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
1、技能性强
音乐的养成是一种习惯,需要长年累月的修习,因此,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强,功底丰厚。他们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都非常注重基本功的训练,都需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音乐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技巧,而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刻苦的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
2、实践能力强
作为技能型专业,必须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才能更好的验证教学成果。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音乐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教学整合是必然的,这是培养一专多能的专业型人才的需要。例如学生在上学期间就通过辅导班、家教等形式进行兼职,除了得到一定的费用之外更多的是锻炼自身的能力;再如校内的音乐晚会、大学生科技艺术节,校外的联欢、企业联谊、政府部门的演出等等,都是学生自我锻炼的机会。通过不同的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舞台经验丰富,处理各种突发应急实践的能力加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3、创新性强
音乐艺术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潜能对提高其音乐素养乃至整个人格素养都有重要意义。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征,给人们理解音乐提供了想象、思考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学习音乐必须要有创造性,在理解正确的前提下给音乐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使她经久不衰。音乐的这种特性,决定了经过一定专业训练的学生,必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是他们踏上工作岗位的必要资本。
4、一专多能
艺术院校比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立足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强调以各艺术学科为基础,注重艺术各学科之间、以及艺术与其他人文学科的有机交融,使学生在对多种艺术的比较中,实现专业学习上的触类旁通,从多种角度把握艺术的本质特征。音乐类学生在器乐演奏、舞台表演、合唱、指挥等方面都要学习,毕业后即使主要工作不是本专业,但作为一项特长在单位或企业的文化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二、音乐类学生就业情况
1、从地域流向来看
音乐类学生大多就业于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及沿海城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艺术的繁荣程度与经济发展成正比。近几年音乐学生就业不断向省外拓展,“北上广”是省外就业学生的青睐之地,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繁荣,就业机会多,专业选择面广泛。
2、从就业方式来看
灵活就业是音乐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所谓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音乐类学生选择灵活就业方式,既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专业的特点决定的,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音乐类学生上学期间就从事各种社会兼职,他们喜欢更具自由和挑战性的工作,再综合考虑职业发展前景、薪酬等因素后,灵活就业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
3、从专业方面来看
纵观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基本上都从事音乐专业,跨行业就业在音乐类毕业生中相对较少。一方面主要由于学习音乐大多需要从小练习,学生家庭相对比较优越,能够支付较高的学习费用,学生本人也不愿意放弃多年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音乐各专业之间是相通的,学习声乐必须要懂得相关乐器的演奏,学习乐器也能触类旁通其他乐器,所以音乐类学生大多一专多能,这正适应了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很多毕业生都在企业工作,但也大多数是企业的艺术团,毕业生在充实企业文化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毕业生都是身兼主持、演唱、表演等数职,在为企业节约用人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毕业生的自身能力。在音乐类毕业生中不乏创业之人,很多毕业生的创业方向是琴行或培训班,都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是分不开的。
4、专业教师帮助就业
音乐类学生授课大多是一对一的,专业教师对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与专业学生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有的学生甚至从小就跟随一个专业老师,老师当学生是自己的孩子,在毕业就业方面尽量的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尽量多的将专业学生推荐给用人单位。
三、学校如何指导学生就业
1、对音乐类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指导
高校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和个性化成材培养,帮助他们了解专业优势和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对人才的要求,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及将来的出路;大二、大三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进入毕业年度全面掌握市场脉搏及音乐专业需求,在自己和个人之间达到最佳人职匹配,准确进行自我定位。
2、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工作,建立就业长效跟踪机制
对于就业准备工作,很多同学还处于茫然的状态,他们对于个人前期的积淀在就业中的影响,和成功求职就业后的发展缺乏深层次的考虑,很多同学期待自己走上社会三年或五年后会取得成功。可怎么才算成功?很多同学无法给出明确的回答。高校在学生毕业后建立长效的跟踪机制,随时为他们解决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等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音乐类学生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强,在创业方面存在交流沟通、领导决断等各方面的优势;加之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行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这都是他们自主创业的优势所在。
4、鼓励学生基层就业
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其实,“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音乐类学生基层就业主要发展渠道为社区音乐教育,比如社区政府宣传部门、社区企业工会和团委、社区“村官”、社区文化馆等岗位;也可以在社区开设各种音乐培训班,年龄层次从幼儿到老人不等;或者在社区进行创业等等,都是很好的基层就业的渠道,都可展示他们的才华。
1、技能性强
音乐的养成是一种习惯,需要长年累月的修习,因此,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强,功底丰厚。他们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都非常注重基本功的训练,都需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音乐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技巧,而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刻苦的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
2、实践能力强
作为技能型专业,必须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才能更好的验证教学成果。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音乐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教学整合是必然的,这是培养一专多能的专业型人才的需要。例如学生在上学期间就通过辅导班、家教等形式进行兼职,除了得到一定的费用之外更多的是锻炼自身的能力;再如校内的音乐晚会、大学生科技艺术节,校外的联欢、企业联谊、政府部门的演出等等,都是学生自我锻炼的机会。通过不同的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舞台经验丰富,处理各种突发应急实践的能力加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3、创新性强
音乐艺术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潜能对提高其音乐素养乃至整个人格素养都有重要意义。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征,给人们理解音乐提供了想象、思考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学习音乐必须要有创造性,在理解正确的前提下给音乐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使她经久不衰。音乐的这种特性,决定了经过一定专业训练的学生,必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是他们踏上工作岗位的必要资本。
4、一专多能
艺术院校比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立足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强调以各艺术学科为基础,注重艺术各学科之间、以及艺术与其他人文学科的有机交融,使学生在对多种艺术的比较中,实现专业学习上的触类旁通,从多种角度把握艺术的本质特征。音乐类学生在器乐演奏、舞台表演、合唱、指挥等方面都要学习,毕业后即使主要工作不是本专业,但作为一项特长在单位或企业的文化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二、音乐类学生就业情况
1、从地域流向来看
音乐类学生大多就业于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及沿海城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艺术的繁荣程度与经济发展成正比。近几年音乐学生就业不断向省外拓展,“北上广”是省外就业学生的青睐之地,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繁荣,就业机会多,专业选择面广泛。
2、从就业方式来看
灵活就业是音乐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所谓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音乐类学生选择灵活就业方式,既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专业的特点决定的,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音乐类学生上学期间就从事各种社会兼职,他们喜欢更具自由和挑战性的工作,再综合考虑职业发展前景、薪酬等因素后,灵活就业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
3、从专业方面来看
纵观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基本上都从事音乐专业,跨行业就业在音乐类毕业生中相对较少。一方面主要由于学习音乐大多需要从小练习,学生家庭相对比较优越,能够支付较高的学习费用,学生本人也不愿意放弃多年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音乐各专业之间是相通的,学习声乐必须要懂得相关乐器的演奏,学习乐器也能触类旁通其他乐器,所以音乐类学生大多一专多能,这正适应了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很多毕业生都在企业工作,但也大多数是企业的艺术团,毕业生在充实企业文化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毕业生都是身兼主持、演唱、表演等数职,在为企业节约用人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毕业生的自身能力。在音乐类毕业生中不乏创业之人,很多毕业生的创业方向是琴行或培训班,都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是分不开的。
4、专业教师帮助就业
音乐类学生授课大多是一对一的,专业教师对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与专业学生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有的学生甚至从小就跟随一个专业老师,老师当学生是自己的孩子,在毕业就业方面尽量的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尽量多的将专业学生推荐给用人单位。
三、学校如何指导学生就业
1、对音乐类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指导
高校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和个性化成材培养,帮助他们了解专业优势和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对人才的要求,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及将来的出路;大二、大三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进入毕业年度全面掌握市场脉搏及音乐专业需求,在自己和个人之间达到最佳人职匹配,准确进行自我定位。
2、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工作,建立就业长效跟踪机制
对于就业准备工作,很多同学还处于茫然的状态,他们对于个人前期的积淀在就业中的影响,和成功求职就业后的发展缺乏深层次的考虑,很多同学期待自己走上社会三年或五年后会取得成功。可怎么才算成功?很多同学无法给出明确的回答。高校在学生毕业后建立长效的跟踪机制,随时为他们解决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等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音乐类学生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强,在创业方面存在交流沟通、领导决断等各方面的优势;加之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行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这都是他们自主创业的优势所在。
4、鼓励学生基层就业
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其实,“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音乐类学生基层就业主要发展渠道为社区音乐教育,比如社区政府宣传部门、社区企业工会和团委、社区“村官”、社区文化馆等岗位;也可以在社区开设各种音乐培训班,年龄层次从幼儿到老人不等;或者在社区进行创业等等,都是很好的基层就业的渠道,都可展示他们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