,使制作的小动画插入其中,更好地反应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不断地下功夫,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行。
高职院校是向社会输送应用性人才的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教学,高职院校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从教材的选择,到教师备课,再到教学过程的实施,最后到教学评价的完成,都要本着高职学生“够用”、“实用”的原则。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进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这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才行。只有不断进步,不断努力,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工作岗位需求的应用性人才。
作者簡介:
史伟(1982-),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
王娟(1982-),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