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考查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亮点。
纵观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考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理解感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概括景物特点,展开联想想象描述名句中的画面;三、赏析诗词句子的表达技巧及效果。我认为把握住作者寄托于诗词的情感,是其中最重要的。这是因为“诗言志”,只有准确感受作者在诗词中的情感,才能从更高层面品味、鉴赏诗词,那么,学生该如何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呢?
一、关注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或明或暗地提示内容和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就抓住了“诗眼”,往往可以推测出诗歌的题材类别和情感基调。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中的“送”可以看出是送别诗,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安慰,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或用以抒发依依不舍之情,或用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或用以坦陈心志。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怀古”表明这类诗是怀古诗,或用以悲叹怀才不遇;或用以感慨昔盛今衰;或用以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又如王维的《相思》、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咏物诗,这类诗是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品质或对生活的思考……
从题目中抓住关键词,感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初步把握住作者寄寓诗词中的情感基调,有助于正确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有一点需要注意,词牌名或曲牌名往往与作者的情感无关,如“忆江南”“醉花阴”等词牌名就是这样。
二、把握作者
“知人论世”是鉴赏诗词思想感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我们可以从作者的生平、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者的旨趣和作品的情感倾向。读到陶渊明的诗歌就想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淡泊名利的精神,于是可以把握他的诗歌风格基本是淡而远的;读到杜甫的诗,就应该想到他曾经历唐的全盛期以及安史之乱,感受他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读到李白的诗,就能体悟到诗仙体现在诗中的清新飘逸,丰富想象,蔑视权贵,追求自由;读到王维的诗,就应该想到他喜好山水丹青,修学释道的特点,所以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宁静,风格含蓄生动,清新明快淡远,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佛”等美誉。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豁达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
有时,作者并不熟悉,就要关注注释,例如:南宋刘克庄的《卜算子·海棠风雨所损》“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作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途坎坷。这首诗的情感,我们可以从注释中了解到刘克庄不为朝廷重用并且多次被贬官。因此,他说“天公不惜花”表层含义是写对风雨摧残花朵的不满,深层含义是在表达他怀才不遇,不能得到重用的凄楚和愁苦,表达了他对当权者淹没、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由此可见,对诗人生平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的了解,往往能使读者体味其诗作的味外之味,探知渗透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三、品味意象
我们鉴赏古诗词就是要通过阅读作品,进而把握作品中的文学形象,这个形象在诗词中一般叫作意象,它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寄寓作者主观之情的客观物象。因此,意象是寄托着诗词人特定情感的“载体”,反复揣摩意象,能获得打开诗人情感大门的钥匙。古诗词中,杨柳、长亭、夜雨表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月亮表达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菊花是隐逸的象征,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趣;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都是山水田园诗常用的意象,寄托了作者热爱向往悠闲自由的生活,恬淡闲适的情感;塞下、边城、烽火、大漠、朔风、雪山、长城、大雁、羌笛,都是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往往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或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鉴赏诗词,一定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感悟作者的情感。古人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句话准确地表明了诗歌是传达诗人情感和志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此,从古诗词的题目、作者和意象的角度出发,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的根本。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校长助理,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责任编辑:杨志芳)
纵观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考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理解感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概括景物特点,展开联想想象描述名句中的画面;三、赏析诗词句子的表达技巧及效果。我认为把握住作者寄托于诗词的情感,是其中最重要的。这是因为“诗言志”,只有准确感受作者在诗词中的情感,才能从更高层面品味、鉴赏诗词,那么,学生该如何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呢?
一、关注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或明或暗地提示内容和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就抓住了“诗眼”,往往可以推测出诗歌的题材类别和情感基调。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中的“送”可以看出是送别诗,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安慰,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或用以抒发依依不舍之情,或用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或用以坦陈心志。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怀古”表明这类诗是怀古诗,或用以悲叹怀才不遇;或用以感慨昔盛今衰;或用以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又如王维的《相思》、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咏物诗,这类诗是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品质或对生活的思考……
从题目中抓住关键词,感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初步把握住作者寄寓诗词中的情感基调,有助于正确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有一点需要注意,词牌名或曲牌名往往与作者的情感无关,如“忆江南”“醉花阴”等词牌名就是这样。
二、把握作者
“知人论世”是鉴赏诗词思想感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我们可以从作者的生平、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者的旨趣和作品的情感倾向。读到陶渊明的诗歌就想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淡泊名利的精神,于是可以把握他的诗歌风格基本是淡而远的;读到杜甫的诗,就应该想到他曾经历唐的全盛期以及安史之乱,感受他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读到李白的诗,就能体悟到诗仙体现在诗中的清新飘逸,丰富想象,蔑视权贵,追求自由;读到王维的诗,就应该想到他喜好山水丹青,修学释道的特点,所以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宁静,风格含蓄生动,清新明快淡远,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佛”等美誉。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豁达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
有时,作者并不熟悉,就要关注注释,例如:南宋刘克庄的《卜算子·海棠风雨所损》“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作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途坎坷。这首诗的情感,我们可以从注释中了解到刘克庄不为朝廷重用并且多次被贬官。因此,他说“天公不惜花”表层含义是写对风雨摧残花朵的不满,深层含义是在表达他怀才不遇,不能得到重用的凄楚和愁苦,表达了他对当权者淹没、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由此可见,对诗人生平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的了解,往往能使读者体味其诗作的味外之味,探知渗透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三、品味意象
我们鉴赏古诗词就是要通过阅读作品,进而把握作品中的文学形象,这个形象在诗词中一般叫作意象,它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寄寓作者主观之情的客观物象。因此,意象是寄托着诗词人特定情感的“载体”,反复揣摩意象,能获得打开诗人情感大门的钥匙。古诗词中,杨柳、长亭、夜雨表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月亮表达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菊花是隐逸的象征,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趣;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都是山水田园诗常用的意象,寄托了作者热爱向往悠闲自由的生活,恬淡闲适的情感;塞下、边城、烽火、大漠、朔风、雪山、长城、大雁、羌笛,都是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往往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或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鉴赏诗词,一定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感悟作者的情感。古人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句话准确地表明了诗歌是传达诗人情感和志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此,从古诗词的题目、作者和意象的角度出发,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的根本。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校长助理,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责任编辑:杨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