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词”而动全“文”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985年,淮北煤师院中文系、中教法教研室金海侠副教授依据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继承前人“评点法”的精髓,结合系统论原则和语文教学实际,创立了“文眼导读教学法”。此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价值。所谓文眼就是:“文中藏眼”。它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也许它是个普通的词语,也许是一个优美的句子,而这些内容正是我们展开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地方。教师应把“文眼”作为一个板块来设计课堂教学,以点带面展开相关的教学实践,使文本的精华成为课堂的精华,成为课堂教学实践的重点。
  一、初读课文,抓“文眼”
  文眼是一篇文章的核心、聚焦点。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位置,起到窗口作用,它根据创造意境的需要照射到文章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完美、严谨的艺术整体。课文里的文眼,主要指课文中直接表达主题思想的字词,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字词,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使用频率高的字词等。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中都隐藏着这样的“词眼”。如《赵州桥》中的“坚固”和“美观”,它巧妙地设在文中的一个过渡段里,“坚固”一词概括了上文的主要内容,“美观”一词又总起了下文的内容。在初读课文时,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让学生找出这些关键词,牵出课文教学的文眼所在。
  二、精读课文,析“文眼”
  精读是赏析、品味的过程。所谓精读,就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而深读。深读的展开有赖于关键问题的提出,而关键问题应产生于课文的重点部分,应反映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情感状态与课文重点部分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或矛盾,应含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或进行探究的余地。抓住文眼进行深度解读,是解决关键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深入品析文眼,才能使学生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尘封的情愫。
  1.解读“文眼”,牵起情感线
  人教版选编的1—6年级的精读课文中,有一批含义很深的课文。这些课文不仅有表层的描述,而且有深层的意蕴。例如,描写景物的,寄景抒情;描写人物感情的,则情中有情。学生学习这些课文时,都离不开对一个“情”字的把握。有效解读文眼,可以帮助学生牵起文章的感情线,引领学生深度品味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掌声》一文的教学。课文中两次出现掌声,并且用此作为文章的题目,可见这个词在全文中起到了“文眼”的作用。教学中应牢牢紧扣“掌声”一词展开体验,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产生共鸣,甚至受到震撼。节选教学片段如下:
  师:请学生闭眼想象:(教师配乐旁白)就在四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英子带着红红的眼圈,低着头,一摇一晃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整个教室顷刻间显得异常安静,静的似乎可以听到英子那急促的心跳。这不足十米的距离,此刻对英子来讲是多么地漫长,一秒……两秒……五秒……十秒……四十秒……终于,英子终于站定了……
  你看到什么了吗?
  生:我看到英子双手紧紧地拉着衣角,牙齿紧紧地咬着下嘴唇,双脚还不停地微微颤抖。
  师:“那一刻”英子的心情怎样?
  生:紧张、忐忑不安……
  师:她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鼓励、帮助……
  师: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生接: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在这掌声中,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呢?
  生:英子,勇敢点,你是最棒的!
  师:听到同学的鼓励,如果你是英子,又会想些什么呢?
  生:原来同学们并没有看不起我,我要自信一点,决不能辜负同学们对我的期望!
  师:第一次的掌声背后是鼓励,那么第二次的掌声背后又是什么?请带着感情读一读这段话。(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这次,大家想在掌声中说些什么呢?
  生:英子,你讲得真好!英子,你真棒……
  师:此时,你见到的“一摇一晃”的英子和刚走上讲台时“一摇一晃”的英子还一样吗?
  生:不一样,她变得更自信了!
  对“掌声”的深度解读,是上述课例中的一大亮点。由“掌声”一词,牵出课文的情感线。然后通过研读两次不同的“掌声”,引领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地去体会英子和同学们的内心所想,体会同学们对英子无尽博大的爱,从而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对课文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
  2.对比“文眼”, 挖掘深刻内涵
  有些课文中的“文眼”可能不止一个词,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找出异同点,品出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挖掘出文章的深刻内涵。如《检阅》一文中,观众席间有两句评价语“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只一字之差,含义却差之千里,对比“文眼”相机教学,文章的内涵便呈现在学生面前。节选教学片段如下:
  师:在这样一个隆重的日子里,博莱克这样一个残疾的孩子,能够站在队伍的第一排,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同学们,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临近七月”到11月11日,这四个多月,120多天,博莱克——一个残疾的孩子,今天能走成这样,要比常人付出百倍、千倍,甚至万倍的努力。透过这个镜头,你能想象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生1:早上,同学们还没有来,可是博莱克却已早早地拄着拐杖来到场地。他想先把步子练快一点,好合上同学们的节奏。
  生2:一个夏天的午后,太阳炙烤着广场,同学们都去休息了,博莱克为了练好步伐,一遍又一遍地来回走着,汗水浸透了雪白的衬衣。
  生3:由于每天不停地训练,博莱克拄拐的手被磨出了水泡,可是他仍然坚持训练。
  师:讲得真棒!博莱克在检阅时的表现已说明了这一切。可是,为什么有的观众却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呢?“这个”和“这些”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指谁呢?
  生:“这个”小伙子是指博莱克,而“这些”是指博莱克的同学们。
  师:那么,“这些”小伙子更棒的表现应该在哪里呢?
  生:这些小伙子更棒的表现是在检阅仪式之前。
  师: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检阅之前的情况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至第九段,思考:检阅仪式之前,这些小伙子在讨论一件什么事?
  生:他们在讨论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参加检阅仪式。
  师:该不该让博莱克去,为什么要讨论呢?分析: 如果让他去,。如果不让他去,。
  师:大家觉得非常为难。课文中也具体地描写了同学们为难的样子。请你们读读课文第三至第六段,找出表现同学们很为难的词句。
  生1: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怕伤害了博莱克)
  生2:终于(终于有一个人开口了,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
  生3:鸦雀无声(表面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其实心里呢?)
  生4:第六段中连续六个问号,说明同学们很为难。
  师: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机会参加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他的同学们,能让博莱克这么有自信地站在游行队伍中的是他的同学们。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这些小伙子真棒!
  一字之差的两个词是作者精心安排设计的,而它们却是全文字字句句的凝聚,能折射出文章的主旨。教师在教学中先巧妙地引出“这个小伙子真棒”,让学生从文中的词句体会、想象“这个”小伙子的“棒”。当学生沉浸在“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情境中,教师又适时地引出“这些”小伙子真棒,这样文中“棘手”的问题就解决了。紧紧扣住这两个词进行教学,文章所表现的深刻内涵也就不言而喻了,学生也能顺理成章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文章的思想所在。
  语文是一种隐含丰富情感、具有文化底蕴、富有生动表现形式的教材,语文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文眼导读法”需要教师具有深度的理解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机动地确定其教学程序,引领学生在找“文眼”、析“文眼”的过程中抓到并打开这扇窗户,窥见全篇,并通过这扇窗达到使有形的文字与无形的精神融为一体的效果。那么,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就会得到转化与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教学既是教授一门语言,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这是因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挖掘 教材文化 培养 人文思想    学习一种语言,当然要了解该语言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质。初中新目标英语教材进一步强调了在课堂教学中对英语文化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全方位体现其文化特征,以便为学生更深入、全面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种
期刊
摘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高中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提出七条教学建议,其中一条是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而《生长素的发现》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关键词:科学史 生物 实验 探究 能力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的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
期刊
众所周知,试卷讲评是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如何让试卷讲评有效,是每个数学教师都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越来越感到,分析好一份试卷,有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反思与提高,是对平时教学的最有效升华,试卷的讲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试卷讲评效果呢?本文谈谈笔者对此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试卷讲评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准备工作应充
期刊
何谓数学教学过程?从“教学论”上讲: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桥梁”,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几点体会。 
期刊
摘要:在初中,我们通过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掌握了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在高中,当我们学习了解析几何之后,知道直线与圆可以通过方程来表示,从而我们可以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来判断。  关键词:直线 圆 位置关系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依然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列为必修的教学内容,那么,在新课标下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呢?我们先来解读一下课程标准中体现出
期刊
这学期的教研课,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春雨》这首古诗,它节选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春夜喜雨》,诗人用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准确而又形象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在备课、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诸多问题,通过思考、研究,给自己带来了不少收获。  一、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唤醒已有的经验   片段一:  师:同学们,这几天一直在下雨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何来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也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   一、让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写作文要有材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一定的生活的积累,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能力,一定的感悟生活的能
期刊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巧设问题情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
期刊
近几年,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国各省、市都对思想品德学科中考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现就思品中考命题特点和应对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思品中考命题特点  体现思想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的,其学习和考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爱国情操,增强法制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重人文
期刊
谈起作文教学,许多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疼。作文指导课上,老师讲的是唾沫纷飞、口干舌燥;写作时学生却是唉声叹气、抓耳挠腮。学生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更是内容空泛,语句不通。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化难为易、收效明显的作文指导之路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既动口又动手,经常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下水文”,一定会大大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