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都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新的历史时期,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突出和明显了。尤其是少年儿童德育,作为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在提高广大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接班人的过程中,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少年儿童 德育教育 地位和作用
一、当前德育的背景及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传统的价值体系被打破。教育的环境复杂了,教育的对象复杂了,社会对德育工作的要求与期望也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而社会以及一些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估又有偏差。因此,尽管我们一直在反复强调德育领先、德育首位,实际的情况却是,德育成了一种口号。
加之家庭、学校、社会忽视了少年儿童德育教育,导致部分少年儿童学生德育教育的缺失,经常犯这样那样的毛病。自我约束力减退,产生超越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方式,如过于冲动、恣意破坏、非理智超脱、情绪波动,情感胜于理智,性心理发育过早成熟,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分辨能力有限,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之中。上进心不强,荣辱观淡薄。
这些情况,违背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如果任由这些消极思想泛滥,势必影响少年儿童发展,影响教育质量和德育建设。因此,必须对少年儿童进行德育教育。
二、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有人说,现在社会复杂,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不好做,这完全是一种借口,更是对少年儿童问题的消极反应。想想当年抗战时期,那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寇侵略犯我中华,顽固派亲日卖国,社会情况更为复杂,但那时抗日圣地延安的人民的思想是多么纯洁、高尚、无私!这说明了德育工作既有必要,也很重要。做了,就有成效,就会进步发展;不做,就会荒废,就会倒退不前。
德育的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是社会各方互动的结果。在现阶段,家庭是德育教育第一道水龙头,必须拧紧。德育教育的实践表明,学校为家长提供学生的思想,对学生实行集中住宿、统一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不良对孩子的不利影响,弥补了家庭对孩子监护的缺陷,帮助家长解决了家庭教育中的难题。学校为家庭教育困难的家长提供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指导,取得了积极效果。
许多老师在分析有些学生成为问题学生时,都认为,主要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人格异常,突出表现为自我认知偏低、自我体验消极,缺乏成功欲。他们曾是生活、学习、思想上的“失败者”。因为失败,他们受到了太多不公正的待遇。过去在我们的教育中,总是把“问题学生”定位为道德有问题。事实上,“问题学生”的问题首先不一定是道德问题,而是对他们对学校、对家庭、对人际交往、对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适应,是心理和行为问题。转变问题学生重在他们心理和行为的矫正,让他们能静下心来坐在教室里学习,这是最基础的工作。
三、如何搞好少年儿童德育教育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抓住了少年儿童工作,就是让我们的希望往成功的道理上推进了一大步。做好少年儿童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德育观念
变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为教育的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与人的发展作为我们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数育。按照学生品德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面向社会、贴近生活,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有利资源,克服脱离实际的说教与灌输,提高德育的真实往与可信度。变单渠道教育为多渠道教育,努力营造学校德育氛围,加强家校教育一体化,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育网络。
2、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育工作者队伍
各级领导应始终将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作为保障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与作用的核心工程。一方面要努力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德育工作者自身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育影响力。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政策导向,体现德育工作者自身价值,激发德育工作者的成就动机,培养起德育工作者的自信力。想办法拓宽德育工作者的视野,使德育工作者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学习新方法,更新教育理论,知识结构。使广大德育工作者既有高瞻远瞩的宏观意识,又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实于精神、实效意识。
3、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估机制
当前,影响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最大障碍莫过于教育的评估机制。在德育的评估当中,问题也相当突出。最主要的问题是以量化了的任务检查取代德育的目标考核,检查的内容面广量大,要求高而全,因此,导致了德育工作者忙于应付检查,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搞成不少形式主义的东西。在我们的工作中发现,有些学校为了应付检查,不惜教学生文过饰非,弄虚作假,严重削弱德育的可信度,这种考核模式一方面严重脱离教育实际,另一方面,严重抑制了学校的自主性,使广大德育工作者疲于应付,疏于创造。
4、加强少年儿童传统文化教育
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切实可行的,也是现实的需要。国外都出现了孔子热、老子热、孙子热,我们自己的好东西都不继承还能去学习别人,发展自己吗?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会通”精神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博采众长、兼容会通,不能光学习外国的东西,否则会消化不良,我们自己东西更不能丢,开好自己的胃口。例如,今天仍然要讲俭朴,不论经济怎样发展,每个人都应当树立俭省节约的作风,不能形成奢侈浪费的社会风气,这在任何
我们选择怎样的教育,就是在选择怎样的未来——少年儿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手里掌握着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明日中国的辉煌,盡心尽力,教育好今日的少年儿童。
【关键词】少年儿童 德育教育 地位和作用
一、当前德育的背景及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传统的价值体系被打破。教育的环境复杂了,教育的对象复杂了,社会对德育工作的要求与期望也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而社会以及一些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估又有偏差。因此,尽管我们一直在反复强调德育领先、德育首位,实际的情况却是,德育成了一种口号。
加之家庭、学校、社会忽视了少年儿童德育教育,导致部分少年儿童学生德育教育的缺失,经常犯这样那样的毛病。自我约束力减退,产生超越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方式,如过于冲动、恣意破坏、非理智超脱、情绪波动,情感胜于理智,性心理发育过早成熟,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分辨能力有限,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之中。上进心不强,荣辱观淡薄。
这些情况,违背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如果任由这些消极思想泛滥,势必影响少年儿童发展,影响教育质量和德育建设。因此,必须对少年儿童进行德育教育。
二、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有人说,现在社会复杂,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不好做,这完全是一种借口,更是对少年儿童问题的消极反应。想想当年抗战时期,那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寇侵略犯我中华,顽固派亲日卖国,社会情况更为复杂,但那时抗日圣地延安的人民的思想是多么纯洁、高尚、无私!这说明了德育工作既有必要,也很重要。做了,就有成效,就会进步发展;不做,就会荒废,就会倒退不前。
德育的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是社会各方互动的结果。在现阶段,家庭是德育教育第一道水龙头,必须拧紧。德育教育的实践表明,学校为家长提供学生的思想,对学生实行集中住宿、统一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不良对孩子的不利影响,弥补了家庭对孩子监护的缺陷,帮助家长解决了家庭教育中的难题。学校为家庭教育困难的家长提供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指导,取得了积极效果。
许多老师在分析有些学生成为问题学生时,都认为,主要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人格异常,突出表现为自我认知偏低、自我体验消极,缺乏成功欲。他们曾是生活、学习、思想上的“失败者”。因为失败,他们受到了太多不公正的待遇。过去在我们的教育中,总是把“问题学生”定位为道德有问题。事实上,“问题学生”的问题首先不一定是道德问题,而是对他们对学校、对家庭、对人际交往、对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适应,是心理和行为问题。转变问题学生重在他们心理和行为的矫正,让他们能静下心来坐在教室里学习,这是最基础的工作。
三、如何搞好少年儿童德育教育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抓住了少年儿童工作,就是让我们的希望往成功的道理上推进了一大步。做好少年儿童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德育观念
变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为教育的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与人的发展作为我们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数育。按照学生品德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面向社会、贴近生活,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有利资源,克服脱离实际的说教与灌输,提高德育的真实往与可信度。变单渠道教育为多渠道教育,努力营造学校德育氛围,加强家校教育一体化,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育网络。
2、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育工作者队伍
各级领导应始终将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作为保障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与作用的核心工程。一方面要努力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德育工作者自身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育影响力。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政策导向,体现德育工作者自身价值,激发德育工作者的成就动机,培养起德育工作者的自信力。想办法拓宽德育工作者的视野,使德育工作者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学习新方法,更新教育理论,知识结构。使广大德育工作者既有高瞻远瞩的宏观意识,又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实于精神、实效意识。
3、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估机制
当前,影响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最大障碍莫过于教育的评估机制。在德育的评估当中,问题也相当突出。最主要的问题是以量化了的任务检查取代德育的目标考核,检查的内容面广量大,要求高而全,因此,导致了德育工作者忙于应付检查,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搞成不少形式主义的东西。在我们的工作中发现,有些学校为了应付检查,不惜教学生文过饰非,弄虚作假,严重削弱德育的可信度,这种考核模式一方面严重脱离教育实际,另一方面,严重抑制了学校的自主性,使广大德育工作者疲于应付,疏于创造。
4、加强少年儿童传统文化教育
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切实可行的,也是现实的需要。国外都出现了孔子热、老子热、孙子热,我们自己的好东西都不继承还能去学习别人,发展自己吗?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会通”精神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博采众长、兼容会通,不能光学习外国的东西,否则会消化不良,我们自己东西更不能丢,开好自己的胃口。例如,今天仍然要讲俭朴,不论经济怎样发展,每个人都应当树立俭省节约的作风,不能形成奢侈浪费的社会风气,这在任何
我们选择怎样的教育,就是在选择怎样的未来——少年儿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手里掌握着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明日中国的辉煌,盡心尽力,教育好今日的少年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