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品格优良、人格高尚的作者能写出好的艺术作品,而格调高雅的好作品也一定出自品格高尚者之手。作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针对具体的文学作品,探讨了作家的品格修养与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关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品格与艺术 作家 作品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有很多的感悟。其中最深的要数对我国文学作品的领悟了,谈到这,源远流长的《诗经》、忧国忧民的杜甫、洒脱俊逸的苏轼、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敌人心脏的鲁迅已经浮现在了眼前。下面我与大家来交流品格与艺术这个话题。
中国人对于品格与艺术的关系向来是非常注意的,“品格”这个词可从两部分来看:一是“品”,有时也称之为“人品”或“品质”,有一种等级的意思。譬如,我们有时说一个艺术家或者诗人是上品或中品。二是“格”,是格调或性格的意思,有一种类别的含义。中国最早的一本论诗的书——司空图的《诗品》,便是根据不同格调的作者会创作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样的一个标准来对诗歌进行分类的。它把诗歌分为雄浑、典雅、豪放、清奇、自然等二十四类,说的是一个艺术家的个性品格必然会在他的作品的艺术水平或价值中得到体现。同样,一部艺术作品也绝对会反射出其作者的品格和个人魅力。通俗来讲,就是品格优良、人格高尚的作者会写出好的艺术作品,而格调高雅的好作品也一定出自品格高尚者之手,反之亦然。受之启发,我写下这篇论文。
一、品格在有些时候是可以和道德划等号的,所以品格与艺术的关系也可以称之为道德和艺术的关系。
道德与艺术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我们通常说某位艺术家“德艺双馨”也是这个意思。在道德和品格影响下而产生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发于艺术家的内心,成为他的灵魂的自然表现,这并不是好恶的问题,而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历史证明,一些品格低下、心灵卑微的作家是不可能创作出高雅脱俗的作品来的。他们有的把艺术当作赚钱获利的商品;有的把艺术看作避祸遁世、消闲解乏的现物;有的则把艺术当作卖身求荣的进身阶,所以他们的艺术就不免沾染上不少铜臭和俗气,其格调品位的低下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方面较为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唐代初期的诗人——宋之问。他为了获取荣华富贵,不惜自贬身价,邀功取宠,卖友求荣,先后谄谀张易之、太平公主、安乐公主,其所为为世人所不齿。其作品也大多为应景之作,都是些歌功颂德和粉饰太平的内容,反映的是那些达官贵族们纸迷金醉、笙歌夜舞的浮华生活。所以,他是写不出格调高雅的作品的。即使有一两句“得意之作”,也有些“来路不正”,如“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灵隐寺》),据说是从骆宾王那里剽窃而来的。
同样来讲,一些品格高尚、心胸开阔的作家也决不会产生内容卑微、格调庸俗的作品来的。他们往往困囿于政治、生活的双重压力下,纵然生活境况是何等的不良,仍然自强不息,笔耕不辍,最终写出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妙作品。在这方面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莫过于宋代伟大的文学家——苏轼。苏轼是一位极有政治抱负的人物,可他的一生却并不是在顺境中度过的,而是在激烈的斗争中度过的,曾受到过严重的政治打击。最严重的要数“乌台诗案”了,受此牵连,他被贬谪黄州。当地的境况极为恶劣,有诗为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对于这种难言的孤独,他并没有心灰意冷,没有停止对艺术的追求,立功报国之志也并未忘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虽废弃,未忘为国家虑”(《与滕达道书·苏东坡集》),正是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伟大的人格精神,使他在黄州这一僻壤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一系列名传千古的艺术作品。同样命运的作家还有南朝的鲍照,虽然他的一生受尽了歧视和打击,但他毫不气馁,有诗为证: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拟行路难》其六)。正是这种生活态度和人格精神,转化为“自耻燕雀,贡诗言志”(《鲍参军集题词》)的审美意识,使他在当时颓废的风尚中“颇自振拔”,形成俊逸、雄浑、奔放的风格,写出了《芜城赋》、《代出自蓟北门行》等许多优秀的作品。
二、一个作者的品格和性格也对其艺术作品的风格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放任不羁的作者的作品便会有一种豪放不羁的风格,而一个忧国忧民的作者便会有一种悲愤深切的艺术风格。下面我们就拿唐朝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来作比较: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甘肃天水人。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生活在唐朝最强盛的时期,经历了繁荣富足的社会生活,饱览了祖国壮丽的山川美景,形成了豪放任侠、重义轻财的品格,写出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从而形成了他豪放瑰丽、雄奇飘逸的艺术风格,史称“诗仙”。再说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他所生活的时期正好是唐帝国经济由繁荣到衰败、社会由安定到动乱、统治集团从励精图治到腐败堕落的时期,由于这些变化,特别是安史之乱之后,他过着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生活,这使他充分接触了下层的劳苦民众,了解了广泛的社会情况。他关心国家的兴衰,关心民众的疾苦,对于社会的政治动乱抱有无限的隐忧。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从而形成了他悲愤深切、匡时济世的创作个性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写出了“三吏”“三别”等许多现实主义名篇,史称“诗圣”。
三、一部艺术作品也绝对会反射出作者本人的个人品格与人格魅力,也就是“风格即人”。
因为无论哪部作品,它都必然融进了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成为作者心灵深处的一面镜子。透过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家丰富的内心,感受到他真实的个人品格。例如,我们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处豪情激宕、英气干云,精诚格物,乃是作者内心真实的写照,体现了文天祥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精神和高贵品格。人以诗名,诗因人传,人与诗共同流芳百世。而“留取丹心照汗青”则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为理想、为事业而英勇献身。再分析民主战士闻一多的《发现》,此诗是闻一多先生一九三五年刚回国后所作,诗中写道:“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的心里!”诗作以痛苦的“发现”起始,以惊讶的“发现”作结,把自己对于祖国家邦的无限眷恋、热爱和对现实极度失望的心情作了新奇独特的表现,构思精巧,感人至深。从这首诗悲愤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中,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诗人博大胸怀中一颗热爱祖国的赤诚和跳动的红心,他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而疾呼,为了祖国的未来而“战斗”,直到献出最宝贵的生命,这是何等高尚伟大的品格。
通过以上的种种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品格便是艺术的真正灵魂。中国人始终深信,一位艺术家,非有伟大的道德与崇高的品格,是绝不会称为伟大的。就像我们在评定书画的时候,最高的标准,并不在于这位艺术家有没有高明的技巧,而在于其有没有优良的品格。
我们应该要求一切艺术都要有品格。所谓品格,无非是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家的个性,或灵魂,或内心,或中国人所谓的“胸襟”。没有品格与个性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生机与活力的,其绝不是仅靠写作上的一些技巧所能补救的了的。没有了所谓的个性与品格,美的本身也就变得平庸了。从个性美的角度去加强品格修养,是创作一切艺术的重要前提。因为一个艺术家不管他創作什么作品,个人的品格都会流露在他的作品中。所以说品格决定艺术,而艺术也反映品格。
当代不少中学生只是为读书而读书,为考试而读书,完全忽略了读书的真正目的所在,了解了品格与艺术的关系,或许会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4]李太白集.岳麓书社出版,1989.5,第一版.
[5]杜工部集.岳麓书社出版,1989.5,第一版.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品格与艺术 作家 作品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有很多的感悟。其中最深的要数对我国文学作品的领悟了,谈到这,源远流长的《诗经》、忧国忧民的杜甫、洒脱俊逸的苏轼、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敌人心脏的鲁迅已经浮现在了眼前。下面我与大家来交流品格与艺术这个话题。
中国人对于品格与艺术的关系向来是非常注意的,“品格”这个词可从两部分来看:一是“品”,有时也称之为“人品”或“品质”,有一种等级的意思。譬如,我们有时说一个艺术家或者诗人是上品或中品。二是“格”,是格调或性格的意思,有一种类别的含义。中国最早的一本论诗的书——司空图的《诗品》,便是根据不同格调的作者会创作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样的一个标准来对诗歌进行分类的。它把诗歌分为雄浑、典雅、豪放、清奇、自然等二十四类,说的是一个艺术家的个性品格必然会在他的作品的艺术水平或价值中得到体现。同样,一部艺术作品也绝对会反射出其作者的品格和个人魅力。通俗来讲,就是品格优良、人格高尚的作者会写出好的艺术作品,而格调高雅的好作品也一定出自品格高尚者之手,反之亦然。受之启发,我写下这篇论文。
一、品格在有些时候是可以和道德划等号的,所以品格与艺术的关系也可以称之为道德和艺术的关系。
道德与艺术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我们通常说某位艺术家“德艺双馨”也是这个意思。在道德和品格影响下而产生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发于艺术家的内心,成为他的灵魂的自然表现,这并不是好恶的问题,而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历史证明,一些品格低下、心灵卑微的作家是不可能创作出高雅脱俗的作品来的。他们有的把艺术当作赚钱获利的商品;有的把艺术看作避祸遁世、消闲解乏的现物;有的则把艺术当作卖身求荣的进身阶,所以他们的艺术就不免沾染上不少铜臭和俗气,其格调品位的低下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方面较为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唐代初期的诗人——宋之问。他为了获取荣华富贵,不惜自贬身价,邀功取宠,卖友求荣,先后谄谀张易之、太平公主、安乐公主,其所为为世人所不齿。其作品也大多为应景之作,都是些歌功颂德和粉饰太平的内容,反映的是那些达官贵族们纸迷金醉、笙歌夜舞的浮华生活。所以,他是写不出格调高雅的作品的。即使有一两句“得意之作”,也有些“来路不正”,如“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灵隐寺》),据说是从骆宾王那里剽窃而来的。
同样来讲,一些品格高尚、心胸开阔的作家也决不会产生内容卑微、格调庸俗的作品来的。他们往往困囿于政治、生活的双重压力下,纵然生活境况是何等的不良,仍然自强不息,笔耕不辍,最终写出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妙作品。在这方面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莫过于宋代伟大的文学家——苏轼。苏轼是一位极有政治抱负的人物,可他的一生却并不是在顺境中度过的,而是在激烈的斗争中度过的,曾受到过严重的政治打击。最严重的要数“乌台诗案”了,受此牵连,他被贬谪黄州。当地的境况极为恶劣,有诗为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对于这种难言的孤独,他并没有心灰意冷,没有停止对艺术的追求,立功报国之志也并未忘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虽废弃,未忘为国家虑”(《与滕达道书·苏东坡集》),正是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伟大的人格精神,使他在黄州这一僻壤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一系列名传千古的艺术作品。同样命运的作家还有南朝的鲍照,虽然他的一生受尽了歧视和打击,但他毫不气馁,有诗为证: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拟行路难》其六)。正是这种生活态度和人格精神,转化为“自耻燕雀,贡诗言志”(《鲍参军集题词》)的审美意识,使他在当时颓废的风尚中“颇自振拔”,形成俊逸、雄浑、奔放的风格,写出了《芜城赋》、《代出自蓟北门行》等许多优秀的作品。
二、一个作者的品格和性格也对其艺术作品的风格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放任不羁的作者的作品便会有一种豪放不羁的风格,而一个忧国忧民的作者便会有一种悲愤深切的艺术风格。下面我们就拿唐朝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来作比较: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甘肃天水人。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生活在唐朝最强盛的时期,经历了繁荣富足的社会生活,饱览了祖国壮丽的山川美景,形成了豪放任侠、重义轻财的品格,写出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从而形成了他豪放瑰丽、雄奇飘逸的艺术风格,史称“诗仙”。再说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他所生活的时期正好是唐帝国经济由繁荣到衰败、社会由安定到动乱、统治集团从励精图治到腐败堕落的时期,由于这些变化,特别是安史之乱之后,他过着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生活,这使他充分接触了下层的劳苦民众,了解了广泛的社会情况。他关心国家的兴衰,关心民众的疾苦,对于社会的政治动乱抱有无限的隐忧。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从而形成了他悲愤深切、匡时济世的创作个性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写出了“三吏”“三别”等许多现实主义名篇,史称“诗圣”。
三、一部艺术作品也绝对会反射出作者本人的个人品格与人格魅力,也就是“风格即人”。
因为无论哪部作品,它都必然融进了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成为作者心灵深处的一面镜子。透过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家丰富的内心,感受到他真实的个人品格。例如,我们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处豪情激宕、英气干云,精诚格物,乃是作者内心真实的写照,体现了文天祥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精神和高贵品格。人以诗名,诗因人传,人与诗共同流芳百世。而“留取丹心照汗青”则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为理想、为事业而英勇献身。再分析民主战士闻一多的《发现》,此诗是闻一多先生一九三五年刚回国后所作,诗中写道:“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的心里!”诗作以痛苦的“发现”起始,以惊讶的“发现”作结,把自己对于祖国家邦的无限眷恋、热爱和对现实极度失望的心情作了新奇独特的表现,构思精巧,感人至深。从这首诗悲愤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中,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诗人博大胸怀中一颗热爱祖国的赤诚和跳动的红心,他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而疾呼,为了祖国的未来而“战斗”,直到献出最宝贵的生命,这是何等高尚伟大的品格。
通过以上的种种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品格便是艺术的真正灵魂。中国人始终深信,一位艺术家,非有伟大的道德与崇高的品格,是绝不会称为伟大的。就像我们在评定书画的时候,最高的标准,并不在于这位艺术家有没有高明的技巧,而在于其有没有优良的品格。
我们应该要求一切艺术都要有品格。所谓品格,无非是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家的个性,或灵魂,或内心,或中国人所谓的“胸襟”。没有品格与个性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生机与活力的,其绝不是仅靠写作上的一些技巧所能补救的了的。没有了所谓的个性与品格,美的本身也就变得平庸了。从个性美的角度去加强品格修养,是创作一切艺术的重要前提。因为一个艺术家不管他創作什么作品,个人的品格都会流露在他的作品中。所以说品格决定艺术,而艺术也反映品格。
当代不少中学生只是为读书而读书,为考试而读书,完全忽略了读书的真正目的所在,了解了品格与艺术的关系,或许会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4]李太白集.岳麓书社出版,1989.5,第一版.
[5]杜工部集.岳麓书社出版,1989.5,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