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让数学课堂充满灵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问,是课堂提问技巧之一,在数学课堂上广为教师所运用。对教学而言,追问是教师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知识点或某一问题,围绕教学目标而设置的系列问题,并将系列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提问。如何通过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和引导学生有深度、有广度地思考问题,非常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探讨。
  1.追问在知识的起承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数学课也是如此,新课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新旧知识,犹如奏响了课堂教学的前奏。好的导入对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容易使学生迅速理解老师意图,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好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
  例如《温度》的教学,两位教师的教学预设都是“呈现四季画面—进行冷热比较—引出测量工具(温度计)—数学化解决”。教师甲出示了表示春夏秋冬的四幅画面:这画面漂亮吗?你喜欢哪一幅画?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喜欢夏天因为可以看到荷花,有的说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冰天雪地……新课的导入足足用了7分多钟,学生在这里投入了很多精力去讨论,并回答“为什么喜欢”,在“千呼万唤”之后,终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引出了新课《温度》。课后,教师大呼:“都是漂亮(画面)惹的祸。”
  真的“都是漂亮(画面)惹的祸”吗?我们一起来欣赏教师乙的教学。教师乙出示了表示春夏秋冬的四幅画面:你喜欢画面中的哪个季节?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夏天(冬天)的感受吗?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教师及时追问:“这两个季节最大的差别是什么?”顺利引出了新课《温度》。
  同样的预设,为什么教学效果完全不同呢?原因在于教师甲没有切中问题的关键,提出的问题无法让学生理解教师的意图,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也就在所难免,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反观教师乙的三个层层递进的追问,由于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很快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到夏天和冬天的气温差异的比较上。由此可以看出,教师适时有效地追问的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不仅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知识迁移及思考问题的方法。
  2.追问在认知的肤浅处
  叶澜老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追问过程应该是师生思维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过程,是经过层层剖析、推理,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例如:教师通过《曹冲秤象》的故事引入《不规则物体的测量》,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的“故事用到了转化的策略”的肤浅认识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回答,说明学生只是关注到了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实现由生活经验向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追问学生:“曹冲把称“大象”转化成称“什么”?为什么要转化成石头呢?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在船舷上做了个记号,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一定得将大象转化成石头吗?”这四个问题的追问指向转化策略的实质,让学生的认识从生活现实上升到数学现实,这就是学生进行抽象数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时,能够在容器中放入适量的水,再放入石头,分别做好记号,通过计算二次体积之差求出石头的体积,掌握了《不规则物体的测量》的方法。如此看来,教师有意义地追问,让学生的思维清晰、明朗化,真正把问题转化成知识与能力,让我们看到如约而至的课堂精彩。
  3.追问在知识的关键处
  “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取之不固”。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也常常被学生忽视。课堂上,如果教师能适当地深层次追问,在学生思考粗浅处牵一牵、引一引,就能引领学生探索,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就能得到激发和启迪。
  例如“平均数”教学中,教师先出示数据接近的装有8、7、9支铅笔的笔筒,设问:“平均每个笔筒有多少支铅笔?”学生回答:“平均每个笔筒有8支铅笔。”学生说:“老师,我不用算,我是从9支的笔筒里拿一支铅笔放到7支的笔筒里,这样每个笔筒就都是8支铅笔了。”教师又把三个笔筒铅笔数量变成2、4、18支,提问:“你们知道平均每个笔筒有多少支铅笔吗?”学生回答说:“老师,我先算出铅笔总数是24支,再除以3,就可以求出平均每个笔筒有8支铅笔。”教师追问学生:“你们都是用这种方法计算的?为什么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学生经过思考认识到:“三个笔筒铅笔数量的数字相差很大,用移多补少的方法麻烦。”由此教师揭示出“我们在计算平均数的时候,要根据一组数的特点选择算法”。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铅笔数量不变,一个同学随意把这些铅笔放入三个笔筒里,其他同学要很快算出平均每个笔筒铅笔的数量?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追问:“你们有新的发现吗?有没有想到更合理、简洁的办法?”学生经过交流最终得出:“因为铅笔总数都是24支,笔筒数量都是3个,所以不管怎么移动铅笔,都是把24平均分成3份,所以平均每个笔筒都是8支铅笔。”
  教师的第一次追问,学生直观地发现可以用移多补少方法解决问题,体会了移多补少方法的价值,学生对平均数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理解。第二次追问,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由于数据差距大,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用移多补少方法能解决吗?怎么移?数字相差大,比较难。打破思维定势后,自然想到用计算方法求平均数,体会到当数据相差较大时,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理解了求平均数的价值。而教师的第三次追问,从看似没有什么思维价值的操作活动中,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发现:总数不变,平均分的份数不变,平均数也不变,从而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这三次追问不仅“成就”了鲜活的课堂,而且充分展示了教师体现和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高超的教学艺术。
  4.追问在学生的错误处
  布鲁纳曾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有效“追问”的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拥有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错误——这一鲜活的教学资源,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所隐藏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变错为宝”。
  例如,“a的平方与2a比较,那个大?”有的学生认为a大,有的学生认为2a大,还有的学生认为2a=a。教师追问学生:举个例子说明你的观点。生1:我认为a大,因为如果a=3,2a=6、a=9,所以a比2a大。生2:我是认为一样大,因为如果a=2时,2a=4,a=4,所以2a=a。教师接着追问:你们认为谁说的对?生3:我认为生2的观点是错的,因为a=2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仅此一个例子,不能代表全部。所以生2说的是不对的。教师继续追问:你能再举一个例子证明吗?生3:如当a=6时,2a=12,a=36,所以a比2a大。教师再次追问:谁能从意义上说一说为什么2a不等于a呢?生4:2a表示2个a相加;a表示2个a相乘。它们的意义不同,所以结果不一定相等。教师一连串的追问,把握住了错误的“闪光点”,起到了帮助学生内化知识、自主纠错,达到理解并深化了知识的作用。
  课堂上,教师的有效追问是教学艺术和智慧的体现,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提升思维品质的云梯,更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它不仅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灵动、充满生机,而且能使我们的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使课堂精彩纷呈,焕发出奕奕光彩。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这个时间段,抽选本院所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运用最大
目的:分析民航飞行员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本公司接收的体检民航飞行员高血压患者50例、同时抽取50例同期在本公司体检的健康飞行
选矿的预先准备过程,其中包括矿石的辐射控制和分级,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利用辐射分级工艺能够保证采矿工程和选矿工序达到最佳化,因而能提高采选生产的利润和生态清洁度。
摘 要: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是数学学习中的垫脚石,对概念的掌握也是灵活解题的基础。而数学概念教学并不是一味地灌输概念,而是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得学生能乐于接受,易于接受抽象的数学概念。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这些方面进行了思考,以使数学概念教学能在新课标的体系下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概念教学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
目的:探究对合并有子痫前期的产妇实施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进行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合并有子痫前期的患者共计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
目的:为了探究动脉内机械取栓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院内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药物治疗,
摘 要: 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形成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开发富有情趣的意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感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和谐课堂 教学效益 数学教学  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不能沦为知识的加工厂,而是如培育植物那样,让植物——“学生”自然地生长。只有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课堂,一个阳光、水分、空气充足的“绿色生态园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共计60例,随机均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
目的:探析青光眼接受改良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收入的青光眼病例3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均接受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课堂上,学员分成3个小组以一个案例进行策划,并做出简单方案。用时30分钟。案例:一个针对妈妈群体的医药企业,50周年,为这个企业策划一个方案。第一组方案:创意:该品牌针对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