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晋时期短暂的统一成就了富有独特魅力的西晋越窑青瓷文化,与当时文人雅士所创造的清秀俊逸、优雅洒脱的文化氛围相映成趣。文章通过杭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小而精致的纪年墓出土西晋越窑青瓷狮形辟邪,窥探西晋时期的越窑青瓷生产盛况以及辟邪造型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西晋越窑青瓷;辟邪;魏晋玄学;文化内涵
1 西晋时期的越窑青瓷概况
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东汉时期开始烧造生产,历经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宋代,持续了千余年,是我国南方瓷器的重要品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青瓷烧造和使用的第一个高峰期。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有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①
就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西晋的越窑青瓷拥有了相当大的规模,也广泛销售到全国各地。西晋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十几年,江浙地区却出现了社会安定、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局面,青瓷的质量相比之前三国时期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相对于六朝早期瓷器的浑厚稳重,西晋时期越窑青瓷形制丰富,承前启后,在注重实用的同时又富有艺术性,呈现出了西晋越窑青瓷的独有特色。西晋越窑青瓷烧制数量丰富,装饰精美,在现实生活中成熟的瓷器相较于漆器、金属器皿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可与接受。②西晋时期的青瓷在制作工艺上趋向于深厚庄重,釉质为呈色较深的青灰釉;造型除了之前已有的品种外,各种日常生活必需品也开始多样化;装饰手法与装饰纹样图案多样化,如器物上贴印的辟邪等。③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魏晋时期烧制出了大量的仿动物造型的青瓷,常见的狮子、鸡、鸟、熊等成了魏晋时期越窑青瓷的典型器物。陈开宇、赵芳在《六朝青瓷造型研究》一文中认为在这一时期青瓷造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像类动物塑造,外形基本比较完整,只是在器物表面捏塑、堆塑出动物形象,通过艺术处理作为点缀。第二种是装饰动物塑造,在器物上用个体或者组合的动物形象作为装饰,体现设计者的艺术工艺设想架构。第三种是形类动物塑造,器物主题模拟完整的动物形象,设计精致、观察细腻,能够抓住动物造型的显著要点,在捏塑、施釉和烧制水平上别出心裁。这种器型比较生动活泼,也因此为我们所熟悉。④杭州博物馆馆藏的西晋时期越窑青瓷狮形辟邪就属于第三种形类动物塑造。这件辟邪烛台造型精致,兼具写实性与象征性,作品中大量融入了创作者的内心感情和想法,通过巧妙的构思与独特的创意让极致简洁的器物更耐人寻味,是研究西晋青瓷发展史中辟邪文化相关知识不可或缺的一环。
2 西晋时期越窑青瓷中的辟邪
辟邪这一词最早来源于梵语,有“大狮子”的寓意。辟邪形状像狮子但是有翅膀,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祥兽。汉代《急就篇》卷三中提道:“射魃辟邪除群凶。”唐颜师古注曰:“射魃、辟邪皆神兽名也……辟邪言能辟邪妖邪也;而狮子为百兽之王,是威猛、力量与权威的象征……以上都说明辟邪(即狮子)具有辟邪卸凶、挡灾祛病的作用。”⑤虽然辟邪在中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互交融中出现了有角辟邪和无角辟邪的差别,但可以断定的是辟邪其实就是狮子的化身,只不过匠人在艺术加工下出现了抽象与具象的差别而已。魏晋时期,社会崇尚老庄之学,人们趋向于追求长生不老,再加上当时社会盛行厚葬,事死如事生。人的肉体泯灭了,但是精神却永存在社会中,于是许多器物便被做成了动物形状的明器,寓意趋利辟邪,将现有的生活永生永世地流传下去。
其实,传世或出土的六朝青瓷辟邪中有不同的式样。杨绪昌在《六朝青瓷辟邪拾遗》一文中认为:它们的基本形态为一昂首蹲伏状的狮子形,器腹为中空,嘴巴张开,牙齿外露,脖颈之间雕刻鬃毛,通体施青釉。大致可以粗略分为头顶圆孔式(图1)、背带圆孔式(图2)、尾带圆孔(透气孔)式(图3)、背负圆管式(图4),其中以背负圆管式存世最多。①当然,现今文博界对于不同类型的辟邪也有不同功用的定名,比如说插器、水注、水器、烛台等。鉴于背负圆管式烛台存世比较多,定名为烛台也被广大学者所接受,本文介绍的杭州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越窑青瓷辟邪便以此定名。
3 西晋越窑青瓷辟邪造型背后的文化内涵
李晓蕾在《魏晋玄学美学思想对青瓷艺术的影响》一文中认为:“以动物形象作为主题和装饰历史悠久,早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出土。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造型中,动物形象运用无论从数量、比例、形式或者设计都是以前任何历史时期都无法比拟的。”②从地方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多种或单独动物形象作为器皿的整体或者局部造型,是越窑青瓷造型的主要特征,这种与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或做法可以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社会宗教信仰和审美取向。
杭州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西晋越窑青瓷辟邪烛台(图5)造型生动活泼,透露出的自然纯朴韵味和浓厚的祥瑞气息正是魏晋时期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清新俊逸、优雅洒脱生活方式的体现。此时期儒学、玄学汇流,佛教道教互补,各种文化思想之间进行对抗、交流终而繁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魏晋名士开始追求自然天性,更加重视人的价值,强调生命本体的个性。在艺术中,着重表现的是自己的思想与人格,而不是追求文字的雕琢。③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物造型恰恰让人的价值完美地体现了出来,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于战乱迁徙的厌恶和对山水田园美好生活的向往,爱屋及乌地对大自然中的事物产生了由衷的欣赏。狮形青瓷辟邪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在中国古代本土其实是没有狮子的,汉朝以前的典籍从来没有狮子兽类的相关记载。中国最早的狮子在东汉时期出现,东汉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国王献狮子给中国。”①有人认为狮子的造型在东汉时随着佛教从西域传入,也经常用在佛教礼仪中,尤其是无角辟邪形象非常贴近佛教护法狮。六朝时期独角辟邪、双角辟邪、无角辟邪交替出现过,简言之则是佛教在东传的过程中出现的同化现象。②这也正是当时社会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審美取向的直接反映。 1984年的夏天,考古人员在杭州钢铁厂清理一座西晋太康二年(281)纪年墓时出土了9件越窑青瓷,杭州博物馆馆藏越窑青瓷狮形辟邪烛台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比较精美的一件。烛台似狮而有翼,整体造型浑圆而有力,面部表情生动有趣,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世俗趣味。狮子为俯卧状,昂头,耳朵直竖,两只眼睛为睁大圆形状,两边翅膀贴在侧身。狮子的胸前装饰有穗状纹路,装饰手法为堆贴。尾巴长长卷曲贴在后侧腿中,造型十分呆萌。狮形辟邪的背部中间有一管状竖直孔,专家推测它用作插器。灰白胎,胎体较为厚重。通体施青釉,釉层较为匀称且有润泽度,器身均有細碎开片纹路。这件越窑狮形辟邪烛台集雕刻、绘画、堆塑、贴塑等装饰技艺手法于一身。因为有明确的纪年,所以为西晋越窑青瓷的研究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呈现出西晋时期特有的装饰风格。传统是文化的伴生物,是历史对文化的认可。辟邪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仁”与“瑞”。古贤认为,命是注定的,但运程可以改变,所以在我国民间辟邪深受人们喜爱。我国古代传说中有很多人们想象中的动物,而将神兽动物的造型运用于瓷器烧造中,也是西晋时期的显著文化特征,表达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的崇敬。辟邪便是这其中最受人们崇敬、在器物中出现形象较多的神兽。西晋的无名工匠们通过一柄膏烛照亮了一个时代,他们想要将驱除邪恶、迎来祥瑞的美好愿景借以最生动活泼的方式传递给世人,蕴藏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得神韵于“魏晋风韵”,充分展现了魏晋文化丰富多彩的一面,是魏晋士人从世俗趣味中探索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③
这件越窑青瓷狮形辟邪是杭州博物馆馆藏具有代表性的越窑青瓷精品之一。它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更值得一提的是有明确的纪年(太康二年即公元281年),为研究西晋越窑青瓷的烧造工艺和造型技术提供了完备的标本,集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于一体,也被评为了一级文物。中国历史上从不乏绝艳的艺术文化精神,而以杭州博物馆馆藏西晋越窑青瓷狮形辟邪烛台为代表的一批越窑青瓷辟邪作为在动乱中脱颖而出的一种艺术器型,融合了魏晋玄学、佛教艺术、世俗趣味,汲取中原文化营养的同时又借鉴了外来文明精华,创作了一个时代艺术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南京博物院.江苏六朝青瓷:图版4[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2]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3]林士民.青瓷与越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陈姣燕,女,硕士,文博馆员,杭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院(筹))。
①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96.
②李翎.六朝佛教对传统青瓷艺术的影响[J].佛学研究,1998(00):205-211.
③叶宏,叶国珍,叶培华,等.浙江青瓷文化研究[J].陶瓷学报,2004(2):85-92.
④陈开宇,赵芳.六朝青瓷造型研究[J].景德镇陶瓷,2008(1):32.
⑤杨绪昌.六朝青瓷辟邪拾遗[J].文物天地,2020(4):44-47.
①杨绪昌.六朝青瓷辟邪拾遗[J].文物天地,2020(4):44-47.
②李晓蕾.魏晋玄学美学思想对青瓷艺术的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2011(7):265-266.
③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65.
①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安息国[M].北京:中华书局,2010.
②杨绪昌.六朝青瓷辟邪拾遗[J].文物天地,2020(4):44-47.
③罗伟民.魏晋时期越瓷动物造型的文化内涵[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4(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