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生活,联系学科,活化教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332904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该意识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绝不能局限在书本里,必须以小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限制,树立大语文观,从多角度构建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在聋校,更应该如此。聋生由于听力的缺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不是读不懂,就是道不明,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师要结合聋生的生活状况和学习能力,扩展或更替部分教材内容,通过引进生活、联系学科、活化教材来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
  关键词: 聋校 阅读教学 开放性
  一、引言
  目前,在大多数聋校,阅读教学的内容普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与生活实际相脱离,造成书本是书本,生活是生活,课堂是课堂,社会是社会,这在一定程度地影响到聋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要想让聋生同样拥有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阅读教学课堂,改变教学内容的封闭性是首要的工作。许多教育专家告诫我们,在教学中要“跳出教材看教材”。在某次讲座中,我曾听到这样一段话:“教师有权修改教材,有义务充实教材,同时也应该具有编教材的能力。”倘若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材真正成了叶老所说的“当成个例子”,这样的课堂必然是生动活泼的,这样的课堂必然是富有创新精神的。
  所谓教学内容的开放,就是要补充、扩展学习内容,学一篇带多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这对于聋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聋生的信息渠道比较狭窄,他们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很大程度地依赖于在校期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当今的社会环境下,聋校语文老师必须引领聋生走近课外书、生活百科书、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广阔的大自然、丰富的社会实践等,以便拓展聋孩子的视野,提高聋校阅读教学的实效。
  二、例谈聋校阅读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内容
  (一)让教材活起来。
  教材是课堂的重要资源,是学生独立的对话伙伴,它可以凭借符号信息,向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刺激,发出感召与呼唤。但是,教材只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凭借,要用好教材,就不能只唯教材。一堂课结束时,不但要让学生充满喜悦与获得满足,而且要使学生热情地探索更为广阔的空间,以期丰富和拓展课堂学习。这,就是活用教材。
  策略一:凭借教材,开发聋生潜质。
  列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段——师:小女孩是多么寒冷,多么饥饿,多么痛苦,多么孤独,在现实生活中,她连起码的温饱也得不到。夜幕已经降临,她本该回家了,可她却蜷缩成一团,靠在墙角里。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女孩,你现在需要什么呢?生:我需要的是温暖,因为我太冷了;我需要的是食物和快乐,因为我非常饥饿,非常痛苦;我需要的是得到别人的疼爱,因为街上的人都欺负我……师:如果你遇到小女孩,会为她做什么,对她说什么?生:我会给她送上我的羽绒服,并深情地对她说:“你太冷了,快把这衣服穿上吧!”我会对她这样说:“小女孩啊!你一整天没有吃上东西了,快上我家去,我让我妈妈给你做好吃的!”……以上教学,不唯书,不唯上,不用教师的阅读实践代替聋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和激励聋生寻求不同的答案,激发聋生的求异思维。学生思维独特,个性得到张扬,想象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策略二:挖掘教材,精心设计练习。
  对于语文学科,同样的教材,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同一问题的独特感受也就不尽相同,我们的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设计作业时应因人而异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如《火烧云》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这里的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 ),( ),(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针对班级里的三类学生,我提出了如下几种不同的要求:(1)所填的词语,可以全部选用课文中的;(2)所填的词语可以一部分是课文中的,一部分是自己想出来的;(3)所填的词语,全是自己自主创造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聋生人人都得到了最佳的发挥。潜能生有所得,中等生有所提高,优等生有所创造。灵活使用教材,设计开放式的练习,能给聋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若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智慧的唤醒者,作业就能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
  策略三:突破教材束缚,放飞学生心灵。
  将聋生紧紧地束缚在课本当中,让他们围着课本团团转的教学,只会让本就稍显封闭的聋生的思维更受限制,心灵也更受制约。因此,我们就应在依据教材的同时,冲破教材的束缚,引导聋生进行开放式的学习。在课堂上,我经常结合课文,拓展内容,目的是为聋生打开一扇文学的窗口,熏陶、感染他们,让语文成为聋生成长的心灵鸡汤。如:在学了《长征》后,我给学生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清平乐六盘山》,因为课本是一个例子,我希望把它引申。有时候,我会让课堂流淌音乐(班级里有两个有残余听力的聋生,我希望他们能够站在学习的最前端,这也体现了“关注个体”的教学理念)。如,《桂林山水》配上舒缓的钢琴曲,《火烧云》配上悠扬的萨克斯。有时,我会就当下的叙利亚战争、日本海啸等,引导我们的聋生来讨论、来学写随感日记。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时事政治,理解战争与和平,体会生命的脆弱,使他们学会善待生命。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课内外的语文资源,突破教学中的种种束缚,才能真正提高聋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滋养聋生的心灵。
  (二)把生活引进来。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孕育了语文,同时也为语文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必须引进生活内容。实际上,课文中的内容所反映的无非是自然或社会中的内容,学习时决不能孤立地处理课文内容,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聋生理解和感悟。
  策略一:点燃热情,再现生活。
  有的课文就是生活的再版,教师在教学时完全可以通过实物图片、录像、课件等再现生活中的自然或社会内容,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养小鸭》一课,描写的是小鸭的生活习性和养鸭的过程,而我班上多数聋生正是农村孩子,这个季节(这节公开课正是安排在4月份),许多人家里正养着小鸭呢。于是,我请班上的孩子认真观察家中的小鸭,并让其中的一个聋生用相机记录小鸭的生长情况。公开课上,我播放了选取的录像片段,顿时,我的学生兴奋地用手语告诉大家:是的,是的,小鸭就是这样吃东西的,就是这样游泳的,我看见的,我看见的……同学们自然而又亲切地交流、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经验。   策略二:走进情境,表现生活。
  聋校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内容生动形象,适宜通过引导聋生分角色朗读、想象、表演等表现课文情境。有些课文可以编排成有趣的课本剧,发挥聋生擅长表演的特点,让他们来演一演,把冰冷的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聋生面前,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感悟。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了有效地激发聋生的积极性,引导聋生主动、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先让聋生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再和孩子们一起创作表演课本剧。目的就是给聋生多思考、多交流的机会,请每一位同学都能来读、演,在玩中学、在演中学,从而收获阅读的快乐。
  策略三:超越时空,理解生活。
  有时,因为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和聋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聋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对此,教师可以组织聋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组织聋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还让聋生扮演成小记者去采访校内一些年岁较大的熟悉那段历史的老教师,这样不仅使聋生全面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陈赓与小红军的高尚品质,而且充实了聋生的生活,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
  (三)与学科连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说明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增强综合性。
  例如:语文课学了《大自然警号长鸣》、《“天鹅”嫂》,思品课学了《保护有益动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于是,我利用班队活动的时间让聋生把它们结合起来,根据绿色环保的主题,开展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学生们兴味盎然,迅速结成小组,分配任务。有的去图书馆借书,有的去上网查找资料,有的利用节假日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去调查环境污染的现象,了解人类的生存现状。通过自己的调查、分析,孩子们很吃惊,真切地为我们的生存环境感到悲哀。由此,聋生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单薄的一课一文,而是一种知识的多方位积淀和心灵的快乐成长。通过此类教学案例,我想说明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超文本的信息量,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过程中享受。
  只有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做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应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自主性,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已经编定的课本,以教材为媒介,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有意识地利用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实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我们要从开阔聋生的视野、拓宽聋生的思路做起,使聋校的阅读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乐趣,为聋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聋校的语文教学更快地走向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张宁生.聋童心理与教育.
  [2]周小兵,吴门吉,王鹏.怎样教阅读.
  [3]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共含491篇短篇小说,主题不一,人物形象各异,但无一例外地在思想、艺术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把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推向顶峰。而《聊斋》更是以塑造了各色人物、花妖狐魅而著称,其中人物出场各有不同,章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就针对《聊斋》各类人物出场方式加以透视。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人物出场    蒲松龄汲取古代志怪小说和传奇小说的艺术特点,在《聊斋志异》近500篇
摘 要: 教师口语课程是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应侧重让学生勤动口,可以通过精讲理论、勤实践,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规范示范、有针对性地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实现学生有效实践。  关键词: 教师口语课程 精讲 勤练    《教师口语》是师范院校各类专业学生学习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程,它既是一门研究应用语言学科,又是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
摘 要: 吟诵是语文教学成为一种美的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本文强调吟诵在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认为吟诵得法,有助于学生感受中国诗歌所具有的强烈的声律美,有助于学生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有助于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共鸣。  关键词: 古典诗词 语文教学 吟诵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目前,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比重日益增大,但当下的古诗词教学还存在许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几个时期华夏古乐与外族外域音乐的传播与交流的研究,分析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碰撞的结果,即强势文化吸收弱势文化,并消化据为己有;而弱势文化一方随着强势文化的传入逐渐被同化,甚至成为附庸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消亡,或是作为边缘文化默默存在。  关键词: 华夏文化 外族外域音乐 传播与交流    文化的传播,实际存在于人类所有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和衍化的过程中。华夏音乐的发生、形成就像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传统做法,从丰富蓄积、有源倾吐,开拓视野、舒展个性,巧用修辞、优化写作,精于分解、捕捉亮点,不断修改、打造精品等五个方面入手,落实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实效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转化” 实效性    对于作文教学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尝试,积累了诸多经验: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表达,如何立意,等等,都已经非常详备地教给了学生。知识
摘 要: 开展高中美术教学除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外,还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提高艺术修养。然而,现今的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解决策略进行了探究,经过实践得出,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改善高中美术教学现状。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 探究性学习 问题 解决方案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要
摘 要: 语文新课标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特别强调加强朗读,抓好语文教学的朗读训练,是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训练方式,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感受语言本身、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本文以元江县“青龙厂镇中心小学”(在校学生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尤其以彝族和傣族最多)为例,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进一步抓好语文教学
摘 要: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考察和对比了英汉语中“耳”的隐喻映射的范围、个性和各个映射背后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耳”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映射有其特殊性,这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思维及文化的差异性。  关键词: “耳” 隐喻 语料 人体隐喻化 映射范围  一、引言  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它是认知主体从人们
摘 要: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的素质应是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综合统一。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幼儿教育的专业智慧,把握教育契机,灵活处理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从而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特殊性 幼儿教师 专业素质    已有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的认知、情绪情感、社会性和习惯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
摘 要: 高校就业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就业辅导员的身份对高校“难就业”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他们就业困难的原因有职业生涯规划“空白”、就业政策“模糊”、就业期望过高、就业竞争力差等,从而提出了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难就业”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难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对策。  关键词: “难就业”大学生 就业困难原因 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