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4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1 朗读有利于更深刻地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清代刘大魁在《论文偶记》里指出:“学者求神气,而得之音节,求音节而得之字句。”又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儿诵之,神气出矣。”此处之“神气”,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熟练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到,学生在朗读中的感受要比教师的讲解更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学生通过动情地朗读、充满激情地朗诵,表现出来的人物也就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心、用情去读,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文章所蕴含的感情就会被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会,牢记在心里。
2 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学生朗读时,还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当然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如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引读等。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3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试想,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享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谁会无动于衷?有谁不产生尝试一番的念头?进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 加强朗读教学,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进入课文情境,为分析人物心理,把握形象作铺垫、定基调。课文因文体风格各不相同,在导入新课时,应用范读、齐读、个别读其中一段或全文,用不同的语气、语态、语调,表达各自不同的风格基调,创设情境,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2)总结写作方法时朗读,择读一段,总结一条。这是自读课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一个单元课文相似的基础上,朗读其中写作方法明显的段落,或归纳方法时让学生在朗读中找例子,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课文总结后朗读,创设高潮,结束课文,水到渠成。在读、讲、分析之后,让学生齐声朗读或背诵课文,在此过程中要咀嚼理解课文,可留下余音绕梁的韵味,回味无穷。
4)朗读教学还可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字、词、句的认读理解,对课文感情的体会、特色的把握,等等。好的朗读,是教学目的实现的有效途径,能使学生将眼、耳、口、心等多种器官协调起来,把注意力固定在文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5 朗读的实施
5.1 准确认读,扫除障碍
看准字形、读准字音是朗读的基础。初一学生一入学,笔者先进行这项训练,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掉字。学生人手一本字词典,让他们养成勤查字词典的好习惯。书本上没有注释的生字词及课外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都由学生自己动手来解决。教师范读课文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吐字清晰,读音标准,否则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他们学习普通话,而且用方言读课文也确实不太好听,所以建议教师在上课时不妨多多使用一些课件来弥补发音的不足。
5.2 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有些课文感情含蓄,再加上时代不同等原因,学生不易理解,基调就难以把握。
5.3 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感情世界,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在朗读中领略课文所蕴涵的美好情感。同时,可开展分角色朗读、剧情表演式朗读、配乐和配图的情境朗读等多种有效方法,创设艺术氛围,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5.4 注意朗读训练技巧,优化朗读教学
朗读时要注意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要从朗读技巧的训练上入手,优化朗读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采取豐富多彩的朗读形式。恰当的朗读形式,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朗读教学中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喜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集体朗读、录音或学生示范朗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课堂作为学生感受美、理解美的主阵地。
2)精挑细选,提高朗读质量。朗读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严格进行精挑细选,着力提高朗读质量。在数量上,要视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不能读得太多,也不能读得太少,在文章的精彩之处,应让学生多读,以致熟读成诵;在质量上,可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用声情并茂的方法进行朗读。
3)借助教学设备,优化朗读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录音机、电教平台等教学设备优化朗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方面,现代教学设备操作简便,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它可以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借助教学设备,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方面感触文字的音乐美,为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太平庄乡初级中学)
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1 朗读有利于更深刻地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清代刘大魁在《论文偶记》里指出:“学者求神气,而得之音节,求音节而得之字句。”又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儿诵之,神气出矣。”此处之“神气”,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熟练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到,学生在朗读中的感受要比教师的讲解更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学生通过动情地朗读、充满激情地朗诵,表现出来的人物也就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心、用情去读,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文章所蕴含的感情就会被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会,牢记在心里。
2 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学生朗读时,还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当然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如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引读等。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3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试想,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享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谁会无动于衷?有谁不产生尝试一番的念头?进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 加强朗读教学,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进入课文情境,为分析人物心理,把握形象作铺垫、定基调。课文因文体风格各不相同,在导入新课时,应用范读、齐读、个别读其中一段或全文,用不同的语气、语态、语调,表达各自不同的风格基调,创设情境,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2)总结写作方法时朗读,择读一段,总结一条。这是自读课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一个单元课文相似的基础上,朗读其中写作方法明显的段落,或归纳方法时让学生在朗读中找例子,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课文总结后朗读,创设高潮,结束课文,水到渠成。在读、讲、分析之后,让学生齐声朗读或背诵课文,在此过程中要咀嚼理解课文,可留下余音绕梁的韵味,回味无穷。
4)朗读教学还可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字、词、句的认读理解,对课文感情的体会、特色的把握,等等。好的朗读,是教学目的实现的有效途径,能使学生将眼、耳、口、心等多种器官协调起来,把注意力固定在文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5 朗读的实施
5.1 准确认读,扫除障碍
看准字形、读准字音是朗读的基础。初一学生一入学,笔者先进行这项训练,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掉字。学生人手一本字词典,让他们养成勤查字词典的好习惯。书本上没有注释的生字词及课外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都由学生自己动手来解决。教师范读课文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吐字清晰,读音标准,否则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他们学习普通话,而且用方言读课文也确实不太好听,所以建议教师在上课时不妨多多使用一些课件来弥补发音的不足。
5.2 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有些课文感情含蓄,再加上时代不同等原因,学生不易理解,基调就难以把握。
5.3 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感情世界,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在朗读中领略课文所蕴涵的美好情感。同时,可开展分角色朗读、剧情表演式朗读、配乐和配图的情境朗读等多种有效方法,创设艺术氛围,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5.4 注意朗读训练技巧,优化朗读教学
朗读时要注意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要从朗读技巧的训练上入手,优化朗读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采取豐富多彩的朗读形式。恰当的朗读形式,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朗读教学中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喜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集体朗读、录音或学生示范朗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课堂作为学生感受美、理解美的主阵地。
2)精挑细选,提高朗读质量。朗读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严格进行精挑细选,着力提高朗读质量。在数量上,要视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不能读得太多,也不能读得太少,在文章的精彩之处,应让学生多读,以致熟读成诵;在质量上,可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用声情并茂的方法进行朗读。
3)借助教学设备,优化朗读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录音机、电教平台等教学设备优化朗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方面,现代教学设备操作简便,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它可以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借助教学设备,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方面感触文字的音乐美,为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太平庄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