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由此可知,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能唤醒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师只有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情境,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也才能以问题为中心,借助生活场景或趣味游戏,给学生提供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并通过让学生开展小组交流与合作,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实现寓教于乐,学有所获。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轨迹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引领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努力尝试分析和解决,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如果教师只从理论层次去讲解小数的意义、性质,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抽象难懂。小数是数的应用的又一次扩展,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在生活中对小数已经有所接触。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来创设生活情境,如展示超市物品标价、电费收据单等图片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本课的知识点,如小数的概念、计数单位的进率、小数的性质以及近似数等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模拟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把握教学重、难点,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迁移。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思考中探究数学的本源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这样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思维的“魂”,抓住课堂教学的根本。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是联结教与学的最佳桥梁和纽带,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例如,在“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中,为了揭示前轮齿数和后轮齿数的关系,我以问题设计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参与研究与讨论:1.同学们骑过自行车吗?自行车里有数学问题吗?2.两种自行车,各行驶一圈,如何计算其行驶距离?3.自行车如何做到骑起来最省力,前后轮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4.变速自行车是如何做到变速的?⑤行驶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通过层层设疑,步步推进,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相关的模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达到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教学目的。
三、创设实践情境,在动手中领悟数学的奥妙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先出示一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纸板,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猜测面积的大小,然后鼓励大家如何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结论,最后尝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活动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提前准备好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若干)分发给各小组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学生们兴致勃勃,献计献策,有的学生沿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它分成两个梯形;有的学生沿它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有的学生把它分成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等等。最后利用平移知识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而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做中学,学中做”,强调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从中获取了必要的操作技能和数学方法,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与鲜活起来,学生也由此经历了感知、思考、实践、总结的全过程。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新奇有趣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责编杜华)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轨迹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引领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努力尝试分析和解决,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如果教师只从理论层次去讲解小数的意义、性质,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抽象难懂。小数是数的应用的又一次扩展,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在生活中对小数已经有所接触。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来创设生活情境,如展示超市物品标价、电费收据单等图片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本课的知识点,如小数的概念、计数单位的进率、小数的性质以及近似数等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模拟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把握教学重、难点,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迁移。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思考中探究数学的本源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这样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思维的“魂”,抓住课堂教学的根本。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是联结教与学的最佳桥梁和纽带,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例如,在“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中,为了揭示前轮齿数和后轮齿数的关系,我以问题设计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参与研究与讨论:1.同学们骑过自行车吗?自行车里有数学问题吗?2.两种自行车,各行驶一圈,如何计算其行驶距离?3.自行车如何做到骑起来最省力,前后轮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4.变速自行车是如何做到变速的?⑤行驶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通过层层设疑,步步推进,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相关的模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达到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教学目的。
三、创设实践情境,在动手中领悟数学的奥妙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先出示一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纸板,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猜测面积的大小,然后鼓励大家如何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结论,最后尝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活动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提前准备好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若干)分发给各小组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学生们兴致勃勃,献计献策,有的学生沿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它分成两个梯形;有的学生沿它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有的学生把它分成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等等。最后利用平移知识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而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做中学,学中做”,强调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从中获取了必要的操作技能和数学方法,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与鲜活起来,学生也由此经历了感知、思考、实践、总结的全过程。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新奇有趣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