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英文,陕西镇安人。1958年生,1983年西北大学毕业。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落红》《后花园》《群山绝响》等,有各类作品五百万字。
方英文作家:您好!
我叫Mai Ashour,我是来自埃及的翻译,我很喜欢您写的《太阳语》。
我希望您允许我翻译成阿拉伯语,给阿拉伯读者介绍一个来自中国的伟大作家与他的作品。
祝好!
Mai Ashour
健在时被称为“伟大作家”,幽默多于激动。一看时间:2014年7月11日,好几天前了。自从有了微信,开电脑的次数大为减少——赶紧回复:
尊敬的Mai Ashour先生(女士):
您喜欢我的《太阳语》是我的荣耀,我当然同意您翻译成阿拉伯语,向您致以衷心感谢!
阿拉伯语是人类伟大的语种之一,《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曾伴我度过艰难困厄的时光——我的某些所谓“幽默”,与此杰作之滋养不无关联。
祝吉祥如意,阿门。
方英文
当天下晚班时,就又收到对方回信:
方英文作家:您好!
请您不要感谢我,能够翻译您写的作品是我的荣幸,翻译《太阳语》的过程我很享受。我来过中国三次了,也去过西安,西安是很有风格的城市。如果再有机会去中国我一定联系您,好盼望有机会能与您见面,获得您的签字。
祝好! 梅
梅?中文名字?女的?好奇心驱使我发信探问。果然是女翻译,开罗大学的。而且最让我感动的是,她读过我的长篇小说《落红》,非常喜欢。《落红》里的女主人公名叫梅雨妃,所以她以“梅”为中文名字。据此推测,她可能在中国留过学。留学城市多半北京或是上海。也可能是西安——熟悉我的作品啊!但这些,电子信件里并没有涉及。只是心里瞎猜,想当然。
《太阳语》是篇微型小说,写于1991年。当时我在秦岭山里的商洛(如今商洛市)工作,身份是群众艺术馆文学干部。“文革”前这里有份《商洛报》(如今《商洛日报》前身),停刊多年后刚刚复刊。他们向我约稿,我就写了《太阳语》。他们为了告白天下自身复活了,所以每每出版副刊时,就寄给全国各地的文学选刊。《太阳语》首先被河南的《小小说选刊》与《散文选刊》几乎同时转载,由是“走向全国”,不断被收入各种选本。二十多年后,《太阳语》再次被激活——入选2012年陕西省中考试卷,遂有六十万考生在同一时间琢磨同一篇文章的景观。嗣后上网一看,没考好的少男少女们,把作者大骂一通。三年后我的散文《紫阳腰》又被选入试卷,我照旧又被骂得狗血喷头。文学本来是消闲怡情的,而考试则是世间最大的功利行为。考试让作家顷刻变成“学子公敌”了!
日前饭局上,遇见翻译家胡宗锋教授。他带着刚出版的两本译作,分赠朋友。喝酒时自然扯到《太阳语》。胡教授问我最近联系埃及翻譯家没?给人家寄过什么东西,比如书籍书法、资料礼物没?我说没有啊。“你太不尊重我们翻译家了!”胡教授当即批评我,说他翻译美国学者的著作、圭亚那作家的小说,人家经常给他寄这寄那的,他马上升腾起一股成就感:“拿着资料啊礼物啊四处炫耀,让同事们领导们欣赏欣赏——咱可不是白吃干饭的!”
胡翻译嗜酒率性孩童气,但其所言很是在理。回来立马开电脑发邮件,打算问清梅翻译的详细地址,再考虑寄什么东西。巧的是,一登录邮箱,梅翻译的邮件就跳了出来——
方英文作家,您好!
我下个星期将来中国出差,可能有机会去西安,可不可给我您的联系方式,我希望有时间能见到您。我觉得机会难得,真的盼望见到您。
万福!
梅〓2015年1月25日
我立即回信——
梅,你好!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句诗说:心有灵犀一点通。意思是两个人并未沟通,却忽然同时想起对方——我也正要给你去信呢!是想询问你在埃及的住址,如何才能给你寄书与字呢。现在好了,你要来西安了!我的手机号1357□□□□□60。为了避开杂事,我的手机一直静音设置,所以请你发我短信吧,以免误事。提前发,我应该提供怎样的接待,住与行如何服务。
热烈地期待你!
方英文
第二天手机里,就闪出一个名字Mai Ashour申请添加。一看头像便是梅,因为此前她发过照片来。当即添加,感慨微信真神奇,地球小如篮球了。她发来语音,普通话很标准。且温婉,像是江浙女子说普通话。语音结束,我便翻看她的旧微信。发现一位戴眼镜的老太太,风度极佳,视觉上超过前年获诺奖的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她是梅的姑姑,名叫Radwa Ashour。是埃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塔恩士利亚》《色格拉》《温暖石头》(即“格拉纳达三部曲”)。可惜刚刚去世了。“埃及告别你,”梅悲伤配文,中文,“我一辈子不告别,因为你刻在我心里。姑姑我想念你。”紧贴两颗心符与流泪图符。
有点疑惑。Padwa Ashour一看是标准的欧洲人;而梅呢,则是阿拉伯人。这其间的血缘故事,一定有趣。但是,不该问的最好别问。
元月27号上午,她发来语音,说人到西安了!我以为她还在埃及呢;其实她第一次来语音,人就在北京了。“住哪?我现在来看你!”“不,不!我要开会!”她改发文字了。“我溜出来在卫生间。”“老板这阵忙别的。”……神秘啊,阿里巴巴四十大盗哈。“什么会?学术?商务?”“商务。”我说那好,我推掉一切应酬,全天等候你空闲时来信,会面。
可是直到晚上过了十点,她才来信。短句式,一条一条连着发来:“真的,很抱歉。”“晚上还要上班。”“不好意思,刚看见信。”“我一直在开会。”“现在想休息。”……我家距酒店不远,夜里打车也方便,马上去见面也似无不可。但我没有如此。毕竟快深夜了,去酒店探望一个来自遥远国度的异性,不大合适。 最后约定,明天上午,我去香格里拉酒店,在大堂与她会面。她提醒我她九点半就要“上班”,外出。次日起床,推窗一看,满目的白银世界。多年来养成习惯,天天早起,喝茶临帖。就想着给她写幅什么字好。书是要送的,但不宜送多。一本就够,不能加重人家的行囊。她若需要我什么书,随后寄她便是。那些给人送砖头书画册的人,授人以累赘,实该罚其失眠,反思!就送她一本《梅唐》吧,里面正好收有《太阳语》。扉页上签名时,没控制住,成了一篇小品文。
临到出门前又犯愁了。人家是女的,总得带个别样礼物吧。可是五个房间里转来找去,皆没发现合适的。也怕翻箱倒柜,残局不好收拾。只怪妻子不在身边。女人放的东西如同耗子藏食物,只有女人自己能找出。忽然眼前一亮:立式空调上佩着一条黄绸带,就它了!
到达酒店门前,隔着旋转玻璃,就与梅翻译对视上了。她立马起身走来。玻璃门将我旋转进去,正好握住她伸过来的手。瞬间一眼,脑海里已把她描写了:中等个儿,胖瘦适宜;阿拉伯人肤色,宝莱坞女演员鼻子;大眼睛,清亮幽蓝,如两潭微型地中海。
我们坐在大堂的沙发上聊天。不时望一眼玻璃窗外散漫飘扬的雪花。
Mai Ashour女士——梅翻译从包里取出一个类似中国书画拓片的东西,似乎树皮。抑或特种草制品。她说上面这六只鹅,是她亲手刺绣上去的。一见如此礼物,我心想自己也多亏没有空手呵。否则太失礼。
我取出绶带,坦白告诉她说,这是2011年春节之夜,受邀小雁塔撞击新年钟声的纪念品。随手拿上,聊作礼物。“《红楼梦》里贾宝玉给林黛玉送的——”“——送的手帕也是旧的!”老天,人家精通红楼人物啊。但我必须补充:“此绶带我从没用过。”
梅翻译二十八岁,未婚。我立即自我定位以长者,以免胡说八道乱了章法。她十年前学习中文,就在开罗大学中文系,不曾来中国专门留学过。除我之外,她還翻译过周国平、毕淑敏、史铁生。目下打算翻译木心。
“可是木心怎么没什么名气?”
“主要是他‘弟子’陈丹青竭力推介。我没读过木心,无法评价。”
“莫言我看了一些,不打算翻译。反正有人翻译他。”
“文学如菜肴,各有口味。人生很短暂,翻译家应该只翻译自己喜欢的作家——愉快劳动嘛。”
“那是,那是!”
“你翻译我的作品,我内心深处感动感激,因为你是喜欢我的作品。我是边缘作家;由国家拨专款,组织翻译家往外推销文学作品,轮不上我的。不过,他们花钱组织的翻译家,真喜欢那些作品么?翻译起来愉快么?能翻译好么?天晓得。”
梅翻译听得两眼茫然。或许不了解“国情”吧。
“我是从《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里看见《太阳语》的,就您这篇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才决定翻译。从网上看见《梅唐》出版了,可是在北京逛了两家书店都没找见。可能书店太小。”
我拿出《梅唐》,打开,给她念扉页上的“签字”——
梅女史:
接到你来西安的信息,我非常高兴!正在写字,顺手给你写了“雨雪梅妃”四字。前二字,记录今年入冬以来长安第一场雨雪;“梅”是你的中文名字;“妃”有几个意思。在中国古代,“妃”指女神,如天妃、宓妃。你也说过,很喜欢我小说《落红》里的女主人公梅雨妃哈。这本小书名,也正好有个“梅”字。
2015,元月廿八于西安,方英文
她很开心,与我同牵“雨雪梅妃”四尺横披字,请前台服务员来为我俩合影留念。
我说阿拉伯文字很神秘,好看,像看两个闲散的妇女拆解旧毛衣,一个拽一个缠,同时叽咕交流些琐屑而不乏诗意的话儿。梅当即掏出一个小本子,用阿拉伯文写出方英文三个字。
“阿拉伯文必须用左手写吗?”
“不,不,就我用左手写,”她显得不好意思,“小时候养成的习惯。”
“吃饭也用左手?”
“是啊。”
“你有当总统的可能——美国两任总统全用左手。”
她嘴唇动了动,就一个浅笑,终究没说出啥。她似乎拿捏不准当还是不当总统。
我不便,也似无必要打问她因什么“商务”而来西安。能肯定的是,她被雇请当翻译。也没来得及问她与她姑姑的“血缘故事”,时间就快到九点半了。我起身告辞,请她一空闲就通知我。“西安的穆斯林很多,他们的美食驰名四海。”我已安排车辆听候,随时出动陪逛。她说好,神情期待。
整整两天,没有等到她的信息。此时明白,什么叫受雇于人、不由自主。
1月31号正午,她先是语音,我还没来得及摁听,紧接着便是短句式文字信息:
“方英文作家,我非常感谢您。”
“非常感谢您给我翻译您作品的机会。”
“很感谢您。”
“刚到埃及了。”
“等着行李。”
我回了四个字:
“平安,祝福!”
三小时后,她将《太阳语》的阿拉伯文版本链接过来,发表于2015年1月27日《新阿拉伯》。她文字信息说:“不只是埃及读者,全阿拉伯读者都能看到。”
说实在话,与那些被多种文字不断翻译的作家相比,我这点事儿着实不值一提。但我依然深受感动。我感动于,在全人类的世俗化名利化的生态里,仍有人因文学而痴迷,而牵挂万里之外。语言多样,互难理解;但是文学精神,那种破解与沟通,从而使得人类尽可能相知与相亲相爱的精神,如太阳般永不熄灭。
《太阳语》是我早期的一个小作品,不足一千三百字。但他已经扮演了俨然我的长子的角色。父亲出门前,长子总要先行一步,为父亲探路巡视。
方英文作家:您好!
我叫Mai Ashour,我是来自埃及的翻译,我很喜欢您写的《太阳语》。
我希望您允许我翻译成阿拉伯语,给阿拉伯读者介绍一个来自中国的伟大作家与他的作品。
祝好!
Mai Ashour
健在时被称为“伟大作家”,幽默多于激动。一看时间:2014年7月11日,好几天前了。自从有了微信,开电脑的次数大为减少——赶紧回复:
尊敬的Mai Ashour先生(女士):
您喜欢我的《太阳语》是我的荣耀,我当然同意您翻译成阿拉伯语,向您致以衷心感谢!
阿拉伯语是人类伟大的语种之一,《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曾伴我度过艰难困厄的时光——我的某些所谓“幽默”,与此杰作之滋养不无关联。
祝吉祥如意,阿门。
方英文
当天下晚班时,就又收到对方回信:
方英文作家:您好!
请您不要感谢我,能够翻译您写的作品是我的荣幸,翻译《太阳语》的过程我很享受。我来过中国三次了,也去过西安,西安是很有风格的城市。如果再有机会去中国我一定联系您,好盼望有机会能与您见面,获得您的签字。
祝好! 梅
梅?中文名字?女的?好奇心驱使我发信探问。果然是女翻译,开罗大学的。而且最让我感动的是,她读过我的长篇小说《落红》,非常喜欢。《落红》里的女主人公名叫梅雨妃,所以她以“梅”为中文名字。据此推测,她可能在中国留过学。留学城市多半北京或是上海。也可能是西安——熟悉我的作品啊!但这些,电子信件里并没有涉及。只是心里瞎猜,想当然。
《太阳语》是篇微型小说,写于1991年。当时我在秦岭山里的商洛(如今商洛市)工作,身份是群众艺术馆文学干部。“文革”前这里有份《商洛报》(如今《商洛日报》前身),停刊多年后刚刚复刊。他们向我约稿,我就写了《太阳语》。他们为了告白天下自身复活了,所以每每出版副刊时,就寄给全国各地的文学选刊。《太阳语》首先被河南的《小小说选刊》与《散文选刊》几乎同时转载,由是“走向全国”,不断被收入各种选本。二十多年后,《太阳语》再次被激活——入选2012年陕西省中考试卷,遂有六十万考生在同一时间琢磨同一篇文章的景观。嗣后上网一看,没考好的少男少女们,把作者大骂一通。三年后我的散文《紫阳腰》又被选入试卷,我照旧又被骂得狗血喷头。文学本来是消闲怡情的,而考试则是世间最大的功利行为。考试让作家顷刻变成“学子公敌”了!
日前饭局上,遇见翻译家胡宗锋教授。他带着刚出版的两本译作,分赠朋友。喝酒时自然扯到《太阳语》。胡教授问我最近联系埃及翻譯家没?给人家寄过什么东西,比如书籍书法、资料礼物没?我说没有啊。“你太不尊重我们翻译家了!”胡教授当即批评我,说他翻译美国学者的著作、圭亚那作家的小说,人家经常给他寄这寄那的,他马上升腾起一股成就感:“拿着资料啊礼物啊四处炫耀,让同事们领导们欣赏欣赏——咱可不是白吃干饭的!”
胡翻译嗜酒率性孩童气,但其所言很是在理。回来立马开电脑发邮件,打算问清梅翻译的详细地址,再考虑寄什么东西。巧的是,一登录邮箱,梅翻译的邮件就跳了出来——
方英文作家,您好!
我下个星期将来中国出差,可能有机会去西安,可不可给我您的联系方式,我希望有时间能见到您。我觉得机会难得,真的盼望见到您。
万福!
梅〓2015年1月25日
我立即回信——
梅,你好!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句诗说:心有灵犀一点通。意思是两个人并未沟通,却忽然同时想起对方——我也正要给你去信呢!是想询问你在埃及的住址,如何才能给你寄书与字呢。现在好了,你要来西安了!我的手机号1357□□□□□60。为了避开杂事,我的手机一直静音设置,所以请你发我短信吧,以免误事。提前发,我应该提供怎样的接待,住与行如何服务。
热烈地期待你!
方英文
第二天手机里,就闪出一个名字Mai Ashour申请添加。一看头像便是梅,因为此前她发过照片来。当即添加,感慨微信真神奇,地球小如篮球了。她发来语音,普通话很标准。且温婉,像是江浙女子说普通话。语音结束,我便翻看她的旧微信。发现一位戴眼镜的老太太,风度极佳,视觉上超过前年获诺奖的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她是梅的姑姑,名叫Radwa Ashour。是埃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塔恩士利亚》《色格拉》《温暖石头》(即“格拉纳达三部曲”)。可惜刚刚去世了。“埃及告别你,”梅悲伤配文,中文,“我一辈子不告别,因为你刻在我心里。姑姑我想念你。”紧贴两颗心符与流泪图符。
有点疑惑。Padwa Ashour一看是标准的欧洲人;而梅呢,则是阿拉伯人。这其间的血缘故事,一定有趣。但是,不该问的最好别问。
元月27号上午,她发来语音,说人到西安了!我以为她还在埃及呢;其实她第一次来语音,人就在北京了。“住哪?我现在来看你!”“不,不!我要开会!”她改发文字了。“我溜出来在卫生间。”“老板这阵忙别的。”……神秘啊,阿里巴巴四十大盗哈。“什么会?学术?商务?”“商务。”我说那好,我推掉一切应酬,全天等候你空闲时来信,会面。
可是直到晚上过了十点,她才来信。短句式,一条一条连着发来:“真的,很抱歉。”“晚上还要上班。”“不好意思,刚看见信。”“我一直在开会。”“现在想休息。”……我家距酒店不远,夜里打车也方便,马上去见面也似无不可。但我没有如此。毕竟快深夜了,去酒店探望一个来自遥远国度的异性,不大合适。 最后约定,明天上午,我去香格里拉酒店,在大堂与她会面。她提醒我她九点半就要“上班”,外出。次日起床,推窗一看,满目的白银世界。多年来养成习惯,天天早起,喝茶临帖。就想着给她写幅什么字好。书是要送的,但不宜送多。一本就够,不能加重人家的行囊。她若需要我什么书,随后寄她便是。那些给人送砖头书画册的人,授人以累赘,实该罚其失眠,反思!就送她一本《梅唐》吧,里面正好收有《太阳语》。扉页上签名时,没控制住,成了一篇小品文。
临到出门前又犯愁了。人家是女的,总得带个别样礼物吧。可是五个房间里转来找去,皆没发现合适的。也怕翻箱倒柜,残局不好收拾。只怪妻子不在身边。女人放的东西如同耗子藏食物,只有女人自己能找出。忽然眼前一亮:立式空调上佩着一条黄绸带,就它了!
到达酒店门前,隔着旋转玻璃,就与梅翻译对视上了。她立马起身走来。玻璃门将我旋转进去,正好握住她伸过来的手。瞬间一眼,脑海里已把她描写了:中等个儿,胖瘦适宜;阿拉伯人肤色,宝莱坞女演员鼻子;大眼睛,清亮幽蓝,如两潭微型地中海。
我们坐在大堂的沙发上聊天。不时望一眼玻璃窗外散漫飘扬的雪花。
Mai Ashour女士——梅翻译从包里取出一个类似中国书画拓片的东西,似乎树皮。抑或特种草制品。她说上面这六只鹅,是她亲手刺绣上去的。一见如此礼物,我心想自己也多亏没有空手呵。否则太失礼。
我取出绶带,坦白告诉她说,这是2011年春节之夜,受邀小雁塔撞击新年钟声的纪念品。随手拿上,聊作礼物。“《红楼梦》里贾宝玉给林黛玉送的——”“——送的手帕也是旧的!”老天,人家精通红楼人物啊。但我必须补充:“此绶带我从没用过。”
梅翻译二十八岁,未婚。我立即自我定位以长者,以免胡说八道乱了章法。她十年前学习中文,就在开罗大学中文系,不曾来中国专门留学过。除我之外,她還翻译过周国平、毕淑敏、史铁生。目下打算翻译木心。
“可是木心怎么没什么名气?”
“主要是他‘弟子’陈丹青竭力推介。我没读过木心,无法评价。”
“莫言我看了一些,不打算翻译。反正有人翻译他。”
“文学如菜肴,各有口味。人生很短暂,翻译家应该只翻译自己喜欢的作家——愉快劳动嘛。”
“那是,那是!”
“你翻译我的作品,我内心深处感动感激,因为你是喜欢我的作品。我是边缘作家;由国家拨专款,组织翻译家往外推销文学作品,轮不上我的。不过,他们花钱组织的翻译家,真喜欢那些作品么?翻译起来愉快么?能翻译好么?天晓得。”
梅翻译听得两眼茫然。或许不了解“国情”吧。
“我是从《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里看见《太阳语》的,就您这篇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才决定翻译。从网上看见《梅唐》出版了,可是在北京逛了两家书店都没找见。可能书店太小。”
我拿出《梅唐》,打开,给她念扉页上的“签字”——
梅女史:
接到你来西安的信息,我非常高兴!正在写字,顺手给你写了“雨雪梅妃”四字。前二字,记录今年入冬以来长安第一场雨雪;“梅”是你的中文名字;“妃”有几个意思。在中国古代,“妃”指女神,如天妃、宓妃。你也说过,很喜欢我小说《落红》里的女主人公梅雨妃哈。这本小书名,也正好有个“梅”字。
2015,元月廿八于西安,方英文
她很开心,与我同牵“雨雪梅妃”四尺横披字,请前台服务员来为我俩合影留念。
我说阿拉伯文字很神秘,好看,像看两个闲散的妇女拆解旧毛衣,一个拽一个缠,同时叽咕交流些琐屑而不乏诗意的话儿。梅当即掏出一个小本子,用阿拉伯文写出方英文三个字。
“阿拉伯文必须用左手写吗?”
“不,不,就我用左手写,”她显得不好意思,“小时候养成的习惯。”
“吃饭也用左手?”
“是啊。”
“你有当总统的可能——美国两任总统全用左手。”
她嘴唇动了动,就一个浅笑,终究没说出啥。她似乎拿捏不准当还是不当总统。
我不便,也似无必要打问她因什么“商务”而来西安。能肯定的是,她被雇请当翻译。也没来得及问她与她姑姑的“血缘故事”,时间就快到九点半了。我起身告辞,请她一空闲就通知我。“西安的穆斯林很多,他们的美食驰名四海。”我已安排车辆听候,随时出动陪逛。她说好,神情期待。
整整两天,没有等到她的信息。此时明白,什么叫受雇于人、不由自主。
1月31号正午,她先是语音,我还没来得及摁听,紧接着便是短句式文字信息:
“方英文作家,我非常感谢您。”
“非常感谢您给我翻译您作品的机会。”
“很感谢您。”
“刚到埃及了。”
“等着行李。”
我回了四个字:
“平安,祝福!”
三小时后,她将《太阳语》的阿拉伯文版本链接过来,发表于2015年1月27日《新阿拉伯》。她文字信息说:“不只是埃及读者,全阿拉伯读者都能看到。”
说实在话,与那些被多种文字不断翻译的作家相比,我这点事儿着实不值一提。但我依然深受感动。我感动于,在全人类的世俗化名利化的生态里,仍有人因文学而痴迷,而牵挂万里之外。语言多样,互难理解;但是文学精神,那种破解与沟通,从而使得人类尽可能相知与相亲相爱的精神,如太阳般永不熄灭。
《太阳语》是我早期的一个小作品,不足一千三百字。但他已经扮演了俨然我的长子的角色。父亲出门前,长子总要先行一步,为父亲探路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