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但其评价方法一直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短板.本文以“食品加工原理”为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建立课程
【机 构】
: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但其评价方法一直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短板.本文以“食品加工原理”为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建立课程目标与课程作业、课堂表现、课程实验和期末考试等教学活动的对应关系,设计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指导并评价课程实施.结果表明,采用食品加工原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可找出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持续改进教学活动提供依据,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提升“对口择业意愿”是促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高度匹配的重要途径.通过758份大学在校生问卷调查,利用多重中介模型等统计方法,对“专业认同”影响“对口择业意愿”的效应程度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是地方应用型院校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以滁州学院为例,介绍了网络工程
本研究旨在分析翻译教育中的元认知研究现状,从翻译能力、翻译过程及翻译教学法来分析元认知在翻译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分析发现,教育学与社会学理论是这一领域研究最常用的理论,元认知理论下的翻译教学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型,研究工具以间接测量为主。本文提出翻译教学中元认知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建议增加实证研究,扩大样本范围与数量,提高研究工具的生态效度与准确度,运用三角验证,并重视教师元认知在翻译教学当中的功能。本研究希望通过述评,强调元认知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帮助研究者掌握近年来元认知研究的发展脉络,为继续探索元认知
针对当前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滁州学院为例,构建了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校企合作和学科
张闻天的翻译手稿《西洋史大纲》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难得见存的手稿遗珍,但学界却并未充分挖掘这部译稿的史料价值。张闻天的译者身份受革命家符号的影响,也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西洋史大纲》的翻译研究更是阙如。张闻天在入党前夕完成此译稿,其译笔浅易畅达,词锋锐利,译者介入度高,渗透着张闻天早期的进步思想和史学观,是一份值得深入挖掘的史料。
Diasporic translator汉译混用,源于“diaspora”的内涵变迁。本文回顾diaspora的涵义衍变,辨析其汉译差别。基于此,文章辨析“diasporic translator”多种汉译(如离散译者、流散译者、飞散译者等)的内涵差异,继而反思diasporic translator的概念要素:离散生活经历和文化身份;认为客观世界“地域流动性”和主观世界“文化离散性”共同构成其概念要素。
探讨锻炼动机和感知障碍对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综合影响,检验健康教育的调节作用.采用《余暇时间锻炼问卷》《体育活动感知障碍量表》和《锻炼动机量表》等对709名18~23岁大
本文对国际权威期刊《第二语言写作》近十年实证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勾勒出国际二语写作主要的实证研究方法,从概念界定、使用步骤、长短处等方面集中论述个案、文本分析、语料库、实验、问卷访谈等主要研究方法,并援引国内外写作研究经典文献进行示例分析。本文认为,不同研究方法均有其特定的哲学基础和操作方法,研究者需根据研究问题,选择恰当而多样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接近二语写作发展的复杂过程。
本文围绕构式和型式这两个概念的分歧与融合,在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之间、构式语法和型式语法之间建立对话。一方面,构式与型式都表示由若干个词语组成的语言单位,两者意思比较相近。另一方面,由于两者的理论框架和视角不同,各自都有特定的所指。本文从词汇与语法的关系、形式与意义的关系、语言创新的解释等方面,辨析两种语法理论的分歧。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提出构式与型式的融合在于构式联接。
本文以互文性理论的语境发端及其理论实义为基点,剖析其诞生以来在国际学术场中的使用情况,并以此观照译介到中国的“互文性”理论在本土学术语境中的应用情况。本文借助可视化数据呈现,分析指出,立足文本关系、聚焦语篇批评的文艺学概念“互文性”被译入中国后,出于本土文化和学术研究的需要,该理论的使用空间得以拓展,但也同时存在误读与误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