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和谐用工环境视角下如何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既能为发展提供支持,又能够为和谐用工环境建设发挥积极作用,需要进行细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和谐 思想政治工作 用工环境
一、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用工环境的不足
(一)思维方式陈旧落后
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他们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和把握,影响他们对具体问题的处理。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有碍于教育者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解放思想,不跳出原来的思维框架,就不可能制定正确的思路。思想政治工作还按照以前的听文件、听布置来宣传和单向灌输思想,并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唯上、唯书的思维方式对员工进行强硬反复的说教。现存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提供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分离,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二)内容难以贴近实际
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了职工的实际思想,由于各个员工思想不同,就会有不同层次需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教育对象不分层次需要,不加分类指导,滞留于从文件到文件,从会议到会议,缺乏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而我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还拘泥于旧模式、固于某些形而上学的东西,在宣传教育理论比较广泛,忽视单位各个职工实际思想和道德水平的差异,违背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规律性,在单位政治学习中搞硬性限制思想灌输,造成从单位员工心理上抵触,当员工对某以教育内容不认同时,就会使单位员工产生逆反心理,难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工作方法滞后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发文件、行政命令强制性地统一职工的思想与行动。这种工作方法完全忽视了职工的思想感受,剥夺了职工的参与权,久而久之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陈旧、滞后导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产生了矛盾,单位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模式已经失去了兴趣,成为单位员工的思想负担。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滞后极大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二、发展和谐单位用工环境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
(一)培育共创、共享的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从而说明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同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程度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重要标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具体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更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最广泛调动管理者和劳动者一切积极因素,并在和谐社会理论基础上建立共创、共享的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宣传共创、共享的价值观,引导劳动者、管理者合作的意识,并能使劳动者、管理者在共创、共享的价值观上产生共鸣,形成共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建立的共创、共享的价值观必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凝聚单位全体员工的力量,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互赢互利的和谐劳动关系。
(二)对劳动者素质的培养
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对劳动者素质的开发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蕴含的思想、认识、政治、道德等内容,只有为劳动者所接受,并内化为他们各自的某种深刻而稳定的心理结构,外化为一种现实的心理的能量以及个体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力量,这样,思想政治工作的才能使劳动者的价值由“潜”到“显”才能获得完备的形态,随着现代大生产和高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一部人类史告诉我们:主体性不断增强是人类历史的主旋律。”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劳动者素质的培养主要指:劳动者与生产过程中的客体相互作用不断得到发展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劳动者的自主性是劳动者自主反映和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主体价值,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对劳动者进行启迪和催化,促使“他们对思想信息的接收绝非消极等待、全盘拿来,而是一种土动地、有选择的接收……在感知的基础上白土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然后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地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运行状态。”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劳动者自主性的基础上,激发劳动者自觉开发内在需求和驱动力,使劳动者不断实现由自主性开发到自觉性开发的转变。只有劳动者自觉的提高素质,劳动者的素质越高,其劳动力的商品价值越高,从而才能增强在劳动关系之间的博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情待人、真正关怀单位员工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单位全体员工的思想,而员工是有感情的,单位员工的心在人的感情起决定作用。因而把单位建成为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友爱、蓬勃向上的和谐单位,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氛围,通过良好单位的氛围达到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员工心与心的交换,提高单位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单位员工心理内部矛盾是职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激发职工认知结构内部矛盾是实现教育影响的重要条件。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创设一定的情境提高员工的幸福感,消除员工心理的矛盾。“工作幸福感是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比较稳定的自我主观感受,同时也表现为一种价值感,它从深层次体现个体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改变员工的观念不仅是一种现象,而本质上是共性化了员工已有的认同点。单位员工的幸福感通过单位的氛围和文化的渗透,经过员工本身思想的过滤或改变而把单位先进的思想接纳变成自己的思想,同时使单位员工的思想发生质的变化,单位员工原来落后的思想观念经过新的思想传递转变为先进的思想。并此传递诉诸情感往往比诉诸理智更能打动单位员工,振动单位员工的情感波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而形成单位员工新的心理平衡和对自己价值更高的追求。在此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对员工情理交融,说理之前用情打动,用情感化。
参考文献:
[1]叶迎春、夏厚勋.单位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06).
[2]戴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02).
[3]王贵军、李明昱.经济转型时期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06).
关键词:和谐 思想政治工作 用工环境
一、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用工环境的不足
(一)思维方式陈旧落后
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他们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和把握,影响他们对具体问题的处理。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有碍于教育者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解放思想,不跳出原来的思维框架,就不可能制定正确的思路。思想政治工作还按照以前的听文件、听布置来宣传和单向灌输思想,并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唯上、唯书的思维方式对员工进行强硬反复的说教。现存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提供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分离,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二)内容难以贴近实际
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了职工的实际思想,由于各个员工思想不同,就会有不同层次需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教育对象不分层次需要,不加分类指导,滞留于从文件到文件,从会议到会议,缺乏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而我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还拘泥于旧模式、固于某些形而上学的东西,在宣传教育理论比较广泛,忽视单位各个职工实际思想和道德水平的差异,违背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规律性,在单位政治学习中搞硬性限制思想灌输,造成从单位员工心理上抵触,当员工对某以教育内容不认同时,就会使单位员工产生逆反心理,难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工作方法滞后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发文件、行政命令强制性地统一职工的思想与行动。这种工作方法完全忽视了职工的思想感受,剥夺了职工的参与权,久而久之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陈旧、滞后导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产生了矛盾,单位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模式已经失去了兴趣,成为单位员工的思想负担。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滞后极大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二、发展和谐单位用工环境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
(一)培育共创、共享的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从而说明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同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程度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重要标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具体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更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最广泛调动管理者和劳动者一切积极因素,并在和谐社会理论基础上建立共创、共享的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宣传共创、共享的价值观,引导劳动者、管理者合作的意识,并能使劳动者、管理者在共创、共享的价值观上产生共鸣,形成共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建立的共创、共享的价值观必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凝聚单位全体员工的力量,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互赢互利的和谐劳动关系。
(二)对劳动者素质的培养
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对劳动者素质的开发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蕴含的思想、认识、政治、道德等内容,只有为劳动者所接受,并内化为他们各自的某种深刻而稳定的心理结构,外化为一种现实的心理的能量以及个体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力量,这样,思想政治工作的才能使劳动者的价值由“潜”到“显”才能获得完备的形态,随着现代大生产和高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一部人类史告诉我们:主体性不断增强是人类历史的主旋律。”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劳动者素质的培养主要指:劳动者与生产过程中的客体相互作用不断得到发展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劳动者的自主性是劳动者自主反映和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主体价值,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对劳动者进行启迪和催化,促使“他们对思想信息的接收绝非消极等待、全盘拿来,而是一种土动地、有选择的接收……在感知的基础上白土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然后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地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运行状态。”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劳动者自主性的基础上,激发劳动者自觉开发内在需求和驱动力,使劳动者不断实现由自主性开发到自觉性开发的转变。只有劳动者自觉的提高素质,劳动者的素质越高,其劳动力的商品价值越高,从而才能增强在劳动关系之间的博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情待人、真正关怀单位员工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单位全体员工的思想,而员工是有感情的,单位员工的心在人的感情起决定作用。因而把单位建成为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友爱、蓬勃向上的和谐单位,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氛围,通过良好单位的氛围达到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员工心与心的交换,提高单位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单位员工心理内部矛盾是职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激发职工认知结构内部矛盾是实现教育影响的重要条件。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创设一定的情境提高员工的幸福感,消除员工心理的矛盾。“工作幸福感是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比较稳定的自我主观感受,同时也表现为一种价值感,它从深层次体现个体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改变员工的观念不仅是一种现象,而本质上是共性化了员工已有的认同点。单位员工的幸福感通过单位的氛围和文化的渗透,经过员工本身思想的过滤或改变而把单位先进的思想接纳变成自己的思想,同时使单位员工的思想发生质的变化,单位员工原来落后的思想观念经过新的思想传递转变为先进的思想。并此传递诉诸情感往往比诉诸理智更能打动单位员工,振动单位员工的情感波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而形成单位员工新的心理平衡和对自己价值更高的追求。在此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对员工情理交融,说理之前用情打动,用情感化。
参考文献:
[1]叶迎春、夏厚勋.单位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06).
[2]戴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02).
[3]王贵军、李明昱.经济转型时期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