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可以使静态的知识传授转化为灵动的思想生成。借主线教学、角色扮演、社会热点、典型案例,可创设生动、形象、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关键词]情境主线教学角色扮演社会热点典型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74
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易导致课堂教学机械、被动、缺乏活力。而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遵循“情境—体验—生成”的逻辑思维过程,使静态的知识传授在情境探究中转化为灵动的思想生成。
讲授《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这一课时,笔者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多维情境,意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探究中排除疑难,体验生活,建构知识,完善人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借主线教学,设问题情境,互动中启迪思维
学生思维的开启从疑惑开始。围绕教学主线设置既有“知识原味”,又有“生活滋味”的问题情境,将理论知识通过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兴趣随情境体验,随疑问思考,主动在问题情境的探究中思考、释疑、领悟。
在《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课的教学中,以“小李的烦恼”为主线,笔者创设了与之相关的四个问题情境:小李辛勤劳动所获得的六万块现金如何投资更合理;小李在选择存款储蓄时选择活期还是定期更合理;小李计划买车时资金不足可以怎么解决;小李的贷款申请为何被拒绝。
通过创设这些具有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逻辑起点、动力和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索,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质疑解惑,了解投资理财的方式和存款储蓄的优势,了解存款储蓄的两种类型,以及商业银行的业务和树立诚信意识的必要性。
二、借角色扮演,设生活情境,模拟中感悟知识
科学理论是对生活经验的理性抽象和提升,学生通
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熏陶,可以更快地掌握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技巧。但是,如果科学理论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脱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只是单一的理论模式,必定使学生觉得理论知识更加抽象、空洞和苍白,从而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失去热情和兴趣。
在帮助学生了解存款储蓄的操作过程时,笔者创设了跟“小李”一起填写存款单的“生活情境”:两位学生合作填写课前准备好的银行存款单,教师观察学生的填写情况,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和自我完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自信。
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从生活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归生活的认知过程,使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过程变为他们自主体验和自主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现、理解、创造,在积极思考中动脑、动嘴、动手,实现知识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
三、借社会热点,设思辨情境,合作中拓宽视野
只有与时俱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才能充满活力。通过链接时事,引导学生把握时代脉搏,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利率的概念和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则《近五年来我国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的时事分析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了解我国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政策的调整情况。最后针对利率下调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利的问题,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一组学生提出,存款利率的下调,会使人们减少存款,增加现期消费,通过消费刺激生产,拉动经济;贷款利率的下调,也会带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刺激经济等。另一组学生认为,存款利率的下调,会使消费盲目扩大,对稳定物价非常不利,长期还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增大等。学生在辩论中发现利率的调整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经济背景,认识到必须根据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并理解我国当前的历史背景下,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用意。
虽然利率的调整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阐述,但却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通过播放相关热点新闻视频,使学生在一定的生活背景下开展辩论,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追求和创造真理的热情。
四、借典型案例,设德育情境,无形中完善人格
思想政治课的本质是道德教育,并以学生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的转变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教学重点。因此,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不容忽视的课程目标,是思想政治课堂彰显德育功能的关键,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
然而,如今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却逐渐弱化,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奉献精神等的培养,致使当代部分中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存在偏差,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注重德育的潜移默化、自然生成。模拟情境中的主线人物“小李”的六万块现金是其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劳动、合法致富的金钱观、人生观;通过投资理财方式的选择,引导学生采取合理的渠道增加个人财富,树立正确的理财观;通过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了解和分析,使学生体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信心;通过小李曾经有过不良还贷记录,导致再次申请贷款被拒绝的案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树立诚信意识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循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
总之,通过运用情境教学,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生动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体验、感悟、建构知识的过程,实现了情感的升华,感受到获取知识、发现真理、自我成长的快乐。
(责任编辑袁妮)
[关键词]情境主线教学角色扮演社会热点典型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74
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易导致课堂教学机械、被动、缺乏活力。而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遵循“情境—体验—生成”的逻辑思维过程,使静态的知识传授在情境探究中转化为灵动的思想生成。
讲授《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这一课时,笔者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多维情境,意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探究中排除疑难,体验生活,建构知识,完善人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借主线教学,设问题情境,互动中启迪思维
学生思维的开启从疑惑开始。围绕教学主线设置既有“知识原味”,又有“生活滋味”的问题情境,将理论知识通过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兴趣随情境体验,随疑问思考,主动在问题情境的探究中思考、释疑、领悟。
在《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课的教学中,以“小李的烦恼”为主线,笔者创设了与之相关的四个问题情境:小李辛勤劳动所获得的六万块现金如何投资更合理;小李在选择存款储蓄时选择活期还是定期更合理;小李计划买车时资金不足可以怎么解决;小李的贷款申请为何被拒绝。
通过创设这些具有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逻辑起点、动力和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索,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质疑解惑,了解投资理财的方式和存款储蓄的优势,了解存款储蓄的两种类型,以及商业银行的业务和树立诚信意识的必要性。
二、借角色扮演,设生活情境,模拟中感悟知识
科学理论是对生活经验的理性抽象和提升,学生通
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熏陶,可以更快地掌握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技巧。但是,如果科学理论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脱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只是单一的理论模式,必定使学生觉得理论知识更加抽象、空洞和苍白,从而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失去热情和兴趣。
在帮助学生了解存款储蓄的操作过程时,笔者创设了跟“小李”一起填写存款单的“生活情境”:两位学生合作填写课前准备好的银行存款单,教师观察学生的填写情况,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和自我完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自信。
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从生活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归生活的认知过程,使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过程变为他们自主体验和自主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现、理解、创造,在积极思考中动脑、动嘴、动手,实现知识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
三、借社会热点,设思辨情境,合作中拓宽视野
只有与时俱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才能充满活力。通过链接时事,引导学生把握时代脉搏,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利率的概念和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则《近五年来我国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的时事分析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了解我国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政策的调整情况。最后针对利率下调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利的问题,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一组学生提出,存款利率的下调,会使人们减少存款,增加现期消费,通过消费刺激生产,拉动经济;贷款利率的下调,也会带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刺激经济等。另一组学生认为,存款利率的下调,会使消费盲目扩大,对稳定物价非常不利,长期还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增大等。学生在辩论中发现利率的调整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经济背景,认识到必须根据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并理解我国当前的历史背景下,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用意。
虽然利率的调整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阐述,但却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通过播放相关热点新闻视频,使学生在一定的生活背景下开展辩论,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追求和创造真理的热情。
四、借典型案例,设德育情境,无形中完善人格
思想政治课的本质是道德教育,并以学生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的转变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教学重点。因此,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不容忽视的课程目标,是思想政治课堂彰显德育功能的关键,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
然而,如今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却逐渐弱化,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奉献精神等的培养,致使当代部分中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存在偏差,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注重德育的潜移默化、自然生成。模拟情境中的主线人物“小李”的六万块现金是其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劳动、合法致富的金钱观、人生观;通过投资理财方式的选择,引导学生采取合理的渠道增加个人财富,树立正确的理财观;通过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了解和分析,使学生体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信心;通过小李曾经有过不良还贷记录,导致再次申请贷款被拒绝的案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树立诚信意识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循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
总之,通过运用情境教学,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生动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体验、感悟、建构知识的过程,实现了情感的升华,感受到获取知识、发现真理、自我成长的快乐。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