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卢西亚的农学家——阿瓦姆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c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维利亚是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首府,如果你有机会去那里旅行,一定会被它不同文化元素相融合的建筑风格所吸引——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美洲的发现者哥伦布就长眠于此,但它的前身是一座清真寺;这里的皇宫被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其外观乍一看去洋溢着阿拉伯风情,但走进其内部却完全是欧洲式样装潢,但再看细节,镶嵌在伊斯兰马赛克图案中的王室徽章,無声地提醒着游人这里的拉丁文化实际建于伊斯兰文化地层之上。没错,从公元712年开始,到1248年被包围攻克为止,塞维利亚是伊比利亚半岛上阿拉伯文化(这里的穆斯林又称“摩尔人”)的中心之一,12—13世纪它甚至还两度成为穆瓦希德王朝的首都。
  虽然伊比利亚半岛在中世纪处于伊斯兰世界的西部边缘,这里曾闪耀的科技群星比起中东地区要略为稀疏,但由于它与拉丁世界毗邻,因此在后世记载中这些人类史上的灿烂星辰反而似乎更亮一些,其中一个不能忽略的名字就是留下中世纪部头最大农书的阿瓦姆(Ibn al-‘Awwam,活跃于12世纪末)。

绿色革命


  和其他许多古代科学家一样,我们很难得知阿瓦姆的生平信息,他个人的所作所为仅能从其著作《论农业》里寻觅到点滴踪迹。他有可能是一位塞维利亚当地的大地主。阿瓦姆痴迷于研究,并热衷于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他在书中经常谈论在其本人拥有的耕地上对红花等作物的试种,以及把诸如野橄榄树和驯化橄榄树嫁接等农学知识付诸实践所取得的良好结果。
  阿瓦姆在著作中广泛征引前代农书,这些农书有可能是他本人积极搜集的,因为作为文化中心,塞维利亚有许多书店和抄写员,可以把来自遥远土地的著作汇集于此。当然它们也可能来自阿瓦姆先辈们的收藏,也就是说在此前几十年中,他的父辈们就致力于农学的搜集和技术改进事业了。
  出现阿瓦姆这样的学者并不奇怪,农学研究可以称得上当时摩尔王朝的一门显学,一方面伊斯兰社会为农业生产打造了完善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这也是伴随着伊斯兰扩张出现的知识扩散和移植的表现。

  在干旱地区开展农业,水是最重要的因素。伊斯兰社会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水量分配体系。根据每户居民需求,可以在水渠上建造带许多门的水坝分水,或用沙漏等工具提示用水时间。水越稀缺、所有权越分散,水的分配方式就越细致繁复。这些节水措施被从中东地区引入安达卢西亚,与新兴建的灌溉设施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的集约化发展。
  此外,新农具的发明,以及高粱等作物、西瓜等果蔬、甘蔗等糖料作物、棉花等纤维作物这些新物种的传播,也是助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度和知识的转移和扩散,使得摩尔文化区的生产力比之前时代大幅发展,并远超同时期的拉丁文化区。这被称作中世纪阿拉伯农业的“绿色革命”。即便在基督徒收复西班牙和葡萄牙失地后,余留的摩尔人仍以熟练的农业技术著称。
  由上可知,阿瓦姆及其著作是他本人学术兴趣和时代双重影响下的产物。

农学宝典


  安达卢西亚靠近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相接的边缘地带,这使阿瓦姆不但熟悉《纳巴泰人的农业》这类在伊斯兰文化中广泛流传的农业著作,也有机会接触到维吉尔、老普林尼等拉丁语作家对农业的论述,这些著作在以希腊语文献为源头的伊斯兰世界东部并不常用。这意味着阿瓦姆的著作汲取了更加广泛的原始资料。
  《论农业》可视为先前来自拜占庭、近东和安达卢西亚当地的112名作者的著作所载知识和阿瓦姆个人实践心得的总汇,引文共计1 900余条。他的编纂方法并不复杂,大部分时候是把各部书里的同类知识抄录到一起,如果这些知识可划分到多个类别中,还会重复抄录。这并不是阿瓦姆本人的疏忽,而是他为了表明知识的相似性而有意为之。
  这本书共有34章,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16章,主要内容为总论土地的性质与肥料、水的关系,果园的布局,树木的种植、嫁接、修剪和灌溉,果实的贮存与加工。第二部分从第17章到最后,涉及谷物和经济作物的耕种,各类蔬菜、芳香植物和观赏植物,家庭手工产品,以及家畜、家禽、蜜蜂的养殖。在这些章节中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注意,以下略举数例。

  除种植和畜牧等农业实践外,阿瓦姆认为如果不对农民历法有所记述,整本书就是残缺不全的。通常使用的伊斯兰历法是按月亮晦朔周期制定的阴历,当时月亮变化也被认为会对植物和动物生长产生巨大影响。但对于农业实践来说,更重要的历法是揭示一年冷热变化的阳历。因此与中国类似,伊斯兰世界的农民也使用具有拉丁、叙利亚和波斯多个源头的阴阳合历,例如十二星座等。基于观测经验的风、雨、晴天等气象信息也在历法中得到展现,这些经验有助于农民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有可能面临的天气变化。这与中国二十四节气多用气候现象命名的传统也不无相似之处。
  总之,阿瓦姆在《论农业》所记录的详细信息,对我们了解当时农业知识发展状况,特别是12世纪塞维利亚附近的气候和地理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还能帮助学者们复原一些早期农书。巨大的价值使该书成为最早被翻译成西方语言的伊斯兰农学著作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帮助我们最完整地见证伊斯兰农业革命的巨著。■
其他文献
2019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西安交通大学分营于7月15-21日成功举办,来自河南、重庆、四川、台湾等地的260名营员参加了活动。活动以西安交通大学深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和实践平台为基础,将学科特色、专业特色、人文传统充分融入其中,引导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为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搭建平台。营员与西迁老教授马知恩共同回忆交大西迁岁月,树立报国志向;在名家大师讲座中与“长江学者”王秋旺教
当我们思考创客教育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对创客教育进行理解。一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创客的“创客的教育”;二是用创客的方法改造教育的“创客式教育”,二者互相融合,互相支撑,形成创客教育的主题,创客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型人才。  创客空间的营造是进行创客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办法,在创客空间中,我们能够通过硬件的配置和软件的实施,实现创客的教育这一目的;但如果为了
历史的推进是无数人努力奋斗的结果积淀在消逝的岁月里。在这个进程中,有的人被记住了,而有的人却因为时间的流逝被人们遗忘了(被相当多的人所遗忘)。今天,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中国画坛有这样以巨大的热忱和毕生精力投身艺术尤其是美术教育事业并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画家、美术教育家李瑞年先生。  作为画家,李先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受到异质文化的冲击,在学习西方美术的同时又将自己的感受与特有的
“梦想IN科学”是重庆科技馆面向青少年开设的科教活动品牌,其定位是鼓励青少年通过探究学习生活中有关问题的科学原理。  科普@生活  重庆科技馆的科普展品内容丰富精彩,但是由于展品本身的限制,青少年在参观完科技馆后无法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造成了认识与实践环节的脱节。重庆科技馆的科普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可以通过生活化的科普课程,让青少年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听过
春运,这个历时40天之久,数亿人以各种方式向中国各地移动的画面,被形象地称作“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在动物界,也有一种特殊的昆虫,每年都要跨越万水千山,定期完成2次大迁徙。无论在时长上还是规模上,都超越我们的春运。它就是著名的黑脉金斑蝶(Danausplexippus)。它还有个霸气的名字:帝王蝶。  一年两度南北大迁徙  帝王蝶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会大规模迁徙的昆虫。它们主要生活在美国东北
你知道你可以控制水泼溅的速度吗?在本次实验活动中,我们将做一些快速移动的波浪,然后使用一个巧妙的小技巧减缓波浪的速度。  实验条件及材料  ● 有盖子的透明瓶子  ● 水  ● 食用色素  ● 植物油  ● 漏斗  ● 厨房用纸巾(用来清理溢出的液体)  活动步骤  (1)在透明的瓶子里装半瓶水,加入一些食用色素,然后拧紧瓶盖(图1)。  (2)倾斜瓶子到一侧,通过前后移动瓶子制造波浪。观察一下产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延安的科学光辉引领了陕甘宁边区的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也照亮了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道路。  说到技术创新,除了前文提到的李强,我们再介绍一位,当年延安的工程技术人员沈鸿(1906.5.19-1998.5.20)。他是中国机械工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是拥党爱党的典范,被称为“陕甘宁边区工业之父”,被誉为“多方面的、终生的工程师”。  幼年沈鸿就聪颖过人,但因家境困顿,只
本次活动是一项经典的实验,过程中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来试试看把水瓶倒过来而不洒出1滴水,让你的朋友们大吃一惊吧!  实验条件及材料  1块比较轻薄的纱网  剪刀  水瓶(瓶颈比较窄的小瓶子更容易操作)  橡皮筋  活动步骤  (1)在一位成年人的协助下,用剪刀小心地在纱网上剪下1个直径约10厘米的圆片。勉强尝试用剪刀剪断比较坚硬的纱网是不安全的,可以试试选用一块更加轻薄的纱网,然后使用比较强力
“英特尔英才奖”是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设立的奖项,用于发掘和表彰初三至高三年级参赛选手中最优秀的项目,每届颁发给不超过20个项目。获得该奖项的项目将有机会参加于次年举办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英特尔公司从1996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赞助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和美国科学人才探索奖(Intel STS)。从一开始,英特尔公司
一、传统唐卡艺术与现代性唐卡创作  《中国美术》:尼玛老师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并引领我们的读者走近唐卡。您是系统接受现代美术教育的藏族艺术家,多年研究藏族文化和唐卡艺术,以丰厚的藏文化底蕴、独特的高原风情感受和中西交融的笔墨技法,营造了自己的艺术天地,得到了画坛的认可,还被十世班禅大师生前法赐为班禅画师。请您先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唐卡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尼玛泽仁:好的。唐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