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空蒙《雨巷》奇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朦胧美?朦胧美是指美丽并不完全显露出来,让人有种看不透、摸不着的感觉。犹如“犹抱琵琶半遮面”“欲拒还迎”的那种感觉,让有产生遐想;朦胧美的对象具有形象模糊,概念不确定,可意会而又难以言传的朦胧含蓄的美。其特征是用某种朦胧模糊而含蓄的形式来表现多义性的内容,使欣赏者在欣赏中通过猜测、想像和意会,才能获得某种审美享受。
  古人在魏晋南北朝时已开始重视艺术的朦胧美。《世说新语》中记载“纡余委曲,若不可测”,刘勰《文心雕龙·隐秀》中说“隐之为体”,“优采潜发”,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及后人说的“水中月,镜中花”等,都是追求一种朦胧蕴藉的美。
  现代中外艺术追求模糊、抽象等,也试图达到朦胧美的效果。自然界中,水光山色的空蒙迷茫,月光下物体的模糊恍惚等即为自然界的朦胧美。
  艺术中的朦胧美表现于内容意蕴的模糊、多义、抽象、含蓄蕴藉不直露,表现于形式多用比兴、象征、隐喻,语言、形、色、声及其组合的模糊不确定、离奇超常,大幅度的变形、变色、变声,使人难以通过直观和按常理加以理解,必须通过丰富的想像力进行猜测、推断,才能把握其真实的含义和内在的美。
  就抒情诗而言,所谓具有朦胧美,指的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率直明快的抒发、宣示出来,而是通过创造出具有象征色彩与迷离惝恍的气氛的抒情意境来表达,因而既使诗人的主观情意表达得含蓄蕴藉、隐约微妙;又使读者在进行艺术欣赏时产生一种既确定又飘忽、似明朗又迷离、可意会而难言传的感受,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快感。
  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就像“水中月,镜中花”,充满着朦胧美。
  首先,《雨巷》的朦胧美体现在人物形象的丰满和立体感。
  丁香姑娘,美丽高洁,愁怨彷徨;冷漠凄清,高傲顽强;静默羞涩,倏忽即逝。诗人把美好生活摩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般美,又像梦一般远去。《雨巷》中这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激发了读者无限的想象。她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
  丁香先生,即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又带着淡淡忧愁的姑娘,这个姑娘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又希望自已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一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表现了理想幻灭后空虚和伤感的心境。刻画了一个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揣摩、咀嚼和回味,充满了朦胧美。
  其次,《雨巷》的朦胧美体现在它包含了多种情绪内涵
  在诗的表面层次上,诗人抒写的是孤独惆怅的抒情主人公希望逢着一个纯洁美丽而心怀愁怨的姑娘而终不可得的失望、哀怨的情绪;在诗的深层次里,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某种理想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无法实现的苦痛愁怨;而在诗的更深一层里,读者还可以感受到包括作者在内的一部分曾经热烈响应革命的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下所产生的理想幻灭的痛苦、失望和彷徨的情绪。
  第一,“爱情说”。戴望舒写《雨巷》时22 岁。这个年龄对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憧憬。写《雨巷》时作者正值初恋,恋上了一个不爱他的人,或许这才是《雨巷》凄婉迷茫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可以理解:《雨巷》是作者在追求施绛年时写下的爱情心迹。
  第二,“政治说”。我们可把《雨巷》作为一首政治诗来解读。《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第三,“哲理”说。我们可把这首诗看成作者寄寓人生理想的哲理诗。 “雨巷”既可指漫长的人生道路,也可包容巨大的时空,可把“我”想成在人生道路上的迷惘者和徘徊者或跋涉者,那“丁香一样的姑娘”或是作者的希望,亦可是某种成功,它总是在“我”不断地追寻中,不断飘来,而这又并非“我”所真正渴求和向往的,蕴含着“我”有更远更高的追求,不断地争取梦想的目标,而又不断寄托新的希望,这就是一种永无止境的人生追求,对这种理想境界的追求,又体现了作者对灵魂自我救赎的努力。
  到底作者在《雨巷》中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情绪呢?不论是把它看作爱情之约的痛苦守望,还是寄寓社会之况的心灵挣扎,抑或是人生之路的追求的悲歌。这都不重要,关键是《雨巷》留给我们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充满着浓郁的朦胧美,焕发着永久的魅力。
  再次,《雨巷》的朦胧美体现在《雨巷》是一篇重象征重暗示的抒情诗
  戴望舒认为,诗的本质寓于要表现自己同隐蔽自己这两种愿望的永恒斗争之中,他谨慎地把他的“真实”巧妙地隐藏在诗作的“想象”的屏障里。法国象征派诗人之所以会对他有特殊的吸引力,可以说是因为那种特殊的手法恰巧合乎他的既不是隐藏自己,也不是表现自己的写诗动机。
  从《雨巷》这首诗看,戴望舒的诗既不同于浪漫派的坦白奔放,直接抒情,也不同于法国象征派诗人瓦雷里那样的把思想放在首位,戴望舒是把感情放在第一位的,然而他使用暗示的方法,尽可能使这种感情隐蔽一些,朦胧一些,尤其要将真事隐去。《雨巷》虽然也有象征派的感觉的不可捉摸,内心状态的飘忽不定,形象的模糊朦胧;但它并不带有某些象征派诗歌的神秘意味,它“叫人看得懂,有真挚的感情做骨架”,有古典派的内容,很少架空的感情,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引发读者去推测《雨巷》这首诗中被隐蔽在“想象”里面的“真实”,可能是诗人的一段感情际遇,在这段生活中的感情体验成了诗的骨架。诗中大概多少还保留了一些真事的影子和細节,但时间、地点和情况也许都面目全非了。
  这也是象征派与浪漫派的一个极大区别。浪漫派诗歌大都写真人实事,即兴即景者多;象征派则很难由诗来推测作者,至少,这种推测是相当曲折的。同时,象征派诗歌的意义、主题,往往是通过暗示来表现的。《雨巷》的悲剧感和孤独感,是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和蒙蒙的细雨等环境渲染和游子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期待的描绘来暗示的。一切都没有说穿,没有点透,然而我们懂了,感觉到了。正因为诗人没有把诗的意义限死在一个层面上,我们从诗中领会的东西才更多些。
  《雨巷》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深情而不轻佻,确实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幽微精妙,是新诗中一朵奇葩,值得我们珍读!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官员问责制,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伴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推行官员问责制是深化行  政管理体制改革、确定责任政府理念、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发展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对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意义结合当今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我国官员问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了新颖的散文化论述方式,并以电视纪实片段作为重要论据,以郁达夫在东南亚的工作和生活为背景,生动论述了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郁达夫为了民族解放、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不懈斗争的伟大情操。  关键词:郁达夫 爱国主义精神 反法西斯战争 东南亚  那无以计数的文字,完成了对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反法西斯战士郁达夫先生的历史叙事,而我们很庆幸,能用电视音像这种最生动
期刊
公共管理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管理涉及到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而新闻媒体在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中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一方面让公众第一时间掌握事件的发生过程,政府的处理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因素。另一方面,新闻媒体的报道态度也体现出政府公信力的作为程度。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诱发公共危机的因素越来越多,公共危机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公共危机的突发性导致公共危机发生时,没有可靠的信息来源,而新闻
期刊
摘要:这是一个多学科互相联系、互相整合的时代,这是一个教育工厂化学科间相互合作的时代。传统的手工作坊式学科间分离的时代已经结束。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适时恰当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合理地整合,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从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含义入手,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提出了信息
期刊
摘要: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地貌非常明显的地区,石漠化情况严重,靠发展农业致富举步维艰,所以贵州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是一条维持生计、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也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其它产业转移,加快贵州城镇化建设进程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随着这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步伐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队伍也呈进一步扩大之势,将子女寄宿在学校,是家长安心打工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解决好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期刊
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积累 句型 教材 技巧  在英语学习中,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是集语言逻辑,语法结构,语言习惯为一体的综合体,是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较难的一项,它能够体现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英语有句名言:“Easier said than done”。把它引用在英语写作上是再恰当不过了。我所
期刊
摘要:公开课是老师提供给同事学习,领导诊断,为了修订教学方法提供宝贵意见的课。上好英语公开课,教师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点是:教师要端正认识,增强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是上好英语公开课的前提;内容牵引,对象着眼,高质量备好课,这是上好英语公开课的保证。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英语 公开课 准备工作  一、前提  有人谈及上公开课,便谈虎色变,余悸未消;有人谈及上公开课,便神采飞扬,
期刊
摘要: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以及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严重影响了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的养老经验,以期能完善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服务 体系  人口老龄化乃至高龄化早已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发展趋势,而我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以及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
期刊
残疾人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功能缺失或不正常,影响从事某项活动能力的人。温州市残联统计数据显示:本市现有各类残疾人约49.5万,占温州总人口数5.5%,即每20位人群中就有一位残疾人,可见残疾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无数事实证明残疾人群中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作家、画家、音乐家、歌手及众多自强模范,如霍金、爱迪生、罗斯福 、海伦·凯勒 、凡高 、贝多芬 、郑智化、张海迪、史铁生
期刊
摘要:本文概括总结了回族传统和现今的婚姻习俗,通过对比回族传统和现今风俗习惯,了解回族婚俗。探讨回族婚俗变迁的原因,由于社会流动使得散杂居的回族青年由封闭的族内婚向有选择的族际婚的转变,研究婚俗的改变对回族各方面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回族婚俗 社会流动 民俗变迁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动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