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强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不能忽视背诵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背诵,学生能够熟悉、积累丰富的词汇,在平时讲话和作文时,就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并能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
【关键词】背诵;语言材料;记忆力;积累消化;输出运用;分布记忆 ;再现画面;结构层次;录音协助
背诵是一种记忆性活动,学生通过背诵,不仅对课文熟记、复习巩固,储备了知识,也发展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背诵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关键,也是学生掌握、积累、运用知识的一大法宝。 学生只有输入大量的信息、积累大量的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经过反复的消化才能谈得上输出和运用。经常背诵一些优美的片段,优美的句子,能够为思维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提供作文范例,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背诵中我发现,那些不能在规定时间类内背诵指定课文或片段的学生,往往基础较差。他们中有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有的识字不过关,有的朗读能力差,读课文不流利,要达到背诵当然不容易。还有的学生主观努力不够,没有掌握有效的背诵方法,靠机械的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收获甚微。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背诵上的困难,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背诵的。
1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很难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对背诵能力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耐心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去达到目的。比如:同一篇课文,要求基础好的学生一个早自习背熟,对基础差的学生,可在时间上给予放宽,分多次完成。这样激发出学生背诵的兴趣。
2重视早读指导
早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早读。因为学生具有流畅朗读的能力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为此,我常告诉学生“一日之计在于晨”,要珍惜这大好时光。每天早读我与学生一起读书,发现学生不认真,囫囵吞枣,就指导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帮助他们达到北宋的目的。同时要求他们读书是要心到、眼到、口到,要集中注意力。读书发音要清楚响亮,而且要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不同的声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把优秀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切的表达出来,从而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指导时常采用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等多种方式,极大的挖掘出学生的朗读潜能。
3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背诵是有章可循的。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常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
⑴分步记忆。第一步是抓住文章的思想,用脑默记;第二步是闭目回忆,实在回忆不起来时,就“偷看”一下;第三步是迅速复诵,多次诵读,多读成诵。方法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的。读是能达到背诵的前提,只有读通、读懂、读顺,才能很快成诵。当然,度不仅是学生读,教师也要读。早读时我与学生一起大声读书,讲课文时我常范读 、范背,与学生同读、同背。这样做,既可以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激发他们读书、背书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⑵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背诵。文章表面上看去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其实是有章可循的,若是掌握了它的层次,背起来就容易多了。“会背书着背结构”,因此在背书之前,我先让学生理清结构、层次、句子,然后由句到层到段,逐层逐段的背诵,直到全篇。如《弈喻》这篇课文较长,共有三大段组成,刚开始学生望而生畏,后来我给学生理清了层次,全文分记叙和议论两部分。第一段是记叙,记叙观弈眼高手低的事实,第二、三段是议论。第2段阐述事理方面的问题,第3段用下棋的输赢和事理上的是非作比较。第一段又可分为三层:观弈—对局—再观弈。分清了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背起来就容易多了。有时,很小的层次还可以在做提示,“刚开始下棋—数子—局将半—竟局”。这样学生就不感到难记了。再如《为学》这篇课文,首先要注意理清思路,划分层次找出联系。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大段,提出全文的观点:人求学确实有难易之别,但只要努力去学,就能変难为易;二是要理清由一般事物到具体事物的推理过程;三是要抓住对照的写作特点。第二到第六自然段为第二大段,是用“僧之南海”的事例证明上述观点,第二自然段头一句是第一层,交待地点、人物;第六自然段是第三层,交待结果;中间贫富两僧的对话是第二层。最后一自然段是第三大段,总结全文,勉励晚辈应向贫僧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前一句承上文而引出后一句;后一句顺着上文而来反问点明题旨,经过这样梳理一番,在反复读几次,就很容易背诵了。
⑶通过脑中再现文章的画面背诵。不少文章让人读了之后,总会在脑中出现一幅画面。如朱自清的《春》再现了五幅画面,有“春草图”、“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背诵课文时脑中要像当放影一样再现画面内容,这样背的时候词句就会从“画面”留下来。又如在学习陶渊明《桃花源记》时,根据文意: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图景。源外桃林景色绮丽,鸡犬相闻;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如一幅和平安静的景色。通过画意记忆背诵,还训练了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了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
⑷通过理解文章的句式特点背诵。不少文章的段落在句子上比较有规律。如《木兰诗》三自然段,它有一个排比句式和两个对比句式组成。排比句式写木兰征前所做的准备,两个对比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思念亲人。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第三第四两段句式基本相同。两段的前一部分都是写景,用的都是四字句,后一部分都是写心情,用的都是”登斯楼也,则有……”的句式。利用它们在句式上的特点,读懂文章的意思,背诵起来就方便了。
⑸通过录音协助背诵。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录,要比单用视觉或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根据这一理论,再练习背诵时,可适当播放课文录音,是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录音。我在使用录音协助背诵方面,有采用了两个方法。一是课堂上教师放录音,让学生随着录音一起背,这样既达到了背诵的目的,又可强化学生的语速和语感。二是学生自己在家朗读课文,把音录下来,然后利用零碎时间多边播放,加深课文在脑海中的印象,最后再边想边背。利用这种方法往往会收到很好的背诵效果。
⑹遵循写作顺序背诵。文章的写作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按照写作的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背诵途径。如《曹刿论战》,全文围绕“论战”抓住了三点,即未战论政治,方战养士气,既占察敌情,这样就很自然的形成三个段落。第一段(战前)写曹刿为抗齐而求见鲁庄公,论战前的政治准备;第二段(战时)写鲁军在曹刿指挥下战胜齐军的经过,第三段(战后)写曹刿论鲁国战胜齐国的原因。按照这样的顺序就容易记忆背诵了。再如《核舟记》的写作是按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学生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再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段落的背诵思路。这类文章还有很多,如《小石潭记》、《出师表》等。
⑺“自动接背”法。此种方法一般在早读时,以师生配合进行,教师背一句,学生接背下一句,可以按课文顺序进行,也可以跳跃式进行。可以集体接背,也可以部分或单个接背,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效果很好。
⑻教师调控巩固效果。为了使背诵的课文长期不忘,我就采用此法,即早读时重背昨天课堂上背过的内容,这是第一次反复。第二次复背是在每个单元课程结束后。第三次反复时再重复背诵一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复,主要是结合期中、期末的复习进行。通过五次反复,巩固了学生背诵记忆的效果。
总之,指导学生背诵的方式灵活多样,要动脑筋、想办法调动学生朗读背诵的积极性,把语文基本功训练落在实处,重视朗读,指导背诵,积累好名篇佳句,丰富学生语言文字积累,这样就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公《语文教学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4版
[2]王雅萍《现代语文教学技艺导论》作家出版社2001年5月版
[3]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关键词】背诵;语言材料;记忆力;积累消化;输出运用;分布记忆 ;再现画面;结构层次;录音协助
背诵是一种记忆性活动,学生通过背诵,不仅对课文熟记、复习巩固,储备了知识,也发展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背诵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关键,也是学生掌握、积累、运用知识的一大法宝。 学生只有输入大量的信息、积累大量的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经过反复的消化才能谈得上输出和运用。经常背诵一些优美的片段,优美的句子,能够为思维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提供作文范例,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背诵中我发现,那些不能在规定时间类内背诵指定课文或片段的学生,往往基础较差。他们中有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有的识字不过关,有的朗读能力差,读课文不流利,要达到背诵当然不容易。还有的学生主观努力不够,没有掌握有效的背诵方法,靠机械的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收获甚微。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背诵上的困难,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背诵的。
1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很难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对背诵能力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耐心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去达到目的。比如:同一篇课文,要求基础好的学生一个早自习背熟,对基础差的学生,可在时间上给予放宽,分多次完成。这样激发出学生背诵的兴趣。
2重视早读指导
早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早读。因为学生具有流畅朗读的能力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为此,我常告诉学生“一日之计在于晨”,要珍惜这大好时光。每天早读我与学生一起读书,发现学生不认真,囫囵吞枣,就指导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帮助他们达到北宋的目的。同时要求他们读书是要心到、眼到、口到,要集中注意力。读书发音要清楚响亮,而且要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不同的声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把优秀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切的表达出来,从而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指导时常采用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等多种方式,极大的挖掘出学生的朗读潜能。
3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背诵是有章可循的。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常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
⑴分步记忆。第一步是抓住文章的思想,用脑默记;第二步是闭目回忆,实在回忆不起来时,就“偷看”一下;第三步是迅速复诵,多次诵读,多读成诵。方法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的。读是能达到背诵的前提,只有读通、读懂、读顺,才能很快成诵。当然,度不仅是学生读,教师也要读。早读时我与学生一起大声读书,讲课文时我常范读 、范背,与学生同读、同背。这样做,既可以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激发他们读书、背书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⑵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背诵。文章表面上看去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其实是有章可循的,若是掌握了它的层次,背起来就容易多了。“会背书着背结构”,因此在背书之前,我先让学生理清结构、层次、句子,然后由句到层到段,逐层逐段的背诵,直到全篇。如《弈喻》这篇课文较长,共有三大段组成,刚开始学生望而生畏,后来我给学生理清了层次,全文分记叙和议论两部分。第一段是记叙,记叙观弈眼高手低的事实,第二、三段是议论。第2段阐述事理方面的问题,第3段用下棋的输赢和事理上的是非作比较。第一段又可分为三层:观弈—对局—再观弈。分清了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背起来就容易多了。有时,很小的层次还可以在做提示,“刚开始下棋—数子—局将半—竟局”。这样学生就不感到难记了。再如《为学》这篇课文,首先要注意理清思路,划分层次找出联系。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大段,提出全文的观点:人求学确实有难易之别,但只要努力去学,就能変难为易;二是要理清由一般事物到具体事物的推理过程;三是要抓住对照的写作特点。第二到第六自然段为第二大段,是用“僧之南海”的事例证明上述观点,第二自然段头一句是第一层,交待地点、人物;第六自然段是第三层,交待结果;中间贫富两僧的对话是第二层。最后一自然段是第三大段,总结全文,勉励晚辈应向贫僧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前一句承上文而引出后一句;后一句顺着上文而来反问点明题旨,经过这样梳理一番,在反复读几次,就很容易背诵了。
⑶通过脑中再现文章的画面背诵。不少文章让人读了之后,总会在脑中出现一幅画面。如朱自清的《春》再现了五幅画面,有“春草图”、“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背诵课文时脑中要像当放影一样再现画面内容,这样背的时候词句就会从“画面”留下来。又如在学习陶渊明《桃花源记》时,根据文意: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图景。源外桃林景色绮丽,鸡犬相闻;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如一幅和平安静的景色。通过画意记忆背诵,还训练了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了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
⑷通过理解文章的句式特点背诵。不少文章的段落在句子上比较有规律。如《木兰诗》三自然段,它有一个排比句式和两个对比句式组成。排比句式写木兰征前所做的准备,两个对比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思念亲人。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第三第四两段句式基本相同。两段的前一部分都是写景,用的都是四字句,后一部分都是写心情,用的都是”登斯楼也,则有……”的句式。利用它们在句式上的特点,读懂文章的意思,背诵起来就方便了。
⑸通过录音协助背诵。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录,要比单用视觉或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根据这一理论,再练习背诵时,可适当播放课文录音,是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录音。我在使用录音协助背诵方面,有采用了两个方法。一是课堂上教师放录音,让学生随着录音一起背,这样既达到了背诵的目的,又可强化学生的语速和语感。二是学生自己在家朗读课文,把音录下来,然后利用零碎时间多边播放,加深课文在脑海中的印象,最后再边想边背。利用这种方法往往会收到很好的背诵效果。
⑹遵循写作顺序背诵。文章的写作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按照写作的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背诵途径。如《曹刿论战》,全文围绕“论战”抓住了三点,即未战论政治,方战养士气,既占察敌情,这样就很自然的形成三个段落。第一段(战前)写曹刿为抗齐而求见鲁庄公,论战前的政治准备;第二段(战时)写鲁军在曹刿指挥下战胜齐军的经过,第三段(战后)写曹刿论鲁国战胜齐国的原因。按照这样的顺序就容易记忆背诵了。再如《核舟记》的写作是按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学生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再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段落的背诵思路。这类文章还有很多,如《小石潭记》、《出师表》等。
⑺“自动接背”法。此种方法一般在早读时,以师生配合进行,教师背一句,学生接背下一句,可以按课文顺序进行,也可以跳跃式进行。可以集体接背,也可以部分或单个接背,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效果很好。
⑻教师调控巩固效果。为了使背诵的课文长期不忘,我就采用此法,即早读时重背昨天课堂上背过的内容,这是第一次反复。第二次复背是在每个单元课程结束后。第三次反复时再重复背诵一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复,主要是结合期中、期末的复习进行。通过五次反复,巩固了学生背诵记忆的效果。
总之,指导学生背诵的方式灵活多样,要动脑筋、想办法调动学生朗读背诵的积极性,把语文基本功训练落在实处,重视朗读,指导背诵,积累好名篇佳句,丰富学生语言文字积累,这样就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公《语文教学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4版
[2]王雅萍《现代语文教学技艺导论》作家出版社2001年5月版
[3]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