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重在表现于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国内心理学著作中也涉及到了思维品质,在《思维发展心理学》一书中专门阐述了人的思维发展的差异,其核心就是思维品质问题,它是培养思维、发展智力的一个重大突破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更是极为重要问题。
数学思维品质是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时表现出的智力特点或个性特征。在义务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要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作为发展思维能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贯穿于各年级的教学中。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自觉性。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一、重视双基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我们平常所说的某某同学真是个“机灵鬼”,其中“机灵”指的就是思维的敏捷,敏捷表现在对事物的判断迅速、准确。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来看,低年级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家庭、教育等诸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思维敏捷性方面是有所差异的。因此,学生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思维的起点和途径,也就谈不上思维的敏捷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呢?
首先,应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确保不同学生对所学知识都能够过关。只有具有多方位的坚实知识的基础,才可以为思维的敏捷铺垫,它是一环套一环的,是不可分割的。
其次,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分类严格要求,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内容。通过分类推进,严格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例如:在计算教学一年级的《20以内退位减法》过程中,计算12-9时,应先让所有的学生说出全题算理,先用10-9=1,1+2=3,12-9=3。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之后,当练到适当时间时,有的孩子就能简缩思维过程,直接见9想1,1+2=3。思维的敏捷性就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的指标有二个:一是速度,二是正确率。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就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
二、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须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我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变成练习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在巩固、应用新知识的练习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1.善用变式练习
如:在学完《认识圆柱、球》一节课的教学中,讲了圆柱的特征后,出示一组位置、形状大小不同的圆柱体让学生去判断,使学生通过变式、比较练习,认识圆柱的本质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所学知识,为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识打好基础。
2.巧用一题多解。
如有这样一道题:
3+( )=( )+( ) ( )+( )=( )+( )
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重点在于左右两边算式结果相等的关系,渗透方程思想,根据有序排列的方法,是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数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死记硬套,诱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数量关系,从而产生新的构思,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得到多个答案。
3.注重顺逆思维。
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多数题目是按照已知条件,通过顺向思维解题的。逆向思维是从反向(或结果)出发而进行逆向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低年级学生由于比较习惯顺向思维,在解需要逆向思维的题时,常常感到很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当设计一些逆向思维题进行练习,在顺逆思维相互转化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后,设计( )-( )=7的题型让学生去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明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间,做减相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4.注意总结规律。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教学中,通过摆小棍,拨计数器等操作,完成算理的认识,通过学生自学和反复的拨、摆练习,引导学生自己说说你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发现规律,总是相同的数在相加,这个规律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的,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视说理训练,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现在的孩子依赖性、惰性较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从中的现象也极为严重,有的孩子不愿意思考,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思维品质”的发展,由此严重的阻碍了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的发展。解决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要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孩子的思维自觉性,教给他们方法,使他们的有兴趣思考,自觉养成思维的习惯,从而加深思维敏捷,灵活的深刻性。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学中要让他们从直观的、最熟悉的事物,最简单的变化开始,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引导进行思考。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应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大量的直观和操作中,动脑动手,感知事物的特征,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我在一年级教学《认识圆柱、球》一课教学时,首先是看一看,让学生们拿一个圆柱体观察,你都看到什么了;第二是摸一摸,感知它的各个面,有平的,弯曲的;最后是说一说,说出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图形,形状大小是否一样。这之后再拿一个球,还是让学生按照上面的几个步骤完成对球的认识,通过一系列观察提问、回答,引导学生初步的认识到这两个立体图形异同点,都可以滚动,不同的是圆柱只能用弯曲面滚动,球是可以任意方向滚动的。到这里比没有完,而是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圆柱只能用侧面滚动,而球能随意滚动?你在生活中见过在哪利用了圆柱这个特点?(车轮)为什么不能用球?经过这样一系列活动与思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使学生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同時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都能体现出来了。
2.培养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中可通过学生看图说话,表述图意,提取相关的数学信息等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看到的与想到的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对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还不够。所以在表述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有时也有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让他们先自己说一说,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发现什么了问题,再一次的改进,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准确集中,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助于课堂结构的优化。在当前应试教育向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更应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花市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数学思维品质是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时表现出的智力特点或个性特征。在义务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要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作为发展思维能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贯穿于各年级的教学中。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自觉性。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一、重视双基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我们平常所说的某某同学真是个“机灵鬼”,其中“机灵”指的就是思维的敏捷,敏捷表现在对事物的判断迅速、准确。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来看,低年级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家庭、教育等诸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思维敏捷性方面是有所差异的。因此,学生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思维的起点和途径,也就谈不上思维的敏捷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呢?
首先,应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确保不同学生对所学知识都能够过关。只有具有多方位的坚实知识的基础,才可以为思维的敏捷铺垫,它是一环套一环的,是不可分割的。
其次,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分类严格要求,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内容。通过分类推进,严格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例如:在计算教学一年级的《20以内退位减法》过程中,计算12-9时,应先让所有的学生说出全题算理,先用10-9=1,1+2=3,12-9=3。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之后,当练到适当时间时,有的孩子就能简缩思维过程,直接见9想1,1+2=3。思维的敏捷性就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的指标有二个:一是速度,二是正确率。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就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
二、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须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我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变成练习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在巩固、应用新知识的练习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1.善用变式练习
如:在学完《认识圆柱、球》一节课的教学中,讲了圆柱的特征后,出示一组位置、形状大小不同的圆柱体让学生去判断,使学生通过变式、比较练习,认识圆柱的本质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所学知识,为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识打好基础。
2.巧用一题多解。
如有这样一道题:
3+( )=( )+( ) ( )+( )=( )+( )
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重点在于左右两边算式结果相等的关系,渗透方程思想,根据有序排列的方法,是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数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死记硬套,诱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数量关系,从而产生新的构思,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得到多个答案。
3.注重顺逆思维。
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多数题目是按照已知条件,通过顺向思维解题的。逆向思维是从反向(或结果)出发而进行逆向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低年级学生由于比较习惯顺向思维,在解需要逆向思维的题时,常常感到很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当设计一些逆向思维题进行练习,在顺逆思维相互转化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后,设计( )-( )=7的题型让学生去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明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间,做减相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4.注意总结规律。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教学中,通过摆小棍,拨计数器等操作,完成算理的认识,通过学生自学和反复的拨、摆练习,引导学生自己说说你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发现规律,总是相同的数在相加,这个规律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的,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视说理训练,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现在的孩子依赖性、惰性较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从中的现象也极为严重,有的孩子不愿意思考,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思维品质”的发展,由此严重的阻碍了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的发展。解决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要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孩子的思维自觉性,教给他们方法,使他们的有兴趣思考,自觉养成思维的习惯,从而加深思维敏捷,灵活的深刻性。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学中要让他们从直观的、最熟悉的事物,最简单的变化开始,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引导进行思考。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应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大量的直观和操作中,动脑动手,感知事物的特征,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我在一年级教学《认识圆柱、球》一课教学时,首先是看一看,让学生们拿一个圆柱体观察,你都看到什么了;第二是摸一摸,感知它的各个面,有平的,弯曲的;最后是说一说,说出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图形,形状大小是否一样。这之后再拿一个球,还是让学生按照上面的几个步骤完成对球的认识,通过一系列观察提问、回答,引导学生初步的认识到这两个立体图形异同点,都可以滚动,不同的是圆柱只能用弯曲面滚动,球是可以任意方向滚动的。到这里比没有完,而是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圆柱只能用侧面滚动,而球能随意滚动?你在生活中见过在哪利用了圆柱这个特点?(车轮)为什么不能用球?经过这样一系列活动与思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使学生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同時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都能体现出来了。
2.培养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中可通过学生看图说话,表述图意,提取相关的数学信息等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看到的与想到的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对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还不够。所以在表述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有时也有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让他们先自己说一说,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发现什么了问题,再一次的改进,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准确集中,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助于课堂结构的优化。在当前应试教育向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更应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花市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