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工院校目前有的学生语文基础水平低,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对待学习的心理是应付了事。这虽与有的学生本人基本素质与学习心理有关,但更与呆板、无味,没有新意的教学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探索新的、适合新一代学生心理的教学手段,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法宝,更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到的。
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而不是教师牵着走,但并不是教师整堂课都放手让学生自己随心所欲地去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步骤阅读、讨论与思考,从而获得知识。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是提高认识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巧妙地进行课堂设计,使学生建立起听读兴趣,进而诱发学生的说写欲望,则能有效提高其语文能力。下面,以《荷塘月色》为例,体现上述教学思路(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1)听、读环节。在多媒体教室,舒缓、轻柔的音乐渐起,清晰浑厚的课文朗读,配以清华园荷塘小径及雾色掩映下的荷花、树木等情景画面,一下子便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文章的意境当中,他们怎能不用心倾听,细致体会。接下来,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体味作者的心境,要求普通话较好的学生朗诵课文。这一环节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比如:有生字、易读错字和难理解句子的部分。读后,请其他学生纠错,评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又能够训练注意力,经过朗读、评讲,大家还可以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力。
(2)说、写环节。进入课文分析阶段,由于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都放在理解语言特色和体会作者情感等方面,因此设计恰当的讨论话题,体会教学重点、难点成为教学的关键。比如在体味作者的心情时,请同学们分析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个“颇”字的含义,以及请同学们讨论课文第二、三、六、七、八自然段,理出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然后写出来。经过讨论,同学们燃起了“说”的兴趣,也锻炼了总结概括等组织语言的能力。
在理解课文语言清新典雅,准确生动这一特点时,重点放在第四、五段。可以让学生把“曲曲折折”“田田”“亭亭”“一粒粒”“缕缕”等叠词去掉,再读课文时,同学们自然会发现,这些叠词不仅传神地描绘出作者主观思想上美的形象,同时也与作品内在的抒情特色取得了一致。这样的结果,不是采用教师分析直接告诉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参与,积极开动脑筋,运用恰当的语言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达出来的,这就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合理地启发、引导,适时地表扬和鼓励效果会更好。
当然,“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绝不能割裂开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里,应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把“听”与“说”的能力尽量提高。在课下业余时间,要求他们多读书、多观察、勤思考、勤比较,养成每天记日记的习惯,这对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灵活施教,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施教,围绕教学要求灵活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把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中,从而使学生爱上语文课,提高其语文能力。
(1)设计新颖别致的引题,使学生一下子就感到趣味横生,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课文。比如,在讲《景泰蓝的制作》时,由于同学们普遍对说明文不感兴趣,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几幅色彩艳丽、流光溢彩的景泰蓝图画,一上课先让学生观看,并让他们根据图画猜测这种工艺品的材料和制作过程,由此激发他们的兴趣。接下来,整堂课便在同学们啧啧称奇中进行。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或以古诗、名言、设置悬念等方法引题。总之,以最大限度地贴近教材,激发学生积极性为本。
(2)设计灵活多样的话题,变传统陈旧的满堂灌、注入式为启发式、诱导式和讨论式教学。比如,在《拿来主义》一课中,鲁迅先生的语言习惯对文字基础较差的技校生来说,确实生涩难懂。因此,可以按照教学思路设计一系列问题来帮助大家理解。像“为什么课文要从‘闭关主义’说起?”“作者罗列‘送去主义’的表现有哪些?其目的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集中体现在哪句话中?”等等。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大家可以更有效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穿插相关的故事、笑话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中,教学进展到一半,学生的注意力有可能分散。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讲一段东汉刘秀坟的来历或武则天无字碑的传说,让同学在对历史名人坟墓的对比中,深入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体会世间最“美”坟墓的主题。
(4)通过活泼多样的课堂形式,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在学习了诗歌单元后,可以开一个“诗歌朗诵会”,让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诗歌在班上朗读,以培养学生对诗歌艺术的兴趣;学习小说、戏剧课文时,可以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来揣摩人物加深理解。比如在讲古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课时,请五位同学分别代表孔子等人朗读课文中的对话,并根据各自的理解模拟当时的情景,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实践证明,这样安排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除以上的教学方法外,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巧妙的板书设计,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与赞扬,都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河南省郑州市技师学院)
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而不是教师牵着走,但并不是教师整堂课都放手让学生自己随心所欲地去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步骤阅读、讨论与思考,从而获得知识。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是提高认识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巧妙地进行课堂设计,使学生建立起听读兴趣,进而诱发学生的说写欲望,则能有效提高其语文能力。下面,以《荷塘月色》为例,体现上述教学思路(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1)听、读环节。在多媒体教室,舒缓、轻柔的音乐渐起,清晰浑厚的课文朗读,配以清华园荷塘小径及雾色掩映下的荷花、树木等情景画面,一下子便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文章的意境当中,他们怎能不用心倾听,细致体会。接下来,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体味作者的心境,要求普通话较好的学生朗诵课文。这一环节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比如:有生字、易读错字和难理解句子的部分。读后,请其他学生纠错,评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又能够训练注意力,经过朗读、评讲,大家还可以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力。
(2)说、写环节。进入课文分析阶段,由于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都放在理解语言特色和体会作者情感等方面,因此设计恰当的讨论话题,体会教学重点、难点成为教学的关键。比如在体味作者的心情时,请同学们分析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个“颇”字的含义,以及请同学们讨论课文第二、三、六、七、八自然段,理出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然后写出来。经过讨论,同学们燃起了“说”的兴趣,也锻炼了总结概括等组织语言的能力。
在理解课文语言清新典雅,准确生动这一特点时,重点放在第四、五段。可以让学生把“曲曲折折”“田田”“亭亭”“一粒粒”“缕缕”等叠词去掉,再读课文时,同学们自然会发现,这些叠词不仅传神地描绘出作者主观思想上美的形象,同时也与作品内在的抒情特色取得了一致。这样的结果,不是采用教师分析直接告诉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参与,积极开动脑筋,运用恰当的语言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达出来的,这就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合理地启发、引导,适时地表扬和鼓励效果会更好。
当然,“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绝不能割裂开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里,应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把“听”与“说”的能力尽量提高。在课下业余时间,要求他们多读书、多观察、勤思考、勤比较,养成每天记日记的习惯,这对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灵活施教,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施教,围绕教学要求灵活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把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中,从而使学生爱上语文课,提高其语文能力。
(1)设计新颖别致的引题,使学生一下子就感到趣味横生,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课文。比如,在讲《景泰蓝的制作》时,由于同学们普遍对说明文不感兴趣,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几幅色彩艳丽、流光溢彩的景泰蓝图画,一上课先让学生观看,并让他们根据图画猜测这种工艺品的材料和制作过程,由此激发他们的兴趣。接下来,整堂课便在同学们啧啧称奇中进行。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或以古诗、名言、设置悬念等方法引题。总之,以最大限度地贴近教材,激发学生积极性为本。
(2)设计灵活多样的话题,变传统陈旧的满堂灌、注入式为启发式、诱导式和讨论式教学。比如,在《拿来主义》一课中,鲁迅先生的语言习惯对文字基础较差的技校生来说,确实生涩难懂。因此,可以按照教学思路设计一系列问题来帮助大家理解。像“为什么课文要从‘闭关主义’说起?”“作者罗列‘送去主义’的表现有哪些?其目的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集中体现在哪句话中?”等等。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大家可以更有效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穿插相关的故事、笑话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中,教学进展到一半,学生的注意力有可能分散。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讲一段东汉刘秀坟的来历或武则天无字碑的传说,让同学在对历史名人坟墓的对比中,深入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体会世间最“美”坟墓的主题。
(4)通过活泼多样的课堂形式,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在学习了诗歌单元后,可以开一个“诗歌朗诵会”,让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诗歌在班上朗读,以培养学生对诗歌艺术的兴趣;学习小说、戏剧课文时,可以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来揣摩人物加深理解。比如在讲古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课时,请五位同学分别代表孔子等人朗读课文中的对话,并根据各自的理解模拟当时的情景,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实践证明,这样安排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除以上的教学方法外,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巧妙的板书设计,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与赞扬,都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河南省郑州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