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电子白板、班班通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连我们农村学校也都配备齐全了。老师和学生们都感到很新鲜,学校也要求老师们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为此,学校出现了多媒体教学热。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98-01
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形式的形象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取得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兴起了一股“多媒体教学热”,尤其是在公开课、示范课和优质课竞赛中,多媒体更是一道不可缺少的靓丽的风景,渐渐演变成一些不切合教学实际的滥用现象。以致出现数学课堂上老师鼠标一路点到底、学生像观看电影似的一路看到底的现象,整节课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动手练习,这显然是有违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初衷的,也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万能的法宝”
它可以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正像上面所说,有了多媒体后,老师完全丢掉了粉笔和黑板,一节课就是由老师将授课内容做成课件一路点到底,学生看了一场电影。其实,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多媒体也不例外,尽管它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但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日益推广的今天,我们不可踏入技术万能的误区,而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因素的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恰当的运用。只有使用得当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2、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
将削弱甚至取代教师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师解决一些教学问题,但不可能代替教师而主导课堂教学。“教学是教师借助于一系列的辅导手段(教科书、直观教具、教学技术手段)来实现的一种复杂的控制过程。”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减弱,课堂教学中激趣、导学、训练、反馈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相反地,由于课堂上计算机部分地代替了教师的功能,使得教师不仅要关注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学习兴趣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化、个性化的发展,注重因材施教、不失时机地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潜能。可见,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不是削弱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多媒体的作用应始终定位在“辅助”上,教师永远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
3、忽视教科书
一味追求课外的“补充材料”。有的教师在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和大容量,往往弃教学的重难点于不顾,花很多时间去查找课本上没有的文字、图形、图像等。一堂课“灌”下来,教学内容可谓丰富,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却很少,重难点也没有突破。大容量却导致了低效益。因此,我们资料的选取应注重适当、有度和高效的原则。
那么,如何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联系实际,避免追求表面,处处滥用
任何一种手段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特殊功能,传统教学中教师板书所特有的亲和力、口头讲解及形体语言所特有的感染力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只有在借鉴和吸收传统教学设计原则、保留“传递——接收”式教学活动基础上的信息技术手段,才能最好地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佳效果。
同时,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课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那种为了赶时髦,为运用而运用的做法将会造成教学的失误。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但只有找准时机恰到好处地使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若不当使用,死搬硬套,则会画蛇添足,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出周密的多媒体介入方案,找准时机,把多媒体技术用在刀刃上,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紧扣教材,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应用时一定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防止供大于求,产生副作用。因为运用多媒体的声、形、色虽然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但如果时间过长,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一堂《有理数加减混混合运算》课上,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计算能力,制作了一个走迷宫的游戏,规则是计算正确就算走出迷宫。当老师呈现出一幅迷宫内写着算式的画面时,大部分学生被那迷宫吸引住了,根本没有用心看算式,更没有心思去做。这样的课件在教学中是常见的,老师为了追求画面的美观,冲淡了教学主题,不仅起不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反而浪费了教学时间。
因此,在不失时机地发挥多媒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考虑展示多媒体的最佳时机,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3、甄别选择,避免粗制滥造,无的放矢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是希望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来营造一种赏心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有的课件就不能尽如人意,反而影响了课堂效果。
如有的课件,由于制作时未能找到合适的音乐,便凑合着找一段用上,完全不顾该音乐与课堂情境和教学内容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触。这样忽视教学内容只为“凑”点音响,不仅起不到警示和放松心情的作用,反会“以音害人”。所以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千万不可粗制滥造。
总之,多媒体教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实质也只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种变革。我们应正确的认识它,合理认识它,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也就是《新世纪教师素养》一书中说的“该出手时才出手,不可滥用网络”。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98-01
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形式的形象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取得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兴起了一股“多媒体教学热”,尤其是在公开课、示范课和优质课竞赛中,多媒体更是一道不可缺少的靓丽的风景,渐渐演变成一些不切合教学实际的滥用现象。以致出现数学课堂上老师鼠标一路点到底、学生像观看电影似的一路看到底的现象,整节课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动手练习,这显然是有违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初衷的,也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万能的法宝”
它可以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正像上面所说,有了多媒体后,老师完全丢掉了粉笔和黑板,一节课就是由老师将授课内容做成课件一路点到底,学生看了一场电影。其实,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多媒体也不例外,尽管它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但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日益推广的今天,我们不可踏入技术万能的误区,而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因素的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恰当的运用。只有使用得当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2、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
将削弱甚至取代教师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师解决一些教学问题,但不可能代替教师而主导课堂教学。“教学是教师借助于一系列的辅导手段(教科书、直观教具、教学技术手段)来实现的一种复杂的控制过程。”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减弱,课堂教学中激趣、导学、训练、反馈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相反地,由于课堂上计算机部分地代替了教师的功能,使得教师不仅要关注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学习兴趣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化、个性化的发展,注重因材施教、不失时机地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潜能。可见,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不是削弱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多媒体的作用应始终定位在“辅助”上,教师永远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
3、忽视教科书
一味追求课外的“补充材料”。有的教师在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和大容量,往往弃教学的重难点于不顾,花很多时间去查找课本上没有的文字、图形、图像等。一堂课“灌”下来,教学内容可谓丰富,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却很少,重难点也没有突破。大容量却导致了低效益。因此,我们资料的选取应注重适当、有度和高效的原则。
那么,如何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联系实际,避免追求表面,处处滥用
任何一种手段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特殊功能,传统教学中教师板书所特有的亲和力、口头讲解及形体语言所特有的感染力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只有在借鉴和吸收传统教学设计原则、保留“传递——接收”式教学活动基础上的信息技术手段,才能最好地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佳效果。
同时,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课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那种为了赶时髦,为运用而运用的做法将会造成教学的失误。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但只有找准时机恰到好处地使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若不当使用,死搬硬套,则会画蛇添足,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出周密的多媒体介入方案,找准时机,把多媒体技术用在刀刃上,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紧扣教材,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应用时一定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防止供大于求,产生副作用。因为运用多媒体的声、形、色虽然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但如果时间过长,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一堂《有理数加减混混合运算》课上,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计算能力,制作了一个走迷宫的游戏,规则是计算正确就算走出迷宫。当老师呈现出一幅迷宫内写着算式的画面时,大部分学生被那迷宫吸引住了,根本没有用心看算式,更没有心思去做。这样的课件在教学中是常见的,老师为了追求画面的美观,冲淡了教学主题,不仅起不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反而浪费了教学时间。
因此,在不失时机地发挥多媒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考虑展示多媒体的最佳时机,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3、甄别选择,避免粗制滥造,无的放矢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是希望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来营造一种赏心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有的课件就不能尽如人意,反而影响了课堂效果。
如有的课件,由于制作时未能找到合适的音乐,便凑合着找一段用上,完全不顾该音乐与课堂情境和教学内容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触。这样忽视教学内容只为“凑”点音响,不仅起不到警示和放松心情的作用,反会“以音害人”。所以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千万不可粗制滥造。
总之,多媒体教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实质也只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种变革。我们应正确的认识它,合理认识它,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也就是《新世纪教师素养》一书中说的“该出手时才出手,不可滥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