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已有相当部分高等院校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在学生管理中开始探索实施辅导员和班主任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本文将从管理主体和教育主体两个角度出发,对此模式下学生工作的开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客观评价现有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双行制的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0)01-0052-05
0引言
在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形式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种[1~3]:第一种,学校聘用专业任课教师或专职学生担任班主任;第二种,每个系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统管学生工作,班主任只承担辅助性工作;第三种,每个年级按照一定师生比例在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读研究生、离退休教职干部中选配专职或兼职辅导员;第四种,严格按照教育部24号令要求,以大于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这四种形式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时期的高校需求,但总体而言,目前采用第四种形式来开展学生工作的学校比较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面临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对于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来说,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教育新模式以适于新形势发展需求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从管理主体和教育主体两个角度出发,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双行制新模式下学生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客观评价现有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双行制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1新模式下辅导员和班主任两种管理主体 的差异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当代大学生较十年前的教育主体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如思想活跃、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增强、集体观念薄弱;竞争意识强烈、心理问题突出;学习积极性下降、沉迷网络现象严重等[4,5]。对于这样的群体,需要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同时引导和帮助。然而作为管理主体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工作深度、广度上存有差异[6]:①工作内容的差异。辅导员主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班主任则主抓学生的学习;②教育范围差异。班主任通常负责的是30人左右的班级生活指导、学习指导。而辅导员负责的是年级200人左右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意识方面的引导;③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不同。一般而言,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基本就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而理想中的辅导员则应具备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敏锐的思想,可以专门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不协调、情感困惑、思想道德意识不足等问题。
2教育主体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双行制实施 效果的评价
大学生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的对象,他(她)们是教育主体,为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双行制做一个系统、客观、公正的评估,以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该制度的优劣性,笔者特以东华理工大学全院本科学生为样本,展开关于“辅导员和班主任双行制下学生工作开展情况调查”。为使调查尽可能做到范围广、人数多,使其结果能基本反映总体情况,此次调查对象是东华理工大学1500名在校本科生,横跨10个学院,一个系涵盖一至四年级共50个班级,为保证调查能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心声,问卷的设计是由校学工处根据辅导员和班主任实践及体会,并从辅导员和班主任集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为一身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包括对学校实施各种管理体制的认可程度,对班主任、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等10多个问题。问卷设计尽量做到简明扼要,问题精确不含糊,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公正。本次调查还特别做到:①采用无记名的方式;②每个系、每个年级随机选择一个班,当场发卷,当场交卷,并尽量避免班主任参与。调查从问卷的设计到调查报告的完成历时五个月,将调查的具体结果阐述如下。
问题一:“对学校至今采用过的四种管理体制,你认为最适合本人需求的是哪种”有207人选择第一种,由学校聘用专业任课教师或专职学生工作者担任班主任,占总数的13.8%;有51人选择第二种,每系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统管学生工作,班主任只承担辅助性工作,占总数的3.4%;有160人选择第三种,每个年级按照一定师生比例在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读研究生、离休教职干部中选配专职或兼职辅导员,占总数的10.67%;1064人赞同采用第四种辅导员班主任双行制,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以大于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占总数的70.93%;还有1.2%的学生没有表态。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有50%以上的学生赞同采用辅导员和班主任并行的管理制度,说明该体制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问题二:“对现有班主任工作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学生对目前班主任工作持相当肯定的态度,78.87%的学生对他们的班主任表示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当然也应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年级的增长,对班主任的满意程度在逐渐降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学生随年龄增长,知识积累,对班主任工作不仅停留在对责任感的要求上,还希望班主任在知识水平、专业素养、工作能力上有所提高。
问题三:“对现有辅导员工作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辅导员的满意程度,随年级的增长逐渐增加,从大一时的59.06%上升到大四的85.15%。由此可见,学生随年龄增长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指导有很大需求。分析原因,低年级阶段,学生自觉性、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班主任有一定的依赖,故班级组织管理工作主要由班主任完成,而辅导员起到整体协调作用;到了高年级,学生整体素质、自主意识、自觉性、自我调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此时,辅导员可以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为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人际交往不顺、学习中成绩不理想、道德意识薄弱、理想信念不足等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向身心健康方向发展,使得他们的困惑得以解决,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由此可见辅导员的工作成绩必须通过平常的日积月累。
第四个问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依赖及信任程度:“当你远离父母及旧日同学朋友,踏入高校大门后,你会去依赖的是:A、班主任;B、辅导员;C、班干部;D、同寝室的室友;E、学长老乡;F、大学朋友。”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当学生远离父母,在外求学时,最信赖的是同寝室的室友,其比例为46.25%,其次有27.67%的学生会选择依赖班主任和辅导员,还有10.96%和12.22%的学生选择分别信赖学长老乡和大学结识的朋友,而学生对与自己年龄相近的班干部的信任程度不高,仅为2.4%。另外,还可发现,到了三、四年级学生对班主任、辅导员的依赖有所增加。
第五个问题主要了解是男性还是女性更适合担任自己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有56.0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认为最好是女性为24.50%,而选择男性的为19.50%。由此可见,只要班主任、辅导员具备应有的能力,学生对他们的性别要求不高。当然,也有认为女性更适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原因是,认为大多数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富有耐心和同理心,更有益于工作的开展。
第六个问题是了解学生对辅导员所带人数的要求:“你认为辅导员所带学生数目应该在哪个范围之内:A、50~100;B、100~150;C、150~200;D、200~250;E、250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有70.53%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所带学生数目在100~150之间比较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不会让辅导员整日忙于处理日常事物,而疏于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引导。
第七个问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对班主任和辅导员年龄的需求,结果发现对班主任而言,选择31~40岁年龄层次的人占了56.68%,而对于辅导员而言,则有78.50%的人选择20~30岁年龄层次来担任。由此可见,班主任作为班级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所以学生认为31~40岁的中青年教师比较适合。而在对辅导员的选择上,学生绝大部分认为年龄相近的教师担任,能更好的理解和沟通。
第八个问题调查学生对辅导员、班主任构成的要求:“你认为最适合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人员应该是:A、专业教师;B、刚毕业的学长;C、离退休有经验的教师;D、一般行政干部;E、研究生毕业的专职学生工作者。”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数据可以看出,选择专业老师的学生比例为31.80%,随着年级的增大,选择该项的人数比例下降,分析原因是专业教师为兼任,没有课就可以下班回家,导致学生有事情找不到老师,从而导致学生对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产生信任危机;选择研究生毕业的专职学生工作者的比例为47.60%,可见由已研究生毕业的专职学生工作者来担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可以同时满足学生对责任感和专业水平的要求;另外随着年级的增长,选择离退休有经验的教师作为班主任辅导员的比例在增加,主要是随学生年龄越大,他(她)们渴望在人生走向、为人处事等方面得到更高层次的指导,而离退休有经验的教师、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可以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
第九个问题:“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工作有四种类型:A、刚从学校毕业就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对工作充满热情,认真负责,和班里同学像朋友一样相处,但经验不足,有些事情处理不到位,其教育管理效果不如预料中好;B、某教师被任命为你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开学初,选好班委会和团支部,学生出事时,现身解决,学期末作个小结,班级工作仅停留在开班会;C、某教师被任命为你的班主任或辅导员以后,对工作认真负责,班上任何大小事情,都亲自出马,对每个同学都很关心,整个班在团结奋进,在各种集体活动中,都能取得较好成绩,但几年下来,该班学生自我管理差,班干未得到充分的锻炼;D、某教师被任命为你的班主任或辅导员,该辅导员有这样的认识:高校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把学习搞好,同时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因此,平时工作中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几年过去,发现该班同学都很有个性,学习上均有所长,综合能力较好,能人较多,但班级比较散,集体活动难以开展。请选择你目前班主任或辅导员的类型”,调查结果显示,班主任或辅导员的类型主要是D,占45.00 %;其次是A,占35.00%;再次是C,占15.00%;还有5%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属于B类型。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认可程度,设置了第十个问题,即对第九个问题中所述的四种类型的班主任或辅导员设置不同档次:A、不合格;B、勉强合格;C、基本胜任;D、良好;E、非常满意。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四种类型中学生评价最低的是B类型,因为该类型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不够负责、不太关心学生,纯粹是为完成任务而担任的,与学生接触不深,很难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的问题。而四种类型中最受学生喜欢的类型是D,有73.08%的学生对这种类型的班主任和辅导员给出了良好以上的评价,也就是说学生希望班主任和辅导员能因人施教,在鼓励他们学习的同时,倡导综合能力的提高,并能积极开发他们的潜力。学生们其次喜欢的是A类型,64.20%的学生认可这种类型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因为他们年轻,对工作充满热情,能充分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较好,但会因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妥当,引起少数人不满。学生再次喜欢的是C类型,该类型的班主任或辅导员热爱学生、工作认真负责,但由于工作缺乏创新,会导致部分学生认为他们仅是一个管理教育者,与学生交往有很大距离感。
3辅导员、班主任双轨制实施中出现的新 现象和新问题
由于此项新制度的实施关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笔者以召开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研讨会,学生座谈会、走访宿舍等形式了解新制度试行一年多以来,东华理工大学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3.1新的交流对象
据调查,教师自从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后,手机短信特别多,有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QQ、QQ空间或E-mail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些方式学生很喜欢,不用和老师面对面,也不需要约定时间和地点,交流起来更放松自由。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同时配备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交流对象,让学生管理工作更具操作性。
3.2新的学习气象
学校选拔辅导员和班主任,坚持了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标准,从中青年教师中选聘,原则上应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7]。因此就有很多专业教师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调查发现各系的班主任都是该专业的骨干教师,并且很多人都有较高的学历。化学系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职教师几乎都被安排担任了班主任职务,其中一位老师还是博士、教授。他(她)们大多都在专业知识、过级考试、继续深造以及就业等方面为学生做了非常有益的指导。试行双轨制后,由于班主任经常会下宿舍,去教室,班级的晚自习现在上座率很高,旷课的人数也明显减少。很多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以后多了和同学们直接交流的机会,时间充裕时可以就某一知识点或社会热点问题展开交流。经常提醒同学们在获取课本知识的同时不忘社会这个大课堂,引导学生认识到目前的就业形式[8]。渐渐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学习态度都有所好转。
3.3新的管理“盲点”
据了解,辅导员、班主任双轨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本着“分工是相对的,合作是绝对的”原则,辅导员主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班主任则主抓学生的学习。这样一来,“双管齐下”既能从思想上了解学生的情况,又能在学习和生活上替学生排忧解难,理论上很完美很理想,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发现一些漏洞和不足。双轨制试行后,辅导员和班主任双方都参与管理,但却缺少沟通,会出现如下情况:
1)班主任由专业教师兼任,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课就可以下班回家,导致学生有事情找不到班主任,只好找辅导员,久而久之,班主任形同虚设。
2)班主任和辅导员都负责学生的管理,在处理具体学生事物,有分歧时便造成学生无所适从,处理问题时更繁琐。
3)班主任平日里若没有深入学生的寝室,而辅导员又以为班主任对班级情况了如指掌,而不太干涉各班的内部事情,将导致部分学生处于班主任、辅导员“双不管”的处境。
4)班主任没有从事过班级日常管理,很多事情的处理同学不接受,而辅导员因为管理人员太多,无法体会到每位同学的感受,导致很多问题出现不能得到及时的疏通和引导,造成严重的后果。
3.4新的沟通需要
辅导员和班主任之间沟通不畅达,分工不明确是造成管理“盲点”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由于沟通不够,有时同一件事情,班主任和辅导员都作了安排,但是两人的要求却有不同,让学生在中间犯了迷糊。 学校要求辅导员抓思想政治教育,那么班风、学风建设是否也在此范围内呢?分工不明确,有时学生遇到问题也无所适从。无形中,双方工作都有交插,而此时及时沟通就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如果不是特殊关系(夫妻,朋友),大多只是校内偶遇时会有些交流。因而每周组织一次辅导员与班主任开会,专门交流、汇报近期相关工作情况是一项促进辅导员与班主任沟通交流的必要举措。
4关于辅导员、班主任双轨制继续实施的 几点建议
尽管此次调查只反映了部分学生的一些看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学生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心声。为此,对今后辅导员、班主任双轨制继续更好的实施提出以下建议:①大学的班主任条例必须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权责必须明确;②加大重视力度,作好辅导员的分流工作,保证辅导员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③加大奖励力度,制定切实有效的班主任奖励制度;④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凡是接受任务的老师必须负责任,把问题提升到大学发展的高度,奖惩分明,权责明确;⑤定期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多方面的培训;⑥定期通过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对学生工作开展的想法和建议,方便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改进。
5结束语
希望上述调查报告数据及分析,能有助于目前实施辅导员、班主任双轨制的各高等院校,更好地评价该项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现有学生管理体制,探讨更好的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模式,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明莉,张扬.加强学生管理 推行“辅导员-导师-学生班主任”制[J].教学研究,2004,27(5):412-414.
[2] 陈引,毕开凤.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挑战及未来[J].教育与现代化,2002,(3):50-54.
[3]卢离歌,王智慧.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2007,(10):113-115.
[4]曹慧群,魏波,张黔玲,等.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 2007,(2):90-91.
[5] 王秀华.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探讨[J].教书育人,2007,(3):53-54
[6]韦瑜.新时期高校班主任的角色转变[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49-51.
[7]陈伟.浅谈新时期高校班主任的素质与工作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92-93.
[8]王雪萍.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切入点[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25(3):65-67.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0)01-0052-05
0引言
在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形式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种[1~3]:第一种,学校聘用专业任课教师或专职学生担任班主任;第二种,每个系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统管学生工作,班主任只承担辅助性工作;第三种,每个年级按照一定师生比例在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读研究生、离退休教职干部中选配专职或兼职辅导员;第四种,严格按照教育部24号令要求,以大于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这四种形式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时期的高校需求,但总体而言,目前采用第四种形式来开展学生工作的学校比较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面临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对于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来说,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教育新模式以适于新形势发展需求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从管理主体和教育主体两个角度出发,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双行制新模式下学生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客观评价现有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双行制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1新模式下辅导员和班主任两种管理主体 的差异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当代大学生较十年前的教育主体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如思想活跃、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增强、集体观念薄弱;竞争意识强烈、心理问题突出;学习积极性下降、沉迷网络现象严重等[4,5]。对于这样的群体,需要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同时引导和帮助。然而作为管理主体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工作深度、广度上存有差异[6]:①工作内容的差异。辅导员主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班主任则主抓学生的学习;②教育范围差异。班主任通常负责的是30人左右的班级生活指导、学习指导。而辅导员负责的是年级200人左右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意识方面的引导;③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不同。一般而言,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基本就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而理想中的辅导员则应具备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敏锐的思想,可以专门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不协调、情感困惑、思想道德意识不足等问题。
2教育主体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双行制实施 效果的评价
大学生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的对象,他(她)们是教育主体,为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双行制做一个系统、客观、公正的评估,以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该制度的优劣性,笔者特以东华理工大学全院本科学生为样本,展开关于“辅导员和班主任双行制下学生工作开展情况调查”。为使调查尽可能做到范围广、人数多,使其结果能基本反映总体情况,此次调查对象是东华理工大学1500名在校本科生,横跨10个学院,一个系涵盖一至四年级共50个班级,为保证调查能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心声,问卷的设计是由校学工处根据辅导员和班主任实践及体会,并从辅导员和班主任集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为一身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包括对学校实施各种管理体制的认可程度,对班主任、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等10多个问题。问卷设计尽量做到简明扼要,问题精确不含糊,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公正。本次调查还特别做到:①采用无记名的方式;②每个系、每个年级随机选择一个班,当场发卷,当场交卷,并尽量避免班主任参与。调查从问卷的设计到调查报告的完成历时五个月,将调查的具体结果阐述如下。
问题一:“对学校至今采用过的四种管理体制,你认为最适合本人需求的是哪种”有207人选择第一种,由学校聘用专业任课教师或专职学生工作者担任班主任,占总数的13.8%;有51人选择第二种,每系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统管学生工作,班主任只承担辅助性工作,占总数的3.4%;有160人选择第三种,每个年级按照一定师生比例在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读研究生、离休教职干部中选配专职或兼职辅导员,占总数的10.67%;1064人赞同采用第四种辅导员班主任双行制,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以大于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占总数的70.93%;还有1.2%的学生没有表态。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有50%以上的学生赞同采用辅导员和班主任并行的管理制度,说明该体制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问题二:“对现有班主任工作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学生对目前班主任工作持相当肯定的态度,78.87%的学生对他们的班主任表示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当然也应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年级的增长,对班主任的满意程度在逐渐降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学生随年龄增长,知识积累,对班主任工作不仅停留在对责任感的要求上,还希望班主任在知识水平、专业素养、工作能力上有所提高。
问题三:“对现有辅导员工作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辅导员的满意程度,随年级的增长逐渐增加,从大一时的59.06%上升到大四的85.15%。由此可见,学生随年龄增长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指导有很大需求。分析原因,低年级阶段,学生自觉性、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班主任有一定的依赖,故班级组织管理工作主要由班主任完成,而辅导员起到整体协调作用;到了高年级,学生整体素质、自主意识、自觉性、自我调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此时,辅导员可以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为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人际交往不顺、学习中成绩不理想、道德意识薄弱、理想信念不足等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向身心健康方向发展,使得他们的困惑得以解决,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由此可见辅导员的工作成绩必须通过平常的日积月累。
第四个问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依赖及信任程度:“当你远离父母及旧日同学朋友,踏入高校大门后,你会去依赖的是:A、班主任;B、辅导员;C、班干部;D、同寝室的室友;E、学长老乡;F、大学朋友。”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当学生远离父母,在外求学时,最信赖的是同寝室的室友,其比例为46.25%,其次有27.67%的学生会选择依赖班主任和辅导员,还有10.96%和12.22%的学生选择分别信赖学长老乡和大学结识的朋友,而学生对与自己年龄相近的班干部的信任程度不高,仅为2.4%。另外,还可发现,到了三、四年级学生对班主任、辅导员的依赖有所增加。
第五个问题主要了解是男性还是女性更适合担任自己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有56.0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认为最好是女性为24.50%,而选择男性的为19.50%。由此可见,只要班主任、辅导员具备应有的能力,学生对他们的性别要求不高。当然,也有认为女性更适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原因是,认为大多数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富有耐心和同理心,更有益于工作的开展。
第六个问题是了解学生对辅导员所带人数的要求:“你认为辅导员所带学生数目应该在哪个范围之内:A、50~100;B、100~150;C、150~200;D、200~250;E、250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有70.53%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所带学生数目在100~150之间比较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不会让辅导员整日忙于处理日常事物,而疏于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引导。
第七个问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对班主任和辅导员年龄的需求,结果发现对班主任而言,选择31~40岁年龄层次的人占了56.68%,而对于辅导员而言,则有78.50%的人选择20~30岁年龄层次来担任。由此可见,班主任作为班级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所以学生认为31~40岁的中青年教师比较适合。而在对辅导员的选择上,学生绝大部分认为年龄相近的教师担任,能更好的理解和沟通。
第八个问题调查学生对辅导员、班主任构成的要求:“你认为最适合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人员应该是:A、专业教师;B、刚毕业的学长;C、离退休有经验的教师;D、一般行政干部;E、研究生毕业的专职学生工作者。”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数据可以看出,选择专业老师的学生比例为31.80%,随着年级的增大,选择该项的人数比例下降,分析原因是专业教师为兼任,没有课就可以下班回家,导致学生有事情找不到老师,从而导致学生对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产生信任危机;选择研究生毕业的专职学生工作者的比例为47.60%,可见由已研究生毕业的专职学生工作者来担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可以同时满足学生对责任感和专业水平的要求;另外随着年级的增长,选择离退休有经验的教师作为班主任辅导员的比例在增加,主要是随学生年龄越大,他(她)们渴望在人生走向、为人处事等方面得到更高层次的指导,而离退休有经验的教师、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可以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
第九个问题:“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工作有四种类型:A、刚从学校毕业就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对工作充满热情,认真负责,和班里同学像朋友一样相处,但经验不足,有些事情处理不到位,其教育管理效果不如预料中好;B、某教师被任命为你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开学初,选好班委会和团支部,学生出事时,现身解决,学期末作个小结,班级工作仅停留在开班会;C、某教师被任命为你的班主任或辅导员以后,对工作认真负责,班上任何大小事情,都亲自出马,对每个同学都很关心,整个班在团结奋进,在各种集体活动中,都能取得较好成绩,但几年下来,该班学生自我管理差,班干未得到充分的锻炼;D、某教师被任命为你的班主任或辅导员,该辅导员有这样的认识:高校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把学习搞好,同时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因此,平时工作中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几年过去,发现该班同学都很有个性,学习上均有所长,综合能力较好,能人较多,但班级比较散,集体活动难以开展。请选择你目前班主任或辅导员的类型”,调查结果显示,班主任或辅导员的类型主要是D,占45.00 %;其次是A,占35.00%;再次是C,占15.00%;还有5%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属于B类型。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认可程度,设置了第十个问题,即对第九个问题中所述的四种类型的班主任或辅导员设置不同档次:A、不合格;B、勉强合格;C、基本胜任;D、良好;E、非常满意。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四种类型中学生评价最低的是B类型,因为该类型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不够负责、不太关心学生,纯粹是为完成任务而担任的,与学生接触不深,很难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的问题。而四种类型中最受学生喜欢的类型是D,有73.08%的学生对这种类型的班主任和辅导员给出了良好以上的评价,也就是说学生希望班主任和辅导员能因人施教,在鼓励他们学习的同时,倡导综合能力的提高,并能积极开发他们的潜力。学生们其次喜欢的是A类型,64.20%的学生认可这种类型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因为他们年轻,对工作充满热情,能充分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较好,但会因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妥当,引起少数人不满。学生再次喜欢的是C类型,该类型的班主任或辅导员热爱学生、工作认真负责,但由于工作缺乏创新,会导致部分学生认为他们仅是一个管理教育者,与学生交往有很大距离感。
3辅导员、班主任双轨制实施中出现的新 现象和新问题
由于此项新制度的实施关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笔者以召开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研讨会,学生座谈会、走访宿舍等形式了解新制度试行一年多以来,东华理工大学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3.1新的交流对象
据调查,教师自从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后,手机短信特别多,有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QQ、QQ空间或E-mail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些方式学生很喜欢,不用和老师面对面,也不需要约定时间和地点,交流起来更放松自由。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同时配备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交流对象,让学生管理工作更具操作性。
3.2新的学习气象
学校选拔辅导员和班主任,坚持了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标准,从中青年教师中选聘,原则上应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7]。因此就有很多专业教师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调查发现各系的班主任都是该专业的骨干教师,并且很多人都有较高的学历。化学系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职教师几乎都被安排担任了班主任职务,其中一位老师还是博士、教授。他(她)们大多都在专业知识、过级考试、继续深造以及就业等方面为学生做了非常有益的指导。试行双轨制后,由于班主任经常会下宿舍,去教室,班级的晚自习现在上座率很高,旷课的人数也明显减少。很多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以后多了和同学们直接交流的机会,时间充裕时可以就某一知识点或社会热点问题展开交流。经常提醒同学们在获取课本知识的同时不忘社会这个大课堂,引导学生认识到目前的就业形式[8]。渐渐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学习态度都有所好转。
3.3新的管理“盲点”
据了解,辅导员、班主任双轨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本着“分工是相对的,合作是绝对的”原则,辅导员主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班主任则主抓学生的学习。这样一来,“双管齐下”既能从思想上了解学生的情况,又能在学习和生活上替学生排忧解难,理论上很完美很理想,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发现一些漏洞和不足。双轨制试行后,辅导员和班主任双方都参与管理,但却缺少沟通,会出现如下情况:
1)班主任由专业教师兼任,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课就可以下班回家,导致学生有事情找不到班主任,只好找辅导员,久而久之,班主任形同虚设。
2)班主任和辅导员都负责学生的管理,在处理具体学生事物,有分歧时便造成学生无所适从,处理问题时更繁琐。
3)班主任平日里若没有深入学生的寝室,而辅导员又以为班主任对班级情况了如指掌,而不太干涉各班的内部事情,将导致部分学生处于班主任、辅导员“双不管”的处境。
4)班主任没有从事过班级日常管理,很多事情的处理同学不接受,而辅导员因为管理人员太多,无法体会到每位同学的感受,导致很多问题出现不能得到及时的疏通和引导,造成严重的后果。
3.4新的沟通需要
辅导员和班主任之间沟通不畅达,分工不明确是造成管理“盲点”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由于沟通不够,有时同一件事情,班主任和辅导员都作了安排,但是两人的要求却有不同,让学生在中间犯了迷糊。 学校要求辅导员抓思想政治教育,那么班风、学风建设是否也在此范围内呢?分工不明确,有时学生遇到问题也无所适从。无形中,双方工作都有交插,而此时及时沟通就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如果不是特殊关系(夫妻,朋友),大多只是校内偶遇时会有些交流。因而每周组织一次辅导员与班主任开会,专门交流、汇报近期相关工作情况是一项促进辅导员与班主任沟通交流的必要举措。
4关于辅导员、班主任双轨制继续实施的 几点建议
尽管此次调查只反映了部分学生的一些看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学生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心声。为此,对今后辅导员、班主任双轨制继续更好的实施提出以下建议:①大学的班主任条例必须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权责必须明确;②加大重视力度,作好辅导员的分流工作,保证辅导员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③加大奖励力度,制定切实有效的班主任奖励制度;④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凡是接受任务的老师必须负责任,把问题提升到大学发展的高度,奖惩分明,权责明确;⑤定期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多方面的培训;⑥定期通过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对学生工作开展的想法和建议,方便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改进。
5结束语
希望上述调查报告数据及分析,能有助于目前实施辅导员、班主任双轨制的各高等院校,更好地评价该项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现有学生管理体制,探讨更好的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模式,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明莉,张扬.加强学生管理 推行“辅导员-导师-学生班主任”制[J].教学研究,2004,27(5):412-414.
[2] 陈引,毕开凤.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挑战及未来[J].教育与现代化,2002,(3):50-54.
[3]卢离歌,王智慧.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2007,(10):113-115.
[4]曹慧群,魏波,张黔玲,等.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 2007,(2):90-91.
[5] 王秀华.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探讨[J].教书育人,2007,(3):53-54
[6]韦瑜.新时期高校班主任的角色转变[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49-51.
[7]陈伟.浅谈新时期高校班主任的素质与工作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92-93.
[8]王雪萍.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切入点[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25(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