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按照“认识—实践—迁移”的程序来设计教学流程。《安塞腰鼓》这一课的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品味铿锵的语言,感受磅礴的气势,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与情感。通过仿写、迁移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等修辞方法。
[关键词]品读 迁移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63
《安塞腰鼓》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气势恢弘,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赞美了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民族艺术的魅力;通过品味铿锵的语言感悟蓬勃的生命力与激情;通过课堂小练习学习并运用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设计了以下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品读语言魅力,认识排比句式。
1.抓住“好一个安塞腰鼓”品读课文的5-8自然段。
多媒体播放课文的朗读。
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这部分内容,体会“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好”体现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出来。
思考:这些句子在语言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些排比修辞方法又有什么好处?
师总结:排比修辞手法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在本段中作者大量运用了排比,有句子内部的排比;有句与句之间的排比;还有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你能找出来吗?画出排比句并反复朗读。
3.请同学们再读5-8自然段,体会排比句的节奏、气势,突出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设计意图:文中四次写到“好一个安塞腰鼓”,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我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一个层次,小组讨论,品味语言的美,这样学生就能举一反三地感受到其他层次独特的语言风格,从而达到学语言是为了用语言的目的。】
第二板块:自悟画出排比,指导仿写排比。
1.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9-17自然段,安塞腰鼓的“好”又体现在哪里?
小组交流学习。想想排比句的特点,画出本段中的多处排比句。
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本段语言文字,读出排比句的气势,体会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2.指导仿写排比句。
文段中有一句话:“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我启发学生想象:“在当时的现场,还有什么也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以排比句的方式写下来。”学生可能会写: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大地上……”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天空上……”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地球上……”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我心上……”
3.读自己仿写的排比句,再次感受鼓声震撼的力量。
教师相机追问:一切真的都成了牛皮鼓面了吗?
师小结:其实这是它们与鼓声的共鸣。这隆隆的鼓声震撼了山崖,震撼了黄土地,震撼了观众,也震撼了我们。难怪作者会发出一声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就好在它的鼓声是那样惊天动地!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才能真正学会这种写作方法。本环节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练习了写字,还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板块:再读精美语言,迁移学习运用。
1.再读课文的5-17自然段,体会排比句的气势,感受安塞腰鼓表演时的“闹”以及扑面而来的激情。
2.拓展延伸,迁移写作(二选一) 。
片段一:“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作者多次赞美它。下面让我们也来赞美一下安塞腰鼓吧。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中心句,自由抒发内心的赞美之情。可以赞美它的场面、赞美它的鼓声,也可以赞美击鼓的后生和他们的舞姿,注意运用排比句。
片段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一个场面,如比赛、集市、演出、劳动等。
3.学生自由抒写、交流,音乐伴奏,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片段一的设计既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回顾,同时又引领学生把书本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拓展延伸,迁移写作。片段二的设计是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迁移运用,进行创造性写作,从题材和语言上都进行了迁移。】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读悟”为课堂主线,以学生的写为课堂主体,进行读写巧结合,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根植于语文活动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在这种 “读”和“写”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品读 迁移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63
《安塞腰鼓》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气势恢弘,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赞美了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民族艺术的魅力;通过品味铿锵的语言感悟蓬勃的生命力与激情;通过课堂小练习学习并运用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设计了以下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品读语言魅力,认识排比句式。
1.抓住“好一个安塞腰鼓”品读课文的5-8自然段。
多媒体播放课文的朗读。
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这部分内容,体会“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好”体现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出来。
思考:这些句子在语言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些排比修辞方法又有什么好处?
师总结:排比修辞手法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在本段中作者大量运用了排比,有句子内部的排比;有句与句之间的排比;还有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你能找出来吗?画出排比句并反复朗读。
3.请同学们再读5-8自然段,体会排比句的节奏、气势,突出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设计意图:文中四次写到“好一个安塞腰鼓”,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我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一个层次,小组讨论,品味语言的美,这样学生就能举一反三地感受到其他层次独特的语言风格,从而达到学语言是为了用语言的目的。】
第二板块:自悟画出排比,指导仿写排比。
1.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9-17自然段,安塞腰鼓的“好”又体现在哪里?
小组交流学习。想想排比句的特点,画出本段中的多处排比句。
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本段语言文字,读出排比句的气势,体会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2.指导仿写排比句。
文段中有一句话:“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我启发学生想象:“在当时的现场,还有什么也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以排比句的方式写下来。”学生可能会写: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大地上……”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天空上……”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地球上……”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我心上……”
3.读自己仿写的排比句,再次感受鼓声震撼的力量。
教师相机追问:一切真的都成了牛皮鼓面了吗?
师小结:其实这是它们与鼓声的共鸣。这隆隆的鼓声震撼了山崖,震撼了黄土地,震撼了观众,也震撼了我们。难怪作者会发出一声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就好在它的鼓声是那样惊天动地!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才能真正学会这种写作方法。本环节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练习了写字,还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板块:再读精美语言,迁移学习运用。
1.再读课文的5-17自然段,体会排比句的气势,感受安塞腰鼓表演时的“闹”以及扑面而来的激情。
2.拓展延伸,迁移写作(二选一) 。
片段一:“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作者多次赞美它。下面让我们也来赞美一下安塞腰鼓吧。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中心句,自由抒发内心的赞美之情。可以赞美它的场面、赞美它的鼓声,也可以赞美击鼓的后生和他们的舞姿,注意运用排比句。
片段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一个场面,如比赛、集市、演出、劳动等。
3.学生自由抒写、交流,音乐伴奏,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片段一的设计既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回顾,同时又引领学生把书本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拓展延伸,迁移写作。片段二的设计是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迁移运用,进行创造性写作,从题材和语言上都进行了迁移。】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读悟”为课堂主线,以学生的写为课堂主体,进行读写巧结合,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根植于语文活动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在这种 “读”和“写”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