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疑点和关键点,为学生释疑解难;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闪现与点燃“三种火花”——“思想火花、智慧火花、创新火花”,即不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闪现这三种火花,还要注意点燃学生这三种火花。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探索、思考与实践,供大家参考。
一、物理教学要抓住关键,为学生释释疑解难
1、疑点
笔者认为:教学中给学生留下疑问、让学生产生疑惑、产生模糊认识、干扰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或教学点,都可以称为教学疑点。据笔者研究,教学疑点有种:一种是由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自然疑点,一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时失误人为制造的疑点。勿庸讳言,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人为对学生制造疑点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在功的教学中,笔者常常看到老师以“平端一杯水水平移动,问学生人对这杯水是否做功?”为例,来强调说明物体做功的两个条件,自觉不自觉地为学生制造了疑点;再如在浮力的教学中,常见有老师以“打入水中的桩子不受水的浮力”为例,来强调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和说明如何确定浮力的大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条件,人为地对学生制造了疑点。上述二例中,前者没有明确界定这杯水是如何移动,那就存在多种可能,若从静止开始移动再到匀速移动,则人先对这杯水做了功,在这杯水匀速移动过程中,人对这杯水才不做功!后者没有具体界定桩子形状以及打入地面桩段的深度,也存在多种可能。
2、关键点
物理教学中的关键点,笔者形象地把它比喻为“解开一个活结的拉绳”。一个活结,如果没有拉对这根解开活结的拉绳,那活结顿时就成了死结,活结一但成了死结,那后果可想而知。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抓住了关键点,就找到了开锁的钥匙,就找到了“解开一个活结的拉绳”,教学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在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抓住解题的关键,要想成功解题、要让不懂的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解题”、“为什么应该这样解题”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只要抓住了关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问题才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例如在分析“打入水中的桩子是否会受到水的浮力”这个问题时,许多老师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未打入地面的桩段的形状”来阐述问题,结果肯定是吃力不讨好,不但没能阐明问题,反而给学生留下了疑点、甚至一不小心出现失误得出错误结论。
对于“打入水中的桩子是否会受到水的浮力”这个问题,应该如何抓住关键,才能深入浅出的为学生释疑解难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已的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将桩子设想为一个这样的特殊木樁:木桩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圆柱体、下半部分是圆锥体。首先设想竖直地将木桩的圆锥部分打入水底中,引导学生分析木桩是否受水的浮力,很显然这时木桩受到水的压力的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这个水对木桩的压力的合力不是水的浮力!在此基础上,再设想将木桩慢慢向上提,引导学生分析水的合力的变化情况——随着木桩的上提,水的压力的合力越来越小;只要木桩的圆锥部分足够长,总可以提到一个位置点,使水的竖直向下的合力减小到零。这个点就是一个监界点!在这个位置位置点继续向上提木桩,这时水的合力由零不断增大,但方向改为竖直向上,这就是水对木桩的浮力!
二、教师要注意闪现与点燃“三种火花”——“思想火花、智慧火花、创新火花”
1、案例呈现之一:一个经典的设问
一个经典的设问:南康市第六中学陈老师在组织学生复习九年级物理(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章——分子运动论与内能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蒸气的温度有多少度?”。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笔者的强烈共鸣——这个提问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经典的提问!
【案例简析】这个设问针对了物理教学中要抓住 “疏忽点、关键点”以及物理学中蒸发的特点(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的特点(沸点跟压强有关——压强大时沸点高、压强小时沸点低)等知识点,同时针对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来设问。这个问题的提出既闪现了陈老师的“思想火花、智慧火花、创新火花”等三种火花,也有利于通过这个问题的分析解答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火花”, 让“思想火花、智慧火花、创新火花”闪耀课堂。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这个设问的教学效果非常好——既领悟了相关知识的精髓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点燃了学生的三种火花!
2、科用不定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呈现之二】小光吃过早饭后,背着书包、骑上自行车去上学。请你联想一下,小光从家里到学校的过程中,可能观察到、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有哪些?这些现象与哪些物理知识相联系?
本题参考答案:
(1)小光听到了小明同学喊他的名字或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这是声现象,与声音的 产生、传播等声学知识相联系
(2)小光看到了天边美丽的蓝天白云,这是光现象,与光的传播等光学知识相联系
(3)小光急刹车,这是力与运动现象,与力与运动的知识相联系
(4)小光急刹车后,人往前仰,这是惯性现象,与物体的惯性等知识相联系
(5)小光骑车奔驰,这是机械运动现象,与机械运动的知识相联系
(6)小光骑车转弯,这是做曲线运动,与机械运动的知识相联系
(7)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小光感到越来越热,这是热传递现象,与热传递、内能等热学知识相联系。
一、物理教学要抓住关键,为学生释释疑解难
1、疑点
笔者认为:教学中给学生留下疑问、让学生产生疑惑、产生模糊认识、干扰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或教学点,都可以称为教学疑点。据笔者研究,教学疑点有种:一种是由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自然疑点,一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时失误人为制造的疑点。勿庸讳言,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人为对学生制造疑点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在功的教学中,笔者常常看到老师以“平端一杯水水平移动,问学生人对这杯水是否做功?”为例,来强调说明物体做功的两个条件,自觉不自觉地为学生制造了疑点;再如在浮力的教学中,常见有老师以“打入水中的桩子不受水的浮力”为例,来强调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和说明如何确定浮力的大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条件,人为地对学生制造了疑点。上述二例中,前者没有明确界定这杯水是如何移动,那就存在多种可能,若从静止开始移动再到匀速移动,则人先对这杯水做了功,在这杯水匀速移动过程中,人对这杯水才不做功!后者没有具体界定桩子形状以及打入地面桩段的深度,也存在多种可能。
2、关键点
物理教学中的关键点,笔者形象地把它比喻为“解开一个活结的拉绳”。一个活结,如果没有拉对这根解开活结的拉绳,那活结顿时就成了死结,活结一但成了死结,那后果可想而知。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抓住了关键点,就找到了开锁的钥匙,就找到了“解开一个活结的拉绳”,教学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在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抓住解题的关键,要想成功解题、要让不懂的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解题”、“为什么应该这样解题”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只要抓住了关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问题才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例如在分析“打入水中的桩子是否会受到水的浮力”这个问题时,许多老师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未打入地面的桩段的形状”来阐述问题,结果肯定是吃力不讨好,不但没能阐明问题,反而给学生留下了疑点、甚至一不小心出现失误得出错误结论。
对于“打入水中的桩子是否会受到水的浮力”这个问题,应该如何抓住关键,才能深入浅出的为学生释疑解难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已的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将桩子设想为一个这样的特殊木樁:木桩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圆柱体、下半部分是圆锥体。首先设想竖直地将木桩的圆锥部分打入水底中,引导学生分析木桩是否受水的浮力,很显然这时木桩受到水的压力的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这个水对木桩的压力的合力不是水的浮力!在此基础上,再设想将木桩慢慢向上提,引导学生分析水的合力的变化情况——随着木桩的上提,水的压力的合力越来越小;只要木桩的圆锥部分足够长,总可以提到一个位置点,使水的竖直向下的合力减小到零。这个点就是一个监界点!在这个位置位置点继续向上提木桩,这时水的合力由零不断增大,但方向改为竖直向上,这就是水对木桩的浮力!
二、教师要注意闪现与点燃“三种火花”——“思想火花、智慧火花、创新火花”
1、案例呈现之一:一个经典的设问
一个经典的设问:南康市第六中学陈老师在组织学生复习九年级物理(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章——分子运动论与内能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蒸气的温度有多少度?”。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笔者的强烈共鸣——这个提问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经典的提问!
【案例简析】这个设问针对了物理教学中要抓住 “疏忽点、关键点”以及物理学中蒸发的特点(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的特点(沸点跟压强有关——压强大时沸点高、压强小时沸点低)等知识点,同时针对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来设问。这个问题的提出既闪现了陈老师的“思想火花、智慧火花、创新火花”等三种火花,也有利于通过这个问题的分析解答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火花”, 让“思想火花、智慧火花、创新火花”闪耀课堂。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这个设问的教学效果非常好——既领悟了相关知识的精髓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点燃了学生的三种火花!
2、科用不定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呈现之二】小光吃过早饭后,背着书包、骑上自行车去上学。请你联想一下,小光从家里到学校的过程中,可能观察到、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有哪些?这些现象与哪些物理知识相联系?
本题参考答案:
(1)小光听到了小明同学喊他的名字或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这是声现象,与声音的 产生、传播等声学知识相联系
(2)小光看到了天边美丽的蓝天白云,这是光现象,与光的传播等光学知识相联系
(3)小光急刹车,这是力与运动现象,与力与运动的知识相联系
(4)小光急刹车后,人往前仰,这是惯性现象,与物体的惯性等知识相联系
(5)小光骑车奔驰,这是机械运动现象,与机械运动的知识相联系
(6)小光骑车转弯,这是做曲线运动,与机械运动的知识相联系
(7)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小光感到越来越热,这是热传递现象,与热传递、内能等热学知识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