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7月2日晚上,深圳市教育局在考前紧急通知各类学校不组织期末考试,引发全国关注和讨论,讨论的热点聚焦在取消考试的原因分析。随后,全国多个地方宣布取消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根据创新实验学校问卷调查显示,22.75%的学生认同,认为要取消期末考试,62.16%的不认同,认为不能取消期末考试,15.09%的无所谓;33.63%的家长认同取消期末考试,40.64%的不认同,25.73%的无所谓。就在大讨论之时,哈佛大学等315所联合发布2021年招生五大标准:自我照顾、学术表现、服务和对他人的贡献、家庭贡献、课外活动和暑期活动。所有的常春藤大学都明确表示不再需要标准化的考试成绩。
一次考试的取消并不能丝毫改变我国唯分数评价这一顽瘴痼疾。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顽疾。义务教育学校如何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问题?又如何建立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特别是学生创新素养的评价体系,成为难点,应该如何构建?深圳市创新实验学校探索学本治理,构建学养课堂,实施修养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在修养评价基础上实施学养评价强化立德树人过程评价,在修养评价、学养评价基础上实施创新素养评价提升立德树人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以数创未来、语创未来(E创未来)、艺创未来、动创未来等创未来活动为抓手,逐步构建学生创新素养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探索学校教育评价现代化之路。具体探索梳理如下:
一、学生创新素养评价的理念体系
理念1:“日新盛德”校训蕴含的德性创新价值观
2019年3月。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成立,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确定以“日新盛德”为校训。“日新盛德”源自《周易·系辞》中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从学生个体和教师个体层面解读,校训一方面训示学生铭记《大学》记载的商汤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铭记《礼记·儒行》中的“澡身而浴德”和《庄子·知北游》中的“澡雪而精神”。另一方面,训示学生铭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和《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的“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训导学生树立“日新”是为了国家、社会和他人多作奉献的道德情操。
校训从为什么创新的角度,即创新动机和目的意义的正确性,训导学生遵循人类创新的伦理美德和行为底线,形成德性创新价值观。校训还训示教师铭记《大学》记载《诗》中的“周邦虽旧,其命惟新”,以“能近取譬,务实惟新”为教风,铭记《论语·雍也》中的“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理念2:“日新盛德”校训蕴含的教育创新伦理观
从学校办学层面解读校训,办学的“日新盛德”,是指学校教育通过理念、方式、内容、制度等全方位的反省、转变和改革创新,探索“立德树人”的新体系、新方法、新内容、新标准和高新技术,探索培养创新人才,实现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超越性创新,全面实现教育质量达到适应社会和人的不同发展需求的中国特色世界先进的高水平状态,即教育现代化状态。创新实验学校将此状态的教育总结为“高新教育”,并以其为办学理念,提出以“温故知新、返本开新”作为办学思路。
由此可见,“日新盛德”校训蕴含着教育与创新的关系论:教育之功在传承,教育之能在发展。教育之功在于“教”人学习而让知识得以传递、技能得以传承、文明得以赓续;教育之能在于“教”人习养创造性思维而推动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发明、文明不断进化,推动人个体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教育与创新的关系是互为因果、互为前提的相互促进关系,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质量成正比关系。然而,教育的创新受观念束缚、制度约束、内容出错、形式局限和评价偏差等方面的影响,以致教育功能出现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受教育的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甚至导致人的思想与行为善恶分化。辩证认识教育创新的功与能,在教育创新正面培养大量合格劳动者和部分创新人才的同时,要力求避免出现教育创新的负面功能,既要强调“日新”的科学性,又要强化“日新”的“盛德”规范性。这就是“日新盛德”校训蕴含的教育创新伦理观。
二、学生创新素养评价的指标体系
学校基于前苏联根里奇·阿奇舒勒的TRIZ理论,以创新素养评价为抓手带动学生创新素养和其他核心素养的发展,制定学生创新素养评价的关键指标。依据“返本开新”的办学思路,将一级指标分为“返本指标”和“开新指标”。“返本指标”又称基础指标,分为“学习力”和“实践力”两个二级指标,“开新指标”分为“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力”两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则根据年级和活动课程内容的变化而相应改变。
指标1:学习力。根据学生特点,从学习方法、学习形式、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基本思维方法、信息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选择某个指标或几个指标进行引导和评价。
指标2:实践力。根据学生和学科特点,设置基于学科的实践力指标。从语言文字应用技能(含英语)、数学解决真实问题的应用技能、科学实验技能、科学实践技能、音乐技能、美术技能、体育技能、生活技能(自我照顾技能)、劳动技能、劳动意识等方面选择某个指标或几个指标进行引导和评价。
指标3:想象力。根据康德的想象力理论,分为复制性的想象力和创制性的想象力两个指标。
指标4:创造性思维力。从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突出评价学生上述思维能力的创造性,即思维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分散性。
三、学生创新素养评价的策略体系
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弊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評价、健全综合评价”。创新实验学校的创未来活动课程评价改革探索,由单一知识化评价转变为综合素养化评价,由封闭考试化评价转变为过程活动化评价,由分数计量化评价转变为增值课程化评价,从策略上探索评价改革之路。 策略1:素养化。评价知识转变为评价素养,即评价内容由单一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转变为评价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和创新意识。传统的试卷笔试由标准化答题改为多考察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必备品格、价值观念、创新意识的导向性考察,逐步形成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的螺旋式上升的评价素养化路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技能,進一步练“技”成“能”,由“能”上升为“素养”。
策略2:活动化。人在低压力、弱竞争、少比较的轻松自由环境中才能更好激发创新潜能,评价是容易给学生制造压力、竞争和比较的。只有学生自由自愿参与的可选择性评价,才能对学生的创新素养进行可行性评价。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创新素养评价,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扬长避短地参与评价,一定程度上推进学生个体个性化评价。评价活动化策略使评价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再由多元走向人本。
策略3:课程化。评价的作用是激励,评价结果反馈、运用以及持续改进是评价激励的实施环节,也是增值评价的关键环节。如何实现增值?创新实验学校采用评价课程化的策略,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度学习,从而实现增值评价和评价的增值。深圳市教科院黄积才在《课程概念的局限性分析及优化路径》一文中认为,课程是学生学习的一套方案体系,“教”学生科目是“课”,促学生“学”为“程”。评价课程化的实质是基于国家课程的“学程化”,评价过程即学习过程。
四、学生创新素养评价的内容体系
学校以创造、创作、创编、创设、创意等为主要活动形式,以上述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内容的“纲”,设计综合活动评价课程,培育学生创新素养。评价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赞同。据问卷调查显示,83.1%的学生觉得“创未来”系列评价活动对其成为创新人才有帮助,84.5%的家长觉得“创未来”系列评价活动对孩子成为创新人才有帮助。具体各项内容的调查反馈情况统计见下图。
创新素养评价是基于国家课程的,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引领和指导国家课程生本化、素养化实施的战略举措。于是,结合国家课程内容构建如下评价内容体系。
内容1:语创未来。以汉语语言文字的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运用为原则设计活动评价内容,以语文与历史的学科融合为基础设计人文创新方面的活动评价内容。英语的E创未来活动以英语的创造性学习为原则设计活动评价内容。
内容2:数创未来。以真实生活情境下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为原则设计活动评价内容,以数学与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信息技术)学科融合为基础设计科学创新和科技创造性运用方面的评价内容。
内容3:艺创未来。以“想象力 ”为原则设计活动评价内容,以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方面艺术创作为载体设计评价内容。
内容4:动创未来。以“创新意识 体育精神”为主题设计评价内容,坚持技能训练与技能创新并举设计创编类运动评价项目。
综上所述,深圳市创新实验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创新素养评价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实际成效,从理念、指标、策略和内容等方面构建了学生创新素养评价体系,形成成果。时值深圳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我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学生创新素养活动课程评价体系具有教育先行示范项目的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
一次考试的取消并不能丝毫改变我国唯分数评价这一顽瘴痼疾。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顽疾。义务教育学校如何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问题?又如何建立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特别是学生创新素养的评价体系,成为难点,应该如何构建?深圳市创新实验学校探索学本治理,构建学养课堂,实施修养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在修养评价基础上实施学养评价强化立德树人过程评价,在修养评价、学养评价基础上实施创新素养评价提升立德树人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以数创未来、语创未来(E创未来)、艺创未来、动创未来等创未来活动为抓手,逐步构建学生创新素养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探索学校教育评价现代化之路。具体探索梳理如下:
一、学生创新素养评价的理念体系
理念1:“日新盛德”校训蕴含的德性创新价值观
2019年3月。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成立,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确定以“日新盛德”为校训。“日新盛德”源自《周易·系辞》中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从学生个体和教师个体层面解读,校训一方面训示学生铭记《大学》记载的商汤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铭记《礼记·儒行》中的“澡身而浴德”和《庄子·知北游》中的“澡雪而精神”。另一方面,训示学生铭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和《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的“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训导学生树立“日新”是为了国家、社会和他人多作奉献的道德情操。
校训从为什么创新的角度,即创新动机和目的意义的正确性,训导学生遵循人类创新的伦理美德和行为底线,形成德性创新价值观。校训还训示教师铭记《大学》记载《诗》中的“周邦虽旧,其命惟新”,以“能近取譬,务实惟新”为教风,铭记《论语·雍也》中的“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理念2:“日新盛德”校训蕴含的教育创新伦理观
从学校办学层面解读校训,办学的“日新盛德”,是指学校教育通过理念、方式、内容、制度等全方位的反省、转变和改革创新,探索“立德树人”的新体系、新方法、新内容、新标准和高新技术,探索培养创新人才,实现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超越性创新,全面实现教育质量达到适应社会和人的不同发展需求的中国特色世界先进的高水平状态,即教育现代化状态。创新实验学校将此状态的教育总结为“高新教育”,并以其为办学理念,提出以“温故知新、返本开新”作为办学思路。
由此可见,“日新盛德”校训蕴含着教育与创新的关系论:教育之功在传承,教育之能在发展。教育之功在于“教”人学习而让知识得以传递、技能得以传承、文明得以赓续;教育之能在于“教”人习养创造性思维而推动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发明、文明不断进化,推动人个体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教育与创新的关系是互为因果、互为前提的相互促进关系,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质量成正比关系。然而,教育的创新受观念束缚、制度约束、内容出错、形式局限和评价偏差等方面的影响,以致教育功能出现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受教育的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甚至导致人的思想与行为善恶分化。辩证认识教育创新的功与能,在教育创新正面培养大量合格劳动者和部分创新人才的同时,要力求避免出现教育创新的负面功能,既要强调“日新”的科学性,又要强化“日新”的“盛德”规范性。这就是“日新盛德”校训蕴含的教育创新伦理观。
二、学生创新素养评价的指标体系
学校基于前苏联根里奇·阿奇舒勒的TRIZ理论,以创新素养评价为抓手带动学生创新素养和其他核心素养的发展,制定学生创新素养评价的关键指标。依据“返本开新”的办学思路,将一级指标分为“返本指标”和“开新指标”。“返本指标”又称基础指标,分为“学习力”和“实践力”两个二级指标,“开新指标”分为“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力”两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则根据年级和活动课程内容的变化而相应改变。
指标1:学习力。根据学生特点,从学习方法、学习形式、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基本思维方法、信息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选择某个指标或几个指标进行引导和评价。
指标2:实践力。根据学生和学科特点,设置基于学科的实践力指标。从语言文字应用技能(含英语)、数学解决真实问题的应用技能、科学实验技能、科学实践技能、音乐技能、美术技能、体育技能、生活技能(自我照顾技能)、劳动技能、劳动意识等方面选择某个指标或几个指标进行引导和评价。
指标3:想象力。根据康德的想象力理论,分为复制性的想象力和创制性的想象力两个指标。
指标4:创造性思维力。从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突出评价学生上述思维能力的创造性,即思维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分散性。
三、学生创新素养评价的策略体系
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弊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評价、健全综合评价”。创新实验学校的创未来活动课程评价改革探索,由单一知识化评价转变为综合素养化评价,由封闭考试化评价转变为过程活动化评价,由分数计量化评价转变为增值课程化评价,从策略上探索评价改革之路。 策略1:素养化。评价知识转变为评价素养,即评价内容由单一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转变为评价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和创新意识。传统的试卷笔试由标准化答题改为多考察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必备品格、价值观念、创新意识的导向性考察,逐步形成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的螺旋式上升的评价素养化路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技能,進一步练“技”成“能”,由“能”上升为“素养”。
策略2:活动化。人在低压力、弱竞争、少比较的轻松自由环境中才能更好激发创新潜能,评价是容易给学生制造压力、竞争和比较的。只有学生自由自愿参与的可选择性评价,才能对学生的创新素养进行可行性评价。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创新素养评价,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扬长避短地参与评价,一定程度上推进学生个体个性化评价。评价活动化策略使评价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再由多元走向人本。
策略3:课程化。评价的作用是激励,评价结果反馈、运用以及持续改进是评价激励的实施环节,也是增值评价的关键环节。如何实现增值?创新实验学校采用评价课程化的策略,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度学习,从而实现增值评价和评价的增值。深圳市教科院黄积才在《课程概念的局限性分析及优化路径》一文中认为,课程是学生学习的一套方案体系,“教”学生科目是“课”,促学生“学”为“程”。评价课程化的实质是基于国家课程的“学程化”,评价过程即学习过程。
四、学生创新素养评价的内容体系
学校以创造、创作、创编、创设、创意等为主要活动形式,以上述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内容的“纲”,设计综合活动评价课程,培育学生创新素养。评价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赞同。据问卷调查显示,83.1%的学生觉得“创未来”系列评价活动对其成为创新人才有帮助,84.5%的家长觉得“创未来”系列评价活动对孩子成为创新人才有帮助。具体各项内容的调查反馈情况统计见下图。
创新素养评价是基于国家课程的,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引领和指导国家课程生本化、素养化实施的战略举措。于是,结合国家课程内容构建如下评价内容体系。
内容1:语创未来。以汉语语言文字的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运用为原则设计活动评价内容,以语文与历史的学科融合为基础设计人文创新方面的活动评价内容。英语的E创未来活动以英语的创造性学习为原则设计活动评价内容。
内容2:数创未来。以真实生活情境下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为原则设计活动评价内容,以数学与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信息技术)学科融合为基础设计科学创新和科技创造性运用方面的评价内容。
内容3:艺创未来。以“想象力 ”为原则设计活动评价内容,以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方面艺术创作为载体设计评价内容。
内容4:动创未来。以“创新意识 体育精神”为主题设计评价内容,坚持技能训练与技能创新并举设计创编类运动评价项目。
综上所述,深圳市创新实验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创新素养评价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实际成效,从理念、指标、策略和内容等方面构建了学生创新素养评价体系,形成成果。时值深圳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我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学生创新素养活动课程评价体系具有教育先行示范项目的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