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转型的基本现象是形成新的失业。为此,人力资源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是由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区域组合成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当你忽视人力资源市场结构性矛盾的转变,就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在劳动供给方面表现为技术、年龄、性别、文化等方面的特征,技术特征是从中、高级技能人才、技工短缺向技工、普工双短缺转变;年龄特征是从16—24岁的劳动力向其他年龄段转变;性别特征是从女性向男性转变;文化特征是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向大中专文化程度转变。
在劳动需求方面表现为职业、行业和产业等方面的特征,职业特征是从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向商业和服务业人员转变;行业特征是从制造业向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服务业扩展,产业特征是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
当你加入到失业人群的行列时,由供给与需求组合成的结构性矛盾,将会随着不同时间和区域发生变化,因而也具有时间方面的特征,即从季节性向持续性、常年性演变;还具有区域方面的特征,即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蔓延的趋势。
失业状况与收入分配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当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求人倍率则下降16.95%,这能够说明只有提高农民收入,才能对消除结构性矛盾产生积极影响。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求人倍率则上升17.75%。
失业也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目前人口老龄化呈加速趋势,以浙江省为例,人口年龄中位数已经从1982年的24.7岁演变成2010年的38.6岁:劳动力年龄结构也在迅速老化。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2000年达到66.73%高峰后开始逐步回落,劳动力供给拐点已经出现;劳动力流动迁移速度加快,教育培训提升缓慢。人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劳动技能的缺乏,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不匹配。
就业需求影响失业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的综合作用使得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不一致。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就业存量的动荡,第二产业资本替代劳动而使制造业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趋于下降,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有待加强。投资政策等宏观经济调控促使行业经济发展转变,用工储备普遍不足。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缺乏技术导向,导致企业会更多地创造“生产性”岗位以及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岗位,而经济增长对知识和技术密集的“服务性”岗位拉动作用较弱。
失业的产生也有深层次方面的原因: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国际分工产业链处于低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劳动者素质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中西部崛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人力资源重新配置;在社会方面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社会保障缺乏,企业用工文化欠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健全等,这是社会管理创新滞后的反映:在体制方面表现为人口政策影响了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户籍制度不利于劳动力流动,农民工居民化、人力资源市场不健全等,这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
也许,我们可以利用成本落差来规避失业风险,成本因素是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劳动力成本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绝对水平较高且存在内生的增长动力,而中西部地区绝对水平相对较低,且劳动力供给更为充足,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内生动力不足。
因此,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中,重要的是人力资本聚焦。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过程中,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调节,在促进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导致的就业减少和资本外流等现象。
在劳动供给方面表现为技术、年龄、性别、文化等方面的特征,技术特征是从中、高级技能人才、技工短缺向技工、普工双短缺转变;年龄特征是从16—24岁的劳动力向其他年龄段转变;性别特征是从女性向男性转变;文化特征是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向大中专文化程度转变。
在劳动需求方面表现为职业、行业和产业等方面的特征,职业特征是从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向商业和服务业人员转变;行业特征是从制造业向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服务业扩展,产业特征是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
当你加入到失业人群的行列时,由供给与需求组合成的结构性矛盾,将会随着不同时间和区域发生变化,因而也具有时间方面的特征,即从季节性向持续性、常年性演变;还具有区域方面的特征,即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蔓延的趋势。
失业状况与收入分配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当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求人倍率则下降16.95%,这能够说明只有提高农民收入,才能对消除结构性矛盾产生积极影响。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求人倍率则上升17.75%。
失业也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目前人口老龄化呈加速趋势,以浙江省为例,人口年龄中位数已经从1982年的24.7岁演变成2010年的38.6岁:劳动力年龄结构也在迅速老化。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2000年达到66.73%高峰后开始逐步回落,劳动力供给拐点已经出现;劳动力流动迁移速度加快,教育培训提升缓慢。人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劳动技能的缺乏,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不匹配。
就业需求影响失业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的综合作用使得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不一致。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就业存量的动荡,第二产业资本替代劳动而使制造业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趋于下降,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有待加强。投资政策等宏观经济调控促使行业经济发展转变,用工储备普遍不足。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缺乏技术导向,导致企业会更多地创造“生产性”岗位以及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岗位,而经济增长对知识和技术密集的“服务性”岗位拉动作用较弱。
失业的产生也有深层次方面的原因: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国际分工产业链处于低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劳动者素质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中西部崛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人力资源重新配置;在社会方面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社会保障缺乏,企业用工文化欠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健全等,这是社会管理创新滞后的反映:在体制方面表现为人口政策影响了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户籍制度不利于劳动力流动,农民工居民化、人力资源市场不健全等,这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
也许,我们可以利用成本落差来规避失业风险,成本因素是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劳动力成本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绝对水平较高且存在内生的增长动力,而中西部地区绝对水平相对较低,且劳动力供给更为充足,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内生动力不足。
因此,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中,重要的是人力资本聚焦。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过程中,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调节,在促进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导致的就业减少和资本外流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