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文化创建的重要突破口和途径。作为华侨中学,我们一直秉承“以侨立校”、“以侨融外”的宗旨,形成了浓烈的“中侨交融”、“侨外联通”校园文化氛围。多年来,我校依托丰富多元、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海内外侨界资源,开展了多项体现“侨”校特色的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华侨文化”校本课程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做一体,关注体验与探究。
〓〓一、访谈法
〓〓通过访谈的方式,让学生或小组或个人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实地调查,或参观侨人居住地或访问归国华侨,了解自己本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格、宗教信仰等。在访谈过程中,加强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能让学生体会自己民族文化的伟大与魅力。通过这种方法学生除了能亲身获取第一手学习资料外,还能增长见识,锻炼胆量,增强学习动机。
〓〓二、实地考察法
〓〓侨宅,承载着几代华侨华人的历史与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辉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唯有一座座古宅,在见证了兴衰荣辱之后,仍旧伫立原地,向世人述说着“侨”的故事。如:我们学校每年暑假组织高一特色课程班同学实地考察开平碉楼等。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在考察中发现,广东开平市赤坎镇五堡大同里有两栋造型酷似并联着立在田野中的“父子”楼,群众称之为“父子楼”,是最具特色的碉楼。它是由旅美乡亲谭华强于1930年回国兴建的。联体楼的右楼名为“性如别墅”,是谭华强为纪念父亲谭性如养育之恩而建的;左楼名叫“六也居庐”,是建给他的妻子黄玉銮居住的。“父子楼”建成后,被誉为“赤坎江南第一楼”。 广东梅州侨乡村的围龙屋基本上都是华侨建造的,因此,不少围屋建筑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客家建筑文化的同时,还带有华侨侨居国的文化元素。
三、信息技术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学生也具有很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如:同学们围绕研究性学习题目“传统节日研究”,同学们借助互联网查找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及趣事,认识到中国人向来有“天下一家”的概念,这种古典的世界主义虽然与今天全球意识不同,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节日中尤其有这种感觉,中秋节更是如此。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华人都过中秋节。如新加坡人在中秋一个月前就有月饼、灯笼上市了。人们以月饼拜月祭祖,馈送亲朋好友,还要吃柚子,社区会开展灯笼制作比赛与观赏活动,新加坡的中秋夜祥和美丽。
〓〓四、角色扮演法
〓〓歌曲是抚慰心灵最好的方式,也是文化交流一种重要形式,抗战时期,有很多印尼华人参加了国军的抗日斗争,他们把印尼的民歌“船歌”即“星星索”带到了东亚大陆。作为印尼的文化代表,印尼民歌“星星索”就像朝鲜民歌“阿里郎”一样成为一种象征中外友好的标志性符号。此歌已选入中国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一书。这首印尼民歌是无伴奏合唱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星星索是划船时随着船桨起落节奏而发出声音。曲调缓慢、悠扬,略带哀伤。每句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表达了一种思念之情。学生通过对这首歌曲的演奏,去感受、体验当地华侨的思乡之情。
〓〓五、探究式教学法
〓〓随着互联网及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个统一的全球化系统正在逐步形成。各国之间、地区之间的各种利益错综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蝴蝶效应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通过一些有显著蝴蝶效应时事的探讨,引导同学们探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件事情的发生,对我们国家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政治、经济、文化、战略部署、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比如说越南反华事件对世界的影响:①对全球华人心态的影响 ;②对中越关系的影响; ③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④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影响;⑤中国对此作出的反应,等等。从多个层面探究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的探索能力。
〓〓六、活动教学法
〓〓作为国际教育基地,我们有条件组织同学参与国际互访活动,亲身实地考查不同国家的教育方法,学习方法,感受生活在不同地区同龄人的所思﹑所想﹑所感,相互交流和活动中体会我们传统文化的美及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差异,取长补短,真正激发起我们的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情怀。这也是侨文化的核心精髓。一所学校能够长久健康发展,成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这所学校所展现出来的人文精神,这也是我们校本课程侨文化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访谈法
〓〓通过访谈的方式,让学生或小组或个人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实地调查,或参观侨人居住地或访问归国华侨,了解自己本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格、宗教信仰等。在访谈过程中,加强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能让学生体会自己民族文化的伟大与魅力。通过这种方法学生除了能亲身获取第一手学习资料外,还能增长见识,锻炼胆量,增强学习动机。
〓〓二、实地考察法
〓〓侨宅,承载着几代华侨华人的历史与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辉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唯有一座座古宅,在见证了兴衰荣辱之后,仍旧伫立原地,向世人述说着“侨”的故事。如:我们学校每年暑假组织高一特色课程班同学实地考察开平碉楼等。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在考察中发现,广东开平市赤坎镇五堡大同里有两栋造型酷似并联着立在田野中的“父子”楼,群众称之为“父子楼”,是最具特色的碉楼。它是由旅美乡亲谭华强于1930年回国兴建的。联体楼的右楼名为“性如别墅”,是谭华强为纪念父亲谭性如养育之恩而建的;左楼名叫“六也居庐”,是建给他的妻子黄玉銮居住的。“父子楼”建成后,被誉为“赤坎江南第一楼”。 广东梅州侨乡村的围龙屋基本上都是华侨建造的,因此,不少围屋建筑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客家建筑文化的同时,还带有华侨侨居国的文化元素。
三、信息技术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学生也具有很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如:同学们围绕研究性学习题目“传统节日研究”,同学们借助互联网查找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及趣事,认识到中国人向来有“天下一家”的概念,这种古典的世界主义虽然与今天全球意识不同,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节日中尤其有这种感觉,中秋节更是如此。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华人都过中秋节。如新加坡人在中秋一个月前就有月饼、灯笼上市了。人们以月饼拜月祭祖,馈送亲朋好友,还要吃柚子,社区会开展灯笼制作比赛与观赏活动,新加坡的中秋夜祥和美丽。
〓〓四、角色扮演法
〓〓歌曲是抚慰心灵最好的方式,也是文化交流一种重要形式,抗战时期,有很多印尼华人参加了国军的抗日斗争,他们把印尼的民歌“船歌”即“星星索”带到了东亚大陆。作为印尼的文化代表,印尼民歌“星星索”就像朝鲜民歌“阿里郎”一样成为一种象征中外友好的标志性符号。此歌已选入中国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一书。这首印尼民歌是无伴奏合唱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星星索是划船时随着船桨起落节奏而发出声音。曲调缓慢、悠扬,略带哀伤。每句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表达了一种思念之情。学生通过对这首歌曲的演奏,去感受、体验当地华侨的思乡之情。
〓〓五、探究式教学法
〓〓随着互联网及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个统一的全球化系统正在逐步形成。各国之间、地区之间的各种利益错综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蝴蝶效应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通过一些有显著蝴蝶效应时事的探讨,引导同学们探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件事情的发生,对我们国家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政治、经济、文化、战略部署、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比如说越南反华事件对世界的影响:①对全球华人心态的影响 ;②对中越关系的影响; ③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④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影响;⑤中国对此作出的反应,等等。从多个层面探究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的探索能力。
〓〓六、活动教学法
〓〓作为国际教育基地,我们有条件组织同学参与国际互访活动,亲身实地考查不同国家的教育方法,学习方法,感受生活在不同地区同龄人的所思﹑所想﹑所感,相互交流和活动中体会我们传统文化的美及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差异,取长补短,真正激发起我们的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情怀。这也是侨文化的核心精髓。一所学校能够长久健康发展,成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这所学校所展现出来的人文精神,这也是我们校本课程侨文化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