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出生于教育世家的白晓俭,毅然加入教师队伍,用他的话来说,耳濡目染下,他已经对教育教师充满感情;2000年,在大洼第一中学,白晓俭一下子就做了十年班主任,成为深受师生和社会好评的名优教师;2014年,白晓俭开始担纲校长,准备为师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生活努力,用在赵圈河以及田家学校的五年时间让人们见证了他的正确。在他的带领下,田家学校先后荣获了“辽宁省平安学校”“遼宁省健康教育基地”“辽宁省信息化先进学校”等荣誉。
教育需要“润物细无声”
1998年,大学毕业的白晓俭进入盘锦当地的中学任教语文。或许是因为自己在读书期间的成绩还算优秀,进入学校后,白晓俭更是想快速地证明自己的能力。为此,白晓俭准备好了一整套的教育教学方法,试图以此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急于求成”的白晓俭哪里知道,管理学生远不是自己所设想的那样简单。学生小A,尽管家庭条件非常一般,但智商却非常高。某次,语文课上,白晓俭抽查《陋室铭》的背诵情况。本来以为,这是一次非常简单的测试,对于智商超高的小A来说完全不成问题。那知道,小A却支支吾吾,半天吐不出一个字来。见此情形,白晓俭有点“气不打一处来”:明明是早已经布置下去的作业,且是非常简单的课文背诵,为什么小A就是完不成?“恨铁不成钢”的怒气开始在白晓俭的心中涌起,他实在不能想象,小A智商不低,也知道自己家庭环境不理想,为什么不努力上进?
当看到小A的神态和表情后,白晓俭迟疑了,他隐约感觉了小A身上的难言之隐。
于是,下课之后,白晓俭找到小A。这才知道,原来小A父母离异,小A需要奔波于父母重新组建的新家庭之间,可算是“居无定所”。了解完小A的情况,白晓俭陷入深深的沉思,面对这个深陷困境的孩子,除了朴实的鼓励和加强关注,他实在找不到更好的激励方式。而班上类似的学生还有很多,白晓俭一时找不到破解之道。
其时,在白晓俭的心目中,学生是应该很听话懂事、努力学习的。可事实上,却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白晓俭的小调查也发现,这些学生的父辈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非常一般。
见此现状,白晓俭知道自己本来准备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无“用武之地”。如何建立一套适合当下学生的管理模式才是当前的“题中之义”。白晓俭也首次认识到,“教育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白晓俭除了关注学生的成绩外,也开始接触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接触与关注,让小A和诸多问题学生都慢慢走出了“困境”,成绩也慢慢提升。
课堂竞赛,让学生主动学习
改变对学生管理方式的同时,白晓俭也意识到,学科教学上,有些东西不是靠着单纯的传授就可以让学生学进去的,而是需要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去接受。为此,针对分数差不多的学生,在课堂上,白晓俭开始引入学生比拼环节,让他们互相比赛,一同进步,“学生互相比赛,其实也是让大家发现了自己不一样的优势,而这样的优势发现,让学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信心,更加主动地学习”。
而为了激励学生,比赛之后,白晓俭还针对学生的弱点,设计一些“不伤颜面”惩戒性措施。如,不爱唱歌的学生就惩戒唱歌;不爱说话的学生就惩戒演讲……这样的结果,自然是让一部分学生逐渐从不爱到爱到充满自信唱歌、演讲。
在白晓俭看来,课堂竞赛这样的课堂设计在当时还是很适合初中生的。也因此,白晓俭至今还为自己这样的课堂设计方式感到骄傲和自豪。而课堂PK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上也愈加显示出独具特色的功用。
“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几节阅读与写作指导课程就可以完成的,事实上,更多是在日常的日积月累当中实现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素材。白晓俭每周给孩子们布置一个主题作业。这类主题作业,可能是感恩,也可能是励志……“周五布置下去,下周一就进行PK”。
不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白晓俭也设计了不同的目标任务:“初一学生能够照着稿子念出来就可以;初二学生应该有一半左右可以实现脱稿演讲;初三学生不仅仅要脱稿,还应该对其中的问题能够答疑”。
由于教学方式得当,白晓俭历年所带的学生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学生发展,育人育德
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中,有十多年的时间,白晓俭一直担纲班主任工作。今天已经成长为校长的白晓俭尽管可以称为“老班”,但初次担任班主任,白晓俭还是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其时,家长择师是公开的秘密,作为年轻班主任,白晓俭接手的都是“被淘汰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不好”。但既然教书,白晓俭决定还是要认真地去做。于是,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能堂堂正正做人,成了白晓俭的教育追求。在这样的意识下,许多成绩不是很优秀、行为也不是很规范的学生,经过白晓俭三年的调教,在毕业时,无论成绩还是行为都表现优异,甚至在发现杂物的时候,白晓俭班上的学生肯定能第一时间跑到现场,捡拾起小垃圾,并送到统一的处理地点。
这样的变化,让白晓俭的第二届班主任任期人气爆棚,家长们开始踊跃将孩子“放”到白晓俭的班上。而白晓俭也直言不讳向家长说明,相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自己更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品质培养才能对学生终生发展有极大支撑。
2014年,白晓俭赴任大洼区赵圈河学校校长。如何为学生终生发展提供支撑成为萦绕在白晓俭心头的一件大事情。“兴趣是最好的人生发动机”,为此,在赵圈河,白晓俭开设了大量的学生兴趣小组,填充满学生课堂内外的生活。但面对如火如荼的兴趣小组,家长们的担心和质疑也随之而来,甚至有家长在放学接孩子的间隙还扭住白晓俭问:“兴趣小组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吗?升学可是只看成绩啊”。对此,白晓俭坦然回复:“学习成绩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美的享受等方面同样重要,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对学习也都是很有帮助的”。随着一系列的“家长进课堂、进校园”活动之后,这样的质疑声逐渐熄灭了。 2015年,就任田家学校校长后,白晓俭将赵圈河的一套做法“如法炮制”,没想到,这次却得到了极大的认同,白晓俭总算顺利“过关”。
不过,育人先育德。白晓俭虽认可兴趣在学生终身发展上的作用,但同样认同品德教育的巨大力量。为此,注重在思想上抓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白晓俭在学生行为上注重抓良好习惯培养。通过环境营造,自编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开设地方课程和各种活动载体开展主题教育,培养学生传统美德。作为党的知识进校园发源地学校,白晓俭发扬这一优势,把党的知识寓于知识竞赛、主题书画展、主题征文、主题班会、培养小主持人等各项活动中,学校做法得到新华社、辽宁电视台等媒体关注。
与此同时,良好习惯培养,从吃、行、学、唱、洁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各种习惯培养具体化,如节俭光盘、弯腰捡纸、文具摆放、规范读写、规范走路、课前一练、协助家务等。不同年段,不同目标,有要求,有检查,有评比,文明习惯形成了一种自觉。田家学校的习惯培养做法曾代表大洼区在“盘锦市深入实施良好习惯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受到与会人员一致好评。
教师培育,发展内驱力
“為学生终生发展提供支撑”的理念落地,培育学生兴趣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教师的培养也是重要的一环。
作为校长,白晓俭决定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内驱动力。借助加入“省实验学校品质联盟”、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吴献新校长工作室”等契机,通过内引外联,不断拓宽教师视野。同时,白晓俭还充分挖掘学校自身资源,做强校本培训,做实校本教科研。学校各年组每周五都安排教研活动,强化新课标学习,研讨新教学理念,实现周周有专题。
与此同时,白晓俭还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在已形成具有田家学校特色的“二、四、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白晓俭带领教师们重点进行有效作业和学生评价方式的实践与探索。课改使田家学校实现了两改,一是改老师由主讲到主导,二是改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到我要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会了合作、担当。课改也使田家学校教学质量每年上一个新台阶,这几年中考成绩一直在大洼区名列前茅。
此外,为拓展特色学校内涵,白晓俭带领教师每周三第五节课全校上《国学课》,展现学校的国学教育特色。同时,白晓俭还带领教师组建了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兴趣小组,让老师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教师成长迅速,刘少国老师被评为盘锦市物理首席教师,其他8名教师成长为盘锦市学科带头人,12名教师被评为大洼区学科带头人,学校也被授予“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研基地”。
教育需要“润物细无声”
1998年,大学毕业的白晓俭进入盘锦当地的中学任教语文。或许是因为自己在读书期间的成绩还算优秀,进入学校后,白晓俭更是想快速地证明自己的能力。为此,白晓俭准备好了一整套的教育教学方法,试图以此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急于求成”的白晓俭哪里知道,管理学生远不是自己所设想的那样简单。学生小A,尽管家庭条件非常一般,但智商却非常高。某次,语文课上,白晓俭抽查《陋室铭》的背诵情况。本来以为,这是一次非常简单的测试,对于智商超高的小A来说完全不成问题。那知道,小A却支支吾吾,半天吐不出一个字来。见此情形,白晓俭有点“气不打一处来”:明明是早已经布置下去的作业,且是非常简单的课文背诵,为什么小A就是完不成?“恨铁不成钢”的怒气开始在白晓俭的心中涌起,他实在不能想象,小A智商不低,也知道自己家庭环境不理想,为什么不努力上进?
当看到小A的神态和表情后,白晓俭迟疑了,他隐约感觉了小A身上的难言之隐。
于是,下课之后,白晓俭找到小A。这才知道,原来小A父母离异,小A需要奔波于父母重新组建的新家庭之间,可算是“居无定所”。了解完小A的情况,白晓俭陷入深深的沉思,面对这个深陷困境的孩子,除了朴实的鼓励和加强关注,他实在找不到更好的激励方式。而班上类似的学生还有很多,白晓俭一时找不到破解之道。
其时,在白晓俭的心目中,学生是应该很听话懂事、努力学习的。可事实上,却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白晓俭的小调查也发现,这些学生的父辈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非常一般。
见此现状,白晓俭知道自己本来准备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无“用武之地”。如何建立一套适合当下学生的管理模式才是当前的“题中之义”。白晓俭也首次认识到,“教育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白晓俭除了关注学生的成绩外,也开始接触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接触与关注,让小A和诸多问题学生都慢慢走出了“困境”,成绩也慢慢提升。
课堂竞赛,让学生主动学习
改变对学生管理方式的同时,白晓俭也意识到,学科教学上,有些东西不是靠着单纯的传授就可以让学生学进去的,而是需要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去接受。为此,针对分数差不多的学生,在课堂上,白晓俭开始引入学生比拼环节,让他们互相比赛,一同进步,“学生互相比赛,其实也是让大家发现了自己不一样的优势,而这样的优势发现,让学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信心,更加主动地学习”。
而为了激励学生,比赛之后,白晓俭还针对学生的弱点,设计一些“不伤颜面”惩戒性措施。如,不爱唱歌的学生就惩戒唱歌;不爱说话的学生就惩戒演讲……这样的结果,自然是让一部分学生逐渐从不爱到爱到充满自信唱歌、演讲。
在白晓俭看来,课堂竞赛这样的课堂设计在当时还是很适合初中生的。也因此,白晓俭至今还为自己这样的课堂设计方式感到骄傲和自豪。而课堂PK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上也愈加显示出独具特色的功用。
“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几节阅读与写作指导课程就可以完成的,事实上,更多是在日常的日积月累当中实现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素材。白晓俭每周给孩子们布置一个主题作业。这类主题作业,可能是感恩,也可能是励志……“周五布置下去,下周一就进行PK”。
不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白晓俭也设计了不同的目标任务:“初一学生能够照着稿子念出来就可以;初二学生应该有一半左右可以实现脱稿演讲;初三学生不仅仅要脱稿,还应该对其中的问题能够答疑”。
由于教学方式得当,白晓俭历年所带的学生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学生发展,育人育德
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中,有十多年的时间,白晓俭一直担纲班主任工作。今天已经成长为校长的白晓俭尽管可以称为“老班”,但初次担任班主任,白晓俭还是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其时,家长择师是公开的秘密,作为年轻班主任,白晓俭接手的都是“被淘汰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不好”。但既然教书,白晓俭决定还是要认真地去做。于是,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能堂堂正正做人,成了白晓俭的教育追求。在这样的意识下,许多成绩不是很优秀、行为也不是很规范的学生,经过白晓俭三年的调教,在毕业时,无论成绩还是行为都表现优异,甚至在发现杂物的时候,白晓俭班上的学生肯定能第一时间跑到现场,捡拾起小垃圾,并送到统一的处理地点。
这样的变化,让白晓俭的第二届班主任任期人气爆棚,家长们开始踊跃将孩子“放”到白晓俭的班上。而白晓俭也直言不讳向家长说明,相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自己更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品质培养才能对学生终生发展有极大支撑。
2014年,白晓俭赴任大洼区赵圈河学校校长。如何为学生终生发展提供支撑成为萦绕在白晓俭心头的一件大事情。“兴趣是最好的人生发动机”,为此,在赵圈河,白晓俭开设了大量的学生兴趣小组,填充满学生课堂内外的生活。但面对如火如荼的兴趣小组,家长们的担心和质疑也随之而来,甚至有家长在放学接孩子的间隙还扭住白晓俭问:“兴趣小组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吗?升学可是只看成绩啊”。对此,白晓俭坦然回复:“学习成绩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美的享受等方面同样重要,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对学习也都是很有帮助的”。随着一系列的“家长进课堂、进校园”活动之后,这样的质疑声逐渐熄灭了。 2015年,就任田家学校校长后,白晓俭将赵圈河的一套做法“如法炮制”,没想到,这次却得到了极大的认同,白晓俭总算顺利“过关”。
不过,育人先育德。白晓俭虽认可兴趣在学生终身发展上的作用,但同样认同品德教育的巨大力量。为此,注重在思想上抓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白晓俭在学生行为上注重抓良好习惯培养。通过环境营造,自编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开设地方课程和各种活动载体开展主题教育,培养学生传统美德。作为党的知识进校园发源地学校,白晓俭发扬这一优势,把党的知识寓于知识竞赛、主题书画展、主题征文、主题班会、培养小主持人等各项活动中,学校做法得到新华社、辽宁电视台等媒体关注。
与此同时,良好习惯培养,从吃、行、学、唱、洁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各种习惯培养具体化,如节俭光盘、弯腰捡纸、文具摆放、规范读写、规范走路、课前一练、协助家务等。不同年段,不同目标,有要求,有检查,有评比,文明习惯形成了一种自觉。田家学校的习惯培养做法曾代表大洼区在“盘锦市深入实施良好习惯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受到与会人员一致好评。
教师培育,发展内驱力
“為学生终生发展提供支撑”的理念落地,培育学生兴趣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教师的培养也是重要的一环。
作为校长,白晓俭决定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内驱动力。借助加入“省实验学校品质联盟”、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吴献新校长工作室”等契机,通过内引外联,不断拓宽教师视野。同时,白晓俭还充分挖掘学校自身资源,做强校本培训,做实校本教科研。学校各年组每周五都安排教研活动,强化新课标学习,研讨新教学理念,实现周周有专题。
与此同时,白晓俭还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在已形成具有田家学校特色的“二、四、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白晓俭带领教师们重点进行有效作业和学生评价方式的实践与探索。课改使田家学校实现了两改,一是改老师由主讲到主导,二是改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到我要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会了合作、担当。课改也使田家学校教学质量每年上一个新台阶,这几年中考成绩一直在大洼区名列前茅。
此外,为拓展特色学校内涵,白晓俭带领教师每周三第五节课全校上《国学课》,展现学校的国学教育特色。同时,白晓俭还带领教师组建了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兴趣小组,让老师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教师成长迅速,刘少国老师被评为盘锦市物理首席教师,其他8名教师成长为盘锦市学科带头人,12名教师被评为大洼区学科带头人,学校也被授予“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