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能力,教师应从阅读导入方面多做尝试,吸引学生主动阅读,喜欢阅读。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创新,提高导读的有效性。
一、不妨讲一讲:以故事导入阅读
由于语文教学对阅读量有较高的要求,许多教师盲目追求课程进度,而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兴趣所在。为了更加贴近教学实际,迎合学生心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故事导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形式。教师先利用3~5分钟的时间,讲述一则与该阅读文章有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开始课文的教学。
如,在学习《王冕学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位语文教师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为学生讲了“凿壁偷光”的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有一个人名叫匡衡,年纪比你们大一点点,家里十分贫穷,他每天都要做很多的工作来赚钱糊口,非常辛苦。但匡衡热爱学习,非常努力……后来匡衡成为有名的学者,做了当时的大丞相。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小匡衡很厉害吧?因此,我们要相信:只要坚持好好读书,将来就一定有美好的前程。古往今来,这样的小朋友有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分享一个古代小朋友的励志故事——《王冕学画》。
通过上述故事的积极引导,学生们对王冕如何学习画画产生一定的兴趣。“凿壁偷光”的故事非常经典,是鼓舞学生刻苦学习的好题材,让许多孩子尤其是家境不太好的孩子看到了希望,重新鼓起积极学习的勇气。同时,以一个“小朋友”的故事引入,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喜欢模仿、学习的他们会对典型事例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同时,故事中的主人公为学习寻求的各种方法,会让学生对王冕想画画会采用怎样奇特的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不妨听一听:以音乐导入阅读
诗歌是最讲究音律的语言艺术,它简洁优美,具有特殊的韵律,蕴含无穷的审美意义。对诗歌的学习,不但要加强朗读与背诵,也要注重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处于较弱阶段,赏析诗歌的能力较低,因此,在诗歌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比较侧重于让学生背诵诗歌,这样不利于学生诗歌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国古诗辞非常讲求韵律,我们可以适当地以音乐来辅助完成诗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音乐是调节情绪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可以将人引入一种特定的氛围,给人一种积极向往的情绪和追求。而不同的音乐会带给人不一样的体验。
如,教学《七律 长征》这篇课文时,学生虽然能够大致理解这首现代诗歌的内容,但由于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对这种战争题材诗歌的意境很难把握。《七律 长征》这首诗歌描绘的是非常残酷的战争年代,那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在现代社会很难体会到。小学生无法产生真实的感触和体验,感受不到作者描绘的紧张气氛和磅礴的气势,无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很难领会文本的主题思想。我们教师可以尝试在导入时或者在上课前,播放一些经典的红色歌曲,如《七律 长征》、《黄河大合唱》,让学生一起听或唱些经典的革命歌曲,巧妙地将他们带到战争年代。这种慷慨激昂的音乐旋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战争年代的惊心动魄和紧张气氛。利用这种情绪的感染去理解诗歌的大体内容和感情,能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受和理解。
三、不妨问一问:以设问导入阅读
未知是人类进步、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通过对疑问的梳理和理解,人类才有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力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质疑的力量和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探索欲来促进阅读目的的实现;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吸引注意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
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根据文章的段落以及故事情节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掌握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完文章后,再通过提出下面的问题进行再次讨论:“如果小女孩有足够的火柴或者有足够的钱,父母、奶奶都还健在,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反复阅读这篇文章,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想法。一旦学生对问题有了足够的兴趣,就会在阅读文章的同时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不但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文章所要传达的感情和意义。
小学是培养学生基础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关键。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导读技巧,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丰富教学活动,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编 韦 雄)
一、不妨讲一讲:以故事导入阅读
由于语文教学对阅读量有较高的要求,许多教师盲目追求课程进度,而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兴趣所在。为了更加贴近教学实际,迎合学生心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故事导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形式。教师先利用3~5分钟的时间,讲述一则与该阅读文章有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开始课文的教学。
如,在学习《王冕学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位语文教师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为学生讲了“凿壁偷光”的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有一个人名叫匡衡,年纪比你们大一点点,家里十分贫穷,他每天都要做很多的工作来赚钱糊口,非常辛苦。但匡衡热爱学习,非常努力……后来匡衡成为有名的学者,做了当时的大丞相。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小匡衡很厉害吧?因此,我们要相信:只要坚持好好读书,将来就一定有美好的前程。古往今来,这样的小朋友有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分享一个古代小朋友的励志故事——《王冕学画》。
通过上述故事的积极引导,学生们对王冕如何学习画画产生一定的兴趣。“凿壁偷光”的故事非常经典,是鼓舞学生刻苦学习的好题材,让许多孩子尤其是家境不太好的孩子看到了希望,重新鼓起积极学习的勇气。同时,以一个“小朋友”的故事引入,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喜欢模仿、学习的他们会对典型事例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同时,故事中的主人公为学习寻求的各种方法,会让学生对王冕想画画会采用怎样奇特的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不妨听一听:以音乐导入阅读
诗歌是最讲究音律的语言艺术,它简洁优美,具有特殊的韵律,蕴含无穷的审美意义。对诗歌的学习,不但要加强朗读与背诵,也要注重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处于较弱阶段,赏析诗歌的能力较低,因此,在诗歌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比较侧重于让学生背诵诗歌,这样不利于学生诗歌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国古诗辞非常讲求韵律,我们可以适当地以音乐来辅助完成诗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音乐是调节情绪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可以将人引入一种特定的氛围,给人一种积极向往的情绪和追求。而不同的音乐会带给人不一样的体验。
如,教学《七律 长征》这篇课文时,学生虽然能够大致理解这首现代诗歌的内容,但由于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对这种战争题材诗歌的意境很难把握。《七律 长征》这首诗歌描绘的是非常残酷的战争年代,那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在现代社会很难体会到。小学生无法产生真实的感触和体验,感受不到作者描绘的紧张气氛和磅礴的气势,无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很难领会文本的主题思想。我们教师可以尝试在导入时或者在上课前,播放一些经典的红色歌曲,如《七律 长征》、《黄河大合唱》,让学生一起听或唱些经典的革命歌曲,巧妙地将他们带到战争年代。这种慷慨激昂的音乐旋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战争年代的惊心动魄和紧张气氛。利用这种情绪的感染去理解诗歌的大体内容和感情,能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受和理解。
三、不妨问一问:以设问导入阅读
未知是人类进步、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通过对疑问的梳理和理解,人类才有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力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质疑的力量和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探索欲来促进阅读目的的实现;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吸引注意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
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根据文章的段落以及故事情节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掌握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完文章后,再通过提出下面的问题进行再次讨论:“如果小女孩有足够的火柴或者有足够的钱,父母、奶奶都还健在,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反复阅读这篇文章,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想法。一旦学生对问题有了足够的兴趣,就会在阅读文章的同时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不但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文章所要传达的感情和意义。
小学是培养学生基础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关键。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导读技巧,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丰富教学活动,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