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德国巴符州将在2018-2019学年新增41所全日制学校,其中有31所小学和5所特殊教育学校。届时,该州全日制学校总数将达到470所。 在建设全日制学校的过程中,巴符州将不仅增加学校数量,还会更加重视课程质量。2018年6月18日,該州将举办全州全日制学校发展大会,邀请涉及全日制学校建设的500名各界代表参会。届时,州教育部门将发布改进版的全日制培养方案,如质量标准、去行政化的建议和师资培训计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巴符州将在2018-2019学年新增41所全日制学校,其中有31所小学和5所特殊教育学校。届时,该州全日制学校总数将达到470所。
在建设全日制学校的过程中,巴符州将不仅增加学校数量,还会更加重视课程质量。2018年6月18日,該州将举办全州全日制学校发展大会,邀请涉及全日制学校建设的500名各界代表参会。届时,州教育部门将发布改进版的全日制培养方案,如质量标准、去行政化的建议和师资培训计划等。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教育组修春民供稿)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将200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从赋分、所考知识点、试题难度、解题方法等方面进行逐一评析,并对2008年江苏语文命题趋向进行全面分析,希望给广大师生的复习提供指导。 【关键词】江苏高考试卷;述评;命题;思考 一、2007年江苏高考语文卷评述 综观200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它总体上很好地体现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要求。注重基础与能力的考查
[摘要]在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现之间,褒此贬彼抑或褒彼贬此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可传统、可现代、还可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三种做法因文制宜却殊途同归,都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存在,都应努力获得学生语文能力的现实发展。 [关键词]教学观 传统 现代 预设 开放 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人选首都师范大学霍秀全先生主编的由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一书。在我们宁夏课改实验区,这本书被作
【摘 要】《荆轲刺秦王》中,司马迁热情讴歌了一种弱者的胜利。荆轲慷慨刺杀秦王,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道德和人格魅力,刺秦失败的悲歌,昭示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美学。 【关键词】司马迁 《荆轲刺秦王》 人格魅力 悲剧美学 读《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感觉自始至终弥漫着一种隐忍的压抑,又感觉自始至终被某种东西激荡着。再三品读,终于发现全文从叙写荆轲受人侮辱开始,到田光、樊於期先后为了
[摘要]中国古代历史名将李广的悲剧命运,一直是文史学界关注的话题。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归结为统治者的偏见、排挤。本文从李广自身的素质、修养存在的缺陷入手,分析论述了李广悲剧结局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李广 悲剧 命运 在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李广无疑是一个充满浓厚悲剧色彩的人物,他给后人留下了“李广难封”的浩叹。一代名将为什么难以封侯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把根本的原因归结为封建统治者的偏
【摘要】充分利用课本扉页上的插图,既可以加深我们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又可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陶治他们的情操。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把握内容。 【关键词】语文课本;插图欣赏 新课程改革推进了教育教学的重大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教材多版本的出现使我们教学有了选择的余地,但综观不同版本的新教材虽不乏新奇、新颖之处,但我还是常常回忆起本次课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沈从文在《边城》里描写的湘西世界,剖析沈从文的写作动机,揭示出小说《边城》强烈的象征意义。笔者围绕小说《边城》所描写的环境、人物以及文字后面的隐喻,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深刻分析了小说《边城》的文化意义,即小说《边城》充满的幻灭感,不仅是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无可挽回的必然衰落,而且象征了沈从文追求重塑民族形象、重铸民族精神梦想的破灭;小说《边城》以一个田园牧歌神话的诗意终结,
【摘 要】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体现出其对语文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本文总结了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方法,供师生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信心 兴趣 教学方法 写作的能力是学生自由运用语言的水平体现,在中考中,写作占据着很大的分值,如若在写作上失分严重,那么可想而知,会拉下整个语文试卷的卷面分。然而,一部分的学生对写作产生了畏惧感,不知如何下笔。其实,将作文写好,并不是那么困难,接下
[摘要]在文言散文教学中,通过“读品评”,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读”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品”有利于学生情感的积极体验:“评”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文言散文 读 品 评 王荣生先生认为:“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是的,“教什么”要比“怎么教”重要。但是老师选择怎样的教
【摘 要】本文以《氓》、《孔雀东南飞》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分析和探讨了三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异同及悲剧命运,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寻其悲剧产生的根源,从而剖析了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女性形象 悲剧命运 生存状态 《氓》、《孔雀东南飞》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三篇作品,分别是中国古代诗歌和小说的经典名篇,其中都塑造了光辉的女性人物形象,具有其深刻的现实性。 一、三位女性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古典诗词教学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在许多学生看来,诗歌的内涵高不可攀,如冰川雪峰一般难以亲近;在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看来,诵读诗词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做几道题来得实在。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再也难以看到那摇头晃脑的身影,难以听到那琅琅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题海和刷刷的做题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那如痴如醉的读书神情——“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