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摘 要:文章对“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串接,将不同课程的教学有机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采用项目式教学法,真正实现知识、技能及素质的综合培养;同时通过分阶段考核方式,加强教学质量控制。通过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土木工程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號:2096-000X(2016)13-0205-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trinity"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civil engineering is discussed. Based on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different courses teaching has organically jointed and theory teaching have organically combined with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skills and quality has truly been realized; Meanwhile, through the way of phasing examination, the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ling is strengthened. After the reform,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words: "trinity" training mode; civi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教学型本科大学,则主要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我校通过多年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摸索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在我校的具体应用与深化。“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2]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到了更高层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强调知识、技能及素质培养的有机融合;在确定人才培养体系时,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的“三位一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教学方法、培养机制和质量监控的“三位一体”。
然而,“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僵化不变的,对于不同的专业,其内涵及做法应有所侧重。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工科专业,学科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不能简单照搬“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应进行调整和深化。
下面就“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探讨我们的做法与实践。
一、系统地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专业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具体的指导性和实施性文件,反映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思路,贯穿了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经过多年的修订形成的,已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培养出的学生也得到用人单位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是,由于历年来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过程中,系统性和顶层设计不够,主要是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对一些课程的学时进行增减、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4,5],而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目标不够清晰,导致学生在完成本科培养过程后,工程能力仍然有所欠缺,对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仍然感到力不从心,仍然需要参加工作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实施“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后,我们首先系统地调整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了专业课程体系,强调培养目标的清晰明确,明确了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4],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知识、技能及素质培养的三大目标并有机融合,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体系包括素质拓展活动均围绕目标的实现而设置;其次是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整合。课程体系的整合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上,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体现出人才培养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及与目标实现的吻合性上;另一方面,课程体系的整合还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互通性上,打破以往各门课程割裂授课的现状,加强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在讲授各门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同一个或几个案例(项目)的系统解决方案贯穿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中。
例如,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力学、建筑结构抗震、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施工这些课程常为必修课程。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割裂授课,影响教学效果。实施“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后,我们设置一至两个具体项目(通常是多层及高层建筑各一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将该项目的设计成果展示给学生了解,然后结合项目讲解每一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明确课程知识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作用以及思考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运用该门课程的知识。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将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打通,让学生学中练、练中学;然后鼓励学生将平时所学所练用于参加各种比赛或第二课堂活动。这种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整合,不仅可以将碎片式的课程知识有机地融合为整体,而且每位授课教师都非常清晰人才培养整体目标,以及课程培养目标对整体目标的支撑关系。
二、大力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推行“项目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多年来学校十分重视的一个环节。通过改革,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师教学中已普遍采用[3]。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方式僵化的现象[5],教学效果尚需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仍然是专业教学的整体设计、顶层设计不够,因为割裂教学授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经常感觉授课内容多、学时不足,只好满堂灌教学,导致即使是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也因为课时有限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实施“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后,专业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推行项目式教学法。做法是将专业中前后序关系密切的课程、专业主干课程通过一至二个典型项目案例进行串接,相关课程授课教师均围绕同一项目展开教学,把理论知识的讲解贯穿于工程项目问题的解决中,在项目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得到了掌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将大量基本知识的学习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针对难点、易错点进行讲解以及针对知识的拓展、创新进行引导,摆脱教师疲惫灌输、学生无奈接受的现状,真正实施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由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升,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此外,因为各门课程授课内容需要围绕同一项目开展,授课教师之间需要经常沟通、研讨、配合,因此教研活动蔚然成风,教师授课水平、教学效果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也得到提高。
三、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现有的培养模式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已得到有效增加,学生也按照学校的要求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素质拓展活动。但是,现有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施时,往往相互脱节,分别完成不同的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而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时,往往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经常是以追求修满素质拓展学分为目标,素质拓展活动效果有限。
实施“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后,我们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设、学时的分配、教学内容等方面系统地进行了调整,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改革,主要是基于“实践性教学就是做项目、就是解决工程项目实际问题”的思路,将不同的教学环节打通,使得学生在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后,马上就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上。
具体做法是:一是将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打通。理论教学围绕的是项目,课程设计布置的是类似项目的设计任务,而且课程设计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开展,让学生边学边练[3]。二是将所有的课程设计尽可能打通。课程设计尽可能围绕同一项目开展,“真题真做”,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不仅有整体概念,而且有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三是将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打通。课程设计通常是几个题目分组完成,而毕业设计是“一人一题”。将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打通后,毕业设计提前到第5或第6学期启动,与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同时进行。这样,在混凝土结构、基础工程、建筑结构抗震等主干课程教学时,就会出现 “课堂上课程授课教师围绕项目讲理论、课中学生穿插做课程设计、课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辅导做毕业设计”的现象。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4]和能力。
在学生素质拓展方面,一方面培养学生知识面的广度,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人文社科方面的讲座等活动,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有计划的设置一些素质拓展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参加竞赛性、研究性项目提高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点在于避免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效果。
四、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环节,改革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教学质量监控环节,学校及学院层面已有一整套完善的体系;但是对于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多年来仍然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这种考核评价体系造成学生“一次期末考试定整学期”的局面,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合理性,更加难以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实施“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后,因为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法,学生的素质较多的体现在平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因此,再采用原来那种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已不适宜。为了不对原有考核体系造成过大的冲击,我们采用了分类改革的方法,即对参与项目式教学法的课程改革幅度大,其他课程改革幅度小。“一般课程”通常只是探索增大平时成绩比重、调整试卷考核内容、调整期末考核方式的方法;而对于参与项目式教学法的课程,则在配合学校及学院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上,主要推行分阶段考核的方式。根据学生在平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参与度及能力,进行分阶段考核。考核时不再局限于试卷考核的方式,而是综合采用阶段性大作业、试卷考核、答辩等多种方式,及时考查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考核评价是指挥棒,新的考核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主动学习而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
五、结束语
“三位一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仅仅流于形式,最重要的是其内涵。我们实施“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后,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整体目标,通过实际工程项目串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将不同的课程教学及实践性教学有机衔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对学生真正实现知识、技能及素质的综合培养。同时通过分阶段考核方式,加强教学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教学效果。改革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于宁,等.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10):85-89.
[2]汪小帆,沈悦青.“三位一体”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23-25.
[3]刘志勇,姜慧,等.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1):22-25.
[4]顾文虎.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大学教育,2013.
[5]胡绍振,宋体祥,等.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报告[J].科技资讯,2015(14):150-151.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DJG20141214);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李胜强(1968-),男,广东茂名人,硕士,副教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主要从事结构工程、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工作。
摘 要:文章对“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串接,将不同课程的教学有机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采用项目式教学法,真正实现知识、技能及素质的综合培养;同时通过分阶段考核方式,加强教学质量控制。通过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土木工程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號:2096-000X(2016)13-0205-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trinity"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civil engineering is discussed. Based on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different courses teaching has organically jointed and theory teaching have organically combined with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skills and quality has truly been realized; Meanwhile, through the way of phasing examination, the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ling is strengthened. After the reform,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words: "trinity" training mode; civi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教学型本科大学,则主要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我校通过多年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摸索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在我校的具体应用与深化。“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2]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到了更高层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强调知识、技能及素质培养的有机融合;在确定人才培养体系时,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的“三位一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教学方法、培养机制和质量监控的“三位一体”。
然而,“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僵化不变的,对于不同的专业,其内涵及做法应有所侧重。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工科专业,学科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不能简单照搬“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应进行调整和深化。
下面就“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探讨我们的做法与实践。
一、系统地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专业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具体的指导性和实施性文件,反映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思路,贯穿了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经过多年的修订形成的,已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培养出的学生也得到用人单位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是,由于历年来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过程中,系统性和顶层设计不够,主要是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对一些课程的学时进行增减、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4,5],而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目标不够清晰,导致学生在完成本科培养过程后,工程能力仍然有所欠缺,对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仍然感到力不从心,仍然需要参加工作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实施“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后,我们首先系统地调整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了专业课程体系,强调培养目标的清晰明确,明确了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4],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知识、技能及素质培养的三大目标并有机融合,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体系包括素质拓展活动均围绕目标的实现而设置;其次是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整合。课程体系的整合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上,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体现出人才培养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及与目标实现的吻合性上;另一方面,课程体系的整合还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互通性上,打破以往各门课程割裂授课的现状,加强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在讲授各门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同一个或几个案例(项目)的系统解决方案贯穿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中。
例如,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力学、建筑结构抗震、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施工这些课程常为必修课程。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割裂授课,影响教学效果。实施“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后,我们设置一至两个具体项目(通常是多层及高层建筑各一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将该项目的设计成果展示给学生了解,然后结合项目讲解每一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明确课程知识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作用以及思考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运用该门课程的知识。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将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打通,让学生学中练、练中学;然后鼓励学生将平时所学所练用于参加各种比赛或第二课堂活动。这种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整合,不仅可以将碎片式的课程知识有机地融合为整体,而且每位授课教师都非常清晰人才培养整体目标,以及课程培养目标对整体目标的支撑关系。
二、大力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推行“项目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多年来学校十分重视的一个环节。通过改革,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师教学中已普遍采用[3]。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方式僵化的现象[5],教学效果尚需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仍然是专业教学的整体设计、顶层设计不够,因为割裂教学授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经常感觉授课内容多、学时不足,只好满堂灌教学,导致即使是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也因为课时有限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实施“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后,专业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推行项目式教学法。做法是将专业中前后序关系密切的课程、专业主干课程通过一至二个典型项目案例进行串接,相关课程授课教师均围绕同一项目展开教学,把理论知识的讲解贯穿于工程项目问题的解决中,在项目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得到了掌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将大量基本知识的学习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针对难点、易错点进行讲解以及针对知识的拓展、创新进行引导,摆脱教师疲惫灌输、学生无奈接受的现状,真正实施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由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升,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此外,因为各门课程授课内容需要围绕同一项目开展,授课教师之间需要经常沟通、研讨、配合,因此教研活动蔚然成风,教师授课水平、教学效果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也得到提高。
三、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现有的培养模式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已得到有效增加,学生也按照学校的要求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素质拓展活动。但是,现有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施时,往往相互脱节,分别完成不同的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而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时,往往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经常是以追求修满素质拓展学分为目标,素质拓展活动效果有限。
实施“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后,我们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设、学时的分配、教学内容等方面系统地进行了调整,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改革,主要是基于“实践性教学就是做项目、就是解决工程项目实际问题”的思路,将不同的教学环节打通,使得学生在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后,马上就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上。
具体做法是:一是将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打通。理论教学围绕的是项目,课程设计布置的是类似项目的设计任务,而且课程设计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开展,让学生边学边练[3]。二是将所有的课程设计尽可能打通。课程设计尽可能围绕同一项目开展,“真题真做”,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不仅有整体概念,而且有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三是将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打通。课程设计通常是几个题目分组完成,而毕业设计是“一人一题”。将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打通后,毕业设计提前到第5或第6学期启动,与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同时进行。这样,在混凝土结构、基础工程、建筑结构抗震等主干课程教学时,就会出现 “课堂上课程授课教师围绕项目讲理论、课中学生穿插做课程设计、课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辅导做毕业设计”的现象。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4]和能力。
在学生素质拓展方面,一方面培养学生知识面的广度,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人文社科方面的讲座等活动,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有计划的设置一些素质拓展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参加竞赛性、研究性项目提高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点在于避免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效果。
四、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环节,改革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教学质量监控环节,学校及学院层面已有一整套完善的体系;但是对于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多年来仍然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这种考核评价体系造成学生“一次期末考试定整学期”的局面,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合理性,更加难以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实施“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后,因为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法,学生的素质较多的体现在平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因此,再采用原来那种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已不适宜。为了不对原有考核体系造成过大的冲击,我们采用了分类改革的方法,即对参与项目式教学法的课程改革幅度大,其他课程改革幅度小。“一般课程”通常只是探索增大平时成绩比重、调整试卷考核内容、调整期末考核方式的方法;而对于参与项目式教学法的课程,则在配合学校及学院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上,主要推行分阶段考核的方式。根据学生在平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参与度及能力,进行分阶段考核。考核时不再局限于试卷考核的方式,而是综合采用阶段性大作业、试卷考核、答辩等多种方式,及时考查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考核评价是指挥棒,新的考核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主动学习而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
五、结束语
“三位一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仅仅流于形式,最重要的是其内涵。我们实施“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后,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整体目标,通过实际工程项目串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将不同的课程教学及实践性教学有机衔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对学生真正实现知识、技能及素质的综合培养。同时通过分阶段考核方式,加强教学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教学效果。改革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于宁,等.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10):85-89.
[2]汪小帆,沈悦青.“三位一体”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23-25.
[3]刘志勇,姜慧,等.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1):22-25.
[4]顾文虎.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大学教育,2013.
[5]胡绍振,宋体祥,等.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报告[J].科技资讯,2015(14):150-151.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DJG20141214);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李胜强(1968-),男,广东茂名人,硕士,副教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主要从事结构工程、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