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父母的子女,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是永别”, 这或许就是龙应台想要告诉我们的生活与生命的本真。儿时,父母是我们的港湾;现在,我们是父母的依靠。不要总把背影留给父母,他们也是我们的“孩子”。
回想起父母这两年的变化,我感慨万千。曾经还半白的头发已经全白,硬朗的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了,耳朵、眼睛也不如从前好使了。父母在农村劳作了大半辈子,他们靠着几亩薄田,勤扒苦做,挣钱供我们兄妹仨读书。等我们都在城市安家落户,2007年父母才离开农村,来到城里。对于熟悉的地方,他们纵然有万般不舍,但我还是替他们痛下决心:卖掉老屋,断然离开。因为我清楚子女不在家,父母在农村生活的艰难和不易。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到城里安享晚年了。
我们兄妹三人,哥哥、妹妹在无锡上班,离荆门太远,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照料父母的重担就落在我的头上了。有段时间我几乎崩溃,遇上父母生病、二老闹别扭、邻里间闹矛盾,老哥一个电话:“妹,你去看看”,三天两头我就得往娘家跑,加上工作上的压力,搞得我焦头烂额,常常着急上火。压抑许久实在让人难受,不禁向妹妹诉苦,妹妹好言相劝:“你就把爸妈当作你的学生,他们在外面受了委屈,本想在你那里寻求一点安慰,哪知你把他们一通乱训,心里肯定很难受,所以结果会适得其反,弄得他们心里更加恼火,你的话他们自然也听不进去。”静心想想,妹妹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向闺蜜吐槽,闺蜜现身说法:“我深有感触,我的父母跟你家一样。老伢小伢,你就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孝顺孝顺,顺着他们就是最大的孝顺。”是啊,心平气和,下定决心:既然无法改变我的父母,我就改变我自己。
从沟通方式开始,学会与父母共情
父母离开了农村,虽每月有养老金,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勤劳的农民本色。即便住在城里,父母也要想办法劳动。在居住的小区后山上开荒种地,白菜、萝卜、黄瓜、茄子等各种蔬菜应有尽有。父母的住所离我家不远,我们每天都可以吃到父母送来的新鲜的时令蔬菜。2018年,荆门市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创建实属不易,对于市民的文明素养要求极高,而父母在农村养成的衣服随意晾晒、物品随便摆放等习惯就不符合创城的要求。我理解父母改掉几十年的老习惯是很困难的,但作为单位创城工作的负责人,我更是深知创城工作过程中的艰辛,于是我来到父母家中,和他们促膝长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们也理解了创城的不易,乖乖地配合社区工作,并努力为创城工作尽一分力量。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更是灾难,因为足不出户,实在太憋屈!在封锁小区的前一天,我和爱人给父母送去了口罩,买好了生活物资,叮嘱他们不要下楼,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他们点头表示同意,沟通看起来非常容易,但还不等我高兴三秒,“叮咚”,我的手机突然显示爸妈卖菜收款的信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危险加无语,第一情绪就是恼火加生气,但我马上冷静下来,平复情绪之后打电话:“老爸,在卖菜吗?我建议您把这些新鲜蔬菜送给小区卡口的值守人员、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您看他们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危熬夜坚守,多不容易呀!菜送给他们之后,赶紧回家,不给工作人员添乱。”老爸一听,二话不说,马上照办,“收摊”回家。
2021年8月,当“德尔塔”突袭,我们的城市再一次按下了“暂停键”,街道上少了车水马龙,公园里少了熙攘的人群。这一次我给爸妈送大米、口罩等物品时,不等我开口,爸妈把早已准备好的一大堆蔬菜递给我,反过来叮嘱我们要注意个人防护,笑着说:“你们放心,我们会响应政府号召,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集,宅家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这一瞬间,我感觉和父母的心紧贴在一起,谁说人老了就固执己见,听不进话呢?只要我们对父母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倾听,父母也会给我们许多意外的惊喜。
从消费观念突破,学会与父母共商
父母一辈子都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每次想给他们买几件好衣服,他们总是担心我们花钱,不愿意去买。好不容易千方百计把他们骗到了商场,他们又嫌衣服太贵,心疼我们的钱,还是不肯买,气氛尴尬不说,大家心中都憋着一口气。老爸70岁生日,我改变策略,盘算了一下,选了一个凉爽的日子,和妹妹约爸妈一起去逛街。开始逛我和妹妹的衣服,父母帮我们当参谋,等我们衣服买好后,我和妹妹很自然地把爸妈引到老人专柜,然后说:“我们今天大家都买一套新衣服回去,很多人的爸妈都已身材走样,穿不了这些既好看又舒服的衣服,趁你们现在还能穿,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着漂亮衣服,你们开心,我们子女也高兴。”爸妈一听说我们高兴,也就乖乖地去试衣服,最后二老从头到脚全换成了新的,穿着自己喜欢的新衣服,开心地像个孩子似的。
从现代信息入手,学会与父母共享
有一天,爸妈一脸委屈地来到我家,我忙问其缘由。他们告诉我,今天的菜一样也没卖出去,过往的路人看到刚从菜园子摘的新鲜蔬菜都非常喜欢,可是付钱的时候他们都是拿出手机扫码,没带零钱。最后他们就献了爱心,把菜送给别人吃了。想想也是:信息时代,一机在手,走遍天下,谁还带钱包。后来和上大学的儿子闲聊时提起过这件事,儿子默默地攒下他的奖学金,春节带回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两部智能手机。一部给爷爷,一部给外公,两边的老人看着孝顺的孙子带来的礼物,都果断淘汰了老人机。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爸妈就变得忙碌起来了。哥哥、妹妹远在异地,回家也少,爸妈难免会牵挂,以前打电话只能听到声音,现在用微信视频通话,既可以听到声音,又能看到本人。爸妈拿着手机,对着视频,今天“微”儿子,明天“微”女儿,后天“微”孙子……心里乐开了花。
后来我去帮父母办理了一张银行卡和二维码卡片,教会他们如何查看付款信息,查看明细和取钱。一切都解决了,父母安心卖菜、放心收款、按时取钱,享受着劳动后收获的喜悦。老爷子笑着说,以前觉得这些电子产品很麻烦,不想看,不想学,没有想到这么方便啊,看样子,还是要跟着孩子们学习啊!
从小到大,在父母面前,我们总习惯于把自己当作小孩子,一直觉得被他们呵护、教育、包容是理所当然和顺理成章的事。后来啊,我们了解的世界更大,知道的事情更多,我们的眼界远远超过了父母,父母看着我们的背影渐行渐远。不知何时起,父母悄悄地老成了我们的“孩子”,老天赋予他们的一切,岁月正一样一样地拿回去。我感叹时光可不可以再慢一点,再温柔一些,能让我像小时候他们教我们一样,教会他们新知识和新技能,让我再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回想起父母这两年的变化,我感慨万千。曾经还半白的头发已经全白,硬朗的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了,耳朵、眼睛也不如从前好使了。父母在农村劳作了大半辈子,他们靠着几亩薄田,勤扒苦做,挣钱供我们兄妹仨读书。等我们都在城市安家落户,2007年父母才离开农村,来到城里。对于熟悉的地方,他们纵然有万般不舍,但我还是替他们痛下决心:卖掉老屋,断然离开。因为我清楚子女不在家,父母在农村生活的艰难和不易。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到城里安享晚年了。
我们兄妹三人,哥哥、妹妹在无锡上班,离荆门太远,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照料父母的重担就落在我的头上了。有段时间我几乎崩溃,遇上父母生病、二老闹别扭、邻里间闹矛盾,老哥一个电话:“妹,你去看看”,三天两头我就得往娘家跑,加上工作上的压力,搞得我焦头烂额,常常着急上火。压抑许久实在让人难受,不禁向妹妹诉苦,妹妹好言相劝:“你就把爸妈当作你的学生,他们在外面受了委屈,本想在你那里寻求一点安慰,哪知你把他们一通乱训,心里肯定很难受,所以结果会适得其反,弄得他们心里更加恼火,你的话他们自然也听不进去。”静心想想,妹妹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向闺蜜吐槽,闺蜜现身说法:“我深有感触,我的父母跟你家一样。老伢小伢,你就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孝顺孝顺,顺着他们就是最大的孝顺。”是啊,心平气和,下定决心:既然无法改变我的父母,我就改变我自己。
从沟通方式开始,学会与父母共情
父母离开了农村,虽每月有养老金,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勤劳的农民本色。即便住在城里,父母也要想办法劳动。在居住的小区后山上开荒种地,白菜、萝卜、黄瓜、茄子等各种蔬菜应有尽有。父母的住所离我家不远,我们每天都可以吃到父母送来的新鲜的时令蔬菜。2018年,荆门市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创建实属不易,对于市民的文明素养要求极高,而父母在农村养成的衣服随意晾晒、物品随便摆放等习惯就不符合创城的要求。我理解父母改掉几十年的老习惯是很困难的,但作为单位创城工作的负责人,我更是深知创城工作过程中的艰辛,于是我来到父母家中,和他们促膝长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们也理解了创城的不易,乖乖地配合社区工作,并努力为创城工作尽一分力量。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更是灾难,因为足不出户,实在太憋屈!在封锁小区的前一天,我和爱人给父母送去了口罩,买好了生活物资,叮嘱他们不要下楼,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他们点头表示同意,沟通看起来非常容易,但还不等我高兴三秒,“叮咚”,我的手机突然显示爸妈卖菜收款的信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危险加无语,第一情绪就是恼火加生气,但我马上冷静下来,平复情绪之后打电话:“老爸,在卖菜吗?我建议您把这些新鲜蔬菜送给小区卡口的值守人员、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您看他们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危熬夜坚守,多不容易呀!菜送给他们之后,赶紧回家,不给工作人员添乱。”老爸一听,二话不说,马上照办,“收摊”回家。
2021年8月,当“德尔塔”突袭,我们的城市再一次按下了“暂停键”,街道上少了车水马龙,公园里少了熙攘的人群。这一次我给爸妈送大米、口罩等物品时,不等我开口,爸妈把早已准备好的一大堆蔬菜递给我,反过来叮嘱我们要注意个人防护,笑着说:“你们放心,我们会响应政府号召,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集,宅家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这一瞬间,我感觉和父母的心紧贴在一起,谁说人老了就固执己见,听不进话呢?只要我们对父母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倾听,父母也会给我们许多意外的惊喜。
从消费观念突破,学会与父母共商
父母一辈子都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每次想给他们买几件好衣服,他们总是担心我们花钱,不愿意去买。好不容易千方百计把他们骗到了商场,他们又嫌衣服太贵,心疼我们的钱,还是不肯买,气氛尴尬不说,大家心中都憋着一口气。老爸70岁生日,我改变策略,盘算了一下,选了一个凉爽的日子,和妹妹约爸妈一起去逛街。开始逛我和妹妹的衣服,父母帮我们当参谋,等我们衣服买好后,我和妹妹很自然地把爸妈引到老人专柜,然后说:“我们今天大家都买一套新衣服回去,很多人的爸妈都已身材走样,穿不了这些既好看又舒服的衣服,趁你们现在还能穿,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着漂亮衣服,你们开心,我们子女也高兴。”爸妈一听说我们高兴,也就乖乖地去试衣服,最后二老从头到脚全换成了新的,穿着自己喜欢的新衣服,开心地像个孩子似的。
从现代信息入手,学会与父母共享
有一天,爸妈一脸委屈地来到我家,我忙问其缘由。他们告诉我,今天的菜一样也没卖出去,过往的路人看到刚从菜园子摘的新鲜蔬菜都非常喜欢,可是付钱的时候他们都是拿出手机扫码,没带零钱。最后他们就献了爱心,把菜送给别人吃了。想想也是:信息时代,一机在手,走遍天下,谁还带钱包。后来和上大学的儿子闲聊时提起过这件事,儿子默默地攒下他的奖学金,春节带回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两部智能手机。一部给爷爷,一部给外公,两边的老人看着孝顺的孙子带来的礼物,都果断淘汰了老人机。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爸妈就变得忙碌起来了。哥哥、妹妹远在异地,回家也少,爸妈难免会牵挂,以前打电话只能听到声音,现在用微信视频通话,既可以听到声音,又能看到本人。爸妈拿着手机,对着视频,今天“微”儿子,明天“微”女儿,后天“微”孙子……心里乐开了花。
后来我去帮父母办理了一张银行卡和二维码卡片,教会他们如何查看付款信息,查看明细和取钱。一切都解决了,父母安心卖菜、放心收款、按时取钱,享受着劳动后收获的喜悦。老爷子笑着说,以前觉得这些电子产品很麻烦,不想看,不想学,没有想到这么方便啊,看样子,还是要跟着孩子们学习啊!
从小到大,在父母面前,我们总习惯于把自己当作小孩子,一直觉得被他们呵护、教育、包容是理所当然和顺理成章的事。后来啊,我们了解的世界更大,知道的事情更多,我们的眼界远远超过了父母,父母看着我们的背影渐行渐远。不知何时起,父母悄悄地老成了我们的“孩子”,老天赋予他们的一切,岁月正一样一样地拿回去。我感叹时光可不可以再慢一点,再温柔一些,能让我像小时候他们教我们一样,教会他们新知识和新技能,让我再陪伴他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