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公办高校普遍推行“以教学为本,以质量立校,工学结合”的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它是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与办学的渠道,达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教师与学生双向受益的目标。本文从十堰市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目前的校企合作办学发展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其可行性,并针对其可能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对策,从支持和适应鄂西北旅游业“十二五”战略规划出发,以期对十堰市乃至鄂西北地区旅游企业与高校间的长期合作办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十堰市 本科 旅游管理专业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031-03
一、公办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从招生、培训、教学、实习到最后的就业,具有清晰的行业导向性,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既不同于传统的本科教育,也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更不是三年制专科教育的简单扩展,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创业能力为目标。“以教学为本,以质量立校,工学结合”的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与办学的渠道,达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教师与学生双向受益的目标。
校企合作办学在公办院校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层面: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高校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方法很多,如“订单式”培养 ,预先对毕业后的实习单位及工作单位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择业压力和就业焦虑,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学习和工作,初次就业率与最终就业率自然就有了保证。
2.学校层面:提升专业办学质量与口碑
公办学校的招生及受欢迎程度主要取决于往年的专业就业率等相关指标,就业率的提升可帮助学校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提升学校的办学信誉和人才培养质量。旅游企业可通过对高校课程与教学的参与,从入学人数、学习课程、实习过程、就业指导全方位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通过“冠名班”的方式提高企业和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教师层面:双向受益明显
教师通过专业与企业两种环境培养学生,在学校学习与传授理论,在企业学习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内容和发展空间得到很大的保障。教师不再局限于书本讲学和科学研究,有机会自己下企业学习和锻炼,以自我学习和带学生实习等多种方式获得能力提升,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一手资料,也为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4.企业层面:为旅游企业提供了合格且紧缺的人才
由于人才培养考虑了市场需求和企业的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毕业后加盟合作的旅游企业,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旅行社、酒店、景区到行政管理与接待部门,人才的引进缓解了旅游企业人才紧缺及缺乏专业对口性的结构性矛盾,必定将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成为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同时可为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全国及十堰市旅游管理本科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综述
迄今为止,我国开办校企合作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专科院校,以及一些技术性学科,而旅游院校校企合作的固定性机构较少,基本上都是校企签订实习或者培养等框架协议,具体的校企合作实体还没有真正建立,校企合作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渠道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目前,在十堰市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仅三所,本科旅游专业仅汽院一所。汽院从2008年开始,就提出了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应与专科有所区别,走出自身的特色。通过多省市高校的走访和调查,了解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公办旅游管理本科的发展现状和建设经验。而后与武当太极湖旅游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就联合办学、适应企业需求的培养模式实施、企业资助协议、共建实训与就业基地、企业参与教学、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等方面达成了一致;与此同时,与雅阁、燕良、美乐、建国等星级酒店建立了合作关系。专业从景区、导游、酒店不同方向,与各类旅游企业进行合作,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择业和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关键的引导作用。
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形成了几种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教育为主要目的;以科研为主要目的;教学与服务相结合——在企业进行的生产性实训。汽院走应用型本科路线,居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之间,既重视实践教学又要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尽管汽院在校企合作之路上起步相对较晚,但是也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汽院旅游管理专业将教学、科研与服务相结合,先后与2009年、2010年委派2名青年教师下企业学习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与管理服务。通过半年的学习,把在实际应用中的知识带回课堂,课程中增加了许多现实而生动的案例,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还能为学术研究带来新的问题和新的需求。其间,聘请了旅行社经理、酒店高层人员与景区领导到学校讲学并参与部分课程教学,以及参加旅游路线设计及省市导游大赛的评选,让学生更清楚了解各旅游企业的实际现状并有动力参与企业中,让教师有机会调整并完善自身的教学内容,让企业将创新的理念和实践要求带入到专业中,完成了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又形成了新的应用型研究成果——学生为企业创造价值。从往年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不难发现,题目的选定和写作均围绕实习单位和已参与过的项目和课题展开,半数以上来自企业。
三、十堰市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汽院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实习实训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间较短,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从总的汽院旅游专业实习时间看,整个大学四年的实习时间大约为一个学期左右,与国外应用型院校整整一年的实习安排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从实习安排时机看,从新生入学就进行实习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实习过程只能是走马观花,无法深入了解专业。
(2)实习内容以服务为主,学生很少能得到中高层管理层次能力见习的机会。汽院的本科生绝大多数都是进入旅游企业做基层服务。学生只对自己的岗位基本操作技能较为了解和熟悉,综合技能掌握受到局限。而一旦通过自身努力和培训有了一定能力提升,却没有成为见习经理等岗位的机会,无法真正将所学管理理论加以升华。
(3)旅游企业很少给实习生提供劳务报酬。由于学生到企业实习需要一定的培训和指导,不能直接上岗,而整个实习时间相对短暂,没有太多时间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企业不可能以全额工资对待实习学生,一般是以日有效工作量计算发放微博的薪资或者没有报酬。
(4)毕业实习难以有组织、成规模的开展。毕业实习一般是以学生自己寻找,辅助以学校安排的方式分散实习。学生自己联系的分散实习往往不能很好的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从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待遇到实习指导,都被动听从于企业安排。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是非旅游企业。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与旅游企业的需求不能有效结合
(1)专业方向选择不同,毕业设计难度有差异。学生确定选题后,资料的收集需要借助旅游企业的配合来完成。如武当山景区客源结构分析、白马山景区的开发设计等以景区为主题的,需要指导老师或者第二指导老师(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帮助深入景区并大量搜集一手资料;如雅阁大酒店人员结构分析、建国饭店品牌形象建设等以酒店为主题的则需要深入酒店通过采访、咨询等多种方式搜集资料,一手资料搜集的全面性和顺利程度使写作质量差异化明显。
(2)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地点基本上在学校而非企业。汽院由于实习时间有限,学生搜集资料不尽全面,最终还是回到学校闭门造车。毕业实习过程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创造灵感,但实习毕竟是工作,不可能一门心思写论文,时间和空间条件上都不允许。
3.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制度还未建立
虽然汽院在培养方案中已经明确规定,每年争取选派年轻老师进入企业实习和锻炼,但这毕竟还是少数。对于教师下企业实习,其企业性质、规模、类型;企业的待遇和条件;企业的培训效果和指导;教师学习的时间和要求;下企业学习期间学校的事务处理等都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调研中,青年教师对待教师兼职的问题态度不明。一方面院系领导认识到教师兼职有利于实践教学,但是另一方面学校行政管理部门担心这种现象会导致管理混乱。
总体来看,校企双方对办学理念的认识还不够,合作意识较缺乏。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的领域有一定局限性,企业处于被动的辅助地位。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激励与保护政策,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不高。无论从观念上、政策上还是运行上,汽院的校企合作问题还比较多,大环境下,专业领导与教师及旅游企业相关人士应引起重视。
四、十堰市本科旅游专业校企长期合作办学应采取的对策
1.汽院通过订单式培养方式,规模化向合作旅游企业进行人才输出。
汽院应从招生开始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可将一部分学生从开始确定从事导游、酒店或景区管理方向,建立定向班级,课程的开设围绕各自的方向展开,如导游班主要开设领队业务、模拟导游、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其次,学生的实习地点主要集中在各类与学校合作的旅游企业,如导游班可在业余时间进入各大旅行社计调部学习和带团,深入参与旅行社的业务经营;再次,旅游企业委派人员定期对特色定向班级进行行业分析和专业业务指导,不定期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最终决定是否留用。当然,在实施过程中需谨慎对待,学校应考虑企业对学生影响的过度导向。
2.寻求有效的政策支持
专业的发展与改革除了微观上的努力,还需要宏观上的政策扶持。可制定《校企合作模式法规》,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学校、企业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指导和协调;建议学校高层采取优惠政策调动合作企业及教育单位的积极性。学校明确企业接收高校学生实习的规章制度,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实习期间的专业理论教学、技能实训、管理实践工作,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责任、福利薪资等落实到位,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的报酬。学校专业以及合作的旅游企业在资金方面应做好相应预算,政府应在学校的财务收入与支出方面作出详细的政策,合理授权,激励校企合作的共建。
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的深层次建设,提升教学和科研质量。
汽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师下企业实习方面应加强实施力度和管理力度。安排教师到合作的旅游企业进行学习和工作,时间至少半年以上,旅游企业应涵盖各类方向,在企业学习期间从专业学习、实践操作、技术指导、管理培训、案例收集与制作、科研资料的汇总和整理,无疑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教师整体能力的提升,同时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进行的前提下,将青年教师安排学习带回来的最新信息和专业知识融入到理论的教学和实训教学中,同时为各项课题的申报和撰写打开了思路,寻求到灵感,科研能力与水平也获得相应提升,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提升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开展与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4.与本地高职高专院校合作,学习和借鉴相关经验。
十堰市高职高专的校企合作已初具规模,汽院旅游专业有必要也应该借鉴学习其中的经验。十堰大学为企业提供顶岗实训学生,并引入企业行业生产标准和管理制度改革教学内容,在2010级新生中组建“武当景区导游班”,武当山风景区导游服务中心参与从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就业指导的全过程,提供培训教室、安排兼职教师,针对性增设武当道教文化、武当山古建、武当武术以及茶艺等课程,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武当山导游服务中心的企业文化。郧阳师专则十分注重内涵建设,投资近10万元在新校区建成了专业综合实训室和形体训练室。从2003年起选拔优秀学生支持十堰市旅游局的各项工作。汽院在课程体系建设、导游培训、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应加快建设的步伐,多向这些兄弟院校取经。
“订单式”人才培养:也叫“人才定做”,是指院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进行合作,在学校、企业两个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冠名班”:一般是校企合作办学中采用建立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学校班级,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共同开发教材,企业派专业人士定期到学校讲学,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践。
汽院安排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的暑假时间,安排1~2周时间认识实习。大二至大四暑、寒假期间安排各种专业实习(酒店实习、酒店课程管理软件实训、客房实训、餐饮实训、旅行社实习、模拟导游实训、旅游营销调查与策划等),时间大约为1~3周。在第八学期安排毕业实习,为2~4个月。
参考文献
1 蔡梅良.本科院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9(6):37~40
2 陈晓珠等.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人才“3+1”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5(1):1~3
3 陈 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2009(6):42~48
4 龚艳.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探讨[J].课程研究,2010(2):115~117
5 吴水田、陈平平.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一二三”模式研究——以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论坛,2009(4):619~623
【关键词】十堰市 本科 旅游管理专业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031-03
一、公办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从招生、培训、教学、实习到最后的就业,具有清晰的行业导向性,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既不同于传统的本科教育,也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更不是三年制专科教育的简单扩展,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创业能力为目标。“以教学为本,以质量立校,工学结合”的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与办学的渠道,达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教师与学生双向受益的目标。
校企合作办学在公办院校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层面: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高校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方法很多,如“订单式”培养 ,预先对毕业后的实习单位及工作单位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择业压力和就业焦虑,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学习和工作,初次就业率与最终就业率自然就有了保证。
2.学校层面:提升专业办学质量与口碑
公办学校的招生及受欢迎程度主要取决于往年的专业就业率等相关指标,就业率的提升可帮助学校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提升学校的办学信誉和人才培养质量。旅游企业可通过对高校课程与教学的参与,从入学人数、学习课程、实习过程、就业指导全方位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通过“冠名班”的方式提高企业和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教师层面:双向受益明显
教师通过专业与企业两种环境培养学生,在学校学习与传授理论,在企业学习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内容和发展空间得到很大的保障。教师不再局限于书本讲学和科学研究,有机会自己下企业学习和锻炼,以自我学习和带学生实习等多种方式获得能力提升,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一手资料,也为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4.企业层面:为旅游企业提供了合格且紧缺的人才
由于人才培养考虑了市场需求和企业的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毕业后加盟合作的旅游企业,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旅行社、酒店、景区到行政管理与接待部门,人才的引进缓解了旅游企业人才紧缺及缺乏专业对口性的结构性矛盾,必定将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成为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同时可为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全国及十堰市旅游管理本科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综述
迄今为止,我国开办校企合作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专科院校,以及一些技术性学科,而旅游院校校企合作的固定性机构较少,基本上都是校企签订实习或者培养等框架协议,具体的校企合作实体还没有真正建立,校企合作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渠道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目前,在十堰市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仅三所,本科旅游专业仅汽院一所。汽院从2008年开始,就提出了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应与专科有所区别,走出自身的特色。通过多省市高校的走访和调查,了解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公办旅游管理本科的发展现状和建设经验。而后与武当太极湖旅游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就联合办学、适应企业需求的培养模式实施、企业资助协议、共建实训与就业基地、企业参与教学、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等方面达成了一致;与此同时,与雅阁、燕良、美乐、建国等星级酒店建立了合作关系。专业从景区、导游、酒店不同方向,与各类旅游企业进行合作,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择业和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关键的引导作用。
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形成了几种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教育为主要目的;以科研为主要目的;教学与服务相结合——在企业进行的生产性实训。汽院走应用型本科路线,居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之间,既重视实践教学又要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尽管汽院在校企合作之路上起步相对较晚,但是也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汽院旅游管理专业将教学、科研与服务相结合,先后与2009年、2010年委派2名青年教师下企业学习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与管理服务。通过半年的学习,把在实际应用中的知识带回课堂,课程中增加了许多现实而生动的案例,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还能为学术研究带来新的问题和新的需求。其间,聘请了旅行社经理、酒店高层人员与景区领导到学校讲学并参与部分课程教学,以及参加旅游路线设计及省市导游大赛的评选,让学生更清楚了解各旅游企业的实际现状并有动力参与企业中,让教师有机会调整并完善自身的教学内容,让企业将创新的理念和实践要求带入到专业中,完成了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又形成了新的应用型研究成果——学生为企业创造价值。从往年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不难发现,题目的选定和写作均围绕实习单位和已参与过的项目和课题展开,半数以上来自企业。
三、十堰市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汽院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实习实训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间较短,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从总的汽院旅游专业实习时间看,整个大学四年的实习时间大约为一个学期左右,与国外应用型院校整整一年的实习安排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从实习安排时机看,从新生入学就进行实习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实习过程只能是走马观花,无法深入了解专业。
(2)实习内容以服务为主,学生很少能得到中高层管理层次能力见习的机会。汽院的本科生绝大多数都是进入旅游企业做基层服务。学生只对自己的岗位基本操作技能较为了解和熟悉,综合技能掌握受到局限。而一旦通过自身努力和培训有了一定能力提升,却没有成为见习经理等岗位的机会,无法真正将所学管理理论加以升华。
(3)旅游企业很少给实习生提供劳务报酬。由于学生到企业实习需要一定的培训和指导,不能直接上岗,而整个实习时间相对短暂,没有太多时间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企业不可能以全额工资对待实习学生,一般是以日有效工作量计算发放微博的薪资或者没有报酬。
(4)毕业实习难以有组织、成规模的开展。毕业实习一般是以学生自己寻找,辅助以学校安排的方式分散实习。学生自己联系的分散实习往往不能很好的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从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待遇到实习指导,都被动听从于企业安排。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是非旅游企业。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与旅游企业的需求不能有效结合
(1)专业方向选择不同,毕业设计难度有差异。学生确定选题后,资料的收集需要借助旅游企业的配合来完成。如武当山景区客源结构分析、白马山景区的开发设计等以景区为主题的,需要指导老师或者第二指导老师(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帮助深入景区并大量搜集一手资料;如雅阁大酒店人员结构分析、建国饭店品牌形象建设等以酒店为主题的则需要深入酒店通过采访、咨询等多种方式搜集资料,一手资料搜集的全面性和顺利程度使写作质量差异化明显。
(2)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地点基本上在学校而非企业。汽院由于实习时间有限,学生搜集资料不尽全面,最终还是回到学校闭门造车。毕业实习过程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创造灵感,但实习毕竟是工作,不可能一门心思写论文,时间和空间条件上都不允许。
3.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制度还未建立
虽然汽院在培养方案中已经明确规定,每年争取选派年轻老师进入企业实习和锻炼,但这毕竟还是少数。对于教师下企业实习,其企业性质、规模、类型;企业的待遇和条件;企业的培训效果和指导;教师学习的时间和要求;下企业学习期间学校的事务处理等都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调研中,青年教师对待教师兼职的问题态度不明。一方面院系领导认识到教师兼职有利于实践教学,但是另一方面学校行政管理部门担心这种现象会导致管理混乱。
总体来看,校企双方对办学理念的认识还不够,合作意识较缺乏。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的领域有一定局限性,企业处于被动的辅助地位。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激励与保护政策,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不高。无论从观念上、政策上还是运行上,汽院的校企合作问题还比较多,大环境下,专业领导与教师及旅游企业相关人士应引起重视。
四、十堰市本科旅游专业校企长期合作办学应采取的对策
1.汽院通过订单式培养方式,规模化向合作旅游企业进行人才输出。
汽院应从招生开始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可将一部分学生从开始确定从事导游、酒店或景区管理方向,建立定向班级,课程的开设围绕各自的方向展开,如导游班主要开设领队业务、模拟导游、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其次,学生的实习地点主要集中在各类与学校合作的旅游企业,如导游班可在业余时间进入各大旅行社计调部学习和带团,深入参与旅行社的业务经营;再次,旅游企业委派人员定期对特色定向班级进行行业分析和专业业务指导,不定期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最终决定是否留用。当然,在实施过程中需谨慎对待,学校应考虑企业对学生影响的过度导向。
2.寻求有效的政策支持
专业的发展与改革除了微观上的努力,还需要宏观上的政策扶持。可制定《校企合作模式法规》,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学校、企业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指导和协调;建议学校高层采取优惠政策调动合作企业及教育单位的积极性。学校明确企业接收高校学生实习的规章制度,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实习期间的专业理论教学、技能实训、管理实践工作,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责任、福利薪资等落实到位,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的报酬。学校专业以及合作的旅游企业在资金方面应做好相应预算,政府应在学校的财务收入与支出方面作出详细的政策,合理授权,激励校企合作的共建。
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的深层次建设,提升教学和科研质量。
汽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师下企业实习方面应加强实施力度和管理力度。安排教师到合作的旅游企业进行学习和工作,时间至少半年以上,旅游企业应涵盖各类方向,在企业学习期间从专业学习、实践操作、技术指导、管理培训、案例收集与制作、科研资料的汇总和整理,无疑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教师整体能力的提升,同时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进行的前提下,将青年教师安排学习带回来的最新信息和专业知识融入到理论的教学和实训教学中,同时为各项课题的申报和撰写打开了思路,寻求到灵感,科研能力与水平也获得相应提升,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提升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开展与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4.与本地高职高专院校合作,学习和借鉴相关经验。
十堰市高职高专的校企合作已初具规模,汽院旅游专业有必要也应该借鉴学习其中的经验。十堰大学为企业提供顶岗实训学生,并引入企业行业生产标准和管理制度改革教学内容,在2010级新生中组建“武当景区导游班”,武当山风景区导游服务中心参与从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就业指导的全过程,提供培训教室、安排兼职教师,针对性增设武当道教文化、武当山古建、武当武术以及茶艺等课程,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武当山导游服务中心的企业文化。郧阳师专则十分注重内涵建设,投资近10万元在新校区建成了专业综合实训室和形体训练室。从2003年起选拔优秀学生支持十堰市旅游局的各项工作。汽院在课程体系建设、导游培训、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应加快建设的步伐,多向这些兄弟院校取经。
“订单式”人才培养:也叫“人才定做”,是指院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进行合作,在学校、企业两个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冠名班”:一般是校企合作办学中采用建立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学校班级,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共同开发教材,企业派专业人士定期到学校讲学,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践。
汽院安排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的暑假时间,安排1~2周时间认识实习。大二至大四暑、寒假期间安排各种专业实习(酒店实习、酒店课程管理软件实训、客房实训、餐饮实训、旅行社实习、模拟导游实训、旅游营销调查与策划等),时间大约为1~3周。在第八学期安排毕业实习,为2~4个月。
参考文献
1 蔡梅良.本科院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9(6):37~40
2 陈晓珠等.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人才“3+1”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5(1):1~3
3 陈 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2009(6):42~48
4 龚艳.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探讨[J].课程研究,2010(2):115~117
5 吴水田、陈平平.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一二三”模式研究——以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论坛,2009(4):61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