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河南省思想品德中招试题B卷(以下简称“本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选材鲜活,图文并茂,综合性强,开放性强,难易适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地方特色浓郁,从形式到内容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了广大考生和老师的好评。
一、把握时代脉搏,关注重大主题
时代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一大特点,也是中招考试的活力所在。本试卷在知识考查、时事考查和能力考查方面,都紧跟时代步伐,紧扣社会热点,选择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热点问题,既考查考生的知识和能力,又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第1题取材于“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第5题取材于汶川地震后电视中经常播放的公益广告词;第8题取材于《禁毒法》的施行;第9题取材于公共服务的“免费时代”;第12题取材于“限塑”;第13题之一取材于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之二取材于“世界读书日”和在河南省召开的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第14题关注抗震救灾这一重大时政热点;第15题关注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一百年盛事。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就像一条主线一样贯穿整个试卷的始终,给人一种新、活、奇、美的感觉。本试卷把重大时政、热点问题、生活实际与考生所学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使考生自觉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了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时代特征鲜明,能促使考生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
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本试卷在往年试卷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革创新。如:辨析题由以往的两个人的对话形式变成了带有动漫色彩的塑料袋和竹篮子的交谈形式。这种形式生动形象,考生喜闻乐见,使他们在紧张的考试中得到瞬间的放松。
三、关注考生发展,注重道德践行
本试卷关注考生的健康成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注重道德践行,使考生通过感悟和体验,实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做到知行统一;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使考生担负起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历史重任,弘扬时代精神,争做“四有”新人。如选择题第4、第5、第6、第7题,概括题第9题,简答题第11题,活动与探索题第14、第15题,注重联系考生实际,关注考生成长,强化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能够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尊重主体地位,充满人文关怀
考生是考试的主人,本试卷无处不传递着这样的信息,自始至终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充满了人文关怀。如试卷前的温馨提示,个别小题的友情提示;每大题前的“请你……”等提示语;每大题前都有一句人性化的鼓励语或提示语,如“由表及里,揭示主题”、“简明扼要,理性思考”、“辨别分析,感悟明理”、“置身情境,表达心声”等。正是这些人性化的语言,起到了关怀、激励、提醒的作用,帮助考生尽快进入状态,及时思考,展开想象,从容作答;正是这一句句温馨的话语,温暖了考生的心灵,减轻了考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愉悦的心境下答题,在快乐中享受考试,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五、试卷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
本试卷图文并茂,形式活泼,贴近考生,精彩纷呈。不管是文字材料还是图片材料,都非常鲜活,非常新颖,对考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本试卷在语言的组织和表述方面也颇具特色,做到了凝练、生动、贴切,如“改革开放三十年,祖国处处都在变”、“民富国强当思源,又好又快谱新篇”、“博览群书增才干,丰富人生求发展”、“书香飘溢农家院,农民阅读天地宽”、“圣火耀中华,‘和谐’传世界”、“奥运大舞台,青春展风采”等。插图形象,语句精美,为试卷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使试卷具有了灵动之美,充分展示了独特的学科魅力。
六、关注河南发展,彰显地方特色
本试卷注重选取与河南有关的材料,彰显河南地方特色,增强了试卷的亲和力,激发了考生的兴趣,调动了考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进了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如选择题第3题中的“河南籍农民工黑新雯成为我国首次选出的三位农民工人大代表之一”,观察与思考题之二中的“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郑州举行”等材料。
总的看来,本试卷既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又具有鲜明的学科特性;既关注重大主题,又贴近考生生活;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较强的地方特色;既继承了以往试卷的亮点,又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既体现了开卷考试的命题理念,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既考查了考生的知识和能力,又考查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把握时代脉搏,关注重大主题
时代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一大特点,也是中招考试的活力所在。本试卷在知识考查、时事考查和能力考查方面,都紧跟时代步伐,紧扣社会热点,选择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热点问题,既考查考生的知识和能力,又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第1题取材于“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第5题取材于汶川地震后电视中经常播放的公益广告词;第8题取材于《禁毒法》的施行;第9题取材于公共服务的“免费时代”;第12题取材于“限塑”;第13题之一取材于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之二取材于“世界读书日”和在河南省召开的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第14题关注抗震救灾这一重大时政热点;第15题关注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一百年盛事。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就像一条主线一样贯穿整个试卷的始终,给人一种新、活、奇、美的感觉。本试卷把重大时政、热点问题、生活实际与考生所学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使考生自觉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了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时代特征鲜明,能促使考生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
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本试卷在往年试卷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革创新。如:辨析题由以往的两个人的对话形式变成了带有动漫色彩的塑料袋和竹篮子的交谈形式。这种形式生动形象,考生喜闻乐见,使他们在紧张的考试中得到瞬间的放松。
三、关注考生发展,注重道德践行
本试卷关注考生的健康成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注重道德践行,使考生通过感悟和体验,实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做到知行统一;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使考生担负起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历史重任,弘扬时代精神,争做“四有”新人。如选择题第4、第5、第6、第7题,概括题第9题,简答题第11题,活动与探索题第14、第15题,注重联系考生实际,关注考生成长,强化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能够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尊重主体地位,充满人文关怀
考生是考试的主人,本试卷无处不传递着这样的信息,自始至终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充满了人文关怀。如试卷前的温馨提示,个别小题的友情提示;每大题前的“请你……”等提示语;每大题前都有一句人性化的鼓励语或提示语,如“由表及里,揭示主题”、“简明扼要,理性思考”、“辨别分析,感悟明理”、“置身情境,表达心声”等。正是这些人性化的语言,起到了关怀、激励、提醒的作用,帮助考生尽快进入状态,及时思考,展开想象,从容作答;正是这一句句温馨的话语,温暖了考生的心灵,减轻了考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愉悦的心境下答题,在快乐中享受考试,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五、试卷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
本试卷图文并茂,形式活泼,贴近考生,精彩纷呈。不管是文字材料还是图片材料,都非常鲜活,非常新颖,对考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本试卷在语言的组织和表述方面也颇具特色,做到了凝练、生动、贴切,如“改革开放三十年,祖国处处都在变”、“民富国强当思源,又好又快谱新篇”、“博览群书增才干,丰富人生求发展”、“书香飘溢农家院,农民阅读天地宽”、“圣火耀中华,‘和谐’传世界”、“奥运大舞台,青春展风采”等。插图形象,语句精美,为试卷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使试卷具有了灵动之美,充分展示了独特的学科魅力。
六、关注河南发展,彰显地方特色
本试卷注重选取与河南有关的材料,彰显河南地方特色,增强了试卷的亲和力,激发了考生的兴趣,调动了考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进了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如选择题第3题中的“河南籍农民工黑新雯成为我国首次选出的三位农民工人大代表之一”,观察与思考题之二中的“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郑州举行”等材料。
总的看来,本试卷既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又具有鲜明的学科特性;既关注重大主题,又贴近考生生活;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较强的地方特色;既继承了以往试卷的亮点,又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既体现了开卷考试的命题理念,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既考查了考生的知识和能力,又考查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