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史记·项羽本纪》生动地刻画了项羽的一生。这个力拔山、气盖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的英雄,为何走向末路,而上演一幕时不利、骓不适、叹虞姬而乌江自刎的悲剧呢?本文结合《项羽本纪》中的相关故事情节来分析项羽的性格,以及《项羽本纪》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史记》;项羽;性格;艺术特色
司马迁的《史记》,囊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民俗等各个历史生活领域,涵盖的历史时间长达三千年。而《项羽本纪》是一篇破例为体的本纪。本纪载历朝帝王,“天子曰本纪”。项羽未完成帝业,又名止霸王,司马迁为之立“本纪”,这一破例,充分体现了司马迁卓越的史实远见。司马迁重视重要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的特殊作用。“项羽灭秦,分封十八王,‘政由羽出’,故定名本纪以纪实,用以表彰项羽的灭秦之功。”再者,秦楚之际,变化剧烈,项羽是个中心人物。项羽定名本纪,编列在秦始皇、汉高祖之间,既符合“通古今之变”的历史序列,又是“见盛观衰”的一个关节点。①
一、项羽的性格
少年时代的项羽,胸怀大志,气宇不凡。可是他无论学文习武,往往都浅尝辄止,缺乏深入探究的精神。《项羽本纪》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老人们常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项羽粗犷、浮躁、不肯深究的性格使他丧失了学到更多技能的机会,对他一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后来他在事业上最终归于失败,应该说性格的弱点是一个重要原因。
《项羽本纪》中写矛盾最精彩的以鸿门宴最为突出。鸿门宴是历史转折点。从此,憨厚老实的项羽被狡猾、善使计谋的刘邦用假意奉承、恳请的言语行为骗取了认同心。刘邦装出一副情意恳切的样子,而性情坦率直爽的项羽被刘邦的一席话说得飘飘然起来,竟把自己在劉邦军中唯一的一个奸细也出卖了,甚至冲昏头脑以为哥儿们义气请刘邦留下来共同饮酒。可见项羽不谙计谋、胸无城府的弱点。
闻听刘邦等已至军中,亚父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而项羽则“受璧,置之坐上。”每读至此,不得不恨刘邦之阴谋狡猾,恨项羽之优柔寡断、不辨是非,难怪亚父气道:“唉!竖子不足与谋。”而刘邦回军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诛杀曹无伤”。项羽切断了自己的后路。项羽失败在何处?在鸿门宴上,充分表现出了项羽头脑迟钝、不善用人、优柔寡断、目光短浅但又内心忠厚老实、易轻信他人的特点。
四年之后,范增的话果然应验,项羽山穷水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夜间闻听四面大唱楚歌,项羽心烦意乱,面对爱妾虞姬,唱起了离别的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项羽本纪》的艺术特色
《项羽本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项羽本纪》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成语和典故,如“破釜沉舟”“作壁上观”“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江东父老”“乌江自刎”等都源于《项羽本纪》。
其次,句式长短相间,参差错落,增强语气的表现力。②司马迁为了增强语气的表现力,叙事简洁凝练,有意识地不造排句偶句,行文总是长短不齐,参差错落,句式活泼生动,接近口语,富有生命力。如《项羽本纪》所写巨鹿之战,就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
第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项羽本纪》的人物不论文武贵贱,谁的话就像谁,做到“口吻逼肖”。如樊哙的语言刚烈正直,切到点上;张良的话睿智沉稳,平淡谦和;刘邦的语言老谋深算,狡猾大气;范增的话中怒其不争,哀其不听;项羽的话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第四,大场面描写细节。场面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单位,它往往是矛盾冲突的结节点,是一个人物或众多人物活动的空间舞台。③司马迁在铺写矛盾冲突集中、尖锐的大场面时,很注重细节的描写。如在鸿门宴上,具体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及语言,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情景之中。
第五,高超的写人艺术与成就。改以事写人为以人写事,叙事角度的重大转变。扩大写人范围,塑造典型形象。以前的传记都是写一些上层的大人物,而司马迁将范围扩大,各阶层的人都有,如刘邦,项羽,张良,樊哙,范增等。人物故事集中,有头有尾,全面而完整。写人手法不拘一格,多种多样。
第六,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项羽,一个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英雄,他也具有暴烈急躁、优柔寡断,甚至贪眼前利益、吝惜功赏等缺点。司马迁能够通过具体细微的描写,把项羽性格中的这些复杂的方面刻划出来,使他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并不因为他立下赫赫大功而将其缺点隐去,也不因为他最终乌江自刎而掩其善。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值得后人敬仰与学习。
三、结语
项羽,虽然只活跃了短短八个年头,但他辉煌的战绩、英雄末路的悲壮,经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写下来,不仅定格为史,更发人深省。用一首称不上诗的诗,作为本篇论文的结尾吧:
怀霸王双哀
昔日项籍思困惑,而今轩主怒其薄。
浮心虚言安可信,错勘忠臣还不知错。
镜里恩情徒劳说,别姬自刎奈若何。
项公有灵应笑我,你如我错又争甚么。
注释:
①张大可主编.《史记选注讲》上册,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96。
②安平秋,张大可,俞樟华主编.《史记教程》,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263。
③张大可,俞樟华等著.《司马迁一家言》,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00。
参考文献:
[1]陈直.史记新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1.
[2]白寿彝.《史记》新论[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1,1.
[3]张大可.史记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1.
[4]程金造.史记管窥[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1.
作者简介:
张悦(1987.06—),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古代诗文研究方向。
关键词:《史记》;项羽;性格;艺术特色
司马迁的《史记》,囊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民俗等各个历史生活领域,涵盖的历史时间长达三千年。而《项羽本纪》是一篇破例为体的本纪。本纪载历朝帝王,“天子曰本纪”。项羽未完成帝业,又名止霸王,司马迁为之立“本纪”,这一破例,充分体现了司马迁卓越的史实远见。司马迁重视重要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的特殊作用。“项羽灭秦,分封十八王,‘政由羽出’,故定名本纪以纪实,用以表彰项羽的灭秦之功。”再者,秦楚之际,变化剧烈,项羽是个中心人物。项羽定名本纪,编列在秦始皇、汉高祖之间,既符合“通古今之变”的历史序列,又是“见盛观衰”的一个关节点。①
一、项羽的性格
少年时代的项羽,胸怀大志,气宇不凡。可是他无论学文习武,往往都浅尝辄止,缺乏深入探究的精神。《项羽本纪》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老人们常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项羽粗犷、浮躁、不肯深究的性格使他丧失了学到更多技能的机会,对他一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后来他在事业上最终归于失败,应该说性格的弱点是一个重要原因。
《项羽本纪》中写矛盾最精彩的以鸿门宴最为突出。鸿门宴是历史转折点。从此,憨厚老实的项羽被狡猾、善使计谋的刘邦用假意奉承、恳请的言语行为骗取了认同心。刘邦装出一副情意恳切的样子,而性情坦率直爽的项羽被刘邦的一席话说得飘飘然起来,竟把自己在劉邦军中唯一的一个奸细也出卖了,甚至冲昏头脑以为哥儿们义气请刘邦留下来共同饮酒。可见项羽不谙计谋、胸无城府的弱点。
闻听刘邦等已至军中,亚父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而项羽则“受璧,置之坐上。”每读至此,不得不恨刘邦之阴谋狡猾,恨项羽之优柔寡断、不辨是非,难怪亚父气道:“唉!竖子不足与谋。”而刘邦回军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诛杀曹无伤”。项羽切断了自己的后路。项羽失败在何处?在鸿门宴上,充分表现出了项羽头脑迟钝、不善用人、优柔寡断、目光短浅但又内心忠厚老实、易轻信他人的特点。
四年之后,范增的话果然应验,项羽山穷水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夜间闻听四面大唱楚歌,项羽心烦意乱,面对爱妾虞姬,唱起了离别的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项羽本纪》的艺术特色
《项羽本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项羽本纪》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成语和典故,如“破釜沉舟”“作壁上观”“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江东父老”“乌江自刎”等都源于《项羽本纪》。
其次,句式长短相间,参差错落,增强语气的表现力。②司马迁为了增强语气的表现力,叙事简洁凝练,有意识地不造排句偶句,行文总是长短不齐,参差错落,句式活泼生动,接近口语,富有生命力。如《项羽本纪》所写巨鹿之战,就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
第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项羽本纪》的人物不论文武贵贱,谁的话就像谁,做到“口吻逼肖”。如樊哙的语言刚烈正直,切到点上;张良的话睿智沉稳,平淡谦和;刘邦的语言老谋深算,狡猾大气;范增的话中怒其不争,哀其不听;项羽的话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第四,大场面描写细节。场面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单位,它往往是矛盾冲突的结节点,是一个人物或众多人物活动的空间舞台。③司马迁在铺写矛盾冲突集中、尖锐的大场面时,很注重细节的描写。如在鸿门宴上,具体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及语言,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情景之中。
第五,高超的写人艺术与成就。改以事写人为以人写事,叙事角度的重大转变。扩大写人范围,塑造典型形象。以前的传记都是写一些上层的大人物,而司马迁将范围扩大,各阶层的人都有,如刘邦,项羽,张良,樊哙,范增等。人物故事集中,有头有尾,全面而完整。写人手法不拘一格,多种多样。
第六,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项羽,一个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英雄,他也具有暴烈急躁、优柔寡断,甚至贪眼前利益、吝惜功赏等缺点。司马迁能够通过具体细微的描写,把项羽性格中的这些复杂的方面刻划出来,使他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并不因为他立下赫赫大功而将其缺点隐去,也不因为他最终乌江自刎而掩其善。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值得后人敬仰与学习。
三、结语
项羽,虽然只活跃了短短八个年头,但他辉煌的战绩、英雄末路的悲壮,经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写下来,不仅定格为史,更发人深省。用一首称不上诗的诗,作为本篇论文的结尾吧:
怀霸王双哀
昔日项籍思困惑,而今轩主怒其薄。
浮心虚言安可信,错勘忠臣还不知错。
镜里恩情徒劳说,别姬自刎奈若何。
项公有灵应笑我,你如我错又争甚么。
注释:
①张大可主编.《史记选注讲》上册,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96。
②安平秋,张大可,俞樟华主编.《史记教程》,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263。
③张大可,俞樟华等著.《司马迁一家言》,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00。
参考文献:
[1]陈直.史记新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1.
[2]白寿彝.《史记》新论[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1,1.
[3]张大可.史记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1.
[4]程金造.史记管窥[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1.
作者简介:
张悦(1987.06—),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古代诗文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