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ngda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于是,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們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丁丁和牵牛花》这篇课文通过丁丁实现了让奶奶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牵牛花美丽身影的故事,表现了丁丁热爱、体贴奶奶的一片淳朴而可贵的孝心。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内蕴中:“奶奶上了年纪,不能下楼了,她多么想看到美丽的鲜花啊!丁丁真想帮奶奶实现这个美丽的愿望,于是……”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此时对老奶奶的爱、对丁丁的敬佩,对牵牛花的喜爱难于言表,感情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我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雨铃铛》是一首非常美丽的儿童诗。“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我带着孩子们一遍遍地读着,细细地品味,孩子们简直喜欢极了!于是,我引导孩子们:“你觉得春雨还在招呼谁?我们也试着写写美妙的诗句,好吗?”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写下了:
  雨铃铛
  沙沙响,沙沙响,
  春雨洒在房檐上。
  房檐上,挂水珠,
  好像串串小铃铛。
  丁零当啷…… 这样优美的句子。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作业有深有浅,作业分层布置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从下面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学生从成绩到心理品质上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分层布置作业后再分层考核,则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分层 布置 反思 测评  通常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好、中、差生一个样,这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或
期刊
斯宾塞说过:“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体验是一种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智力发展、人格构建的途径。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小学语文教学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那么如何用体验教学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益呢?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中,初中政治教学应当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兴趣,创造有效情境,鼓励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转变角色,实现优良的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提出了若干关于教学改革的见解和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政治 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政治课堂一改应试教育的沉闷、单调,如何进一步搞好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依然是一线
期刊
摘 要:由于应试教育的制约,家长思想观念的陈旧,学生阅读兴趣的不浓厚,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容乐观,似乎被人遗忘。我们应该找到适合他们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农村 课外阅读 兴趣 教育  语文作为中小学各学科中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整个素质教育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十几年的教学中认识到,农村孩子仅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显得非常重要。但农
期刊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近年来,西方国家在重新强调理科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日本强调其未来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他们的课程改革加强了理科课程同社会的联系,更加重视理科课程生活化,对学生进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的生活教育。  一、化学与生活的教学策略  1.利用化学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渗透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人们的吃、穿
期刊
课改十年来,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中学语文的作业设计中,仍存在问题:“一刀切”问题严重,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作业量过大,质量偏低,多机械性重复,少思维训练,应试教育色彩仍较浓厚等等。这样的作业练习,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遏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产生,也不利于语文素养的养成。  在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如何设计。  一、把“自主”设计
期刊
摘 要:在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的指导下,有机利用和开发美术教材,努力给学生和教师以更大的学习和教学空间。特别是面向农村的美术教材,要精选必要的教材内容,并注意倡导教师和学生联系当地的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教学资源去开展教学,基于地方文化背景建构特色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兴趣 课程资源 巧妙评价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
期刊
“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那么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构建一个好课堂呢?本文针对新课改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展开了思考。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是麻木,抑或是快乐,都是由我们亲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呢?  1.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比如在上《黄山奇松》这一课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关键所在。而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完成知识的传播,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教学过程的关键是老师的教学设计,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如何成功教学一堂数学课,优化认知结构、问题设计、教学设错、例习题教学、教学指导和课堂氛
期刊
摘 要:为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适应现代教学改革,教师应正确理解新课程改革理念,坚持“精讲精练”,“五技并举”,“抓中间,促两端”,布置“软作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素质教育 新课程理念 减轻负担 提高效率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挑战的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她的伟大复兴,务必要求全民素质的提高。原有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
期刊