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35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这些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过程的一点体会:
  一、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每节课都拿出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
  (1)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
  (2)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
  (3) 对于有争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即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在课堂阅读的同时,我积极鼓励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超前预习、阅读教材,有些学生总是比我的教学进度提前一章的内容,并把问我尚未讲过的问题作为一种兴趣、乐趣,甚至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竞争。通过鼓励学生阅读教材、提前预习,实现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原来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成绩也有了飞速的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章前图的解说;章前引言的实际问题;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甚至有些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作为创设问题情景的材料。当然,如果你把这些素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加工,效果就会更好。
  例如:我在讲解三角函数中《函数 的图像》这节课时,就是利用课后习题中求弹簧振子的振幅、周期、频率这个题目引入本节课,把它做成一个FLASH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把学生的学置于问题之中,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教学活动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知识通过情感功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抛弃“高分低能”,讲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而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强调过程,就是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它不但使学生在获取知識的过程中培养了各种能力,而且也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例如:在讲高中新教材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时,我做过这样一个可控性对比试验:
  在我所教的两个平行班级中,其中一个班级直接告诉这种题目的求解方法,并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先求在第一象限的正角 ,然后判断:若所求角在第二象限,则为 ;若所求角在第三象限,则为 ;若所求角在第四象限,则为 .在做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非常顺利,即便是学习比较差的同学也能掌握规律,迅速得出正确答案。而另一班级,在其他条件均未改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所学知识,通过正弦函数的图像得出结论,在这一活动中,很多学生感到困难。在作课后练习的过程中,许多同学通过与其他同学讨论才得出结果,而且只做了三道题就到了下课时间,远未完成本节课的要求。但一周以后我重新拿出这节课的一道题目,第一个班级中只有几个善于复习的同学记住了规律,做出了题目,而第二个班级有一半多的同学做出了此题。一个月后,把这道题稍加深化重新考察,第一个班级中已经没有同学会作这道题了,而第二个班级中仍有很多同学能够做出。可见,通过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获得各种能力的过程。
  当然强调探索过程,也要处理好时间问题,因为强调探索过程,也就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新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期效应",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四、利用“实习作业、研究性课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设置的,它是我国教材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但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也是最容易被教师遗忘的角落。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这一部分内容采用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星期天、寒暑假,鼓励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就做好自己假期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并安排课时进行交流,论证计划的可实施性。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学生写出了一些比较象样的学习报告、小论文等。
  课程改革不应只是停留在观念游戏上,而应该深入到我们教学工作的实际中,真正做到通过课程改革引发实际教育教学中思想、观念、方法等的改变,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摘 要:闽南文化在福建文化界有着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闽南文化的现状分析,寻找闽南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联系,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闽南文化,从而推动语文教学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懷,最后,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闽南文化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  关键词:闽南文化;渗透;古汉语;闽南建筑;人文精神  一、现状分析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闽南乡土文化  (1)《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认识中国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积累音乐词汇,还可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使之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欣赏包含了各类音乐作品、各个中外歷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可谓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仿佛艺术百花园中的鲜艳花朵。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的体验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体会,谈谈中职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临床上经常会接收到卵巢癌病人,卵巢癌是一种严重的妇科疾病,病人出现此种病症身体内存在毒瘤,病情症状突显时会对女性病人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临床治疗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2000年全国启用的人教试验修订本高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试验本)的学生用书的必修本每一册都配有约35万字的《语文读本》,给多年来习惯于课堂上少篇精讲的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在每周4-5课时的教学时限中完成这信息量巨大的课外阅读教学任务?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出应答。  改革理念召唤。信息技术运用是学科"四结合"的改革要素之一,也是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改革突破口的"硬
摘 要:画面设计是儿童绘本设计中最为主要的设计部分,其中绘画的表现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画家第一时间从文字中提取一系列的生动的故事主线内容进行描绘,力求在能表现出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更深一层的运用视觉语言提供给读者更多的乐趣和想象空间。其中,儿童绘本的图画提供者有着双重身份,既是画家也是图书设计师,优秀的画家不仅要在画面中体现故事内容呈现“1+1”的绘画设计,而是要在有限的画面中体现“1×1”的画面效果
孕妇在怀孕的整个期间,尤其是怀孕6 个月之后,肚皮常易出现瘙痒,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用手去抓的话会越来越痒.在此建议千万不要用手去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肚皮瘙痒呢? 有什么
期刊
摘 要: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挖掘他们的表演天赋, 使他们愉悦地投入到课文的情景中去,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  关键词:鲜活;生动;兴趣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语文教学成为一种享受,让语文课堂真正鲜活,生动,多彩起来。读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的材料怎样来确定,以什么为依据,拿什么做根本?  一、让学习的材料“鲜活”起来  在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