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间本院接诊收治的2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70例,观察组13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找出常见护理风险,并制定规避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康复时间分别为(105.2±6.5)d、(88.4±2.6)d;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0%及95.45%,两组相比较,观察组在康复时间、护理投诉率、意外事故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几方面占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骨科;风险管理;护理;应用效果
前言:对于骨科患者来说,这些患者在治疗护理中,常会因为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使患者在治疗护理中出现伤残,甚至死亡,对患者精神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影响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如果将各种风险因素制定出严格的规避防治措施,将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发展状态,减少护理中风险事故的发生,则能够使骨科护理的风险系数大大降低,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基础上,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我院将风险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在护理质量上取得了满意成效。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本院骨科共接诊202例住院患者,其中男123例,女79例;患者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2.3±2.4)岁;其中胸椎、腰椎骨折患者54例,股骨骨折患者74例,采取关节置换术患者42例,其他骨科疾病患者32例。按照自愿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观察组1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别。
1.2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采取常规骨科护理措施,并在此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中患者护理风险进行重点研究,分析护理风险原因,并根据这些风险原因制定出全面的风险规避措施,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在恢复时间还有患者对医护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3护理风险原因及规避措施
1.3.1护理风险原因分析:我们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详细分析基础上,总结出骨科护理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过关,护理经验欠缺。骨科患者病情复杂,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骨科疾病常识,能够根据疾病特点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但是很多医护人员对骨科疾病知识掌握不全面,特别是对外伤患者,往往只注意患者表面伤情,护理表面伤口上严重内伤,对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潜在风险没有足够的预见性,因为一些错误的操作使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②护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彻底。健全的护理制度是确保护理工作正常安全开展的前提基础。如果制度制定不健全,或者没有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势必会在护理中造成护理风险。如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格,需要特护患者没有专门防护等。③护理设施不完善。对于骨科患者来说,患者多数行走不方便,需要借助工具辅助行走,如果医院中辅助设施不完善,并且地面湿滑,光线不好还容易出现摔伤。厕所中没有辅助性设施,患者也容易出现意外。④医护人员同患者沟通不到位。骨科患者中意外事故多见,面临突然的事故,患者心理状态不稳定,多烦躁、焦虑,精神紧张。所以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相应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这样更利于病情稳定,如果与患者沟通不足,患者不配合医师治疗,很容易出现医患方面纠纷。
1.3.2护理风险规避措施:在上述护理风险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这些具体原因,对观察组患者我们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以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①完善护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增强每个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同时制定健全的护理制度,并对各个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各项护理制度都能够得到贯彻执行。②成立风险预案管理小组,对护理工作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每天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做好记录,并提出合理的规避方法。③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为其讲解各类骨科疾病的常识及护理特点,让护理人员能够在掌握骨科基本常识基础上,对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作出预见性分析,并提前做好规避措施。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专业技巧进行考核,确保每个护理人员技术过关。④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实践中我们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康复有直接关系,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心理状态有完全了解,并针对患者心理进行适当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争取患者的最大配合。⑤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所有护理人员要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和识别,及时发潜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通过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建立护风险管理程序,同时,在此基础上,规范临床护理规程,避免护理的随意性、盲目性、松散性,提高临床实践护理的综合质量,确保各科室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比如从提高法律意识人手,加强护士法律知识教育,各科室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强化护士整体风险意识。
1.4统计方法
将所有数字资料输入专门统计软件SPSS12.0,数据计量采用( )标准,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t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通过表1统计分析,对照组患者康复时间为(105.2±6.5)d,护理投诉发生率15.71%(11/70),意外事故发生率7.14%(5/70),患者护理满意度80.00%(56/70);观察组患者康复时间为(88.4±2.6)d,护理投诉发生率为0,意外事故发生率1.52%(2/132),患者护理满意度95.45%(126/132)。两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在康复时间、护理投诉率、意外事故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几方面占有明显优势(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护理工作中,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下患者发生了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外的一些躯体生理功能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患者心理健康受到威胁,甚至出现伤残或者死亡。护理风险在骨科护理中更为多见。这主要与骨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患者住院治疗中行动不便,需要完善的护理措施保障等相关。骨科患者意外事故多见,患者心理变化多,紧张焦虑也影响了疾病康复。此外护理制度的不健全、执行不严格,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综合素质差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护理风险的常见原因。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患者容易出现风险事故,影响了患者康复时间,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次研究中,经过护理风险规避的观察组只有2例护理意外事故出现,意外伤发生率只有1.52%,护理投诉率为0,相比对照组有显著优势。同时在康复时间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上也有明显优势。可见在护理中增加风险管理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間,提高患者满意度。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骨科护理来说,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让医护人员增强护理风险意识,及时针对护理风险常见原因,对常见护理风险制定事前规避措施,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风险的应变能力,能够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及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孙海英,张红伟.护理风险管理的讨论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5):145.
[2]万文洁,孙晓,施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65-567.
[3]孙娟,曹芸,冯晓慧.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在老年非重症骨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7):1009-1011.
关键词:骨科;风险管理;护理;应用效果
前言:对于骨科患者来说,这些患者在治疗护理中,常会因为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使患者在治疗护理中出现伤残,甚至死亡,对患者精神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影响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如果将各种风险因素制定出严格的规避防治措施,将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发展状态,减少护理中风险事故的发生,则能够使骨科护理的风险系数大大降低,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基础上,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我院将风险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在护理质量上取得了满意成效。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本院骨科共接诊202例住院患者,其中男123例,女79例;患者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2.3±2.4)岁;其中胸椎、腰椎骨折患者54例,股骨骨折患者74例,采取关节置换术患者42例,其他骨科疾病患者32例。按照自愿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观察组1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别。
1.2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采取常规骨科护理措施,并在此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中患者护理风险进行重点研究,分析护理风险原因,并根据这些风险原因制定出全面的风险规避措施,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在恢复时间还有患者对医护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3护理风险原因及规避措施
1.3.1护理风险原因分析:我们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详细分析基础上,总结出骨科护理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过关,护理经验欠缺。骨科患者病情复杂,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骨科疾病常识,能够根据疾病特点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但是很多医护人员对骨科疾病知识掌握不全面,特别是对外伤患者,往往只注意患者表面伤情,护理表面伤口上严重内伤,对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潜在风险没有足够的预见性,因为一些错误的操作使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②护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彻底。健全的护理制度是确保护理工作正常安全开展的前提基础。如果制度制定不健全,或者没有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势必会在护理中造成护理风险。如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格,需要特护患者没有专门防护等。③护理设施不完善。对于骨科患者来说,患者多数行走不方便,需要借助工具辅助行走,如果医院中辅助设施不完善,并且地面湿滑,光线不好还容易出现摔伤。厕所中没有辅助性设施,患者也容易出现意外。④医护人员同患者沟通不到位。骨科患者中意外事故多见,面临突然的事故,患者心理状态不稳定,多烦躁、焦虑,精神紧张。所以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相应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这样更利于病情稳定,如果与患者沟通不足,患者不配合医师治疗,很容易出现医患方面纠纷。
1.3.2护理风险规避措施:在上述护理风险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这些具体原因,对观察组患者我们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以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①完善护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增强每个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同时制定健全的护理制度,并对各个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各项护理制度都能够得到贯彻执行。②成立风险预案管理小组,对护理工作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每天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做好记录,并提出合理的规避方法。③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为其讲解各类骨科疾病的常识及护理特点,让护理人员能够在掌握骨科基本常识基础上,对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作出预见性分析,并提前做好规避措施。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专业技巧进行考核,确保每个护理人员技术过关。④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实践中我们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康复有直接关系,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心理状态有完全了解,并针对患者心理进行适当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争取患者的最大配合。⑤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所有护理人员要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和识别,及时发潜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通过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建立护风险管理程序,同时,在此基础上,规范临床护理规程,避免护理的随意性、盲目性、松散性,提高临床实践护理的综合质量,确保各科室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比如从提高法律意识人手,加强护士法律知识教育,各科室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强化护士整体风险意识。
1.4统计方法
将所有数字资料输入专门统计软件SPSS12.0,数据计量采用( )标准,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t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通过表1统计分析,对照组患者康复时间为(105.2±6.5)d,护理投诉发生率15.71%(11/70),意外事故发生率7.14%(5/70),患者护理满意度80.00%(56/70);观察组患者康复时间为(88.4±2.6)d,护理投诉发生率为0,意外事故发生率1.52%(2/132),患者护理满意度95.45%(126/132)。两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在康复时间、护理投诉率、意外事故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几方面占有明显优势(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护理工作中,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下患者发生了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外的一些躯体生理功能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患者心理健康受到威胁,甚至出现伤残或者死亡。护理风险在骨科护理中更为多见。这主要与骨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患者住院治疗中行动不便,需要完善的护理措施保障等相关。骨科患者意外事故多见,患者心理变化多,紧张焦虑也影响了疾病康复。此外护理制度的不健全、执行不严格,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综合素质差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护理风险的常见原因。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患者容易出现风险事故,影响了患者康复时间,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次研究中,经过护理风险规避的观察组只有2例护理意外事故出现,意外伤发生率只有1.52%,护理投诉率为0,相比对照组有显著优势。同时在康复时间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上也有明显优势。可见在护理中增加风险管理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間,提高患者满意度。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骨科护理来说,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让医护人员增强护理风险意识,及时针对护理风险常见原因,对常见护理风险制定事前规避措施,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风险的应变能力,能够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及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孙海英,张红伟.护理风险管理的讨论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5):145.
[2]万文洁,孙晓,施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65-567.
[3]孙娟,曹芸,冯晓慧.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在老年非重症骨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7):100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