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材成为练笔的支点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xiao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依托教材,挖掘文本资源,读写结合,开辟练笔天地,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通“在迁移”、 “在课文插图”、 “在情感共鸣”、 “在思维发散点”、“在情节空白"处设练, 以提高课堂小练笔的实效。
  关键词:语文 文本资源 小练笔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写”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方面,也是每位语文老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培养学生写作水平的艰难,但实践证明:练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现有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的训练内容为学生练笔提供了生动的材料和可以延伸的想象空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搜寻,用独特的视角去发掘,一定能找到巧妙的支点,激起学生创意表达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那么怎样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五方面:
  1、练在迁移处
  朱熹曰:“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不管是精读还是略读,小学教科书的每一篇文章都堪称典范,无论在写作方法还是语言文字运用上都有较高价值,每一篇文章中都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反复“诵读咀嚼”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片断处,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契机,让学生进行仿写。
  《秋天的雨》一文中有的句子运用了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你看,它把黄色给发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我带着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让他们感受这些独特的语言,接着就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有的学生写道:“它把黄色给了梧桐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来了秋天的凉爽。”有的写:“它把红色给了高粱,高粱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语言美,抓住“读写结合点”,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借鉴了文中的写作手法,学会了如何描写秋天。
  在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中写鱼的那一自然段时,我们先通过品读让学生发现其中运用的AABB式的词语,找出关联词“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体会并列句式的特点,然后要求学生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写天空中变幻的云朵,或者快乐的课间十分钟。写完以后和大作文一样批改、鉴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一小的写作技巧。
  2、练在课文插图处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文质兼美,图文并茂,插图在課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插图除了有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等吸引小学生乐于读书的作用外,更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插图这一特殊的“范文”,引导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变成鲜活灵动的形象,进行恰当的写作训练。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精彩之处不在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针对课文的一幅插图儿写的一篇文章。插图是这样的:在白雪皑皑的山间,小女孩儿贝蒂,双膝跪在一棵大树下,双手捧着一只冻僵的燕子,用嘴中呼出的热气在救护这只燕子。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创设想象,小贝蒂在什么环境下发现了燕子,当时她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写一段话。我让学生们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独立创作。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十几分钟的时间,在孩子们幼稚的笔尖流淌出诗一般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一个学生的文章深深打动了我。她写道:“小贝蒂和她的爸爸、妈妈在覆盖着白雪皑皑的山间石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陡峭的春寒把她的小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牙齿也咯吱咯吱作响。正当她忍无可忍之时,突然发现一棵高大的松树下,一堆厚厚的积雪里,一个黑黑的小东西在隐约颤抖着。她以飞一般的速度跑过去,蹲下身来,轻轻地扒开积雪。果然,一只冻僵的小燕子裸露出来,它蜷缩着身子,翅膀紧紧地贴在身上,两只小爪子缩在翅膀底下,眼睛紧紧地闭着,只有看见它那微微颤抖的身体,才知道它还活着。多么可怜的小燕子,我一定要把它救活!贝蒂迅速地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捧起小燕子,放在嘴边,对着小燕子的头使劲地哈气,让小燕子暖和暖和身体,然后,她又解开衣襟,把小燕子放进自己的怀里,让小燕子更温暖一些。过了一会儿,小燕子终于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惊恐地望着这个陌生的小姑娘。小贝蒂见小燕子醒了,兴奋地喊起来:爸爸、妈妈,小燕子活了!小燕子活了!”
  一幅课文插图,牵动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翱翔出如此美妙动人的诗篇。
  3、练在情感共鸣处
  “情动方能辞发”。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充分体验与感悟之后,练笔就成为表达自我情感自然而然的需要了。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充满着感情的文章,学生潜心阅读,当感悟捕捉这种能拨动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共鸣的情感蓄积点时,我们可以加以引导,让学生与文本生发“高端对话”,及时练笔,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既达到内化文本语言之目的,又能为学生提供利用语言的环境。如《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教学中,教学到“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我马上安排了一段练笔:“来到这个它曾浴血奋战过的地方,来到这个曾经留下它无数战友的地方,它肯定会有许多话要说,请你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境,写一段话”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有的学生写出了嘎羧对战友的怀念,有的写出了它对战友深情的呼唤,有的告诉战友自己即将来陪伴他们,真情在笔尖真挚流露,感情也在此刻到达高潮。在练笔之后的情境表演中,学生也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学生不但深刻地理解了课文,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4、练在思维发散点
  文本中常有文笔含蓄之处,思维散之处,教师要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通过探究性研读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融,开拓思路,继而进行练笔实践,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感、生活经验去挖掘文本的“微言大意”,立体地诠释文本内涵,促进对文本新意义的发现与构建,放飞生命的灵性。如教学《万里长城》中“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了长城……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王崧舟老师就精心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抓住“成千上万”问:都有哪些人登上长城?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么样的参观都有?请展开想象,动笔写写。有学生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拄着拐杖,登上了长城……有学生写一位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记者,登上了长城……有学生写一位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跟着爸爸上了长城……正是在这想象画面练笔中,学生们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人们对万里长城的赞叹,同时也成功地运用了自己积累的语言。
  5、练在情节空白处
  课文中有些地方,作者为了节省笔墨,往往只用简短的语句带过,或者只是概括交代,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我也紧紧抓住这一练笔的最佳时机,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让你收到了一个又一个意外的惊喜。
  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结合课文的描写我设计了两处练笔的机会,一处是“正太郎跑着跑着,一不小心踩到了悬崖边的积雪上,和雪块一起头朝下栽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不知过了多长工时间正太郎觉得脸热乎乎的。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我在这一处引导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提供“挖、蹭、拽”等动词,让学生写写老狐狸是怎么样救正太郎的,感受动物对人的爱。另一处是“正太郎把小狐狸要了回来,和爸爸一起到山谷里把它放了”,这段话情节较简单,我又安排了一次正太郎和狐狸一家分别情景的扩写练习,不仅感受了人与动物间美好的情感世界,而且再次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这样,我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畅游文本的字里行间,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帮助孩子们跳出文本,站在文本的肩膀上审视文本,汲取文本中的表达方法,举一反三;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升华文本的内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文本资源取之不尽。只要拥有一颗慧心,练就一双慧眼,有效利用好课程资源,深入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把握文本,发掘文本,找到最佳支点,将会开辟出一方新的练笔天地,让我们“撑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2]《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5期.
  [3]《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其他文献
摘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字:数学课堂 有效性 教学效益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
摘要: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各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开始不断地涌入课堂,其中就包括多媒体工具。多媒体工具是一款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融合声音、动画、图片、文字等为一体的新型的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在大量的美术教学实践中展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在本文中,我就如何有效地在美术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工具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与广大师生共勉。  关键词:美术教学 多媒体技术 直观生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
摘要:人有了健康,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有了健康,才会拥有充满阳光的世界;有了健康,才会拥有社会的和谐。健康是什么,健康就是个人正确的事业观和良好的心态。健康源于哪里,健康源于体育锻炼。  关键词:健康 中学体育 体育锻炼    体育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体育一般指体育教育;广义的体育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体育运动”等同,指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过程与文化活动。而
【摘 要】教师应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聯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  【关键词】亲切化 形象化 直观教学 导入 综合艺术    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深入挖掘语文材料中蕴藏着的美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种要求明显显示出,在语文课教学中,必须坚持教学亲切化原则。  一、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
《西湖》这篇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文笔通达流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样遥山远水的风景让他们去凭空建造“空中楼阁”,真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怎样才能激发他们对从不曾谋面的风景名胜的学习热情和朗读兴致呢?  我想到:童话题材的文章一直是孩子的最爱,何不穿插引用一下呢?于是,我以演助讲的方法,用童话的引语、游戏的形式设计了这节课。  首先,我故弄玄虚,引入课文的学习。  “打开小
一、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开始普遍应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相比,具有多样性、形象化、信息化等特点,为教学提供了便捷而有效的方法,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及思维的改善,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以通过义字、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多媒体为学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
摘要:创造对人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对人类文明的进程密切相关。中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极为重视创造,他曾在《创造宣言》中写到“创造主未完成的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少年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旺盛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富于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我们应该使儿童这种潜能和天性得到充分的表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