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娘相关论文
陕西省戏曲演出团这次进京,以三个剧团的整齐阵容,带来了秦腔、郿鄠、华剧三个剧种的三十多出优秀剧目,使首都观众飽享眼福。戏剧......
<正> 在我国传统剧目中,颇有一批类似于《茶花女》那样的作品。可是它们长期罹难,而发难者就是康生。此人政治品质极为恶劣,翻手为......
试论舞台戏剧观众资源的开发——也别开生面为拓展戏剧复兴道路,阐发了许多值得思索探究的新问题。
Trying to Discuss the Devel......
在粤剧音乐中,锣鼓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演奏锣鼓的乐师(掌板)更是整个乐队的关键。其设计的锣鼓,演奏的技巧、方法,和表演者的配......
<正>一《李慧娘》的排演《李慧娘》事件,我也算是亲身经历。《李慧娘》的作者是孟超先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早先是太阳社的,左......
板胡是我国弓弦类乐器中一种常见的乐器,它流行于我国东北各地区、华北和西北各地区。过去仅限于伴奏各地方戏曲,如:河北梆子、评剧、......
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吕派花旦吴素英凭借越剧《李慧娘》一戏,成功获得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当喜讯从5月18日的颁奖晚会上传出后,......
2011年12月2日晚,由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在老校区小剧场为全院教职员工作了一场精彩的秦腔折子戏专场汇报演出,全院教职员工兴致......
【正】从秦汉开始一直到清代,杭州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现有国宝级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23处,省级67处,市级144处。还有239处未定......
在上个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昆明的滇剧舞台上曾升起过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著名滇剧表演艺术家陈婷芸。陈婷芸1946年6月出生于湖......
秦腔《游西湖》是一出著名的悲剧戏。秦腔悲剧审美风格浸染于此剧的悲剧性人物与故事情节,使这出戏达到一种悲哀伤情,悲壮崇高的美学......
文艺作品中关于“裴禹与李惠娘”的故事,有着众多版本的描述,戏曲、电影,到电视剧都讴歌着李慧娘的情爱和侠义。 这个故事最早见诸......
<正>说到中国传统戏曲中与"鬼魂"相关的题材或桥段,很多作品都令人耳熟能详。从元杂剧《窦娥冤》,昆曲《牡丹亭·离魂》,到川剧《......
我的文论、文评写作,严格地说,是“文革”结束后开始的。当时有如严冬过后,春天来临,百花齐放,百业兴荣,文艺事业也是这样。首先是......
戏曲电影是中国特有的类型电影之一,它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和延伸。1905年拍摄的电影《定军山》不仅使京剧第一次有......
<正>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从1979年11岁考入西安易俗社,不知不觉已在秦腔舞台上渡过了二十多个春秋,演出了大大小小30多个角色:有......
明传奇《红梅记》乃文人案头剧作,自产生后不久,便经历了从全本戏到折子戏的嬗变。并在其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折子戏基于案头全本......
<正> 1976年5月,因昆曲《李慧娘》而罹祸的诗人、杂文家、剧作家孟超积愤成疾,在垂危之际向亲人们反复说:“我冤哪!”“有人害我呵......
<正>自人类进入父权社会后,妇女的地位一落千丈,跌入社会的底层,妇女沦为男子的附庸,女性常常成为黑暗社会、腐败法纪和男性欲望的......
<正>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宗教迷信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这使得我们今天分析一些作品时,有些东西不是那么容易讲清楚。不妨举一......
孟超同志的昆曲剧木《李慧娘》,遭诬十年,终于平反。喜庆之余,也令人感慨系之。孟超同志已经作古,含冤去世,未及见此剧的平反,然......
<正> 影视是戏曲最好的传播媒介,它不受演出时间地点的限制,一次播映可以有亿万观众同时收看,制成拷贝后,更可以多次广为播映。戏......
在多如繁星的明代剧本中,明代周朝俊所作的传奇剧本《红梅记》以其曲折离奇、虚实相生的动人剧情传唱于世。周朝俊受汤显祖《牡丹......
任何艺术作品,都要讲究形式美.如果不能达到形式上的完美,那么艺术家所赋予作品的内容再好,也得不到作品欣赏者的青睐.否定外部形......
<正>在现在川剧小生行当中,又腾飞出一匹"黑马"——成都市川剧院的当红小生——王超。1970年,王超出身在四川省射洪县,是一个典型......
“鬼戏”是我国传统戏曲中的一个特殊类型。鬼魅人物,被剧作者写入作品,搬上舞台.有史可考始于明朝初年,盛于明朝中期。因其社会背......
1961年8月19日,一出名为《李慧娘》的昆曲在首都人民剧场公演。首演前,报上的演出预告已示客满,颇受期待。上演后,《人民Et报》评论文......
明传奇《红梅记》成书后不久便产生了折子戏刊本,而后,其演出经历了从全本到折子的嬗变。受演出时代背景、传奇自身特质和折子戏舞......
<正>明代周朝俊的《红梅记》是"南戏"中的名剧。它的剧情曲折离奇,虚实相生,在中国戏剧文化史上,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熠熠生辉的浪漫......
<正> 我最近演了《紅梅阁》中《阴配》的一节,有人要我談談技术上的一些經驗,以及演鬼魂的步法,其实我也沒有什么多少經驗,也不过......
<正>中国戏曲向有"生天生地生鬼生神"的想象传统,朱权《太和正音谱》列"神头鬼面"为杂剧"十二科"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独具的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