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表明: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的需要。实践也证明了儿童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他们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而英语是小学较难的一门学科,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学生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不免会产生陌生感。要使小学英语变得形象、具体、有趣,使学生乐学,必须顺其天性,把游戏引入课堂,发挥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的神奇作用。但是,我也发现在应用游戏教学法的时候老师会不自觉的产生一些错误,而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1.游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要精心设计游戏,安排合理的真实情境。游戏在精,而不在多,游戏要有一定的意义。不要偏重了趣味性,冲淡了语言的实践性,降低了游戏的实效性。如果只为了课堂上热闹点,学生好玩点,游戏根本没有意义,教师就不必采用。如在四年级学方位一课中,我采用了“击鼓传花”的游戏,紧张、刺激,学生很喜欢,强烈要求多玩几次。但课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只关心 “花落谁手”,而忽略了应该学的内容,而且对本课重点知识:“如何表达方位”的学习毫无促进作用,一堂课后大部分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我想这个游戏是不适合本课的,我只想到这个游戏很活跃气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忽视了其实效性,通过改进我设计了找物品的活动,先让学生指挥老师走正确路线找到物品,再让他们分组指挥同伴去找,看谁又快又准找到物品,这样使学生明白正确运用句子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2.游戏的过程要有组织性
小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都有比一比的愿望,谁都惟恐落后,总希望自己一方获胜而全身心投入,所以游戏要有竞争性和激励性。游戏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可以在师生间,学生个体间,更多的在于学生各组间。而且这种以同组合作、异组竞争为形式的竞赛,更增加了每个组员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使组员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更为可能。讲清规则。游戏规则是评判游戏行为和行为结果而提出的规范和准则。游戏规则不宜复杂,而应简单易懂,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中。
曾观看过一位教师用游戏教授单词的过程这位教师要教“Left”和“Right”两个单词,所以用了“拔河”的游戏方法:请六位学生上台进行拔河比赛,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加油,学生可以自愿帮助任意一队加油,喊“Left,left”或“ Right ,right”。当时,下面的学生都离开了自己的位置,或是跳,或是喊,或是捶桌子。本来很好的一个游戏就这样无法进行下去了。因此,在教师设计游戏时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设想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以及这些突发状况的应对政策;(2)做游戏之前也必须讲清楚游戏规则和奖惩办法;(3)在游戏进行时要随时注意课堂纪律,如果发生问题应及时纠正;(4)游戏结束时可让学生自己总结游戏所得。以此可逐渐培养学生在游戏中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习惯。
3.游戏要有启发性与多样性
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注重学习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如在操练数词和加减运算句式时,我把学生分成两组,互相出题,教师仲裁打分。A组学生问:Five plus five… B组学生立即答:Five plus five is ten. 然后该生接下去问:Minus four,A组第二个学生答:Ten minus four is six.如此循环,如果讲错,改组就扣分。做这个游戏时,学生们不仅兴趣很浓,情绪高涨,而且还锻炼了每个人的思维能力。
另外,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和表演能力,我每节课用5分钟时间让一到两名学生表演一段对话或讲一个小故事,每周评最佳表演者。由于能获得成功体验,学生很珍惜这表演机会,自发去找材料学英语,连一些基础原本较差的同学都有出人意料的发挥。
教学游戏活动越丰富多彩,教师开展教学越得心应手。但是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失去玩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翻新游戏的做法,不断地设计新的游戏,以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教学效果。
4.游戏要有思想性与教育性
有这样一个教学实例:教师在教授动物类单词时,设计了“Go hunting”这样一个游戏:有几名学生扮演动物,另外几名学生扮成猎人,当猎人喊“Elephant , elephant”,并做举枪状瞄准大象,“砰”地扣动扳机时,大象如果没有及时反应就应该应声倒下。这种游戏在学生中反响很大,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很快掌握了相应所教单词。但平时我们总是教导学生应该保护动物,那学生的心中会不会有这样一种疑问:我们可以打猎吗?那怎么保护动物呢?其实英语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教育,学英语也要学做人。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净化学生的心灵,渗透心灵教育,教一定的德育、美育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平衡发展。
总之,游戏教学符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实施中,游戏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游戏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跟教师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关系。只要教师把握游戏的特点,大胆实践,积极反思,游戏教学的实效肯定能够提高,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1.游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要精心设计游戏,安排合理的真实情境。游戏在精,而不在多,游戏要有一定的意义。不要偏重了趣味性,冲淡了语言的实践性,降低了游戏的实效性。如果只为了课堂上热闹点,学生好玩点,游戏根本没有意义,教师就不必采用。如在四年级学方位一课中,我采用了“击鼓传花”的游戏,紧张、刺激,学生很喜欢,强烈要求多玩几次。但课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只关心 “花落谁手”,而忽略了应该学的内容,而且对本课重点知识:“如何表达方位”的学习毫无促进作用,一堂课后大部分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我想这个游戏是不适合本课的,我只想到这个游戏很活跃气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忽视了其实效性,通过改进我设计了找物品的活动,先让学生指挥老师走正确路线找到物品,再让他们分组指挥同伴去找,看谁又快又准找到物品,这样使学生明白正确运用句子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2.游戏的过程要有组织性
小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都有比一比的愿望,谁都惟恐落后,总希望自己一方获胜而全身心投入,所以游戏要有竞争性和激励性。游戏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可以在师生间,学生个体间,更多的在于学生各组间。而且这种以同组合作、异组竞争为形式的竞赛,更增加了每个组员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使组员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更为可能。讲清规则。游戏规则是评判游戏行为和行为结果而提出的规范和准则。游戏规则不宜复杂,而应简单易懂,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中。
曾观看过一位教师用游戏教授单词的过程这位教师要教“Left”和“Right”两个单词,所以用了“拔河”的游戏方法:请六位学生上台进行拔河比赛,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加油,学生可以自愿帮助任意一队加油,喊“Left,left”或“ Right ,right”。当时,下面的学生都离开了自己的位置,或是跳,或是喊,或是捶桌子。本来很好的一个游戏就这样无法进行下去了。因此,在教师设计游戏时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设想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以及这些突发状况的应对政策;(2)做游戏之前也必须讲清楚游戏规则和奖惩办法;(3)在游戏进行时要随时注意课堂纪律,如果发生问题应及时纠正;(4)游戏结束时可让学生自己总结游戏所得。以此可逐渐培养学生在游戏中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习惯。
3.游戏要有启发性与多样性
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注重学习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如在操练数词和加减运算句式时,我把学生分成两组,互相出题,教师仲裁打分。A组学生问:Five plus five… B组学生立即答:Five plus five is ten. 然后该生接下去问:Minus four,A组第二个学生答:Ten minus four is six.如此循环,如果讲错,改组就扣分。做这个游戏时,学生们不仅兴趣很浓,情绪高涨,而且还锻炼了每个人的思维能力。
另外,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和表演能力,我每节课用5分钟时间让一到两名学生表演一段对话或讲一个小故事,每周评最佳表演者。由于能获得成功体验,学生很珍惜这表演机会,自发去找材料学英语,连一些基础原本较差的同学都有出人意料的发挥。
教学游戏活动越丰富多彩,教师开展教学越得心应手。但是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失去玩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翻新游戏的做法,不断地设计新的游戏,以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教学效果。
4.游戏要有思想性与教育性
有这样一个教学实例:教师在教授动物类单词时,设计了“Go hunting”这样一个游戏:有几名学生扮演动物,另外几名学生扮成猎人,当猎人喊“Elephant , elephant”,并做举枪状瞄准大象,“砰”地扣动扳机时,大象如果没有及时反应就应该应声倒下。这种游戏在学生中反响很大,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很快掌握了相应所教单词。但平时我们总是教导学生应该保护动物,那学生的心中会不会有这样一种疑问:我们可以打猎吗?那怎么保护动物呢?其实英语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教育,学英语也要学做人。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净化学生的心灵,渗透心灵教育,教一定的德育、美育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平衡发展。
总之,游戏教学符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实施中,游戏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游戏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跟教师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关系。只要教师把握游戏的特点,大胆实践,积极反思,游戏教学的实效肯定能够提高,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