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新时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你的数学,觉得数学简单易学,我们就要让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在数学课堂中发挥作用,使课堂教学更为简单,易懂。
【关键词】生活化;简单;数学
数学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实用的科学,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积累。数学是学生最容易发生兴趣,也是最头疼的学科。长期以来,数学留在很多学生心里的强烈印象,就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远离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初中生学习数学是脱离于生活的一种纯符号的逻辑演绎,学生怕学,甚至厌学。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怕学数学,认为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而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的大潮,被传统教材培养长大,已经非常习惯了传统教材的我,一度也很迷茫,如何才能让数学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初探。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到我们学校来就读的都是就近入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从小学习时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学习时没有得到来自家长的较严格督促和指导,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基本得不到有效帮助,在面对挫折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鼓励。而且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是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有时我们把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割裂开来,鲜活的数学异化成了纯粹的符号系统,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抽象的世界。这也是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的一大原因。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想从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众所周知,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股票、利息、保险、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于是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去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设更多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主要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景
例如我在教数学代数式是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测量自己未来身高,首先我先问我的学生想知道自己的未来身高吗?他们听后一起说:“想”。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公式,了两个公式,男孩成人身高:(X+Y)/2×1.08, 女孩成人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都怀着浓厚的兴趣,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有个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五!”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能举很多,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知识,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来源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如在教学了“折扣”这一内容后,出示了这样一题:“某书店为了推销《数学词典》,打出了这样的广告:《数学词典》每本10元,购买200元以上(含200元)的给予九折优惠,购买500元以上(含500元)的给予八折优惠,假如我们班上42每人均要购买1本,你能不能设计一种最好的购买方案,使每人出最少的钱并购买到《数学词典》。”这样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都能很快设计出以下的几种方案:方案一:每人都买,各人付各人的钱,全班共要付钱:10×42=420(元);方案二:全班合起来买,总价超过200元,应按九折付钱,10×42×90%=378(元);方案三:想办法和其它班合起来买,使总价超过500元,这样可得本班应付:10×42×80%=336(元)。学生通过将这三种方案相比较,显然可以知道是第三种方案最好。这样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于质疑,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拓展实践思路,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感受创造过程中的无限乐趣,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3以“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起到了沟通实际问题与其数学含义的桥梁及思维杠杆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努力把数学知识置于实际情景中去,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问题,寻找每个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形,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学生从生活中学到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于现实中去,这样就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数学知识内化。由于实际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只有让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后,才能得真正地巩固好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利息”后,让学生们到银行去调查存款和贷款的有关利率,让学生在父母陪同下到银行去存款或取到期的款。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就可以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明白存款既能赚到利息又支援了国家的各种建设,银行的利润主要是来自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差。这种拓展活动使学生深深的体会到在社会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各种问题。这样做,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又从课外拓展中进一步了解了社会。
4作业布置生活化
作业是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载体,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我在布置作业时,特别是阶段性作业时,就有意识的让作业生活化。如在教学完《统计》后,要求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最爱吃的水果和最喜欢的早餐,并设计一份“一周营养早餐方案”等。我县近几年中考命题中也有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思想。通过合理的数学生活化作业,能使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处处蕴藏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是生活的一份子,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生活离开了数学,那将是一个空洞虚无的世界。通过一年的生活化教学尝试让学生体验性学习,我觉得我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了不少的进步。而我在数学教学中,将坚持走生活化道路。将数学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新课标对教师的新要求,只有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将生活材料数学化,用生活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教学,指导学生用生活的方式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意识,真正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参考文献
[1]吴维宁.《新时期数学改革的探索》学科教育.2008.
[2]周小川.《新课程新视野》成都出版社2006
【关键词】生活化;简单;数学
数学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实用的科学,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积累。数学是学生最容易发生兴趣,也是最头疼的学科。长期以来,数学留在很多学生心里的强烈印象,就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远离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初中生学习数学是脱离于生活的一种纯符号的逻辑演绎,学生怕学,甚至厌学。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怕学数学,认为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而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的大潮,被传统教材培养长大,已经非常习惯了传统教材的我,一度也很迷茫,如何才能让数学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初探。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到我们学校来就读的都是就近入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从小学习时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学习时没有得到来自家长的较严格督促和指导,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基本得不到有效帮助,在面对挫折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鼓励。而且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是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有时我们把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割裂开来,鲜活的数学异化成了纯粹的符号系统,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抽象的世界。这也是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的一大原因。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想从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众所周知,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股票、利息、保险、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于是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去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设更多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主要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景
例如我在教数学代数式是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测量自己未来身高,首先我先问我的学生想知道自己的未来身高吗?他们听后一起说:“想”。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公式,了两个公式,男孩成人身高:(X+Y)/2×1.08, 女孩成人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都怀着浓厚的兴趣,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有个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五!”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能举很多,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知识,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来源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如在教学了“折扣”这一内容后,出示了这样一题:“某书店为了推销《数学词典》,打出了这样的广告:《数学词典》每本10元,购买200元以上(含200元)的给予九折优惠,购买500元以上(含500元)的给予八折优惠,假如我们班上42每人均要购买1本,你能不能设计一种最好的购买方案,使每人出最少的钱并购买到《数学词典》。”这样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都能很快设计出以下的几种方案:方案一:每人都买,各人付各人的钱,全班共要付钱:10×42=420(元);方案二:全班合起来买,总价超过200元,应按九折付钱,10×42×90%=378(元);方案三:想办法和其它班合起来买,使总价超过500元,这样可得本班应付:10×42×80%=336(元)。学生通过将这三种方案相比较,显然可以知道是第三种方案最好。这样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于质疑,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拓展实践思路,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感受创造过程中的无限乐趣,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3以“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起到了沟通实际问题与其数学含义的桥梁及思维杠杆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努力把数学知识置于实际情景中去,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问题,寻找每个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形,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学生从生活中学到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于现实中去,这样就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数学知识内化。由于实际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只有让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后,才能得真正地巩固好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利息”后,让学生们到银行去调查存款和贷款的有关利率,让学生在父母陪同下到银行去存款或取到期的款。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就可以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明白存款既能赚到利息又支援了国家的各种建设,银行的利润主要是来自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差。这种拓展活动使学生深深的体会到在社会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各种问题。这样做,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又从课外拓展中进一步了解了社会。
4作业布置生活化
作业是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载体,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我在布置作业时,特别是阶段性作业时,就有意识的让作业生活化。如在教学完《统计》后,要求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最爱吃的水果和最喜欢的早餐,并设计一份“一周营养早餐方案”等。我县近几年中考命题中也有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思想。通过合理的数学生活化作业,能使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处处蕴藏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是生活的一份子,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生活离开了数学,那将是一个空洞虚无的世界。通过一年的生活化教学尝试让学生体验性学习,我觉得我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了不少的进步。而我在数学教学中,将坚持走生活化道路。将数学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新课标对教师的新要求,只有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将生活材料数学化,用生活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教学,指导学生用生活的方式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意识,真正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参考文献
[1]吴维宁.《新时期数学改革的探索》学科教育.2008.
[2]周小川.《新课程新视野》成都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